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harz

你爱我,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复制链接]

2

主题

657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779
发表于 2008-10-27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 的 真 谛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是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此帖子已被 白鸽. 在 2008-10-27 13:37:0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主题

3994

回帖

2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40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url=http://www.5zls.org/ShowBBS.asp?menu=5&UserName=charz]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女人的美。[/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我写的一篇论茨威格的论文中的一些段落发在这里:

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富裕的犹太人家庭,自幼在维也纳接受教育。艺术之都维也纳的浪漫氛围滋养着这位少年的心灵,使他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文学热情。浪漫的气质、富足的生活,这一切造就了他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性格。但是他是一个与“人类两次最大的相互屠杀”并肩走来的人,在战争的无序疯狂、激恶扬厉与时代的热昏胡说中,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绝望。面对疯狂无序的外部世界,他已无法再像传统现实主义大师一样,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然而严肃、正直与善良又使他不愿去描写和渲染战争的野蛮、残酷、恐怖和乖张,守着道义和责任直面人类的空前劫难,作家找到了最佳的观察高度,以一种特有的表现方式来做出自己的反映,这就是将他艺术的笔触探入人的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以表现人类情感为己任。他着力发掘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他以自己出众的才华和扣人心弦的艺术表现力,写出了人的心灵的细微变化,展示出蕴含在人物心灵中巨大的激情和感情风暴,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人物心灵深处的秘密,并巧妙地通过人物的精神活动,透露人的生活境遇和命运。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写作上的志趣,一直是想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遭遇。”这种独特的艺术方法,使他获得了“心灵的发掘者”的美誉。

 

总的来看,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是美的。然而,因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和丑恶,茨威格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的美,是在丑恶现实压榨下扭曲的、凄惨的美。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来自美本身的强劲的张力。茨威格小说中的人物往往美在坚忍不拔上。或许是由于个体能力的有限,他们往往并不与命运抗争,而是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但是在命运的围墙中他们也要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意志和感情。他的很多人物是追求自我完善的唯美主义的化身。

 

    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是美的,给这些人物以生命的作者则是更美的。他借助于笔下人物的遭遇和自白,抒发了他本人愤世的情怀。但我们不得不客观地说,在多变的时代面前,茨威格是无助的、是孤独的。有评论家将他称为“自由理念和人道精神的守望者”和“孤独的受难者”。他的无助与孤独缘自于他对往昔的留恋和与丑恶现实的格格不入,所以他只能做个孤独者在悲哀无奈中继续着美的梦想、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最后在极度绝望中以自杀告别了他曾深深眷恋的人世。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0-2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茨威格的小说往往令人读后爱不释手,探其原因,应该是在于其小说对非理性激情的细腻、温柔、深刻的描写。他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曾让高尔基读后感动得流泪,并给作者写信说:“你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毫不知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位艺术家,能用这么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有关‘不幸的爱情’我们写过很多小说,然而我记不得有哪一篇能像你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精湛感人的了。”“这文章好极了,它深深地激动了我。”它“把深沉的爱,那几乎是痴情的爱,变态的爱,写得那样崇高、美好”,“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除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的以描写非理性激情而令人称道的著名小说还有很多,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热带癫狂症患者》、《月光胡同》、《看不见的珍藏》、《旧书商门德尔》、《象棋的故事》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多得难以计数,其中也有很多名著、名篇,但茨威格的爱情小说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其小说常以单恋为题材、以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人公的非理性激情而出奇制胜。他的主人公的非理性激情中显现的往往是理性的人类理想和追求,因此这些有着非理性激情的人物就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研究茨威格的爱情小说,我们应该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希腊神话中说人从前是一种圆球状的特殊物体,一颗头颅上有观察相反方向的两副面孔,有四只耳朵、四只手、四条腿。后来因为人的胆大妄为使奥林匹斯的众神忐忑不安,宙斯决定削弱人的力量,所以他把人分成两半。人被分为两半后,都感到寂寞孤独,每一半都渴望找到另一半;找到另一半后,每一半都会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纠合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地希望融为一体,只有重新合二为一,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才会不再孤寂。这样就产生了尘世的爱情。

 

