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三流匠心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经典情词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岁引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

  客馆中传出寒砧声,孤城上号角声悲悲切切,一片秋声入耳。东归的海燕向海上飞去,南来的鸿雁在沙头停落。楚台之风,庾楼之月,令人赏心悦目,却都如就是昨天的情景。人生无可奈何,被名利所束缚;无可奈何,被各种无聊杂事所误。可惜这种风流美景总是闲却,我却在名利场中消耗自己。当初徒自像丁令威那样明白,一个人飞向华表,留下那首诗歌,而今又耽误了秦楼之约。梦尽之时,酒醒之后,我在独自细细地思量着。

 

2019864432876014944.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1 从词题看,所写的内容是与一位友人的惜别。时值清秋季节,词人愁绪满怀地与朋友作别。劈头一句便以设问的语气写道:什么情况下最使人愁呢?
离别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词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的正是这样的意思。吴词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
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这就比单纯外界自然的秋增加离愁要深入一筹。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个“愁”字,
这种语意学的运用也很新巧地点明了愁上加愁的蕴意。  
2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词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怅的,在词人愁苦的心境中,纵然晴昼无雨,芭蕉只在秋风中的摇曳,
也令人感到凉飕飕地凄楚。“飕飕”是词人心灵上的一种感觉,是诗人的情绪与外界景物的一种凝合,是诗人主观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种投射 .
 清秋之夜,万里无云,明月朗照,这是一个团圆的象征,而对离别之人却成为引起无限遗憾的表态。在此情景下登楼远望,长路漫漫,
这对于即将踏上征途的词人越发不堪其愁,不胜其苦了……


51n5pwdbvpl.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夔 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赏析:这是作者在元夕梦见旧日情人,醒后所写的一首怀念旧日恋人的一首情词。上片写梦前、梦后的感受。开端两句以“肥水”起兴,
既点明当初相恋的地点,又以把相思如肥水悠悠状的情态写了出来;漫长岁月中的相思别恨重见无期犹如无语东流的肥水绵长而无期,
对这种无期的无奈只有后悔当初不该有“不合种相思”,可见相思的真挚以及因之而造成的心灵上痛苦之深。这两句与戴叔伦《湘南即事》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和鱼玄机《江陵愁望寄自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相似。“梦中”句写梦中遗憾。
离别太久,相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求助于梦以期实现愿望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可以说是一种缺失性心理体验。
但梦见的恋人面容还不如每日所看的画像真切,况且平日对着思念的画像不如真容真切呢。更无法忍受的是:连这不真切的梦也被山鸟惊醒,
犹如苏轼《水龙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无疑是在受伤的思念之心头撒上 一把盐。
下片写梦后思念。想到从前芳华时未能欢聚,而如今已鬓发如丝了,可见离别之久,思念之深啊。“人间”句与前面“梦中”两句一样用得是坳折笔法,
如大智若愚一样,多情反似无情了。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悲到了极点,用“悲”字难以形容的程度时 ,就不再是悲了,
犹如人狂喜时大笑嘎然而止时的那一刹那间的极端感受是不喜一样。“不成悲”的背后正是刻骨铭心的思念之痛和那一片柔韧的痴情。
末二句写每当元宵灯节,又会不自觉地触景生情,忆及芳华时的情形,而只能各自独伤悲,表达了“不思量,自难忘。”、“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般的深深思念。
此词用笔拗折,寓深悲于之中,词境深远,韵味悠长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neo_img_bdb709eff4c3f7782ff5347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21:4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是一首题崔徽画像的题画诗。崔徽何许人也。据元稹《崔徽歌并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使还,崔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

词一开始“妙手”二句,就是说因为高明画师手画的崔徽像,所以她的眼睛才水晶晶的,嘴唇是绛红色的,恰到好处,有似真人。“水剪双眸点绛唇”,颇似合取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明珠点绛唇”句意点化而来。崔徽诚然很漂亮,秦观在《崔徽》诗里写道:“轻似南山翡翠儿,” “裴郎一见心如醉,”而最能显示其神韵风采的还是眼睛和嘴唇。“疑是”三句,是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用这段文字来说崔徽的容色就像宋玉描述的东邻女一样美妙。这是由画像是半身而想及邻女偷窥宋玉,墙头半掩玉体的形象,来补充对崔徽刻画之不足。词的过片“往事”两句,写崔徽画像上的神态是眉黛含颦,因崔徽请丘夏写真时,她正怀着悲伤的心事。说今天看到崔徽的画像,这样美丽动人,谁还再想到她过去酸辛的往事呢?

