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灯光

静静地相伴,就好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上酸菜,然后继续上与电影有关的博文。

 

俺做这个帖子,自己首先很享受,因为是在对着过往的岁月回首,会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往事记忆在脑海中复苏。只要是过去了的,似乎就如普希金所说,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哪怕是当时的眼泪、疼痛、心碎、激烈,也会如一片片花瓣纷飞飘落,美得令人发痴——因为,那一切就是我唯一一次人生的组成部分呵!每一个过去的日子,都不会再回来,而我的人生就是这一个又一个日子,回首时就是一朵朵摇曳在心灵原野的花儿,依依又依依地绚烂着……我们永远留不住时间,然而我们可以留住记忆,在暮年时以记忆下酒,让自己坦然、安然。另外做这个帖子我并不累,基本都属于“搬家”的干活,现成的东西,收到一起而已。

 

 

 

 

还是上肖邦吧,因为肖邦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让我的心灵出世,于是一切喧嚣都立刻成为过眼云烟。我的心在一刹那间就“清明”起来。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偶尔一瞥在2013-11-24 18:10:00的发言:
 

《凉薄与不舍》  

2013-07-11 18:22:23|  分类: 心情记录

 

  7日武汉特大暴雨,第二天网上、报纸上以及部里的QQ群空间里,到处又是关于淹水的搞笑段子。在武汉生活真的经常有“惊喜”感,一夜间房子成了“海景房”,足不出户即可在家“看海”。市民们可以在市中心大街上“戏水”甚至“游泳”,美女们(条件有点苛刻,必须是美女哦)可以在淹水区免费享受“划船”(充气橡皮艇)或“被壮汉背”这两种新摆渡方式的服务。另外,市民们可以在水中体验一把走独木桥(椅子和木板搭的)的乐趣,可以在市中心用各种工具抓鱼(鱼塘的鱼都跑出来了,市民们忙着“占小便宜”,也有人纯属享受农耕时代之“童趣”,有人居然用上了电风扇外罩)。很多地下车库进水,导致豪车锁死被淹,哪怕招募了一连“义勇兵”也无法将之推出,有的车主心疼得吃不下饭,居然晕过去了。于是,在各种吐槽中,我发觉不仅买了经济型车的车主“暗自高兴”了一把,连无车族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觉得还是自己活得“逍遥自在”。看来暴雨对和谐社会还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不舍 - yanzi=

 

  多年老友——郑州的S君,8日上午乘高铁来汉。他是专程来汉看我的,给我送来他在中东出差时买的咖啡以及专门在开封买的“蜜三刀”。这两包“蜜三刀”可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光高铁票价来回就六、七百(俺骨子里依然是俗人一个,虽然标榜清高,但还是免不了拿金钱多少衡量感情深浅不舍 - yanzi=)。我们在餐馆吃了一顿中饭,闲聊了数小时,然后他下午四点又乘高铁返回郑州。

 

  与他聊天时,我谈到自己现在以理性修炼出的“凉薄”——我对谁都是只“想起”、“想到”而不“想念”,包括对儿子和妈妈。我谈起《相约星期二》里Morrie老人说的人生态度“detached”。人的一生是先入世后出世,即先认真投入生活,踏踏实实学习、工作、恋爱、成家、养育儿女,然后一定要让自己“超脱”出来,对一切都“云淡风轻,了无牵挂”,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三大本质——“无常,孤寂,空虚”。对人生的黑暗面,人总是脆弱无奈的,那么只能让自己超脱,方可与一切和解(包括死亡)。

 

  唉,这样的“凉薄”,究其实质,不是不爱,而是太爱!曾写道:“因窥破人生‘无常’之本质,了悟‘无情不似多情苦’,故‘多情却似总无情’”。父亲的离去,曾令我患了三年抑郁症。我再也不想因任何“不舍”、眷恋而导致这样糟糕的人生状态!人生苦短,白驹过隙,还是“笑对人生”比较好。

 

  这几日, 因身体原因,无法去游泳。于是在家闲适地享受暑假生活。每日下午在卧室开着空调午休,晚上在书房开着空调看电影,唯有上午可以在书房、阳台吹着凉爽的自然风读书、听音乐,所以夏日里我最喜欢午前时光。我喜欢冲杯咖啡或泡一壶茶,懒散地歪在躺椅上,身边是一盆盆绿色植物,比如绿萝、吊兰、白掌、滴水观音、万年青、宝石花等。闲书摊在膝头,却似读非读,因为整个人,其实都在梦境里。阳光下绿油油的樟树,每片叶子都那么明媚。此时此刻,幸福感如此真切,仿佛一切静好可以就此定格。然而,我又不时感觉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指尖流走,于是心中充满不舍

 

  快中午时,YG从德国打来电话(他那里才是早晨),告诉我他为我拍了一些照片发给我了,我对他说我也正在阳台拍照呢,试图留住夏日的美好感觉。我对他大发感叹说“别人觉得武汉的夏季炎热,我却觉得好清凉!这样安静、明媚、清爽的时光,是那么美好,我真想把它们永远握在手心里,让它们定格,可惜无法做到!”他并不笑话我的傻气,反而很理解我的“不舍”感。我告诉他昨天我因为没食欲,于是精心为自己做了好几道菜,还熬了一大锅莲子银耳汤,因为我不想辜负此生的任何一天。不管是怎样的生活,都一定要好好爱自己,让自己过好。一定要珍惜每一天,因为凡是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我现在就很怀念去年夏天与儿子一起度过的时光,无论是在家一起看电影、享受送餐服务吃麦当劳,还是一起去九峰游泳;我也怀念前几个月与妈妈一起度过的时光,哪怕有时我们斗斗嘴,也那么美好……也许,明年夏天我也会怀念现在独自享受的静美时光吧?谁知道呢?……

 

  唉,人这一辈子呀,充满各种矛盾。明明是什么也抓不住,却总渴望抓住;明明是什么也不愿割舍,却不得不一次次放手……当我试图用相机留住一切琐碎的美好时,我再次感到要修炼出“云淡风轻,了无牵挂”的“凉薄”是多么不容易呵,所谓“舍得”,即是“有舍才有得”,又是多么两难的人生困境……

