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村
原始古老土纸生产基地
下午二点终抵达高升村。远眺此村,于群山环抱中,老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孔石拱桥横跨淦水之上,如玉带绕村而过的河水幽蓝而宁静,一座三百余年的老宅显示曾经的繁华与苍桑。村里只剩老人忙着做红薯粉,粗大的木桶里盛着满满的浆汁。红嘴的白鸭拍着翅膀,摇晃着经过一株百年的柏树,经柏树而过的小路宽窄只容一人刚好,曲曲折折沿淦水而上,引至深山中。途经荒废的小学,山路即平坦起来,淦水的蓝由浅至深,层层不同色,树影倒映其间,与蓝天相衬,亦真亦假。
丰富的楠竹资源,为高升村生产土纸提供方便而廉价的原材料。高升自然村就因历史上创办纸厂而得名。明代中叶,土纸生产已距雏形。高峰期有108部水轮车、24处生产土纸。造土纸给高升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05年,原高升村与原干坑村合并后,因为高升土纸出名,故取名高升村。
竹农们世世代代依托这巍然屹立的南山岩,用千年流淌的淦河水冲动水轮车作圆周运动,带动水碓作上下往复运动;将当年出土、经过石灰腌制嫩“竹麻”捣成粗料,放进石碾碾成细料,然后投入搅池,用手工搅匀成纸浆;在山上砍回山椒叶或杨桃,挤出其中的汁作粘合剂;用水桶舀起纸浆,倒入有粘合剂的操纸池,进行再次搅拌;然后将底面有9个方格多个小孔的帘场放进纸浆池中,端起纸浆,让水漏渗下去,使之操成一页页粗纸;将这些湿纸归堆,放在小木榨上,板下扛杆,压干其中的水分;然后一张张分开,晒干或凉干后,最后用大木榨固定包扎成捆。
只是现如今再寻访时,村民黄师傅说土纸成本太高。已经停做许久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4 16:23: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