    法国的拉罗什福科曾给爱情下定义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在身体方面,它是我们对躲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在灵魂中,爱情的确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所以英国作家毛姆在其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曾说爱情是一种疾病,凡是经历过热恋并且必然地尝到了它的苦果的人,大约都会痛感毛姆的话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在精神上,真正理性的爱情应该是一种相互的理解,真正美好感人的也应该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的爱情,文学史上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就是因他们双方对彼此的深情而为读者所称道。在身体方面,因为爱情植根于人的性本能,它必然激发起一种疯狂的占有欲。爱情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因此爱情本质上是悲剧性的。兽性驱使人寻求肉欲的满足,神性驱使人追求毫无瑕疵的圣洁的美,而爱情则试图把两者在一个具体的异性身上统一起来,即在一个有限的对象身上实现无限的美——完美,这必然是矛盾的、不牢靠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导演了无数的幻灭悲剧。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情观,而一个人的爱情观往往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反映。一个作家的人生观和品位往往可以从其描写的爱情中体现出来。茨威格对理想的追求是热烈而执着的,但是因为时代的悲剧性,他是孤独的,他的心境是悲凉的。因此茨威格笔下的爱也热烈而执着,但远离甜蜜,苦涩而悲凉。他的爱情小说所描写、甚至工笔所描绘的爱大多阴差阳错,是单方面的、非理性的爱情,即单恋。他从未写过那种同声共气、心心相印的爱情。他的早期小说《夜色朦胧》表现的只是少年人最初的朦胧情意,还算不上真正的爱情,却已经有单恋的无奈和苦痛。最广为人知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一个无名无姓的女主人公终身热爱一个根本记不起她的相貌的人;《月光胡同》写某中年男子追逐他所爱的人到天涯海角却依然不被理睬;《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C太太为了一个不爱她的年轻赌徒几乎身败名裂、痛苦终身;《热带癫狂症患者》(又译《马来狂人》)中的医生为了一个轻视他的某太太而痴狂,甚至为掩盖某太太死亡的真相、维护她死后的名声跳水而死。在所有这些小说中,茨威格描写的爱情都是复杂而隐曲的非理性激情,他着力剖析的是人物的情感活动,塑造了一系列充满激情的“情感的人”。

 

