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16 1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近远 于 2010-12-16 10:25 编辑
我来谈谈个人感想、意见、建议
1、野存活动的开展很有科学性和娱乐挑战性,丰富了广大户外爱好者的户外生活,是现在乃至将来必须继续发扬和保持的传统户外竞技娱乐项目;
2、通过系列活动的展开,可以很好的实现跨越式模式的转变,新驴逐渐成熟,老驴增加历练,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为实之有效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
3、野存活动的展开可以逐步培养湖北户外界人才梯队,只有抓好梯队建设才是,户外运动蓬勃发展的最终导向。
4、野存活动已经开展六届,从内容和形式上,几乎同出一辙,这点非常不可取,没有创新,没有完善的体系,这是我们必须考虑,也需要正视的问题,如果继续保持这个模式或形式的开展,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必将会淘汰,要革新,革新思想,革新理念,革新内容项目,革新需要革新的。当然老的传统我们应该弘扬与保留,但在新形势下的今天,不能在固守陈思,开拓进取是下一届野存竞技挑战的核心问题。
5、要与时俱进,万千变化,同时,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好全方位的全新形式下的野存活动,是我们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从角色扮演上,我觉得,下届野存活动,组委会也好,策划小组也罢应该考虑考虑了。
通过这次野存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分享,不足之处,请见谅!
1、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没有痛,就没有快,没有苦,就没有乐。在这短短的3天两夜中,与伙伴们一起登山、穿越丛林、搭建帐篷、寻找坐标点、寻找食物等等。这一切,虽然充满艰辛、挑战,却在痛苦中享受到了少有的快乐,那荆棘的丛林、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山坡、你前我后的“帮助”情景,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令人回味良久的精彩记忆。通过这次野外生存活动,深深地体会到,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以及团队的配合与协作。
2、这次野存某些队伍在找路的过程中出行很多小问题,导致最终放弃,非常可惜,可惜。
我觉得组委会给我们提供有红布条,应该很好的利用起来,虽然我们没用。但是,在不明情况之下,应该合理使用。例如:经常遇到一些分岔点,不知道走哪边,这时候不光要做好标记,还要注意分析路的情况,简单根据地形和目标点的关系判断路的选择,具体的说,要去的地方在北边,通常不会选择往南边的岔路,要上山,不会选择往下的岔路。在某些岔路,路的指向大体相同,那就要调动你眼睛仔细分析,看哪条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边挂断的树枝,路边野草的长势,地上有无明显人的脚印,积留树叶的多少,相信不难做出判断。实在不行,随便择一往前探上几百米,一般也会得出结果。
另外,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大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再就是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你困难的时候想想近远就OK啦;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