 

  这几日看的电影都很让我喜欢,比如:

 

  1. 《追随》 ,英国片,1998年上映,豆瓣评分高达9.0,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处女作(编剧和导演都是他),难怪他后来能拍出《记忆碎片》、《盗梦空间》那样了不起的影片,这部《追随》已经很巧妙地把故事的叙述时间打乱了。另外诺兰导演的《致命魔术》和《蝙蝠侠》系列也很不错。

 

   2. 《ABC谋杀案》 ,英国片,1992年上映,波洛探案系列片之一,根据阿加萨·克里斯蒂原著改编。推理片一向是我的所爱,可以强化人的逻辑思考能力。

 

   3. 《午宴之歌》 ,英国片,2010年上映,根据同名叙事诗改编(诗歌居然可以被电影这样诠释一番,令我相当惊奇),我喜欢的英国演员艾伦·瑞克曼和艾玛·汤普森主演。看见他俩,就感觉老去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很多人知道他俩是因为他们参演的《哈利·波特》系列片,而我则是看过前者主演或参演的《理发师陶德》、《香水》、《理智与情感》、《侠盗罗宾汉》,后者主演或参演的《魔法保姆麦克菲》一、二集、《理智与情感》、《哈维的最后机会》、《告别有情天》等。我很喜欢听此片里很纯正的英式英语,听着特别优雅、舒服。

 

  4. 《三妻艳史》 ,美国片,又是一部因片名而误导我,以至于我一直不愿看的精品电影。本片1950年获得第2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可谓实至名归。1949年的片子,在探讨两性关系时就已经这么深刻、强大,实在令人佩服,而且其精巧的电影手法到现在也不过时。

 

  5. 《君子好逑》 ,1955年上映的美国片,荣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四大奖项。看这样的老电影时,我总是很震惊,因为那时的电影,居然比很多现代电影更深刻,让人黯然!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注平凡人(具体说,就是“其貌不扬者”和在社会上很“卑微”的人们)的人生以及他们的婚恋,演员的表演自然、朴实、感人,很难得!

 

  6. 《二次曝光》 ,中国片,2012年上映,范冰冰主演,李玉编剧、导演,这是她们继《苹果》、《观音山》之后合作的第三部电影。这部电影豆瓣评分只6.2,但我个人却很喜欢,大概因为我个人的情感原因吧。这部电影的好几个地方,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唉……一些伤痛,我以为早已痊愈,其实只是被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罢了……

 

  7.  《伞中情》 ,法国片,1980年上映的老电影。男主演皮埃尔·理查德长得很像意大利的著名导演兼演员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的主演),很有喜剧天赋。他主演的另一部影片《电梯向左转》,1988年上映,我曾在博客推荐过。 

 

 

 

 

午宴之歌1.jpg
 

午宴之歌2.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灯光在2013-12-23 19:17:00的发言:

音乐语言,是世界第一语言

 

只要静心,每个人都能听懂

 

 

 

再听肖邦夜曲

 

 

      午餐后,我半躺在阳台听着肖邦夜曲晒太阳。冬阳暖融融地照在身上,令人慵懒。我冲了一壶咖啡,边喝边看报纸、读过期杂志《北京文学》。我还把阳台上的花草修剪了一番,剪除了一些黄叶或枯叶。当我修剪完毕,重新坐下时,正好这时肖邦夜曲第十四首那“有挽歌的情绪”的序奏和最初的主题响起,真的是“有令人不禁落泪的甜美”呢。很多美好的往事,如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缓慢地如落叶一样从我眼前飘过。亦喜亦悲的我,真想把它们一一抓住……

 

      唉,音乐总能带给我人生那份永恒的美丽和哀愁……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即使在淡淡的哀愁中,我依然有一份悠闲、从容、静好的“闲适人生”感。其实,越来越感觉“自我渺小”、“命运厚重”的我,年轻时一些“宏伟”、“崇高”的理想,早就湮没在岁月的沙尘里。而且我也并不为此大惊小怪或痛心疾首。我对我人生中发生的一切听之任之,反正人永远无法把握命运,那么就安然地被命运之手推着走吧,走到哪里都无所谓。我唯一能做的,是随性随心。于是我努力抓住琐碎,珍惜并享受点点滴滴的人生美好,坦然“无所事事”着,甚至对“玩物丧志”也不再鄙薄。想起席慕蓉《暮歌》的后几句: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是呀,即使那颗心曾历经磨难而彷徨凄楚,在回首的时候,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记忆。于是会有悲欣交集的“微笑”。一切都会过去,哪怕那些“心痛得无法呼吸”、恨不得以头撞墙的情感浓烈时光,最终都会淡化,在脑海中变成发黄的老照片,给人如梦如幻的不真实感觉。人们在对过去回首时,往往会发出“人生如梦”的喟叹。当死亡来临时,人们也往往会有“万事皆空”感。然而,无论如何,人们还是会珍惜、热爱自己这蝼蚁一般的人生,还是会在面对人生的三大本质(无常、孤寂、空虚)时,感觉“笑比哭好”。

 

 

 

 

 

  肖邦夜曲14:F小调,OP482,小行板,3段体,中段为狂想曲。序奏和最初的主题有挽歌的情绪,尼克斯说:有令人不禁落泪的甜美开头主题反复两次后转为甚慢板。肖邦学生回忆,肖邦要求他弹中段时右手要用宣叙调表现,而且最初两个和弦要如君的命令一般,其余部分以怜悯的感情演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过去00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关于此页的酸菜,找来了这个记忆,收在一起吧。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着几个晚上看了一些法国电影,很喜欢2010年上映的法国电影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喜剧,豆瓣评分8.5)和2009年上映的传教士 (喜剧,笑死我了,同时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法国人真幽默,本片属于“难能可贵的法国小清新”,豆瓣评分7.8,观影地址:

 

http://www.yetwo.com/xiju/4504/4504-1.html

 

