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心无旁骛

也可这样玩古村——心哥的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万

回帖

2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75828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9-22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哥真用心,学习了!
人在做,天在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兵马俑版主的关注、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89

回帖

96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962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9-28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心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2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401
发表于 2016-9-2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心无旁骛帖子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落中蕴含的风水观念

文章源自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3vgLOlG4prjVDU5MSiQ3Ga6MtaT3E3jLAp93XyDm3QF3QnrRUYj2IWf2ct8SUV2EEWdo-JxfWLW_dbY-fPD1J_NuWDbuzb9SahBvJP1XiS


“风水”中虽然掺杂了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乎是在人居选宅和人亡选穴方面,作为对地质、地温、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衡量准则。道家认为:凡物皆有其自然本性,顺其自然,便可达到极乐世界;儒家认为:“生生之谓易”,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生活就是宇宙,领略了大自然的妙处,也就领略了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风水学可以称作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灵魂,它作为一种思想观念,风水对中国古代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产生了深刻而普遍的影响,是左右中国古代村落格局的最显著力量,古代村落、屋舍的建造均讲究风水。

实质上,风水强调的是“顺其自然”,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和谐。中国人注重天地之和,身心之和,而只有合于风水,调于阴阳,才能达到这一点。风水学长期发展,形成了它特有的环境模式。村落风水的环境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形局完整的地理单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比较讲究地貌的丰富、形局的完整、阴阳胎息的生成、气之沉浮和水口的形势等。

中国古代村落要求有山为依托,依山面水。靠山即“龙脉”所在,称玄武之山;左右护山分别称作“青龙”、“白虎”;前方近处之山称作“朱雀”,远处之山为朝、拱之山;中间的平地称作“明堂”,为村基所在;明堂之前有蜿蜒之流水或池塘。这种由山势围合形成的空间,利于藏风纳气,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良好自然环境的独立生活空间,这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古人心目中的理想环境也不谋而合。当然,中国古代村落无一不受到风水的理想环境模式的影响,在形局方面,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强调主山龙脉和形局完整,即强调村基的形局和气场。认为村基形局完整,山环水抱,是上乘的“藏风、聚气”之地。

中国古代村落的选址还极为注重景观优美。风水学中认为,好的村落环境应该是好气场的表现,其景观上的表现是“山川秀发”、“绿林阴翳”。而“水口”在中国古代村落的空间结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口”的本义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风水学中要求“入山先观水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看作是“财源”的象征,“水环流则气脉凝聚”,水“左右环抱有情,堆金积玉”(《水龙经》)。

以上的风水观念于古代村落的影响,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表现,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取得一种和谐关系,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会影响人的生活,人居环境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吉凶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29 18:40: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落中蕴含的诗画观念

文章源自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3vgLOlG4prjVDU5MSiQ3Ga6MtaT3E3jLAp93XyDm3QF3QnrRUYj2IWf2ct8SUV2EEWdo-JxfWLW_dbY-fPD1J_NuWDbuzb9SahBvJP1XiS

中国古代村落为传统耕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空间,山水村落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流行,与中国古人的喜好隐逸村落的风尚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崇尚山林,醉心于山水之间,把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引入村落的营造之中,从而孕育了村落与诗境画意相统一的文化环境。他们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泛舟江湖、闲话农居的舒适逍遥,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大自然的山水之美,具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涤污去浊、息烦静虑,使人忘却城市的纷扰,产生忘情于山水人家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怀,创造出让人神往的山水村落的明秀诗画意境。而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能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静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发现山水的美,向内发现自己的真性情。

中国古典园林、山水诗、山水画之所以往往给人以丰富的意境感受,就在于它们能在有限的“形”之外,创造出无限的“意”,以生成丰富的“境”或“景”。

在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中常有有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村落文化的灵魂也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画,以画家的气质入诗。在中国的村落文化中,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感怀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极具自然之美。其诗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深刻的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

在村落文化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明精致的画面,又有飘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这样的诗歌意境表现的是古村落被大自然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宁静优美,是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于象外而入于诗心的空明与寂静之禅悦之境。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村落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又能另人以一颗澄澈的心去体验感应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从村落的晨钟暮鼓中,以清净之心平息纷扰不安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落中的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一种意境,它是田园生活与热爱山水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古村落把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在相对封闭有限的空间内去体会开放无限的精神世界,通过寄情于景的方式,把客观的景致与主观的情感相统一,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豁然通达的境界。中国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不言自表,东晋陶潜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成为了千古佳话。又如顾长康赞美会嵇山川,称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对山川河流的喜爱可见一斑。而通过居于山林来表情达性的生活方式在魏晋以后也开始普遍起来,无论是陶渊明的南山草屋还是谢灵运的始宁别业都是主人纵山水之乐、屏尘世之忧的场所。

人们通过山林田园的生活方式来接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吸收天地之精、体悟宇宙之本。耕读文化的产生与中国南方地区的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魏晋以后,为了躲避乱世人们纷纷南迁,中国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南方地区。苏南皖南等地区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人们如果在这里建立家业、繁衍生息,则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此一来,自然是宗族村落选址的理想之所。

由此可见,这种把田园生活与安心读书相结合的耕读文化在苏皖古村落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其中所体现出的意境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山水诗中所追求的意境如出一辙。“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其深邃、平静、安逸的情景正是培育耕读文化的理想之所,也是苏皖古村落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46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8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11 0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哥好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46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8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10-11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心哥渎书札记令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人长久在2016-10-11 7:00:00的发言: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心哥渎书札记令人佩服

 

 

谢谢,分享是在路上诸友的习惯,知识也因分享传播而增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4135

回帖

2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4447
发表于 2016-10-15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详细,好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627
发表于 2016-11-1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啊,想不到的强帖







川岛电器 http://www.kawasima.cn 川岛电器授权代理,淘宝店铺搜索“方凌电器”就可以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097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祠、观、庵有那些区别?

——摘自微信
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听到的“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 文人 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观:《释名》:“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相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4-3 19:32 , Processed in 0.077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