    从社会人的角度看,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是奇特、怪诞、甚至是变态的。但是从美学角度看他的人物充满了人性美、理性美,能深深打动或激动读者,使读者久久不能忘怀。这是因为茨威格在写爱情小说时始终把情欲中的“情”放在第一位。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植根于情欲,要科学地描写爱情的本质,就不可能回避描写人的生物本能——情欲。情欲是爱情的基础,即使最崇高的爱情中也有情欲的基础。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作为统一物而存在的,这种对立的统一所产生的是和谐、自然。在爱情中情欲是一种强大的激情力量,但是在写爱情小说时把情欲中的“情”放第一位还是把“欲”放第一位是与作者的品位有很大关系的,也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美学价值。自然主义作家以纯写实的态度单纯描写人的生物本能,他们往往从生理的角度去理解人、描写人。自然主义作家的小说不愧是资产阶级社会现实中腐朽、糜烂的社会风气的写照。在他们看来,人是一种情欲的负荷者,情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因此,读左拉、莫泊桑的情欲小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浓厚的“欲”的气息,而缺乏一种清新的“情”的灵性,因此,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同情。有时,读者甚至感觉在他们不知不觉地津津乐“写”之中暴露了自己“人性的缺陷”。相比之下,茨威格的情欲小说,虽然也写主宰人行为的“冲动”、“本能”,但感人至深、富有诗意的“情’随处可见,令人心灵震撼。作为人道主义者的茨威格,始终重视发掘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东西,他对人心灵的探索,对人性的发掘以及不动声色纯客观的描写都是他情欲小说独具魅力的原因。从表面上看,作者所写的是“欲”对人的控制、主宰,但颂扬的却是这种高于生理本能的“情”,而且每每把它升华到一种高尚、优美、纯情的地步。他在肯定个人意志的同时,也极力歌颂那种完全排除了功利主义的纯洁的人性,所以他在自己的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的感情,尤其在逢场作戏成风、爱情堕落成商品、婚姻变质为交易的资本主义金钱社会背景下,这种充满激情、不计后果、无私纯洁的爱更显得弥足珍贵,朴实无华,才能引起读者的热爱与同情。这正是茨威格爱情小说艺术魅力之所在。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茨威格是一位善于将情和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家。他小说里的“欲”被描写为是真正的人的行为,是富有高级情感活动的人的行为,而不是只有低级本能冲动的动物的行为。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个性都非常鲜明,这些人物的性格魅力就在于他们身上蕴含着一种非理性的激情。读茨威格的小说你不仅会被其小说中生动的情节所吸引,更会被那些具有狂热激情的人物所感动。他们既充满了热情的激动,强烈的吸引力,甚至赤裸裸的情欲,又最终由开始的“欲”而上升到最终的“情”,保持了人格的尊严和独立。尽管他们的情欲是转瞬即逝的冲动和迷恋,是无理智的激情和疯狂,是一种不能自制的行为,但作者却将它控制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步,一个能让读者理解和同情的范围,如《热带癫狂症患者》中的医生,是一个被社会遗弃和放逐到远东森林里的仇视社会的人,当富商的妻子带着高傲与冷漠来求他私行堕胎时,他产生了一种强烈地想要报复占有她的欲望。作品写道:“当这样一个女人大胆地走进像我这样一个孤独的、饥饿的男人,一只与世隔绝的半野兽的笼子里来的时候,”“我心里怀着一种恶毒的欲望,一心想看她赤身裸体委身于人的样子,”一种原始的本能被唤醒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被“欲”所征服了的无理智的“兽”,但在一时乘人之危的冲动过后,经过激烈的内心搏斗,他又产生了千方百计要挽救她生命的赎罪之情。当这位太太拒绝了医生的无理要求,私下找人堕胎而生命垂危时,人性的至情至善又回到了医生的身上,他又成了一个恢复了理智的“人”。他向濒死的夫人保证不惜一切代价要保全她的名誉。最后为阻止其丈夫开棺验尸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情”最终战胜了“欲”,医生的情操得到了最高的升华。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写了一个对不忠诚的男人忠贞不渝爱到底的“陌生女人”,她那真挚、深刻、忘我、痴心到近乎病态的爱,几乎已超出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实在不能算是一种健康、正常的爱。但这种“哪怕我已经死在床上,假如你呼唤我,我就会立刻获得一种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的爱又是一种多么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的感情。陌生女人的信写得那样缠绵悱恻、情深意长,尽情地袒露了一位痴情少女真实的内心世界。她爱得如此真诚,没有功利,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她十几年里单相思的感情痛苦。茨威格以罕见的同情和细腻的柔情来描写这位痴情可爱的少女。虽然他表现的是一种主宰人行为的非理性的激情,塑造的是受激情——情欲主宰的人,但正是这种人物身上的非理性的激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茨威格的情爱小说总是从情欲对人的支配和控制开始。作品的男女主人公总是一开始不由自主地顺从了一种生物的本能,如瞬间的冲动、无理智的迷恋,如被一双特殊的手、一副俊美的面孔所吸引……这种情欲产生得自然而顺理成章,但作者并没有让这种情欲控制住他的主人公,没有让自己的一只笔也跟着这种本能流泻下去,而是笔锋一转,竭力将他的男女主人公关系中所表现出的高尚的情操、深挚的情谊,不同于一般凡夫俗子的人格力量刻意地表现出来。既把情欲表现为人的一种自然合理的本能的需求,又写这种情欲和理智在心灵里的搏斗;既表现了人在无意识支配下的行动,展开了情欲的狂暴力量和高尚的人性之间的搏斗,又表现了人性最后的胜利。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茨威格是位跨越两个世纪的作家,旧世纪向新世纪转型时,茨威格所熟悉的一切生活、道德、理想顷刻间被陌生的东西取而代之。在心灵的苦闷中,茨威格倾注全部精力揭示现实世界的痛苦、人生的虚幻无常,并对人的心灵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挖掘。这种挖掘具体到爱情上就是真善美。作者在其作品中用象征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爱情都是作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甚至是一种信仰、一种宗教来表现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是主人公藉以超越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是爱本身肯定了主人公超载的价值,是无私的给予本身验证了主人公精神的富有。现实世界可以是肮脏丑恶的,但一个心中有爱、有激情的人应该是超现实的,应该是理想主义的。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美丽的女主人公十三岁时就开始疯狂地爱上了R作家。她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春,然后她离开家庭,拒绝了其他一切的追求者,只是为了能寻找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她曾几次献身于他,独自一人在地狱般的贫民医院里生下了他的孩子,而后为了孩子的成长卖身于有钱人,最后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然而风流又轻佻的R作家和她有几次邂逅,却始终没有认出她来,直到读完她死后的遗书,他也无法确切地记起她的形象,只是朦胧地想起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陌生女人”对R作家的爱是一种绝望的爱,但是却又是高尚感人的爱。“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成为作品的主旋律,反复萦绕在字里行间。高尔基在读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曾给茨威格写信说:“你的小说中的人物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你使他们比我耳闻目睹的那些活人更加高尚,更有人性。”

 

“陌生女人”的爱是高尚的,正如尼采所说“这不仅仅是奉献,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奉献。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性使爱成为信仰,她唯一拥有的信仰。”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对R作家说:“我已经不相信天主,我只相信你,只爱你”。这种类似宗教的激烈爱情从何而来?