词的歇拍“尽道”三句,写词人鉴赏画像后的观感。说凡是见到崔徽像的人,都齐声赞美不错,如果说还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没有画出她的“有情”处。但词人认为这算不了什么缺点,因为崔徽当年是流着泪让人画像的,怎么会有情呢?接着作者化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句意,说她像上即是无情吧,但这无情的形象也是动人心弦的。

 

neo_img_b0773fec17650a30279791c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20:5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鹧 鸪 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久别重逢,是人类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习见的表现题材。晏几道在这首词里以高度的艺术腕力将异性恋人久别重逢的体验和感觉,形诸笔端,真切而又感人。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词人回忆当年与恋人的首次相逢,恋人玉手捧杯,殷勤劝酒,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当时词人心情兴奋,喝得满脸通红。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到月亮升至中天的深夜,一直到月亮落下西山时分的黎明,他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彻夜不眠,以至连手中的桃花扇再也无力摇动。起拍两句,首句写对方,次句写自己。彩袖,这里是以代指的手法写歌舞之女的美丽。玉钟,酒杯的美称。拚(pàn,判),不顾惜。拚却,甘愿的意思。三四两句写双方。“舞低”一句既是以月亮的升落极写时间之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双方的尽兴。“低”字为使动用法。“”一句也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双方的尽欢。桃花扇,歌女手中的小扇。“扇底风”是随摇随有的,而“歌尽”之说则显得极有情致。宋·晁补之认为此处“不蹈袭人语,而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者”(《侯鲭录》卷七引);宋·胡仔引《雪浪斋日记》说,晏叔原工于小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不愧六朝宫掖体……此两句在《补亡集》中,全篇云(略)。词情婉丽”(《茹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清·黄苏:“‘舞低’两句,比白香山‘笙歌归院落,台下楼台’,更觉浓至。惟愈浓情愈深,今昔之感,更觉凄然。”(《蓼园词选》);都对这两句激赏有加。

下片写别后思念之深与再逢惊疑之状。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从分别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有多少回自己在睡梦里与恋人欢聚相见。今天真得重逢了,却又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所以点亮银灯,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还是在睡梦里相见。剩把,更把。银釭(gāng刚),银质的灯台,代指灯。“今宵”二句语本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也有人认为是创造性地引用了“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意。”(《野客丛书》)。明·沈际飞认为“末二句惊喜俨然。”(《草堂诗余正集》),而清·陈廷焯则说,“‘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视永叔之‘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倚阑无绪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白雨斋词话》卷一)。

细品全篇,词情婉丽,曲折深婉,浓情厚韵。尤其是这首作品同传统的恋情词大不相同,格调欢快,意境清新,语言活泼,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故成为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杨庆存)

 

5393342028753919481.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99b2b08e7637fc463d986e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8863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5462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1-12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流改三博吧博学博用跛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ao123在2011-11-12 14:54:00的发言:
三流改三博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博学博用跛腿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敢!不敢!

那里敢谈这个愽?

差太远了!

说个‘杂’,还免强一提

 

neo_img_c3fc2308deac3b756960fb6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22:29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闲潭梦落花---对“中国最美传世诗词”的评论

欣雨Q

 

诗词的美,美在无法用言语表达,美在用心灵去真诚体悟。那一片片情思、一丝丝喜悦、一点点愁绪,漫漫渗透心里,而后在四肢百骸里流淌……

我爱这《最美传世诗词》。那首首美丽缠绵婉转的诗词一直为人所传诵咏叹,一代又一代,影响、牵动起所有人的心灵震颤,让人为之深深痴迷。这些最美传世诗词,因为它们美丽,所以爱;因为它们真,所以感动;因为它们契合心灵,所以亲……读着先贤们或低吟或浅唱或狂歌或怒吼或悲泣或悱恻的诗(词)音,分明了悟,这些有着各色情感外壳的文字,都是作者心声泪痕的映照。读诗(词)如读人啊!李煜词,我看到了南唐一代后主李煜屈居阶下囚时对往昔荣华富贵的留恋和追悔。读李易安,感受着她丈夫离开不在身边的那份孤寂冷清,真是一种“凄凄惨惨戚戚”,使人才下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东坡词,一种豪迈勇敢壮阔的情感,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视“竹杖芒鞋轻胜马”,什么也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有辛弃疾报国无门的苦闷抑郁,李白的乐观飘逸;陶渊明的淡泊怡情;杜甫生活颠沛流离的愁苦……一切都是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这本以口袋书形式的小册子,给了我美的享受,心灵的颤动:因为诗词的真情感染所带来心灵共鸣的欢喜或悲伤!赏读诗词的三部分“大话诗人”“煮酒论诗词”“诗人故事”都十分喜爱,这些部分里有有关诗人词人的生平介绍,整首诗词的大概意思以及交代写该首诗词的历史背景,让人更好更容易地理解了每首诗词的真正意思。

“昨夜闲潭梦落花”----昨夜我悠闲地梦见很多漂亮的花朵落在悠然而宁静的水潭里。

真希望日子过在一片悠闲宁静里……

82552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9:46:0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
  
  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
  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
  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寡情薄意的深谷,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即便如此,还有万千才子佳人前赴后继地飞奔在约会宋词的路上。
  
  作者简介:
  李会诗,女,非典型80后,小硕,喜欢看纸页书,写毛笔字儿。因仰慕魏晋风骨,沾染了北方粗犷气息,乐天知命,开朗达观,遨游书海,始终坚持并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为情生”。
1104201209fc4525551e0b750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9:46:59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是一朵情花》:亡国之叹如一江春水
  