 

       至于无法触碰则属于重看,我曾在博文中推荐道:《无法触碰》,法国电影,2011年11月上映,豆瓣评分9分。影片中的友谊,超越了种族、金钱、社会等级、地位,很温馨感人。另外,电影的配乐我特喜欢。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这部电影需要慢慢品,慢慢看进去,一开始可能会看得没多大兴趣,然后慢慢被感染。耐心看下去。人都会老的,好在即使老去依然可以有书相伴。书是有香气的……

 

  这里有很多此片的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3%EB%C2%EA%B8%F1%C0%F6%CC%D8%B9%B2%B6%C8%B5%C4%CE%E7%BA%F3&fr=ala0

 

  我看的是这个:(要用百度影音看的,说的是法语,但字幕是英中双语)

 

 http://www.hahaqing.com/player/126.html?126-2

 

 

豆瓣的评论: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96613/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蓦然回首在2013-12-2 16:23:00的发言:

 

沉静如海(节选)  

2012-04-20 00:43:22|  分类 影视欣赏

 

 

        今晚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沉静如海》,非常感动,特在此推荐。“2004年拍摄的法国电影《沉静如海》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原著写于1941年,正是二战中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作家那时正处于地下,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写法西斯的暴行或是如火如荼的抵抗运动,而是用温婉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法国老绅士与他的侄女和一个住在家中的德国军官之间温情脉脉的故事。这篇小说秘密出版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法国二战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此书在1949年就曾被拍成同名电影,黑白片。今晚我看的是2004年版本,据说央视曾播过。网上有人评说此片是“我看过的心理刻画最出色的电影之一”,认为此片“男女老少皆宜,前提是不排斥法国文化,看电影时心情不浮躁”,还有人说此片是“最含蓄、最无奈、台词最少,却讲述了一个最唯美、最纯净、最伤感的爱情故事,恕我一下用了这么多‘最’,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只要看过就无法不被触动内心的电影。影片的成功一部分来自朱莉·德拉姆 (Julie Delarme)和托马斯·儒阿特(Thomas Jouannet)行云流水一般的表演,没有任何台词上的交流,但是一切恰到好处。”

 

        也有人写道:

 

   如果不是战争 他们不会产生这段情

   因为这场战争 他们无法拥有这段情

 

   挺言简意赅的。

 

   影片中的音乐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一首的前奏曲 Prelude No[1]. 1 C Major BWV 846和平均律里第一册第二首的前奏曲 Prelude No[1]. 2 C Minor BWV 847,第一首男女主角都弹过,很宁静纯美,第二首则有些激烈,被女主角用来救了男主角的命。

 

   我非常欣赏影片的理性之美,那种理性的自我克制,正是人性之光。我依然能为这样伤感的爱情电影而落泪,说明我依然相信爱情的存在和无价,我喜欢这样心灵依然年轻的我。虽然近期我很关心政治,经常翻墙看新闻,可爱情依然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

 

  虽然曾经沧海,可我依然相信并崇尚“爱情”。虽然走过的岁月越来越多,我的心反而越来越纯净。我越来越“耐得寂寞”,过着几乎全封闭的孤寂生活,却怡然自得。每日与书本、电影、音乐、大自然为伴,我的心越来越宁静。艺术和自然仍然是我的两大至爱,即使饱受身体病痛的折磨,我依然没辜负这个春天,除了在校园里、小区里、森林公园里踏青赏花,我还与妈妈以及妹妹一家一起去云雾山拥抱了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总觉得映山红是父亲的魂魄所在,他去世的时候,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曾让我“心惊”。而现在我越来越看淡生死,虽然觉得“活着真好!”,可如果大限来临,我会坦然赴死。认真地活、好好地活、不负自己心灵地活,则此生足矣。至于活多久,那是上帝管的事,身为凡人,瞎操心也没用。

 

   还是看电影吧。感谢上帝让我们人类拥有电影艺术!

 

 

网上观影地址:

 

http://www.56.com/u55/v_NTkwMDIxMDg.html

 

http://player.56.com/v_NTkwMDIxMDg.swf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56.com/v_NTkwMDIxMDg.swf

 

 

 

几张剧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沉静如海00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沉静如海00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沉静如海00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沉静如海00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 

2013-10-29 22:18:47|  分类: 影视欣赏  

  昨晚我看了一部电影,是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的《魔鬼雷普利》( Ripley's Game,2002年上映,美国、英国、意大利合拍片),涂鸦之兴顿起。

 

  我专门搜看此片,源于前些日子看的另一部雷普利电影《冒牌人生》(Ripley Under Ground,2005年上映,德国片,语言却是英语和法语)。《冒牌人生》中的恶夫毒妇,居然让我“倾心不已”,在读豆瓣的相关评论时方知还有马尔科维奇版的雷普利电影。至于马特·达蒙主演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年上映,美国片),我以前曾在博文中推荐过,还写道:“《天才雷普利》里面罗马、威尼斯的镜头让我有重返意大利的激动。那句 See Venice and die. See Rome and die. You do something and die. Venice is on the list, then Rome.  让我不无认同感。” 

 

  约翰·马尔科维奇是当代电影最重要的演员之一,他虽是美国演员,气质、风格却都很欧洲化。我曾在博文中推荐过的电影《危险关系》(1988年上映),就是他与米歇尔·菲佛(我在博客推荐过她主演的《纯真年代》)、基努·李维斯以及乌玛·瑟曼等联袂主演的。基努·李维斯和乌玛·瑟曼当时都还很青葱、演技生涩,后来则一个成了当红小生,主演了N多影片(我在博客推荐过的就有《云中漫步》、《生死时速》、《黑客帝国》、《触不到的恋人》、《爱是妥协》等),而另一个则逐渐脱离了“青春玉女”路线,成为了《杀死比尔》系列片中的著名“打女”。 

 