 

对于“陌生女人”来说,R作家最初吸引她的是一种理想的光环,R作家拥有一股高于她生存环境的理想的魔力。“陌生女人”对于自己初遇R作家时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有一段描述:“寒酸的会计员的寡妇和她尚未长成的瘦小女儿——我们深居简出,不声不响,仿佛沉浸在我们小资产阶级的穷酸气氛中”,而她们的邻居则是“丑恶凶狠,吵架成性……丈夫是个酒鬼,老是揍老婆,我们常常睡到半夜被椅子倒地盘子摔碎的声音惊醒”。在这样庸俗、狭隘、粗鄙的环境中谈不上尊严、友爱和美,而R作家的搬进来对当时还年仅十三岁的“陌生女人”来说就象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她的生活。“陌生女人”在信中回忆说:“你自己还没有进入我的生活,你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光圈,一种富有、奇特、神秘的氛围”。她偷偷溜进R作家刚布置好的家中,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家具令她惊喜不已:“一想到这么多书,我心里不由的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敬畏之情”。在这种对艺术崇拜的心态下见到R作家后,她很自然地将自己对艺术的崇拜、对美的追求转成了爱的激情,并狂热地倾注到潇洒多情的R作家身上。

 

实际上,在这样狂热的爱情激情中,人们在对爱情的追求之中倾注的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他们一旦把爱情当作他们的理想,当作生命的“乌托邦”的时候,它就不再是“实有”,不能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所以,在现实的人生中,这样的人们是得不到他们的爱情的,他们的爱情必然是悲剧。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女主人公将爱情视作生命意义全部之所在,而她所爱的R作家却只将爱情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或无足轻重。“陌生女人”将爱情看作至高无上的生命激情,而R作家轻佻地将爱情当成儿戏,当成寻欢作乐的一种方式。这种不被重视、没有相应回报的爱情悲剧体现了茨威格自身理想追求的悲剧,也体现了人生的悲剧本质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非理性爱情,作家把“陌生女人”怎样为一个根本记不起她的男人奉献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的过程展现得清清楚楚,爱情的无奈、凄凉力透纸背,使读者深为震撼。这种爱的激情确实是非理性的,也许会有人认为它是种疯狂或愚蠢。但是,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神秘性和自发性,它不问原因,不顾一切,不计利害。正因为如此,炽热的爱情往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有时候过于理性就意味着爱情的消亡。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费尔巴哈曾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爱情是对一个人的品位的最好的检测。在爱情当中能否无私、伟大往往也取决与个人的心灵是否高尚。《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这个在爱情上不求报偿,坚贞不渝的女性,实际上是追求自我完善的唯美主义的化身。也许在某些读者看来,这个美丽的女性所爱的人根本不值得她去爱、不值得她去为他奉献一生。但是爱情是不能以“值不值”去衡量的。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她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对爱情有一段很精辟的评论:“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经验——不过,说它是共同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它在有关的两个人身上所引起的反响是同等的。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藏积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被爱者,可以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人。最最粗野的人也可以成为爱情的触发剂。一个颤巍巍的老爷子可能仍然钟情于二十年前某日下午他在奇霍街头所见到的陌生姑娘。牧师也许会爱上一个堕落的女人。被爱的人可能人品很坏,油头滑脑,染有不良恶习。是的,恋爱者也能像别人一样对一切认识得清清楚楚——可是这丝毫也不影响他的感情的发展。一个顶顶平庸的人也可以成为一次沼泽毒罂粟般热烈、狂放、美丽的恋爱的对象。一个好人也能成为一次放荡、堕落的恋爱的触发剂,一个絮絮叨叨的疯子没准能使某人头脑里出现一曲温柔、淳美的牧歌。因此,任何一次恋爱的价值与质量纯粹取决于恋爱者本身。”

 

“陌生女人”的至情至爱被漠视,被摧残,她在历尽磨难之后也深知这一点,但她仍一如既往地坚持着爱情。臧克家曾说:“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在苦难的人生当中如果人们想要超越自己,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人们是不能没有追求的,而且这种追求是不能因看透“人生的本质是幻灭”而放弃的。因此,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不愿放弃的不仅是具体的爱的对象,更是在爱的心灵世界中蕴含的理想的生命境界。正因如此,她的爱情具有了无条件性,不管对方如何,不管有无回应,她都执著地爱着,在爱情中通过沉迷于另一个人来达到最高的生存。爱情铸就的个体生命的光辉,使她的爱超越了所爱的对象,甚至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男女关系而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穿透时空,凌驾于真实世界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关系之上,应和着人类从古至今始终不灭的追求。

 