  南唐,在绵远悠长的中国历史上实在算不得什么。既没有秦、隋短命却乱世统一的功绩,也没有汉唐盛世的繁华命。一段“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闪存,实在是千年岁月中的昙花一现。
  可是,区区几十年的光阴,她却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三颗明珠:李璟、李煜、冯延巳。他们秀美精致的词风,已经有了宋词的影子。而在这三颗明珠中,最为璀璨的当属后主李煜了。
  严格意义上讲,李煜应该算做南唐人。可他的确曾经在宋朝生活过,承蒙皇恩浩荡,被做了几年宋朝的“侯爷”。所以后人每每提及宋词,必会从他开始说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皆枉然”,好像说宋词不谈李煜,也似乎有些不合“学术规范”。后主在天有灵,不知是否愿意依然和宋朝纠结在一起。
  “违命侯”这三个字到底是殊荣还是羞辱呢?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然而这个尴尬得有些卑贱的官职,好像并没有为李煜带来生的尊严。倒是人间的悲欢离合、春秋苦度,深深地扎疼了他的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开花谢,时光匆匆,人世间最无常的就是自然的更迭,恰如晨起的寒雨晚来的冷风。在苦雨凄风的岁月中,不禁想到了分别时的场景。人生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娇妻的泪水点点滴落,可惜连这样伤感的时光都不知几时还能再有?人生的遗憾犹如东流之水长绵不休。
  这首《相见欢》,初读字字写景,细品却句句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岁月匆匆,不仅有红花凋落,也有国破山河碎的悲凉。“朝来寒雨晚来风”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既写出了晨昏的景致,也写出了处境的凄苦。李煜被软禁期间,虽然名为侯,实则与外界几乎隔绝,恐怕除了自然的风雨,真的再也没有什么来客了。
  终于,有一天旧臣徐铉来探望。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悲切地哭了起来,感慨当初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抚今追昔,悔恨难平。不料,徐铉是宋太宗派来的“眼线”。贰臣终究是贰臣,被宋太宗一逼问,吓得什么都说了,当然吞吞吐吐透露出的还有李煜对近况的哭诉。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虽然李煜已经“虎落平阳”,但是他还怀念自己称王称霸的生活,这是宋太宗所无法忍受的。
  很快,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到了。这个浪漫的皇帝恰恰生于中国最为浪漫的七夕。
  明月当空,故国不堪回首。后主的文人情思在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唤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推杯换盏之际,竟然忘了寄人篱下需低头的道理,酒入愁肠,一时兴起,国仇家恨喷薄而出。一首虞美人,成就了李煜个人词史上的辉煌,也葬送了他宝贵的生命。
  宋太宗被“小楼昨夜又东风”激怒,赐下毒酒一杯。相传毒酒为中药马钱子,服后全身抽搐,头脚蜷缩,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被追为吴王,爱妻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美人香销玉殒随爱仙逝;空留一段《虞美人》孤独遗世千古传唱。
  李煜死后,人们演绎出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是因为宋太宗自以为也会写两句“歪诗”,但无论如何也写不过李煜,一生气把他毒死了,有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也有的人说,宋太宗看上了他漂亮的媳妇小周后,花轿抬走,旬日才返;后来嫌李煜碍事,索性就宰了他,以绝小周后的情思。
  无论如何,李煜被毒死了,追随着先他而亡的国家,一并烟消云散了。留下绵绵的词风和冤死的孤魂。
  李煜是一个典型被历史“玩弄”的人。本来无心当皇帝,身为中主(李璟)六子,帝位无论如何也轮他不着。结果历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的叔叔哥哥们,一个个嘎嘣嘣全都死光了,偌大的场子就剩下他独自来撑。
  李煜不是宝玉,开心的时候可以躲在暖纱橱里吃姐妹们嘴上的胭脂,不开心了,头发剃光光,跑去当和尚玩。毕竟,王府的公子哥儿和帝王的子孙总是有所差别的。李煜没处躲,只好硬着头皮当了这个皇帝。
  假如落在手里的是一个盛世王朝,估计李煜也会励精图治,说不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惜,南唐到了他的手里,气数已尽。加上李煜主观上也没什么称帝的精神准备,所以,很快就被初起的北宋给灭了。
  末代皇帝的历史抉择通常都别有意味,自杀和投降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历史可以解散,但人生却不能。所以,李煜终于还是决定活下来,哪怕没有尊严,他也希望可以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纵观李煜的一生,半是词人,半是帝王。为词,他香艳旖旎;为王,也多如此。这和赵氏兄弟截然不同,赵氏兄弟首先是帝王,其次才是文人(不管是真文人还是装文人)。文治武功、文臣武将,虽然可以并立而称,但重心上还是有所不同。政治家首先想到的是韬光养晦、运筹帷幄;而文人,清茶烈酒、风花雪月,最在乎的是才情;这便是文武之道的不同。李煜文质彬彬,本无登基妄想,也无一统山河的野心;只希望偏安一隅,有立锥之地可以吟诗作画。但是,文人的梦想多半很难实现,何况他毕竟是一个皇帝。
  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宋太宗虽然毒死了李煜,但李煜所倡导的三寸金莲,却犹如历史巨大的包脚布,牢牢地捆绑了宋朝的审美。宋朝理学对女人的迫害和禁锢,仿佛中了咒语,由脚到头不断蔓延,牢牢地裹住了人们的思想。
  毫无疑问,宋朝重文轻武,文人们都过得十分潇洒;有的官至宰相,直接影响政治的走向;有的匹马戎装,驰骋疆场守土固疆。假如李煜不是一个皇帝,而只是宋代一个普通的文人,或许他会活得非常滋润:郎情妾意,提笔成文,拈花醉酒,一幅人生写意。但是转念一想,假如他一生都不过是浪荡才子,辗转于软香温玉之中,恐怕词作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李煜实在没有柳永“淡扫蛾眉”的福气,估计也不愿意体会“天上人间”的巨大反差, “词帝”的称呼恐怕也未见得心里受用。但无论如何,“国家不幸诗家兴”的论断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李煜走后,世间留下了他的词作。人们记不得他当皇帝时候的词,却感慨他阶下囚生活的无尽心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字字看来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断肠。所以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的谢幕和赵宋的华丽登场,都是历史的巧妙安排。
  李煜虽死,但绵绵词风却在宋代词坛依然绽放,他的清丽、洒脱、落寞和深情,都在后世词人的血脉里不断延展,并内化为一种超拔、俊秀的力量,继而温婉、狂放。
100081260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9:48:0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5-30 08:24:33 
回复 

