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蓦然回首在2013-3-30 20:18:00的发言:
《抓住琐碎》
一
昨日中午,我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正边吃丰盛的午餐边津津有味地重读《围城》,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时不由得陷入沉思。突然一阵鸟儿急骤的叫声(它们遭遇了什么?)把我从冥思中唤醒。我愣怔怔地抬头,正看见窗外一阵风,从冬日里依然绿油油的樟树上吹过。在一秒钟里,那些树叶挨个地轻抖、挣扎过去,如水流过时的冲击一般。我悚然一惊:这就是时间呀!我居然非常真切地看见了时间老人走过,亲眼目睹了他那安静从容、冷漠有序、却不可逆转的流逝。
接着,在这之前,我既没看见也没听见的窗旁墙上的挂钟,进入了我的视线,并开始“滴答滴答”,越来越响亮地应和着外面鸟儿(似乎有十多只)尖声的鸣叫。而我心底突然升起的惶急和恐慌,也越来越冰冷地从我的背脊爬上来,蔓延到面部,我恍惚觉得自己的牙齿都在因寒冷而打颤。因为,我不但看见了时间走过,也清晰地听见了我生命中的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消失。
一刹那间,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关于时间的古诗名句,什么“春去了无痕”,什么“逝者如斯夫”,什么“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等,等等。
突然,我无比悲切。因为,在那一瞬间,我至今为止生命中的所有美好和悲哀,似乎都一起奔涌而来,然后又一起杳无踪迹。“春去了无痕”,了无痕而去的何止是春天!所有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时去了无痕”的。我们经常安慰自己说,我们虽然留不住、握不住时间,但我们可以留住、握住记忆。我们经常安慰自己说,虽然人生是一场不可返回的旅行,但到我们晚年时,我们沿途收集的如花记忆,会在我们的心原摇曳,或风干后用来下酒,让我们坦然而有尊严地面对死神。真的吗?
真的吗?我不断地问自己,感觉身上起满鸡皮疙瘩,因为寒冷。人生的空虚,让我寒彻心扉。
我无力地呆坐了很久,才怅然离开饭桌。然后,一整个下午我都有些心神恍惚。
二
黄昏时我机械地练琴,弹着弹着,就弹不下去了。我知道,我的自我纠结,又袭来了。
随后我百无聊赖地找出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片中的女主角萨拉让我想起象征自由的卡门:“要我死,可以;要我爱你,不可能”。在爱情消失的时候如此率直和一刀两断的女人,就是卡门式的烈性女人。“她们喜欢爱情,更喜欢随风飘逝的自由感。为了自由,需要放弃的实在太多了。‘任何事必有其代价’,我想,这至少是一句真理”。
看完电影,我随手翻阅《The hours》一书(此书1998年获普利策奖),恰好就翻到了224—225页,读到了克拉丽莎在理查德死后关于人生空虚的两段感叹,让我再次悚然地看见和听见了时间流逝。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到自己一向所认真守护的童心,轰然老去。这苍老的童心,让我一下子衰弱不堪,连起身去倒杯茶时都有步履维艰感。在穿过长长的客厅幽暗时,我似乎看见死神那里微笑。于是,我把所有的灯都打开,让满室光辉驱散死神的幻影。
唉,我们都是脆弱的凡人,而凡人是需要不断地自欺和自我麻醉,才可以欣然、安然活下去的。如果看透了人生是虚无、人生中所有的美好都只是幻光,就会沉入无底的深渊。我想伍尔芙说诗人、空想家会死去,是因为他们最不容易与自我和解吧?朱自清曾在散文《匆匆》中不甘地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正如一个人总在发痴地问:“你为什么不是他呢?三角形为什么不是圆形呢?”如果总这样自我纠结,那么即使不自杀,也会发疯。所以,很多先哲提倡“难得糊涂”。
所谓“难得糊涂”,并非是让自己消极地去“昏昏噩噩地混日子”,而是积极主动地了解人生的本来面目,然后接受并爱“之”,即与真实的人生和解。这就是泰戈尔说的:“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
三
读《时时刻刻》的书评,读到这么一段话:“《美国丽人》的男主人公说,人在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脑中会飞快地闪回各种人生片断,并且奇怪的是,此时回想起的,竟然都是从小到大经历过的美好而温暖的瞬间。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活着,其实都是在收集自认为快乐的时间碎片,把它们切得工工整整,存进一只小猪储蓄罐。当某一天知道自己就要离开时,便奋然砸碎小猪,然后对着散落了一地的时时刻刻,心满意足地感叹一句:看啊,人生。”