柏拉图曾说“爱情是一种想永久地占有善的欲望”。爱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一种揭示宇宙起源的绝对的完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在柏拉图看来,爱的终极目标是绝对的美或善而非具体的对象。既然如此,柏拉图说“爱就是寻求完美,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爱的表面目标是可信的。我们不能为另一个人自身的缘故爱他,而只能把他作为真正想要的善的部分化身和媒介去爱他”。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最初在想象中把爱的对象视作是完美的,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另一面:R作家具有兼严肃认真和轻浮贪玩的双重性格,过的是一种兼具光明和阴暗的双重生活。人性的缺陷爱在他的身上逐一暴露出来,不断接近复杂多变、严酷无情的真实世界。实际上,“陌生女人”正是把他作为“善的化身和媒介”去爱的,她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在各个层面都比自己完美的理想,即使他本身不完美,即使他不会爱她,在爱的过程中她却不断地拥有善。“爱使人们利他地行动——去遭受苦难、自我牺牲、甚至死亡——但在每种情况中,总是有一些更大的善被获得了”。在这样忘我的爱情中,展现出了人类个性中最好的一面:诚挚、宽容、无私、勇敢、坚韧……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善的化身,它们在混乱的世间即使被忽视,被淹没,也永远不会失去那神圣的光芒。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R作家始终记不起那个陌生女人的具体的清晰的形象,然而读完她的信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在这里,“和谐的音乐”正象征着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它仿佛是虚空的,在“实有”的可触摸的空间中无形无影,却是人的心灵不可缺少的养分,是人超越自己的生物性而通向永恒的内在源泉。

 

正如茨威格指出:“即使在现实世界中永远不会以胜利者姿态显现的事物,在精神世界中仍然是有效的动能,恰恰是这些未实现的理想证明自己是绝对不可能被征服的”。爱,正是这样一种动能,一种不能被征服的理想,一种对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完美的追求。完美在凡人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从哲学意义上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是真正善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通过爱而追求完美,爱“只能在不完美的缺少绝对善(不管程度多么轻)的事物中产生”。对完美的渴求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作为完美的爱的理想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个世界却是“由于爱而运动”。

 

周国平说:“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休说精神永存,我知道万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幸免。然而,即使岁月的洪水终将荡尽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痕迹,罗丹的雕塑仍非徒劳;即使徒劳,罗丹仍要雕塑。那么,一种不怕徒劳仍要闪光的精神岂不超越了时间的判决,因而也超越了死亡?”茨威格小说中的人物追求爱时是坚忍不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面对R作家对自己的漠视,仍然满怀激情,无怨无悔献出自己的纯洁爱情,其追求爱情的狂热和偏执如飞蛾扑火,闪动着一股奇异的精神力量。这个在爱情上不求报偿、坚贞不渝的女性,就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理想主义的化身。美国作家门肯曾说爱是幻想打败了心智,爱往往就是爱者自己为自己编织起来的美丽的梦想,而幻灭是人生最本质的内容。但明知是幻灭却不怕幻灭本身就具有了刚毅与伟大,也体现了爱情的理想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敏锐地捕捉到了爱情的理想力量和生命意义。爱情给个体带来了特殊的出路,那是精神层面上的“路’,通向更完美的生命境界。那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人类的救赎,是经由爱而成于爱”。“陌生女人”的形象正证实了人的天性中的本原:在爱情中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至善,追求生命的价值。正是在对爱的追求中她获得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并以此肯定了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永恒的存在之意义。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爱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和力量,“爱的想象比任何其它的想象都更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和我们按理想可以成为什么。”

 

茨威格往往在其作品的爱情中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和思想。茨威格通过“一个陌生女人”的视角,表达的亦是自己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的理解。“可以说茨威格书中描写的每个热情的角色都是他自己……他用笔醮着自己的血,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为世界这个无情者做出牺牲。他选择了作家的职业,便是同意做反复无常的生活永久不变的情人”。茨威格终身对自由和人道的追求,望而难守,守而无望,最后选择自杀来解脱自己,其命运恰如“陌生女人”无望的爱情,令人为之不胜唏嘘。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作家门肯曾说爱是幻想打败了心智,爱往往就是爱者自己为自己编织起来的美丽的梦想,而幻灭是人生最本质的内容。但明知是幻灭却不怕幻灭本身就具有了刚毅与伟大,也体现了爱情的理想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4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8-10-2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回帖

35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33
发表于 2008-10-28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爱你们的。与俺无关

 

如果没有引力我会飞的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361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7140
发表于 2008-10-28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思路好清晰啊

分得贼清楚

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可是,上帝,请你告诉我:
哪些是我可以改变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3 01:58 , Processed in 0.077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