   《宋词是一朵情花》:隐士出名也风流
  
  宋朝对于文人的待遇是无比宽松的,即便犯了错误,顶多也就是贬谪或流放,很少处以重罚,更谈不上死罪。所以,才有屡跌屡起,越挫越勇的人,前赴后继地拥戴这个软弱的朝廷。
  北宋初年,江山稍固;大一统的局面令无数读书人心向往之,“学而优则仕”的美好前途,似乎也为年轻人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可是,在大家决定一展宏图大志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要隐居,就如商量好了的一场聚会,有个人中途变卦不去了,少不得人们的非议和揣测。
  当然,中国古代的隐居其实也分很多种。
  黄庭坚、苏轼等属于“以官为隐”,宦海沉浮,冰雪聪明的人,早把世间看破。虽身在官场,但心里闲云野鹤,已然“上朝为官,下朝是仙”。
  第二类属于“以隐为官”,这种人多半胸怀雄图大志,“天下事了然于心”,但苦于时机不成熟,所以只好隐居。有才华的人能够低调隐居,名气常常会越来越大,隐着隐着,被明君发现,请之出山入仕,从此平步青云。王安石、诸葛亮皆属此类典范。
  还有一类就是“以隐为隐”,就如林逋一样,任你千呼万唤,我就是不入官场,甚至连城市的大门都不肯进,怎一个“倔”字了得。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隐士,目下无尘、孤高自许,隐居在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不入仕。他终身未婚无子,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提到林逋,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诗,“占尽风情向小园,众芳摇落独暄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首小诗,田园之乐,暗夜之情,跃然纸上;满溢的遐思和仰望在后人的心头层层荡漾,隐居的清雅和高逸,也如夜半歌声,缥缈而至。因为这首《山园小梅》实在声名太响,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林逋的词。
  林逋一生存词三首,《长相思》便是其一: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这首《长相思》虽然写的是离愁别绪,但笔调清新优美,上阕写景,“吴山青,越山青”两个叠字的运用,在复沓的民歌中唱出江南美景。一句“谁知离别情?”似乎是对亘古青山的怨怒,也像是对情人的嗔怪,别有意味。下阕由景入情,“君泪盈,妾泪盈”,满纸离别之痛,泪眼婆娑,哽咽无言。同心未成潮已平,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吴、越为春秋时期古国之名,在今江浙一带。这里自古以来明山秀水,风光无限。而锦山秀水,也阅尽人世悲欢。
  林逋长期隐居西湖江畔,孤傲的情怀,向来为人称道。人们一直以为“和靖先生”妻梅子鹤,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一定是爱情的“绝缘体”。不曾料想,原来林先生对人间真爱也如此深情。
  后人无数次揣测,是不是因为受了什么外力的干扰,林逋的爱情不能如愿,才隐居孤山,与动植物为伴?
  然而不论如何解读,历史只有一个结局:他是清高的隐士,无子,未婚。
  然而,似乎中国古代的隐士总是很难真正归隐,即便退守深山,也还是招来无数的羡慕。名士梅尧臣就曾经踏雪寻山,拜访林逋。而北宋名臣范仲淹也是林的一个好友。可见,林逋虽隐,但对于庙堂与江湖之事,定是了然于心的。
  三两旧友,与风雪之日围炉话谈,江山如此多娇,才情如此俊秀,饮酒取暖,谈笑风生;纵然隐蔽孤山,亦不乏生活情趣。足见林逋的隐居只为避世却并不厌世。
  避世,乃避红尘琐事;厌世,多为心灰意冷。宋初之际江山甫定,书生们意气风发,正是指点江山豪情万丈之时,加上政治上对文人的特殊照顾;平素还能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走动,可以想见林逋的隐居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
  古人隐居者虽多,但能丝毫不被政治风波所牵扯,隐得如此功德圆满、自在洒脱的却并不多见。
  也正是因为这份优雅和从容,林逋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除了《长相思》外,还有一首《点绛唇》,写得也是气韵生动: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中国常有“萋萋芳草喻离愁”的文学传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无处不生的春草,犹如人们无处不在的深情,别意缠绵,难舍难分。然而林逋的这首《点绛唇》却于众多咏物诗词中脱颖而出。
  残园、乱春、烟雨、落花、离情、日暮,在阡陌交通的小路上不断蔓延,全词无一草字,却字字令人联想到芳草萋萋,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被奉为咏物词的佳作。王国维更是称赞为“咏春草三绝调”之一(另两首分别为梅尧臣的《苏幕遮》和欧阳修的《少年游》)。
  古人咏春咏草多为感怀伤世,以屈原为首的文人骚客,也多以香草美人自喻,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君主的忠贞、“迷恋”,以及愿意为江山社稷肝脑涂地的决心。所以,这类“八股写法”常常是托物言志,鲜有真诚、纯粹的咏物之作。唯此,林逋的词中融进了自己的离愁别恨,又无关时局的波澜,在眼界和境界上自然与别家不同。其颇得盛赞也是情理之中。
  从林逋的隐居情况来看,宋初虽偶有征战,但生活还算安逸,用现代词汇来讲,比较“休闲”。假若生逢乱世,逃命尚且来不及,哪里还有闲情雅致来隐居。于美丽的西湖边,看梅花怒放,听野鹤长鸣,林逋过上了传统文人的最向往的“隐居生活”。
  他超脱凡尘俗世,情怀高拔挺秀,为文人的躬耕自守、恬退隐居树立了最初的范本。而他的词作《长相思》,深深地浓缩了吴越青山绿水的万种风情,如一朵凝香含露的小花,意境优雅,盈溢出一抹清香。
  至此,唐五代浓艳香软的词风,经过岁月的沉淀,到宋初已渐渐转为雅淡清远,故寇准、梅尧臣等都喜欢和林逋这样的隐士相唱和,洒脱之中带着些许无名的惆怅。
  作为名士的隐士,林逋从内在气质到外在生活方式,都流露出“潮人”个性。而这追求也慢慢沉潜为一种基因,植根在宋代词人的血液里,影响了一批清高孤傲、卓尔不群的词人。
  林逋存词仅三首,《点绛唇》为咏物一绝,《长相思》为闺情极品。故谈及宋词,始终越他不过
 
