先说一下张謇和惜阴堂是个什么来头。
张謇,前清状元、江苏省谘议局议长、实业界领袖、晚晴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经与袁世凯共同在吴长庆帐下共事,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911年6月7日,张謇从汉口赴京途中在河南彰德下车,拜会罢官隐居的袁世凯,两人对如何应对将来时局的变化交换了意见。
很多年以后,张謇之孙、担任过南通副市长的张绪武翻看祖父的日记,发现里面记述了他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会面,对于孙中山,张謇的评价是四个字:不知崖畔。“ 崖”即“边际”。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他觉得孙中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和浪漫,他不知道建设比革命更加困难,以为一革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用张绪武的话说,孙中山某种程度上的确有些空想的味道,但张謇是一个务实之人,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坦率地认为孙中山很难收拾局面,政府虽然成立了,但是很难长久维持,这种情况下,他更愿意和实力派的现实人物袁世凯合作。
再说一下位于上海南阳路10号的惜阴堂。
按传统公开史料,南北议和结果是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市政厅达成的。其实,大局,已经在赵凤昌的惜阴堂里就决定了。
赵凤昌何许人也?张之洞以前的亲信幕僚,和张謇友情深厚,与伍廷芳、唐绍仪也是旧交,唐绍仪很信赖赵凤昌。
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人比赵凤昌有更加深厚的人脉资源,无论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这些革命领袖,还是张謇这些地方咨议局领袖,都是他的知音。唐绍仪作为北方议和代表,也是他向袁世凯推荐的。
南北议和的最后关头,双方在惜阴堂讨论老袁当上大总统以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属谁的问题,双方互不让步,僵持不下。同盟会坚持内阁总理必须由同盟会会员出任,再由总理提出全体阁员名单,交参议院通过,袁世凯方面坚决反对。
赵凤昌是幕僚出身,最能揣摩各人心理,于是站在一个打酱油的位置当即献策:“我是以地主身份列席旁听的人,不应有什么主张。但现在对内阁问题,我有一个意见,可以贡献诸君以备参考。我认为新总统的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替的一个桥梁,所以这个内阁总理必须是孙、袁两位新旧总统共同信任的人物,我以为只有少川(唐绍仪)先生最为恰当,只要孙、黄两先生不反对,我想劝少川先生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这是双方兼顾的办法。”孙、黄即表示欢迎,南北议和的最大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赵凤昌,这位“民国产婆”的历史价值,丝毫不逊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雄,只是在以英雄史为核心的历史框架里,辛亥年许多活跃的面孔都被遮蔽了,赵凤昌的名字,在百年间鲜为人知。
先说这么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