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老存虎在

[照片] 每日一学(欢迎路过童靴添砖加瓦,谢绝灌水)

  [复制链接]

13

主题

551

回帖

946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946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0-13 2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cj914


    太有实用价值了: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3994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孤魂野鬼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798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5: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拍好风光摄影


    先从我初学摄影听到的第一句至理名言开始: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绘画才是加法的艺术。
  这是一句典型的东方式的总结方式,最初是从宋焕城老师的嘴里听到的。但是看的多了,发现所有的人都在讲这一句话。所以我也希望各位摄友也随时牢记这一句话。
  所谓减法的艺术,简单的说是指摄影总是要从周围无限的空间中,择其重点,选其精华作为主题。然后不停的去除与这一主题无关的一切内容,达到用最少的元素充分表现这一主题的目的。你用的元素越少,所达成的效果也就越显著。而相比之下,绘画是从一张白色的画布开始,不断地加入与主题相关的元素来充分表述这一主题的。
  朱恩光的加减曝光法其实就是对这个原则最好的诠释。如果你看过《大自然摄影》就会有切身的体会。我上次去坝上,最成功的一张片子也恰恰是构成最简单的一张片子,一朵云,一棵树,一片荒草地。当然,那句话的内涵远远没有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再看看纽摄是怎么总结好片子的原则的。
  一、一幅好片子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二、一幅好片子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三、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哪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怎么样?惊人的相似吧?所以如果你不能理解那个东方式的表述,请牢记这三句大白话。一定要在你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问问自己。你会发现你不仅仅省下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你提高了水平。
  选景构图
  置身于广阔的天地间,茫茫的大草原上,谁不是满怀激动想把周围一些美丽的景色都记录下来。但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和普通游客之间差别第一步就在于摄影师知道有所取舍。
  作为一个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你,景色给你的感受是全方位的。而作为一幅摄影作品,你给观者传达的信息却仅限于作品的边边框框之中。也许很多人文类的作品还包含了图片外的故事,但是我比较反对风光图片也要用拍摄者的旁白或者图片外的注释来让观众“恍然大悟”。你所传达的一切信息应该就在作品中,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作品的名称都是无足轻重的,或者仅仅是作品的一个记号而已。
  因此作为拍摄者的你就不得不仔细考虑,你兴奋得像拍摄下来的内容,是否能通过这小小的底片传达给观者。最常见的就是,大家为自然界的广阔壮美所感动,殊不知这个“壮美”最难于拍摄下来。你感觉到被群山环抱,但是照片上却只能看到一两个山头。所以说学习拍风光摄影,第一步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这并不是说缺少了切身的体验,风光图片所传达的信息一定比不上身临其境。恰恰相反,由于经过了拍摄者的精心筛选,摒弃了画面以外的干扰因素,再通过摄影技法上的加工,夸张,好的摄影作品甚至超过原本的自然景观。因此对风光摄影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比原始景物更让你感受到美感。大师级的摄影家甚至能够在图片中加入很多主观的情绪或者意境,这就更加难得了。
  看多了风光图片,觉得其中的选材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单一的主体的美作为画面主题,比如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不论是什么,总之是这个一个主体的美或者奇异打动了你。这类照片有时不能算作纯粹的风光摄影,算作小品更加合适。此时你的全部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如何表现这一主体的美上。所拍摄下来的绝大部分只是这个主体,甚至只是主体的局部。千万不要小看了局部,有的时候打动你的只是一个局部,不经过仔细思考,拍了一张整体的照片就会失败了。我手头的经典图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一道小河弯角,一棵古树的树干。就是这些,但已经足够了,不要再多,适当的辅以环境背景(一定要能够使主体醒目的背景),一张好照片的构成就足够了。
另外更广泛一点的主题就是表现自然界很多元素之间的和谐相处。比如落日余晖下的将军泡子。这时画面中就不再是单一主体了,你所要思考的就是这些元素如何能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据大部分的风光图片都属于这一类,我也想仔细谈谈。
  首先,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在这样的照片中景色应该有层次结构。远景,中景,近景,一定都要是你考虑得因素。人的视觉容易集中在一点上,但是图片中,却是处处实在的,这也正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拍摄的时候死盯在一处觉得好漂亮啊,洗出照片不是周围的东西淹没了这点“美景”,就是出现了不和谐的元素。
