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虎踞龙蟠
黄龙山,地域广济,遍布湖南省平江县的天岳、南江,湖北省通城县的麦市、关刀,江西省修水县的白岭、黄龙等乡镇,方园180多平方公里。
黄龙山,山川深重,承东启西贯连幕阜山脉,又自成体系。坐地昂立雄起,挺胸陡拔千米以上,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宝塔。黄龙山,身躯雄奇俊美,从东至西排列有东峰、龙王峰、只角楼、西峰、大坳、凤凰翅等6座千米以上高峰,屏风南北,气势恢宏。6大高峰之间链接无数托举、过渡山峰,起伏跌宕,沿途奇石密布,峭壁环生,唯有竭力前行,绝没有捷径退路。她体态丰满,南北两边宽幅摇摆,蜿蜒曲折,无论整体或是局部,新颖变幻,品质脱俗,具有鲜明的个性形象,造就了华中地区罕见的魅力磁场。
黄龙山,集多种文化于一身。自古以来,历代吸附了大批名流贤达为之爱慕和倾倒,孕育积淀了儒、道、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并产生了深远的跨国影响,成就了中华名山的赞誉。
人生难得几回醉,醉在黄龙终不悔。穿越黄龙山,不仅是原始生态环境的熏陶,亦能感受珍贵的文化信息。她的博大精深,真正要读懂她绝非易事,偶尔聚力挺进,只能蜻蜓点水,反而会加剧魂牵梦绕。客观上,由于三省行政地界分割,黄龙和幕阜两大山系山高川深,以及季节间隔变化,单次或单一路经进入,均不能成全所有愿望,更增加了黄龙山的神秘色彩,使人充满探奇欲望。
黄龙山,广结地缘,聚集众山之长,具有仁者风范。在天岳关西侧主脊山峰腾起处,与平江幕阜山仙人托石峰北侧山脊形成“T”字节点。无论黄龙山穿越、或是幕阜山穿越,仙人托石峰都成为绝佳驿站。登临其上,视觉放射宽泛豁朗:南望幕阜山次主峰九龙池;北望大坳、凤凰翅;东眺只角楼、龙王峰;西揽燕子岩、冬桃山。360度,每方都有精彩、有感动。
黄龙山,起承转合,无私奉献传递,造福滋养四方。黄龙山在东峰外戛然而止、俯首东进,链接华罗寨、大湖山;黄龙山在凤凰翅驻足开放发散,向西南燕子岩、冬桃山、张师山轻松放步,向西朝墨家山、相思山转递,……。她把自己收聚积攒的天上灵丹化作取之不竭的甘泉,一路涌修水驻入鄱阳湖;一路融汨罗江送达洞庭湖;一路起隽水直奔长江、武汉。黄龙山以自己的永恒付出,诠释了大山对生命的博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1 16:25: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