20107308424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9:51:10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是一朵情花》: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
  《封神演义》中曾经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说周文王姬昌求才若渴,遍访贤良。一天晚上,忽然梦到一只飞熊扑入帐中,惊醒后解梦得知此乃吉象。次日,文王出游,在渭水河畔果遇姜子牙,拜为丞相,成就了一番大业。
  另有赵明诚娶李清照之前,就跟老爸说梦到了“词女之夫”这四个字,后来果真如愿。可见,人生有时候还真就能够“梦想成真”。
  听说宋神宗生前,曾经去观赏南唐后主的画像,见李煜清俊儒雅,再三感叹。不久,他的一个儿子赵佶出生了。
  据说孩子出生时,神宗梦到李后主前来拜访,所以这个儿子后来文采风流,胜后主百倍。
  
  赵佶天资聪慧,能文擅画,十六七岁已经成长为著名的艺术家了。如果按着正常的路线,花前月下,琴棋书画,估计小赵就算是不因此而永垂不朽,至少也能换个流芳百世。
  但历史的拐点常常出乎意料。
  哲宗驾崩后因没有子嗣,只好在兄弟中间选择。论长应该是赵佖,论嫡庶应该是赵似。可是向太后不顾重论,力挺赵佶。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就此诞生。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徽宗。
  宋徽宗其实并非太后所生,但估计向太后见他聪明灵秀、乖巧孝顺,每天按时请安,所以打心眼儿里喜欢,说什么都要让他当皇帝。估计向太后在力保赵佶的时候也没料到这是一个亡国之君,要是知道了,不晓得会如何悲痛。
  
  宋徽宗是一个全才,史称“能书擅画,名重当朝”。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精品,还经常亲临画院指导工作,一时兴起,还亲自以古诗文命题,如“嫩绿枝头一点红”、“竹锁桥边卖酒家”。
  相传,有一次宋徽宗莅临书院视察工作,发现一幅“斜枝月季花”画得十分精巧,当下重赏了作者。大家都莫名其妙,宋徽宗解释说,月季花随四季时节、早晚时间不同,花蕊花叶花瓣的形状、颜色各异。而重赏的此画把春天、中午、怒放的月季画得纹丝不差,故奖励之。
  众人听宋徽宗讲的句句在理,无不叹服。学术界始终认为“北宋绘画乃中国最完美的绘画”,这与宋徽宗积极倡导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即是在此时完成。
  宋徽宗不仅会画画还擅长书法,他开创的“瘦金体”挺拔俊美,修长匀称,婉转秀丽,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明珠。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后,掳走珠宝、嫔妃无数,但他都未动声色,当殃及他的书画后,听而叹之。可见,宋徽宗最看重的就是书画,在他的心里,至高的宝贝就是艺术。
  假如徽宗有幸知道他的书画作品如此受后世推崇,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说宋徽宗是一个全才,当然不仅是指他的艺术成就,还有他绝妙高超的生活“品性”与情调。徽宗登基前,就有人说他“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机缘巧合,他还是做了皇帝。可是做皇帝之后,他不但不能收敛心性,还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地享乐生活,把所有对生活的热爱都扑在了个人兴趣和爱好上。
  除了书画,他还“精通”嫖妓,和京城名妓李师师暗自约会,居然还爆出了与周邦彦嫖妓“撞车”的丑闻。他喜欢蹴鞠,所以很宠爱足球明星高俅;经常公然对高俅一双“臭脚”赞不绝口,有失王者之风,堪称历史上最无所忌惮的皇帝之一。所以很多人说,好端端的大宋江山都败落在他的手里了。
  可实际上,到宋徽宗即位的时候,北宋已经日暮西山,走过了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就像《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未及抄家,已经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仁宗、神宗、甚至徽宗,都曾经想要一振国威,却由于自身和时代的种种限制,均不可为。陈寅恪先生评价说,“宋朝的皇帝太荒唐。除太祖太宗算是开国皇帝比较圣明外,其他的似乎一开始都想振作朝纲,但干着干着便走样了。”
  宋徽宗正是一个典型。他曾经也妄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打算连金抗辽。可是,终于还是失败了。用《宋史》的记载来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的荒淫无耻总是屡遭诟病,中国几千年昏君的毛病,他差不多都有。大敌当前,临阵退缩传位给儿子,自称太上皇,万事撒手不管,令人深感此人可鄙可恨。但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国破家亡之日,他没有逃跑。
  