因此拍摄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由近及远观察画面,仔细细考,每一个层次是否都安排了和谐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是否构成了一幅统一的画面,是否有哪些是没有意义的,哪些是应该加强的。如果这远中近景色之间还能有一些有节奏的变化,那将更加完美。试着培养这种全面观察取景器的习惯,因为凤光片不想其他类型的摄影,主体完美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张照片的成功,风光片一定要做到处处完美。
  这里有两点比较实在且需要注意的因素。第一是天地比例。去看看那些游客拍摄的“到此一游”,和大师拍摄的风光作品。最容易找到也最用以纠正的问题就是天地比例。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风景的平视,当然出来的就是半天半地了。这个时候问问你自己,真的需要那么多天么?或者真的需要拍摄地面么?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暂且不说天地各半的比例让你的曝光十分困难,也不说一比一的比例是多么的缺乏生趣。就是思考一下到底吸引你拍摄的原因,也不难发现天空与地面的景致并不是可缺的。虽然我们饱受城市里面空气污染的困扰,羡慕自然界纯净的蓝天白云,但看久了其实这是最平淡无奇的景致,除了感叹一声以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了。所以要敢于压缩天或者地的比例,甚至大胆的裁掉他们。你不拍出天,没有人不知道地上面有天,你不拍出地,也不会有人怀疑你是站在太空还是哪里。只有当两者真的互相依存的时候,才需要相互兼顾,而且多数情况下也是1:2的比例,这样显出更加生动。记住这一点,风光摄影没有必要既有天又有地。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拍摄这类多主体较广阔的场景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神”,也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有很多照片构成也合适了,曝光也准确了,画面也都清晰了,但就是让人看了缺少点什么。少的就是这个“神”。这个神可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片草丛,甚至是一个虚影,但是一定要这么一个让观者最终把目光定格在其上的元素。这样一幅照片才会活起来。再明确一下,这个神,不一定是一个点元素,指的是虽然处在画面中,却又有别于其他(比如受光上,形态上)能够让观者对你这副作品总揽全局之后注意力还能回到这里的元素。
罗嗦了这么久,一张图片差不多也就构成了。其实正是这些构成图片的元素决定了风光摄影的构图,什么对角线也好,平行布局也好。都是在强调如何安排这些元素。绝大部分情况下,构图没有教条的规律,只是一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你看着舒服就好,至于别人看着是否舒服,就看你的艺术造诣了。一个非常有效且简单的检验构图的标准就是,这个画面是否可以再被剪裁,完美的构图应该是不可能再作删减的。
最后再说一点,对一个景色,要尽可能尝试从不同角度选取拍摄,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前几期的《摄影世界》中就有一个大师,对同样一个景色(瀑布,花丛,石块)拍摄了七八张不同角度的作品,的的确确各有千秋。这样的拍摄才能让你绝不后悔。
  用光和色彩
  摄影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光线的记录,风光摄影更是如此。优秀图片中的景物并不见得有多么的神奇,正是千变万化的光线赋予了它们以美感和生命力。
光线按时间有早晚和正午之分(早晚其实也略有区别,不顾可以先不顾及),早晚光线色温比较低,本身就带有一种暖调的色彩,加上此刻的漫射光线具有明显的冷调,是一天之中自然界最色彩丰富的时刻;另外一个使得早晚成为拍摄黄金时间的因素是,此刻的阳光高度角比较低,地面上的景物光影效果比较明显。有了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使得早晚成为喜爱彩色图片的摄影师最佳的工作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摄影和旅游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正午光线(或者说白天的光线)色温很高,缺少色彩的变化。这个时候拍摄就需要有更多的思考了,如何利用光线角度的不同,比如测光,逆光,人为制造出景物的明暗变化;或者利用天上白云飘动所造成的阴影。这些都是成功摄影师经常会利用的。很多黑白摄影师也经常在这个时候拍摄,因为他们相比之下不需要冷暖色调的对比。
也许你注意到了,无论早晚光还是正午,拍摄一张优秀的照片都要有光影的变化。在阴天的情况下,拍摄大场景的图片最容易违反这个原则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因为光线太平而失去了生气。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一定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光影的变化。勿庸置疑,风光摄影是最辛苦的,因为你永远要靠天吃饭。没有适合的光线,一切都成了空谈。
  光影还有一种重要作用就是做“减法”,也就是去掉与主体无关的元素(第一种去除无关元素的方法就是构图了)。恰当的光影总是能够把让主体和无关因素从亮度上区分开来,从而使得主体更加鲜明。尤其是在有云、树荫或者大山之类遮挡物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而且随着太阳光线越强,明暗对比也越显著。遇到了这样难得的情况,一定要敢于做“减法”,让一切无关的因素去掉吧。这时又要祭出朱恩光的照片了,他就是这样“减”典范。经常看到他测光之后要减去3ev的曝光值,于是有一幅优秀的作品产生了。如果你没有见过朱恩光的片子,王博上次坝上那一丛小花的照片也是很好的例证。与之类似的一种做法就是对亮部曝光,具体说就是只关注亮部的测光值并以此作为曝光的依据。暗部呢?让他们消失吧。实际上我更推崇这一类的曝光方法,因为毕竟你我不是朱恩光,他做了大量的实践,可以从整体的评价测光中估算出亮部与暗部的差异。而对于你我来说,这时很难确定的,也是很危险的(我就深受其害)。