 在《魔鬼雷普利》一片中,出生于1953年底的约翰·马尔科维奇已49岁,头也谢顶了,却依然“帅”得一塌糊涂。他那种“帅”,一点也不主流,但很酷,很另类,迷死人,与这部不乏cult film味道的影片很“相配”。换任何别人主演此片,此片都会立刻平庸。可以说这是一部为他“量身定制”的电影,也是一部靠他“出神入化”的表演才撑起来的电影。网上有评论说:“心如止水也是一种境界,绅士优雅很有品味的生活外表和冷酷的杀戮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感觉如此突兀,相反感觉二者出奇的和谐。很喜欢,内心泛起点点邪恶!他的嗓音永远温和、冷静、淡然,但很磁性,与拉尔夫·费因斯( 《英国病人》 的主演,《辛德勒名单》中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军官)的嗓音很近似。这样的嗓音,有种“贵族”气他那“不怒而威”的面容,也有贵胄之气。这样的人,即使不幸做了痞子,那也只会是“雅痞”。 

 

  在片中,他关于“conscience“(良知,良心)的一段话,把我“雷”住了,“雷”得我“心惊肉跳”,因为我发觉自己居然暗暗赞同他的“良知匮乏则心安”论。正因为他挣脱了“良知”的束缚,他不再内疚,不再自我纠结、自我折磨。他活得很坦然、安宁,哪怕是杀人后也可以侃侃而谈,该干嘛就干嘛,毫无负疚感。我发觉自己甚至羡慕他。水静而清,人静则明。而他不仅仅是“明”,更是种“静美”。他的“静”,已经修炼到骨子里。原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随着年龄增长,都是越静才越美的。“静美”并非女人的专利。

 

 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魔鬼”。因为后天的各种约束、羁绊,我们“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做好人、顺民。只有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才可以大胆地“意淫”一把,当一回“杀人不眨眼”的凶徒、恶魔,当一回“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为追求一己之幸福,而坦然践踏他人的一切,甚至剥夺他人生命。也许,我们骨子里都会有一些邪恶念头“一闪而过”,出自本性、本能,不受我们的理性支配。在那样的“恶念”中,我们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配生存,那么“干掉”这些“家伙”,就没什么可“内疚”的。也许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人尊重的“好人”,然而我们身上一切天生或后天的良善,都挡不住我们无数次用一把无形的“鱼肠剑”,在心中,在自己的想象中,把那些自己厌恶的家伙“一剑封喉”。我们究竟是谁?我们还是自己吗?为什么我们自己也会被自己吓住、感觉自己陌生?我们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谁知道呢? 

 

  对他人残酷无情的雷普利,却那么宠爱、依恋他的妻子。他为她费心寻觅古钢琴,只要她开心,他就满足。他温柔地抱她上床,对她轻怜蜜爱。她练琴、录音时,他就站一边深情款款地注视她。当杀手们来复仇时他则找借口把她支开、送到外地,让她远离危险。影片最后,当他经过一番恶战后,匆匆赶到妻子演出的场地时,焦急的妻子看见他立刻安心、快乐、满足地开始演奏,而他则藏身在暗影中目不转睛地凝视她。这时,谁还能说他们之间没有深深的爱情呢? 也许,极端孤寂者,更容易在相爱时,彼此产生“相依为命”感。你只有我可以信赖,我也只有你可以依靠。还有什么爱,能超越这样的心理感觉和心理需求呢?

 

 对一个“感性永远超过理性”的女性观影者来说,这就足够了。哪怕他杀了一千个人,也足够被原谅了——当然,只要他是在电影中杀的人。电影是干什么的?电影的诞生,不就是为了满足我们这些“按部就班生活的渺小平庸者”之各种狂野不羁的潜在欲望,以及各种荒诞不经的白日梦吗?

 

 在另一部雷普利影片《冒牌人生》( Ripley Under Ground ,2005上映)中,同样具有另类帅气的巴里·佩珀主演的雷普利,也是一往情深地爱着女友(后来的妻子)。于是,他为了追求、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而犯下的一切“罪恶”,我都同他那爱打瞌睡的女友一样,“睁只眼闭只眼”。其实,在我看来,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传统爱情,远没有“你杀人来我埋尸”来得痛快、爱得酣畅淋漓。

 

 豆瓣有人评论说:“我们看到好人遇到好人,相爱结婚,会祝福,也会觉得这是个美好但却乏味的故事。坏人遇到坏人,甚至是更坏的人,他们也会相爱,这不一定美好,但却绝不乏味。”生活本来就已经够乏味的了,做人本来就已经够累的了,那么观影时,就让我们好好放松一下、刺激一下,给自己一点“奢侈”的享受,喂一喂自己身上那只“嗷嗷待哺”的“恶兽”,又能碍着谁呢?等到天明,我们自然会恢复“正常”,衣冠楚楚地走出门,去兢兢业业地工作,去踏踏实实地做人,去认真地尽各种责任义务。温暖善良美好,依然会是我们不变的信仰。这样的两面性,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 

 

  在三部雷普利电影中,我的喜好程度,正好与豆瓣评分成反比。马特·达蒙主演的《天才雷普利》(1999年上映),虽然网上评分最高,但对女人们来说(特别是对我这样的freak来说)最不讨巧,也许因为他在片中干掉了帅气的裘德·洛,又没对哪个女人“一往情深”。我最喜欢的是评分最低的马尔科维奇版的雷普利,巴里·佩珀版的雷普利,虽也很“可爱”,毕竟“嫩”了点。我虽饱经风霜,但心态还是“女孩子”式的,有一定的恋父、恋兄情结,喜欢男人很强大、可以保护自己,而不是需要自己去保护、照料。

 

  观影时我这样奇特的“审美观”,其实早就不是第一次。当初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纳粹军官,在我看来远比他饰演的“英国病人”迷人。网上不少女人说,要喜欢拉尔夫要看《英国病人》,要爱上拉尔夫要看《辛德勒的名单》。由此可见,女人,从来就不是可以对她们“讲理”的生物。女人天生就是不可理喻的。你要想一个女人不絮叨、烦人,你不需与她讲理,不需开启她的智商。你只需直接抱住她、吻她,她立刻就会成为乖猫咪一只,而不是母老虎一只。