  宋国的疆土虽然不及大唐辽阔,但总算还有半壁山河,足可周旋一阵。本来宋徽宗已经从开封跑了,结果众爱卿一时劝阻,又决定回来了。不料居然和儿子一起被掠走,留下了永世难忘的“靖康之耻”。宋徽宗可以当文人、当画家,和李师师吟风弄月,和蔡京琴棋书画,甚至可以和高俅组织国家足球队,但就是不适合当皇帝。他以为茹毛饮血的夷狄最微最贱,结果却令自己备受羞辱和折磨。
  自赵匡胤开国以来,宋朝始终未能强大起来,先辽,后金,最后是元,这些彪悍的民族尚武力、好骑射,喜欢攻城略地的扩张。而宋朝,不但重文轻武,且愿意为苟安低头,称兄道弟,纳税称臣,只要保得住“天下”,一切拱手相让也在所不惜。
  然而,野蛮是野蛮者的通行证,文明是文明者的墓志铭。
  一个高度文明的北宋王朝就这样葬送在了金人的铁蹄之下。可怜的皇帝诗人,在解送的途中写下这首《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汴京的繁华从此只能在梦中回忆,远处的羌笛之声缥缈而来,哀怨,悲发。后主李煜当年也作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词句。可毕竟,南唐历史短暂且疆域有限,怎比得上大宋当年的风光与繁华。据说同行的赵桓也和了一首,吟罢,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神宗当年梦见后主造访,后果有徽宗降临。诗词书画之才,徽宗与后主并驾齐驱;治国理朝之“能”,二人更是不分伯仲。
  而宋徽宗似乎比李煜还要凄惨,他的妻子女儿都被金人掠去,惨遭蹂躏,不得善终。几番凄风苦雨,都低吟成一首首悲词,遗留在北上的途中。其中的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也是宋徽宗的佳作,被王国维先生看做是一封“血书”。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作从期望到失望,进而转为绝望,最后连回归中原的梦想也破灭了,结尾哀痛至绝,肝肠寸断。所以也有人推测这首词是赵佶的绝笔,写于幽闭期间,写后不久便离世。
  不管怎样,中原的气象,汴京的繁荣,江南的柔美,临安的旖旎,都将与他无缘了。
  他将永远被冰封在白雪覆盖的黑土之下,除了魂归故里,再无他途。
073048387cdcf7a23887ce7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08:26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是一朵情花》:大雅大俗,尽藏青楼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残阳映照,画柳烟桥边,执子之手,离愁万种。情到深处,却依然要含蓄隐忍片刻,无语凝噎,千叮万嘱,含情脉脉,话不尽的依依别情,留恋处,兰舟时时催发。……此情此景,在传统文人的生活中,一般都是和发妻话别时的情景。到了柳永这里,手里握着的便不是娇妻,而是风尘女子了。
  中国历史上和青楼女子最合得来,最受她们追捧的钱客估计莫过于柳永了。而在所有留恋青楼的男子中,能沉沦得如此卓越成就的恐怕也就只有柳永了。
  古往今来,无数曾经自以为可以“全身而退”的嫖者,不是在温柔乡里彻底翻不了身,折腾得倾家荡产;就是在胭脂世界里低俗一生,最好的出路也就是领回家认个小妾,两个人还要受尽大老婆的白眼。而柳永,虽然同样迈进了秦楼楚馆,却在粉腮柔唇里觅得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在这点上,柳永可谓古今一大奇才。
  相传,他死后,京城青楼女子,无论名声大小,是否接受过柳永的“临幸”,都纷纷解囊相赠,捐出自己的血汗钱,凑足了柳永的安葬费。可见,他在秦楼楚馆里的威望和口碑,恐怕素以风流自居的唐伯虎也要礼让三分了。
  