讲到这里事实上就转到了摄影最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测光。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和smarty,geforce,windwolf进行这方面的探讨。这个问题令很多人(不仅仅是新手)困扰很久。在黑白摄影中,亚当斯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曝光控制体系。但是他的方法是以能够通过对胶片进行后期扩展、压缩和印放时局部的加光减光作为基础的。在彩色摄影中,我们没有办法来控制这一切。举例来说,在亚当斯方法中,当你把阳光下一块石头放在正确曝光区域中时,完全有办法改变石头阴影中草地的影调,而在彩色摄影尤其是拍摄反转片的时候,很遗憾,当你确定了石头的曝光时,草地的影调也固定了下来。谈论这个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为在亚当斯的体系中,控制一幅图片的正确曝光需要对画面中的元素进行不同采样,然后确定一个尽可能兼顾最多元素的曝光值,至于某一具体元素的曝光情况,完全可以在后期调整。我们也可以按照他的方式在拍摄的时候对处在不同光线情况下的元素分别计量,但此时如何确定最佳值就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了。
  我和geforce更推崇另外一种测光方式,就是对主体曝光。正如前面所述,无论如何一张片子中总有最吸引人的主体,那么你所要做的就是对它进行尽可能准确地测光。注意测光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正确曝光主体的数值,你还要根据主体的色彩和明暗状况进行适当的加减,这时你就获得了基本正确的曝光值。说基本正确,是因为在个别情况下,可以根据周围情况对主体作适当的过曝或者欠曝,但是幅度一定要小,半档差异足矣。在这种方法下,只要主体曝光准确了,你的片子至少已经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很幸运的还能够兼顾其他元素,勿庸置疑这就是比较完美的曝光了;而多点测光然后取舍的结果很可能造成了主体曝光的偏差比较大,这就得不偿失了。
  在拍摄反转片的时候,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宁欠误过,这时由于反转片对曝光不足的宽容度一般大于曝光过度;相应的,拍摄彩色负片时,就是宁过误欠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对于反转片适当的欠曝1/3档到半档有利于增加色彩饱和度,虽然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但是在你能够准确把握的前提下,1/3档的欠曝的确有提高视觉效果的作用。
  一种有效的可能也是唯一改变景物明暗对比的方法就是加中灰渐变镜了,很多优秀的摄影师都经常使用这一滤镜。尤其是在包容了天地这两种光线差异显著且有分界明显的元素时。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正午十分阳光直接照射的蓝天和地面其实曝光差异也就在1档之间,这时并没有加滤镜的必要。而其他时候,不同的明暗变化差异需要相应变化的中灰渐变镜来平衡,所以使用中灰渐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但是为了追求尽可能完美的品质,这种代价还是值得的。
  在碰到复杂光线情况或者难得一遇的场景时,包围曝光是绝对必要的。但是无论如何,首要条件仍然是你能够找到尽可能接近正确的曝光值。因为尤其对于反转片来说,半档以上的差异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出来,这时,一档为间隔的包围曝光基本没有意义了,如果采用半档包围,即使包围五张,也不过才跨越了2档的区间,基值不能偏差太远也就在于此。当然负片由于有扩印时的调整(其实现在数码出反转片一样可以调整的),一档间隔的包围曝光是非常合适的。
  讲过了曝光,就该讲讲色彩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度偏执的认为既然拍彩色照片就要追求色彩的最大对比,否则还不如拍黑白。色彩对比中最重要的就是冷暖色调的对比当画面中出现了冷暖色调对比,就好像黑白照片中有了最黑和嘴白一样,能够给人非常醒目的感觉。有意识的尽量加入冷暖色调的对比,有助于提高图片的冲击力,这一点比明暗对比更加有效(在彩色照片中)。尽管是对比,却并不要求冷暖色调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相近,有的时候悬殊的比例更加醒目。恰当的安排何种颜色的对比和对比色彩的比例,也是拍摄者艺术造诣水准的体现。请记住,在图片中加入冷暖色调的对比,是使之成为优秀图片最简单的捷径之一。
  除了对比的色彩,和谐色彩的应用也是彩色图片的表达手法之一。这种手法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表达一种简洁、效果强烈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和谐的色彩尽可能的充满整个画面。记住和谐的色彩不是单一的色彩,适当的变化永远是必须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色彩控制应该是能够根据情绪或者主题的不同有意识的让整张照片有一个恰当的色彩基调。最常见的就是在冷调散射光的照射下,通过少量的减少曝光,让照片反映出一种幽蓝的气氛。这也是我试图学习的技法之一。
  确定了需要表现的色彩,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有效地表现它们。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胶片和滤镜。Kodak E100vs和Fuji Velvia50之所以成为风光摄影的首选就是因为它们能够更加夸张的再现色彩,无论是对于和谐色彩还是对比色彩,夸张地再现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另外一个增加色彩饱和度的手法就是加入偏振镜,关于他的使用,有太多的文章。我就暂不赘述了。
  有了主体和构图,你能拍出一张及格的片子;如果再考虑到光线的运用和色彩的排布,你的片子将会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剩下的,就是看你的机缘和艺术修为了。
老存步在 : 老存每天都在进步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回帖