 

 女人的逻辑自然天成,而不受逻辑学的禁锢。她们这样思考、推理:“你爱我。为了爱我,你甚至杀了人。那么,即使法律裁决你有罪,即使人人都对你咬牙切齿,然而我爱你。让那些法律、道德、原则、良知什么的,在爱情面前,统统见鬼去吧。”

 

 把我曾经的一段博文放在这里,来揭露一下自己深藏不露的本性吧:

 

 昨夜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我已经看过N遍的《辛德勒名单》。其实我这次看《辛德勒名单》主要是看拉尔夫 ·费因斯的表演,看见网上有人说非常高兴他在《辛德勒名单》后又主演了《英国病人》,终于可以很正大光明地喜爱他了,我不禁会心一笑。你想,如果你对人说:“我爱拉尔夫·费因斯。”别人问:“他演过什么?”你回答说:“《辛德勒名单》。”别人说:“哦,你喜欢辛德勒。”你说:“不是,我喜欢那个残暴的纳粹军官。”别人肯定立刻晕倒。拉尔夫·费因斯和尼古拉斯·凯奇是我最喜爱的西方男演员,他们俩的眼睛都非常有杀伤力,那么深,深得令人走进去似乎就出不来。网上有人感叹说,一个女人要修炼多少万年才可以有被拉尔夫的眼睛深情款款地注视的机会呵。我又是会心一笑。 

 

 

 

魔鬼雷普利1.jpg


 

魔鬼雷普利2.jpg  


 

魔鬼雷普利3.jpg  


 

魔鬼雷普利4.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魔鬼雷普利》网上观影地址:

http://www.51rrkan.com/kongbu/moguileipuli/

 

《魔鬼雷普利》豆瓣评论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461/?source=new_aladdin

 

 

 

 

《冒牌人生》(雷普利归来)网上观影地址:

http://v.baidu.com/kan/movie/?id=34493&url=http://tv.sohu.com/20121023/n355530077.shtml#frp=v.baidu.com/movie_intro/

 

 

《冒牌人生》豆瓣评论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24392/?from=subject-page

 

 

 

 

《天才瑞普利》网上观影地址:
http://www.kankan9.com/aq/tiancaileipuli/
 
 

《天才瑞普利》豆瓣评论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045/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影片的音乐

 

魔鬼雷普利》的音乐配得很有张力、抓人心,网上一查,居然是为《杀死比尔》、《海上钢琴师》、《洛丽塔》、《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等影片配乐的电影配乐家Ennio Morricone,难怪!《美国往事》中的Deborah's Theme(《黛博拉的主题》)一曲,由小号手Chris Botti吹奏,收在他的专集Italia里,曾是我百听不厌的小号曲目。 

 

 在《魔鬼雷普利》一片中,当杀手们要杀来时,雷普利送走女佣和妻子后,在家中做“厮杀”准备。他轻抚墙上的维纳斯壁画(虽然他一向冷静、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个动作却“暴露”了他对美与生的眷恋),这时我又一次听见了Dead Can Dance乐队演唱的歌曲《The Host Of Seraphim》,音乐更渲染出他内心深处的炽热、狂烈。这种内热外冷的反差,令人泫然泪下。

 

这首曲子,也曾出现在美国恐怖片《迷雾》的片尾。《迷雾》是根据美国以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著称的畅销小说家斯蒂芬·金(Steven King)的小说改编。我曾在博文中推荐过由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两部豆瓣高分监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绿色奇迹》——以及几部惊悚电影:《闪灵》、《幻影凶间 1408》、 《迷雾》、《危情十日》。在看《迷雾》时,我曾在影片结尾的大逆转中(影片因最后几分钟而不再平庸)目瞠口呆、震撼无比。那种勇于行动反而导致悲剧、耐心等待反而得救(可见“坐以待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荒谬,命运的残酷和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渺小、无助,让我百感交集、叹息不已。因此那空旷、大悲、充满来自冥冥上苍之悲悯的旋律,就此铭刻在我脑海中。

 现在听来,此曲依然震撼人心。特在网上搜出此曲,转发在此。有人觉得此曲令人绝望窒息,我却觉得它在给人悲感的时候,并非只是悲哀、悲伤,更有一种“悲壮”(因此让人不屈服、折翼于人生的黑暗面)和“悲悯”(因此深具“抚慰性”,犹如上帝之眼在注视你,或上帝之手在抚摸你)。此曲绝非那些哼哼唧唧、无病呻吟的所谓“悲情歌曲”可望其项背的。此曲传达的是人生的大悲。大悲与小悲不同,具有强大的力度,可以穿透人心,让人升华,而非坠落。

 

另外,片中还用了不少波兰作曲家亨瑞克·戈莱斯基(Henryk Gorecki)的《第三交响曲》(“悲痛之歌”)。

 

 

 

视频: 无比悲壮氛围的及至Dead Can Dance-The Host Of Seraphim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jUyMzQw.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wMjUyMzQw/v.swf

 

 

 

 

 

 

 

视频: 电影《迷雾》片尾曲《The Host Of Seraphim》(也是《魔鬼雷普利》中的配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3NjcxMDA0.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3NjcxMDA0/v.swf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我常去搜片的一些观影网址放这里:

 

 

1. 豆瓣高分电影榜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40962/

 

 

 

2. 豆瓣高分电影榜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43559/

 

 

 

3.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http://www.douban.com/doulist/83485/

 

 

 

4. 伪君子和蛇蝎女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25447/

 

 

 

5. 值得再看的喜剧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1810/

 

 

 

6. 上瘾黑色幽默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92212/

 

 

 

7. 当我看完100部法国电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08118/

 

 

 

8. 浪漫爱情轻喜剧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8129/

 

 

 

9. 2014 豆瓣电影【口碑榜】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0299/

 

 

 

10. 鑫像奖2012年度评选【100部最佳同性电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252952/

 

 

 

11. 背景:维多利亚时代(1999-1990)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62215/

 

 

 背景:维多利亚时代(2007-2000)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38845/

 