  青楼女子为何给柳永如此高的待遇呢?
  从古到今,青楼女子和嫖客之间就是一种交易。偶尔也会惊现真情,或赎身买人或双双殉情,换来一段人间佳话,也算不虚此行。但如柳永一般,穷困潦倒,且风流倜傥,甚至死后也享受VIP级待遇的,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人。
  柳永和青楼女子会有这样的结果,想来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尽管没财,但柳永有才。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辉煌可言,实在倒霉。第一次赴京赶考就落榜了。第二次复读又落榜了。一个不高兴,写成《鹤冲天》,借着诗词发发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用知识分子的清高姿态来解读自己的境遇。结果不幸又偏偏被当朝皇帝宋仁宗听到了。朱批几字:“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这道圣旨彻底断了柳永东山再起的梦,只好“奉旨填词”去了。既然求不得一生功名,又没有经商的想法,一介书生能干什么呢?连当街拳脚卖艺的功夫也没有,等待他的只有穷困潦倒了。
  柳永心里怨气冲天,可惜敢怒不敢言。幸亏他才华横溢,这就足够他吃得开了。
  
  那时娱乐事业之发达,和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它有自己的特色和超越其他时代的水平。对青楼女子来说,有才华的人给她们写词,做做宣传,炒作一下,既能提高市场关注度,也能增加点脂粉钱。当时有“评花榜”一事,也就是选哪个青楼女子在才品貌上最佳,类似选美。这种场合,如果有才子来几首佳句,那效果就不得了了,关注度必然飙升。
  柳永一向扎根市井,所谓“凡有井水处,必能歌柳词”嘛!街头小巷、寻常巷陌无人不识柳永,其影响力堪称“巨星”。有他写的词来评论,哪怕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句好评,青楼女子的身价就能倍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出场费”的暴涨,以至很多女子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争相要词。故有“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之说。
  的确,文人们的笔调是青楼女子最好的化妆品。
  柳永笔下云集的青楼女子,秀香、英英、瑶卿、心娘、佳娘等都得到过柳永诗词的“临幸”——“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汉语中最有魅力的词汇,最能形容女人美貌的词语,柳永都毫不吝惜地“赏赐”给了她们:娇态千变,万种风情;明眸闪闪,风姿绰约;香腮莹腻,体态轻盈;朱唇微启,星眼传神;笑语盈盈,倾国倾城……
  当时的才子不少,光顾青楼的也很多,偏偏柳永就这么受欢迎,“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成了当时青楼女子的真实呼声。当然,这影响力的积聚也和柳永以超脱世俗的观点去看待这些沦落红尘的女子有很大关系。就凭这点,一下拉近了他和青楼女子的情感,也造就了开篇提到的,柳永虽穷困潦倒却几乎风光大葬的第二点原因。
  
  柳永,仅凭婉约小词,就将世所唾弃的青楼女子形象带进了高雅的文学殿堂。从为文和文人两方面来讲,都是一种突破,是非一般的境界。他不像达官显贵,一夜春宵后,重整衣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鄙视他们曾经玩弄过的青楼女子,一副假道德君子的模样。柳永是以平等的、同情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女子的。他可以发现她们灵魂中可贵的东西,用饱含怜悯的诗词抚慰她们冰冷的灵魂。
  青楼女子多是迫不得已而堕落,在这个职业里,她们看到了冷漠的人情和炎凉的世态。在金钱和肉体交易的背后,亲人以之为耻,路人不屑谈及,嫖客只贪一时之欢,内部姐妹还互相嫉妒倾轧;如遇贵人相扶,助其脱困,还常受老鸨敲竹杠或拆台。在对世界失去了期盼,对人性失去了希望时,柳永的举动给了她们巨大的惊喜。“举案齐眉”,“执子之手”,实在是对她们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抬爱。
  柳永比亲人还能体谅她们的苦处,她们找到了能倾诉衷肠的好伙伴。他的眼神抛弃了轻蔑,多了点理解,随时令人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惆怅;他不是一般的嫖客,甚至可以从嫖客变成她们的好朋友。这些女子把他当成知己看待,甚至抛却了钱色的交易:在某种情况下,妓女和狎客的关系可完全排除经济的因素,而成为恋人、密友、知己。如此心心相印,不分你我,也才有后来的惺惺相惜与千金散尽。
  
  于是,在繁华的京都里,在很多花街柳巷的深处,在被世俗人定为俗不可耐的秦楼楚馆里,柳永用自己的诗词镌刻下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这些曾经上不得台面的可怜女子们,摇身一变,在柳永的笔下深情款款起来,随三变的词宛转悠扬,流传至今。
  阳春白雪的文人骚客与身为下贱的“残花败柳”,借助高雅的文艺和低俗的青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始终胶着下去。
  
neo_img_1_100704220305_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09:18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是一朵情花》:小资私生活实录
  在封建男权社会里,能够为才女争得一席之地,且光芒万丈,千古不散,巍然屹立于词坛而毫无逊色的,除了李易安,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而关于李清照词学的研究历来也颇多。大体上,人们把李清照的词作分为前后两期。早期词作风格柔美、活泼,既有闺中女儿的自由,也有新婚燕尔的快乐。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两阕《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首词放在一起对照,可以比出诸多相似之处。旅游、吃酒、泛舟,第二天睡醒了,伸个懒腰,似乎没能散尽昨夜的浓酒,闲来无事,和丫鬟“斗嘴”,轻松快乐,饶有情趣。第一首小令中说“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没有点明是和哪一个亲友出去游玩?但可以从词作中推测,她的郊游无比快乐,“尽兴而归”,恐怕惊起鸥鹭的时候,也同样换来了她欢愉的笑声。
  不用上班,不担心迟到,高兴了还可以喝两杯小酒,才子佳人们一时兴起,提笔成文,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说不定就此发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能够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呼朋引伴休闲度假,睡觉睡到自然醒,实在是“乐活”一族。由此看来,李清照既有旷世奇才,也拥有当之无愧的小资情调。
  