1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193
发表于 2011-11-21 1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添一个关于风景的网址:http://academy.fengniao.com/122/122561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主题

6918

回帖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8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2-25 17: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好帖要常看!
我喜欢, 在山顶吹风,在林间看竹,在溪边听歌,在壁上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11-12-29 20: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刷墙的




















竹炭颈椎枕效果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1: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ξ∧ュ智能 于 2012-2-2 11:31 编辑

我来加片瓦。。 200.gif

     学习人像摄影可以从构图方面来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相对于其他摄影技法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c2b2cb101dfc39378d3cff3213af5c1420111228162312.jpg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6fdab830640ac2ddf774b3c747da591220111228162314.jpg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因此,构图上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分是互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ff6f170f17beab4c0f85a3b72799961b201112281623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3: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4、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ee2f9f92d9fee0c36e8efbe3965a784420111228162319.jpg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3: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ξ∧ュ智能 于 2012-2-2 13:28 编辑

5、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ee23e9924f1a426d536752c66256b7c920111228162320.jpg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但是,摄影者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6、仰拍


采用低角度仰拍所产生的效果正好和高角度俯拍相反。在拍摄人物正面半身像时,仰拍能够使人物主体上额部变窄、下颚部扩大、头颈变长、脸部饱满,并且表现出人物主体的高大与修长,同时还起到了净化背景的作用。


78001702e86b6e0dcaf88f832fc865e420111228162321.jpg


另外,在拍摄女性全身照的时候,采用这种角度能够表现女性修长的双腿和婀娜的身姿。但是对于脸部上小下大的人来说,就不能采用正面仰拍的角度了,因为这种角度会更加暴露人物主体的缺陷。而此时,摄影者应该选择稍侧的角度进行仰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2-2 1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7、平拍



5043fd9b37e11908df0abe528bbf86a120111228162322.jpg


平拍是以人物主体眼睛的平视高度作为基准线的。这种高度所拍摄的画面效果符合人的视觉经验,并且构图平稳,无特殊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212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378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2-2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上传了一些很有用的技巧。支持!{:4_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16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笨驴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80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2-2-22 1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8错8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12

回帖

3689

积分

游客

积分
3689
发表于 2012-5-11 1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我惭愧至极,什么深厚的理论基础,什么钻研精神,都是晕晕乎乎的看过,一知半解,
   不是 ...



绝对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19 04:14 , Processed in 0.08806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