 

 

 

12. 【佳片有约】历年播放列表(1998-2010)【一】

 

http://www.douban.com/doulist/768174/

 

 

【佳片有约】历年播放列表(1998-2010)【二】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768532/

 



【佳片有约】历年播放列表(1998-2010)【三】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768752/

 

 

 

 

13.  独立女性必看电影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1956/

 

 

 

14. 高分恐怖片推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176926/

 

 

7分以上的恐怖/惊悚电影

 

http://tieba.baidu.com/p/1215932405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发表于 2014-12-29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有这么多的电影没看过

有时很不耐烦影片搜索及观影的开始阶段(常有爆毙在开始阶段的事情发生),

观影、搜索有没有小决窍??(我想是应该有的)

请指点一下较好的观影网站(窗口),

包括:影片较全、搜索方便、无需VIP 资质、荧屏清晰度高、广告少时间短等等。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流兄:

 

俺上午陪学生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根据毛姆小说改编的《面纱》,一部是《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然后与同事一起午餐后,又在电影院看了姜文导演并主演的电影《一步之遥》(BTW,这样赶场似地连着看电影,好累人!),正准备来这里就这几部电影写点什么,把一天的观影所郁积的“忧伤”宣泄出去,既然看见您有跟帖,那俺就先回帖吧。

 

其实,我观影不拘什么窗口的,我想看哪部影片后,就用百度搜索,然后对搜出的多个视频进行筛选,看哪个更清楚,就选哪个。如果有在线播放的,俺就直接看;没有在线播放的,俺就用迅雷或电驴下载后再看(也可边下边看)。一般越大的文件,当然就越清楚。看完后,再决定是留着以后反复看,还是直接删除掉。所以,我既用土豆、风行看电影,也用百度影音、56、优酷、爱奇艺、PPTV等等看,真可谓“不拘一格”呢。

 

关于影片名称或介绍等资源,我除了在此贴117楼贴的那些网址里寻找外,也常通过亲友的介绍后去搜片,好的电影是会“口碑相传”的。即使每年世界上拍出、上映那么多电影,但真正值得看、与自己品味相投的电影,并不会太多,最终总是可以知道或遇见的,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其实,在豆瓣影评是可以通过一部好影片又发现别的类似题材的好电影的,因为每部电影的豆瓣影评,在影片的剧情介绍和图片下方就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那里往往会让人意外撞见一些本来不知道或没打算看的电影。我一般只看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电影。当然,有时候如果我只想放松一下,也会不介意看一些评分低的庸片、烂片。我曾经为了练胆,把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恐怖、悬疑、惊悚片差不多都搜看完了后,又看了不少低评分的恐怖片(合起来看了数百部都不止)。看到后来我完全没了“恐怖”或“惊悚”的感觉,才停下来。

 

观影与读书、听音乐、欣赏舞蹈或绘画一样,都属于艺术欣赏范畴,而艺术欣赏本来就是非常个人化的事,很难有统一的欣赏标准,而且也不该有统一标准。自己喜欢,就好,不必勉强自己,那多痛苦呀!比如有人不喜欢古典音乐,强迫自己去听,也许只会打瞌睡。总之,不虚荣、不做作、不勉强、发自内心地为爱而爱,就足矣!雅文化,俗文化,只是艺术的两个分类,不存在高低之分。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面纱》吧,我几年前就被影片的悲情和音乐感动,曾经专门发过博文,直接搬来吧。

 

《错位的爱依然无价》  

2011-03-23 00:18:51|  分类: 影视欣赏 

 

  成年以后,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对周围人婚恋的观察,都使我越来越觉得爱情其实是最荒谬的一种感情。 

 

  爱情的荒谬往往在于情感的不同步或错位。最常见的一种错位是:爱你的人,你往往并不爱他;你爱的人,往往并不爱你。但还有一种最可悲的错位是:你们彼此非常相爱,只是你们爱的时间不同步——他爱你的时候,你还没爱上他;终于有一天,你懂得了他的好,开始爱上他的时候,他也许已经因受伤太深后不再爱你而离去,如《飘》一书的结尾白瑞德离开郝思嘉。这还不算最沉痛的,因为起码你还可以去努力,还可以有补救的机会,还可以有挽回爱的希望。最令人悲哀的是当你好不容易认出他才是你今生的至爱时,当你刚刚打开心扉接纳他时,你还没来得及好好关爱他、给他幸福,他就已经生命垂危,你眼睁睁地看着死神把他带走,看着他被黄土掩埋,你永远不可能弥补你曾给过他的伤害,你那份愧疚、沉痛混杂着刚苏醒就已然绝望、无奈的爱情,让你五内如焚、痛不欲生……这才是爱情中的最大荒谬! 

 

  而影片《面纱》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请原谅我在这样悲惨的故事中还可以发现美,而用了“凄美”二字。影片的确拍得很美,桂林的风景加上天籁般的音乐,女主人公看着丈夫被一锹一锹的黄土埋葬,她的心在那时已随他而去。当女仆要把死者的东西收起来时,她拒绝。看着丈夫用过的显微镜、书和有他字迹的稿纸,她的沉痛已经无法描述,当她脆弱地扑在丈夫好友的肩头失声抽泣,她的绝望也是无法描述的……而这时影片中的法文歌曲是那么宁静,清澈的声音犹如那一汪清澈的泉水,但惟其如此,格外令人伤痛。我听着歌声,已经看不清电影画面,我不断地擦去眼泪,可眼泪不停地冒出来,似乎我的眼睛就是喷泉。《面纱》改编自毛姆的小说,毛姆最擅长刻画人生的种种荒谬,并对之抱着深深的悲悯。在这部精致、唯美的影片中,我再次感受到毛姆特有的那种悲悯。其实我并非初看此片,上次观片是数年前,记得那时并未这样痛哭,也许那时我尚未真正懂得爱所包含的沉痛吧。 

 

  然而,只要是真爱,错位又如何呢?仍然是那么感人、美好、唯美!当片尾美丽依然的女主人公领着遗腹子儿子走在街头,遇见那曾让她出轨的男人时,心如止水的她立刻就拒绝了他的再度诱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的心里,只有她深爱的丈夫,死亡让爱情定格了。虽然她曾经在没爱上他的时候就做了他的妻子,虽然她因为不爱他而背叛过他,虽然她在刚开始敬重他、爱上他的时候,就永远失去了他,但她的爱情依然圣洁、依然无价,因为有他永远活在她心里陪伴她,她就不会再空虚、堕落、沉沦。他的眼睛永远在冥冥中注视着她,她怎么可以不好好生活?