  李清照能够在北宋词坛声名鹊起,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积累,也是历史的一个机缘。她生于北宋官宦之家,是标准的大家闺秀。资质聪慧,再经过艺术的熏陶和洗练,自然萃取出钟灵毓秀的神采。就如同“红楼”中的小姐们一样,个个都是舞文弄墨的行家里手。
  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名”和“命”,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才华,还常常依赖于家庭和婚姻的支撑。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可惜身逢末世,远嫁之后也只有草草收场。宝钗也是现代知性女子的典范,不料嫁了宝玉,后半生不但要独守空房,再好的诗也没人欣赏了。而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因为才华横溢,嫁得都是位高权重,非富即贵之人,所以全都流芳百世。故而,时至今日,仍然流行这样的观念,“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找到一段美好的姻缘,往往可以成全女人的一生,李清照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李清照生在士大夫之家,十八岁时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一起勘校诗文,收集古董,既是同舟共济的伴侣,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故事说,他们常常于日暮黄昏,饮茶逗趣。由一人讲出典故,另外一人说出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胜者可先饮茶。据说有一次,赵明诚说错了,李清照饮茶时“扑哧”一笑,弄得茶没喝到嘴里,却泼了自己前襟一身茶水,夫妻乐翻天。由此,也留下了“饮茶助学”的美谈。
  当年二人生活,全在情趣之上,词赋唱和,互相欣赏、爱慕,简直是神仙美眷。用童话故事的结尾来说“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即便夫妻小别,也是相思无尽,那份孤独和寂寞只是一个幸福的少妇对爱情的依恋,所谓“愁绪”寄给赵明诚之后,也就化作了缕缕甘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这首《醉花阴》寄到赵明诚手里后,老赵自叹弗如,惭愧得很。但是男人的自尊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他闭门不出,谢绝见客,废寝忘食大写特写了三天三夜,高产了五十阕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混杂其中,请哥儿们陆德夫鉴赏。陆兄再三玩味,认为只三句绝佳,老赵抬眼一看,均为易安之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然这只是元代《瑯嬛记》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是,据赵明诚过往行为,和与李易安的感情来推测,恐怕明诚君不会像一般男人那样大为不悦,而是会非常高兴娶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媳妇。
  这大抵非一般男人所能比。
  
  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多数男人都瞧不起女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在男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件玩偶。正因这种观念的横行,所以柳永愿意歌咏青楼女子,并大胆剖白自己的心声,不但遭到了皇帝的鄙薄,也令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幸好明诚易安二人均为望族,又是名正言顺的夫妻,而李清照的确才华盖世,深得同辈人的赞赏,所以赵明诚对妻子的欣赏被引为佳话而非笑谈。
  作为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够生长在宋代,的确是一种福气。
  北宋虽然没有大唐的富贵和丰腴,但总算还有自己的特色和风采。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杀诤臣,不杀读书种子”。文化的宽松加上经济的繁荣,北宋休闲娱乐业十分兴盛,能够生在这种土壤里,多少都有点自由奔放的情怀。所以在赵明诚、李清照的身上,人们很容易发现“平等、自由、尊重”等封建社会不常看到的夫妻关系。这当然一方面得益于李赵二人的才华和气度,另一方面也与北宋的文化环境有关。假如理学的禁锢已然吃紧,估计想互敬互爱也会招来讥笑。
  没有史料记载,李易安是如何爱上赵明诚的,因为李清照的小词写得青涩、矜持,不似卓文君那般激烈。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曾写过一首《点绛唇》来描绘当年的初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秋千荡后,乍见来客,来不及穿鞋,松散着头发出来,害羞,欲走;又不舍得离去,倚门回首,青梅偷嗅。一个天真、浪漫、纯洁又略带羞涩的初恋就这样生动地跃然纸上。我们无法推测是怎样的相见拨动了李清照的心弦,只约略可见少女的自由,倾心相许似乎暗示了她婚后的幸福。
  
  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白领小资,她们安逸、优雅,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时代的妩媚与细腻;即便称不上青年人的精神领袖,但至少也是一部分人所乐于效仿的典型。
  那种闲情雅致,犹如在漂亮的咖啡馆里品砸人生的况味,透过雪亮的落地玻璃窗,看街上的熙来攘往,也偶尔观照一下自己是否需要随时补妆。这就是“小资”,有大把的时光来慰藉心灵,只要她愿意,任何情趣都可以栽倒在自己的脚旁。富裕的生活加上满腹的才情,自然是小资中的上品,李清照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有滋有味地走过来的。
  作为一代词人,李清照能够有如此浪漫的生活,既有自身才华横溢,懂得生活情调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提供的契机。
  在历史的螺丝松动的那一刻,宋代的繁华与自由滋养了她的秀美与温柔,给了她怦然心动的爱情、琴瑟和谐的婚姻。
  然而,历史似乎是一柄双刃剑,它赐予了李清照中国女子所没有的光环,也给了她无尽的磨难,来考验她的倔强、不屈与坚贞。

neo_img_1_100704220506_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3 10:10:20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9 13:31 , Processed in 0.12801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