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拿到新书——由美国学者艾恺于1980年来华专访,长谈十余次并做录音,经一耽学堂整理,最终著成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冥晚年口述》。
全文于2006年1月首次公开发表。翻了翻,喜欢。在这本书里,当时87岁的梁漱溟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评点了现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思想人物。他曾亲身参与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论争,以及历史转折点上的政治博弈。
斯人已逝,相片上的老人看来倔犟孤绝,别有风骨。
摘记书中一些言论:
“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愁苦,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物质。”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很晓得人类是无论如何不能得救的,除非他自己解破了根本二执——我执、法执。”
“一切生物,从原始生物起一直到人,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向外取足——足是满足,向外边来满足自己。在佛家看是错误,是丧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自性圆满,无所不足。这个自性圆满,无所不足,就是‘佛’。”
“小乘好像是躲避开生死的麻烦,大乘呢,它也已经超出生死了,可以到了不生不灭,但是呢,菩萨跟罗汉不同,罗汉好像自己解决了问题,求得清净,菩萨是不舍众生,他要回到世间来,为什么?因为他不舍众生。”
“人生有三大问题。一是人对大自然界。二是人对物的问题。三是人对人的问题。”
“应当说真理只有一个,不过我总是说,有一种是‘物理’,有一种是‘情理’。这个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所发明、所讲出的道理就叫‘物理’。物理存在于客观,不随着人的意志。另一种叫‘情理’,情理是存于主观的。比如有人说‘正义感’,正义就存于正义感上。比如‘弱肉强食’是客观存在,可情理上人们都有一种不平,不喜欢。”
“我常说自己,有两个问题占据了我的头脑,一个呢,现实问题,现实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赶上一种国家的危难,社会的问题很严重。还有一个超过现实的,也是人生问题,对人生的怀疑烦闷——对人生不明白,怀疑它,有烦闷,该当怎么样啊。”
“我以为任何一门科学,往深里追求,越追求,越追求,它就会到哲学里头去,所以留心一下哲学,是对搞科学有帮助的。”
“《论语》里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昼夜不停地这样流,这样的一个叹息,不是就是说他眼前看见的水,而是说整个的宇宙,整个的人生,整个的人类历史。这个话意义很深,可人都忙于眼前的事情,忙于生活上的事情,没有时间啊,太忙啦,终日忙着应付,应付环境,缺乏深的体会。”
“不必悲观,对前途不必悲观,既然事实发展要如此,你悲观有什么用呢?事实要发展,发展总是好的,我认为发展总是好的。”
“慢慢地地球上,不同的种族之间,不同的洲土之间,那种成见、分别、仇视,都退后了,不敢有毁灭性的战争了。”
“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籍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
——梁漱冥(1893-1988) (2006-5-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8 0:03: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