 

  爱情,再荒谬,再错位,再给人伤痛,再令人无奈,依然具有任何其它感情不可替代的力量。某友曾说:爱情或许就是带着一种乡愁,给情感的灵魂寻找一处精神家园。我深以为然。

 

 

 

面纱1.jpg
 

面纱2.jpg
 

面纱3.jpg
 

面纱4.jpg

 

 

网上观影地址

 

http://www.56.com/u55/v_NTA2NDQ5MjQ.html

 

 

豆瓣评论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238/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面纱》的主演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前者大家可以去看《一级恐惧》和《搏击俱乐部》,后者大家可以去看《穆赫兰道》,我就不介绍了。只把影片中的歌曲贴这里吧,我这次听的时候,眼泪依然又滚落下来。

 

 

 

《面纱》原声主题曲 A LA CLAIRE FONTAINE(梦之浮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MDc1MTI4.html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5MDc1MTI4/v.swf

 

 

 

 

电影《面纱》法语主题曲中文版的歌词:

 

在清澈的泉水边 我漫步 

泉水如此美丽 我依水而浴 

我爱你已久 永不能忘  

 

躺在橡树叶下晾干身子 

高高的树枝上 黄莺在歌唱 

我爱你已久 永不能忘 

 

唱吧 黄莺 唱吧 你心情欢畅 

你满心欢喜 而我的心却在哭泣 

我爱你已久 永不能忘 

 

我失去了我的朋友 不知为何 

为了一束玫瑰花 而拒绝他 

我爱你已久 永不能忘 

 

我希望那朵玫瑰 仍在绽放 

而我的朋友 依然爱我 

我爱你已久 永不能忘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说《面纱》,与看电影的感觉很不同,其实小说是“女性精神觉醒之经典读本”,小说的结局女主人公凯蒂是“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她在对未出生的孩子的期待中说道:“我希望是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面纱》书.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探夏洛克》已经有三季了(每季三集),其影迷们(大都是年轻人,比如我就是被儿子“强迫”着看的)都在盼着第四季快点出来。看《神探夏洛克》,需要“高智商”,方可领略其中的“知识之性感”或“智慧之美”。今天我们看的这部第二季第一集是其中很精彩的一部,男女主角因高智商而“惺惺相惜”,他们的爱情很深很内敛,所以很“酷”。反复看几次后(我光陪学生们看,就看了4次了),很多细节都会越看越领悟其妙处所在或英式幽默的精彩。所以,即使看数次也不会厌烦,反而越看越感动。

 

 

神探夏洛克.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文的《一步之遥》,有很多人看不懂,所以不喜欢,甚至中途退场。其实,电影何必一定要让人们看懂什么?有时候电影就是一种氛围,或一种心情的流淌。何况,此片并非就真的让人无法看懂。你不懂,不见得别人不懂。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像是对浮华的当今社会的一幅微缩图呢,那种处处可见的讽刺和悲情,让我时而发笑,时而伤感……认真的、听从心灵召唤的几个人,比如男主角(姜文饰演的马走日》和两个女主角(分别由舒淇和周韵饰演),其结局都令人唏嘘。姜文是个理想主义者,而理想主义者在任何时代都是孤寂、郁郁不得志、悲情的。看完此片后,我给YG回短信说:“看完《一步之遥》后,印象最深刻的是贯穿整部影片(片首,片中多次,片尾)的那首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虽然都不是人声演唱,都是纯音乐,反而更让我伤感。正在回家路上,阳光灿烂,却满心忧伤。”

 

我08年就在路网发过此曲,再次转发于此(我做的视频已经失效,就用虾米吧)。

 

 

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点击播放)

 

 

 

 

 

记得我还非常年轻的时候,夏日里我喜欢在阳台上闻着花香哼唱《索尔维格之歌》:

冬天早过去,
春天不再回来,
春天不再回来!
夏天也要消逝,
一年一年地等待,
一年一年地等待……
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你,
我要忠诚等待你,
等待你回来。
啊……啊……
假如你现在还活在人间,
愿上帝保佑你,
当你跪在上帝的面前,
愿上帝祝福你。
我要永远忠诚地等待你,
我等待你回来。
你若已升天堂,
就在天上相见,
在天上相见。
啊……啊……

    多年前曾看过一部外国电影《挪威之歌》,就是讲述挪威音乐家格里格的生平故事,非常感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7 8:55:21编辑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75年,格里格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写作了配剧音乐,首演大获成功。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八曲,改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这就是著名的《培尔·金特》组曲。其中感人至深的《索尔维格之歌》原用于诗剧第四幕——生活放荡不羁、行为荒诞不经、浪迹天涯的农家子弟培尔·金特,有一位忠实的爱人,名叫索尔维格。她在茅屋前一面纺纱,一面唱这首歌,耐心地等待培尔·金特这位浪子的归来。《索尔维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采用“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结构和分节歌形式。主歌洋溢着真挚亲切的感情,副歌的旋律来自真正的民歌,只唱一个“啊”字。主歌是抒情性的,副歌具有花腔的特点,两者在调式、速度、拍子、节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培尔·金特》组曲中,《索尔维格之歌》是最后一个曲子。这首乐曲由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圆号和竖琴演奏,淳朴婉转、余味无穷,充分表现了索尔维格这个挪威人民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人们说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是一首植根于民间音乐土壤、寄托挪威人民理想的雅俗共赏之作。

 