其实,收集、珍藏记忆,并非仅仅用于人生的终点,对于缓解人生之旅一路上的空虚感,也至关重要。而收藏记忆的关键,在于让自己抓住生活中琐碎的美好,关注并热爱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哪怕它们转瞬即逝,哪怕它们日复一日地重复。
世间万物充满矛盾,人类也不例外。人们一方面厌倦时间,所以想出各种花样去kill time(打发时间);另一方面,人们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的流逝让人们触目惊心,心生恐慌和惆怅,发出无尽的感慨和叹息。钱钟书曾说他的处世态度是“Long-term pessimism; short-term optimism(长期悲观,短期乐观)——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我觉得自己很认同他。如果想要“难得糊涂”,就必须把目光放近,应该关注人生中各种琐碎的、片刻的欢愉,来让自己乐观、振作。不然,我们注定会空虚无边,脆弱无尽,然后以自杀了断自己。因为如果目光放远,就会看见人生的终点——死亡,就会产生无边无际的人生空虚感。而这份空虚感,属于“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让人在人生之旅的行走,比在太空漫步更轻飘难行。简而言之,不抓住琐碎,无以踏实而行。
四
今天早晨,我刻意放慢生活节奏,细细品味每一件小事的快乐。比如赖床的自由感,比如打哈欠、伸懒腰的放松感,比如漱洗的清爽感,比如豆奶咖啡和面包的香气带来的满足感,比如窗外鸟鸣带来的世外桃源般的静谧感,比如手指翻书时的触觉愉悦感,等等。吃完早餐,我下意识地又看看窗外,这次我没看见时间老人走过。樟树的树枝和树叶,都纹丝不动。墙上的钟,虽在走动,却似乎悄无声息。我心满意足地走进书房,突然,我看见案上的水仙,已开出了两朵花。昨天,她们似乎都还是蓓蕾呢(也许是我这几日就没关注过她们)。于是,我又是悚然一惊。
不过花儿的美丽,让我很快释然。时间老人的脚步,并非只从枯萎的落叶上残酷地踩过。他也会在青春与美绽放时,在一旁婆娑起舞。而这样的“时时刻刻”,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欢愉,虽短暂,却永不缺乏。而所有的短暂、无常、死亡,无非是让人们学会珍惜。那么,请让我不要在叹息中蹉跎时光,让我好好去爱吧,我不想辜负我这唯一一次的生命中,所有的良辰美景。
于是,我拿来相机,把水仙花的娇媚定格下来。正如我以往常做的那样,活着,爱着。我要让这些点点滴滴的美丽、美好、欢喜、明艳、灿烂,琐碎地填满我无尽空虚的人生。
你凝望着那无限的茫茫,
何等空虚!
当空虚充满了这茫茫的无限,
虚也不虚!
轻云:
这是我去年发在妞兄主贴里的帖子,我觉得可以作为我给你的回帖。把一些字加以蓝色,以强调我的观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只有不谙世事的少年,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饱经沧桑的人反而会“欲说还休”;悲观到极致的人,反而总在微笑。为什么?很简单:为自救,为活下去,为活好。你可以说这是自欺欺人,但唯有如此自欺,才是对付“逃无可逃”的人生三大本质“无常,孤寂,空虚”的最佳良药。既然逃无可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让自己笑对人生。人生苦短啊,哭也罢,笑也罢,怎样都是一生,那么还是笑比哭好,更保证生活质量。事实上,当人生态度转变后,有意为之的“苦中作乐”,就逐渐变成真正的静好,并且进入返璞归真的人生意境,享受人生之美。
所以,自欺,为活好,欺人,为鼓励他人。人这种渺小、脆弱的生物,是必得自欺欺人,方可快乐、幸福、活好的。活得太聪明、太清醒,其实还是没看透、没了悟。反而是“难得糊涂”,才能超然于物外。
你的心,依然很年轻,所以才可以承受住自己看世界时的悲观眼光。而我,已经不能了。我的心,已千疮百孔,已无法再奢侈地享受“长期悲观”视角了。我只能是以“短期乐观”的视角看世界了,迷恋自然和艺术,抓住琐碎的点点滴滴美好,以慰藉自己。如果我也如你那样感觉世上没什么快乐,或许明天我就成了一具尸体。也许,这是一个依然年轻的人,与一个老人的差异吧。真不是装老人,而是在凡俗世界,我真的早就是百岁老人了。不过,在我自己的世界,我也许只有十岁,天真而稚拙地活着、爱着,每日都看见各种美好,每天都虔诚地俯首感恩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