 
              世界上最美的歌曲之一

   在旧日挪威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叫培尔·金特的青年人,拥有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有未婚妻索尔维格姑娘柔情脉脉的温存。本来是很幸福的了,然而,他却成日沉溺在梦想里:发大财,发大财,拼个老命也要发大财!于是抛弃了孤独的母亲和热爱他的姑娘,远走他乡,到世界各地去冒险。他用罪恶的手段达到了发财的目的,可最后却被比他狡猾的人把所有的钱财骗走了。

 

这时候的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飘泊流浪,饥寒交迫,不禁想起了可爱的故乡、慈爱的母亲和温柔的姑娘来,决心痛改前非,投回故乡怀抱。经过了漫漫的日日夜夜,尝尽了人间的一切的艰难险阻,这一天,他终于快走到生他养他的村庄了。这时候,一位姑娘缓慢悲伤的歌声,远远地向他飘来:“冬天早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一年地等待……等待着你回来……”。他凭着仅剩的一点力气,加快步伐朝着歌声的方向走去。

 

来到自家的茅屋前面,只见索格维格姑娘正一边纺纱,一边在唱着她的等待之歌。这首歌她不知唱过多少年月和多少遍了。她那俏丽的面容,在等待的忧伤中憔悴了;那明亮的眼睛,在望穿秋水中蒙胧了;那清丽的歌声,在反复不已地唱着“等待”中暗淡了。这就是忠诚地对等待着他的未婚妻呀!皮尔.金特激动地向她怀里扑去,姑娘紧紧地拥抱着他。可是,浪子的回头太晚了,母亲已在对儿子痛苦的思念中离开人世,而浪子先是冒险搏击,后又历尽辛酸,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此时也用尽了,他终于在索尔维格姑娘的怀中死去。姑娘让他安静地躺在自己的怀里,幻想着自己能在天堂与他相会,继续地唱着“……在天上相见,在天上相见……”。

 

这是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中的故事片断。这部戏剧由挪威“音乐之父”格里格配乐,其中主人翁索尔维格姑娘歌唱的等待之歌——《索尔维格之歌》,流传久远,是世界名曲之一。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步之遥》总让我想起姜文的另一部也被很多人抱怨“看不懂”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我把那部电影的观影记也收在这里吧。

 

 

 

 

《一代人的孤独》

 

 2011-01-23 21:29:40|  分类 影视欣赏

 

  刚看完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画面和音乐美得让我泪水满面。曾经听人说这是部让人看不懂的影片,可我看懂了,并且真切地被感动了,比看《让子弹飞》的感觉更好。《让子弹飞》虽然雅俗共赏,但这部《太阳》不光与《子弹》一样寓意深刻,而且唯美、浪漫、小资,属于梦想者的怀旧、反思。 

 

  也许是因为我与姜文一样童年也是在部队大院度过,我更容易对他有认同感。对于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们来说,那场动乱的记忆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种 “红色贵族”一般的荣耀。而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红色不再荣耀,理想、梦想已成为幼稚、可笑的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拜金、媚俗。姜文是个“冥顽不化”地坚持自己梦想的人,他以电影为语言来倾述自己的思考和梦想。因为现实的桎梏,电影里用了很多隐喻,但不论这些隐喻多么晦涩难懂,我依然可以清楚地看见纠结在姜文心头的怀旧、梦的破碎和无人可以缓解的刻骨孤寂与哀伤。虽然因为他一贯的阳刚,连他的悲哀也是以豪放的方式来表达的,但在一些唯美的镜头、故事片段和伤感音乐中,他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女性般的细腻、敏感、浪漫情怀,并被人窥破他的脆弱与无奈。而这其实是他那一代人的无奈、伤感与孤独。 

 

  有影评家写道:“在这个商业至上的年代里,姜文的纯个人化的创作方式必然导致了他的孤独。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至少和那些伪商业大片比起来,它是真诚的,姜文一直恪守着对电影的虔诚,这让我很佩服。尽管他的不合时宜的优越感和对这个民族集体性灾难记忆的玩味让我不满,但只要一个人真诚,他就值得肯定,而姜文做到了真诚,他的孤独并不可耻。”至少这样的评价还比较客观,其实客观如此影评家,也并不真正懂得有着红色童年的那一代人们的“百年孤独”感。 

 

   前些日子我看了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虽然网上的各种好评铺天盖地,而且她1月17日刚凭此片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还很可能问鼎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我看见的只是她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十二岁精灵女孩进入成人世界的悲哀。天使必须风魔为魔鬼,才可以适应成人世界,“不风魔不成活”。在成人的世界里,白天鹅远没有黑天鹅迷人。她强迫自己一步一步蜕变为黑天鹅的过程纠结而痛苦,最后甚至人格分裂,让我心痛万分。 

 

   我遇见同样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人时,总会立刻产生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和信任,好像亲近他们就可以去嗅一嗅自己的童年气息,可以感受到久违的纯真与美好,但这样的亲近和信任本身就是荒唐、不理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童年滞留症”,有很多同样有着红色童年的人们,他们早就务实地追着时代的潮流前行,他们不会彷徨,不会怀旧,不会傻乎乎地编梦,不会沉溺于旧梦不可自拔,更不会自我折磨地反思什么。 

 

  “梦想”这个东西,其实犹如阳光把树叶的影子投射在手掌,你握紧手,以为可以握住树叶,但你握住的只是空气。所以,一切坚持自己梦想的人都是痴子,不论有多少人对他们说他们握住的只是空气,他们还是会痴迷地站在阳光斑斓中,一遍又一遍地去握紧他们的手。他们其实根本不在乎自己握住的是空气,他们在乎的是不能丢失自己那份单纯的相信:他们就是相信他们握住了什么,即使不是树叶,也是什么美好的东西,只是人们的肉眼无法看见罢了。 

 

   别人懂得不懂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梦想者本来就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空间中,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独有的孤独,无人可解,无人可破,直到死亡降临,让一切成为永恒的空虚和唏嘘。

 

 

 

 

太阳照常升起1.jpg
 

太阳照常升起2.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0 13:36 , Processed in 0.17607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