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倩

[原创]宛若无主之地——一点随笔手札

[复制链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繁花过处,万叶千声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金宇澄《繁花》读完,眼里冲进一股热浪,几乎想要哭一场。
故事的主角其实还是三个男人。阿宝、小毛、沪生。
阿宝叫人喜欢,小毛算可靠,沪生中和一点,比较平稳。
小毛病逝。小毛,“他是苏州河边,一个很丰富,很有性格的人,很可惜。”
阿宝没婚。那时光深处……立着一个永远的小小姑娘。
沪生挂着一桩空婚姻不离。身畔是沉舟落雁,万叶千声。
弹指间刹那芳华。 “重谈笑语人重悲,无尽岁月风里吹。”
那真是姹紫嫣红开遍,到头来皆付于断壁残垣。然而又是新的姹紫嫣红……万物流转,生生不息。

《繁花》一枝一蔓,花团锦簇却丝毫不乱。随意拈出一枝,便是奇绝。
如写韩老师。“阿宝慢慢推门,慢慢进去,先一吓,一股霉气,房间居中,摆一只方台子,旁边坐一个白发老太太。阿宝说,黎老师。台面上,一双旧棉鞋,鞋垫,半碗剩菜,痰盂盖,草纸,半瓶红腐乳,蚊香,调羹,破袜子,搪瓷茶杯,饼干桶,肥皂,钢种镬子,药瓶,咬了几口的定胜糕,干瘪苹果,发绿霉的橘子,到处是灰。阿宝说,黎老师。白头发一动不动。阿宝走近细看,老太双目已盲。……黎老师说,……这一夜,我吃了多少酒呀,三个人跑到花园草地上转圈子,空气真好,甘凉清芬,我开口就唱,雾气里一切遮掩,我还是凭窗伫立,莉莉玛莲,莉莉玛莲。……黎老师说,……阿宝,做人多少尴尬,桃花赋在,凤箫谁续,多少尴尬呀。……”
“房间里静,窗台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麻雀。阿宝觉得,只有电影蒙太奇,可以恢复眼前的荒凉,破烂帐闱,墙壁,回到几十年前窗明几净的样子,当时这对夫妻,相貌光生,并肩坐到窗前,看月的样子,娴静,荒寒,是黑白好电影,棱角分明,台面上摆了月饼,桂花糕,一壶清茶,黎老师年轻,有了醉态,银烛三更,然后光晕暗转,龙凤帐钩放落,月明良宵。……阿宝急忙跑下楼梯,差一点哭出来。”

又如借李李之口,讲上海小保姆如何冒险一搏自荐枕席嫁给荷兰富商的故事,可谓小市井传奇一。“李李说,……我不响。我眼前,只看到宫保辣酱,高庄馒头,心情激动。小保姆讲,嫡亲姐姐,一定要来。我讲,好的。小保姆讲,亲姐姐,我买了一只蓝宝石嵌钻胸针,是做妹妹的心意,亲姐姐一定要收哦。小保姆讲到此地,电话里哭了。……”
再如小毛讲述半夜邂逅女人的故事。素昧平生偶然相逢的陌生人,进来借点水洗衣裳,做了一夜夫妻,不问来历不问去处,也有一份默然的情义。

还有许多……如常熟之行,如至真园大闹,如李李落发,如小琴坠楼……以及更多的响,不响。

书中我“欢喜”的人:蓓蒂。当初的姝华。阿宝。沪生。闺阁里的雪芝(排名分先后)。你看,我依然有一种“眉目分明的苛刻”。时光世事“饶不过”的,我也是“饶不过”。纵然理解体谅的。
好,结束。夏日午后,素手合书,风热人凉,身畔猫咪酣睡。如梦似幻。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尼采说

 

随手敲记的一点。作为读者没有完全的赞同,无谓也无所谓这个问题,翻书罢了。

“假如我们需要真理,那为何不需要虚妄?不需要不确定性?甚至无知呢?……”
“个人并不是‘衡量事物的尺度。’”
“在哲学家身上,绝对没有不带人格的东西;尤其是他的道德观,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他是谁——也就是说,证明了他本性中最深层的各种冲动,是以何种顺序排列的。”
“……不过世界已变得很老,梦已消散。”
“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独立;保持独立是强者的特权。”
“千万不要躲避对自己的考验,尽管这也许是所能玩的最危险的游戏,并且最终是面对我们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法官所作的考验。不要依恋任何(人与事物)……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好考验。”

“如果一个人有好品德,那他也就有典型的人生经历。情况总是这样的。”
“造就伟人的,不是高尚感情的强度,而是高尚感情的持续时间。”
“许多孔雀藏起尾巴,不让人们看——这就是孔雀的矜持。”
“有天才的人,若除了天才外不具有以下两者,即感恩与纯洁,那就令人无法忍受。”
“一个人好色的程度和本性,往往延伸至其精神的极点。”
“在和平条件下,好斗者会自己攻打自己。”
“在大海上渴死是非常可怕的。过于吹嘘真理的价值,真理就不再。”
“女人忘记如何妩媚动人的速度越快,学会憎恨他人的速度也就越快。”
“谁没有为了博得好名声委屈过自己?”
“男人的成熟——意味着重新获得儿时玩耍时的那种一本正经劲儿。”
“对自己的不道德感到羞愧,便迈上了一级梯子,登上梯子的顶端,会对自己的道德也感到羞愧。”
“告别人生应当像尤利西斯告别瑙西卡那样——更多的是祝福,而不是迷恋。”
“什么?伟人?我看到的只是尽力实现自己理想的演员。”
“大家都装出一副纯朴老实的样子;于是人人放松了对朋友的警惕。”
“感情可以通过音乐尽情宣泄。”
“性格坚强的一个迹象是,一旦下了决心,即使对最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也充耳不闻。因而有时也就是一意孤行地要做蠢事。”
“根本没有道德现象这东西,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罪犯常常与其罪行不符:他总是为罪行开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百般辩解。”
“既不懂得爱,也不懂得恨,这样的女人是平庸的。”
“我们生活的伟大时代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获得勇气,把我们内在的恶重新命名为我们内心的至善。”
“我们太厌恶肮脏了。竟忘记把自己弄干净——忘记为自己辩护。”
“肉欲常常迫使爱情生长太快,致使根扎得不牢,很容易拔起。”
“才能也是一种装饰;装饰也是一种掩盖。”
“两性总是互相欺骗,原因是他们实际上只尊重和喜爱自己,或者说得好听些,只尊重和喜爱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在报复和恋爱方面,女人比男人野蛮。”
“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地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我听到过的最纯洁的话乃是:‘在真正的爱情中,灵魂裹住肉体。’”
“我们的虚荣心,希望尽最大努力成为最难以成为的那种人。——这关乎许多道德体系的起源。”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不喜欢,躲避,欢快地表示不相信,爱讽刺挖苦,是健康的标志;一切不受任何限制的事物都属于病理学。”
“疯狂就个人而言是少见的,但就集团、政党、国家和时代而言,却屡见不鲜。”
“诗人对自己的经历表现得很无耻——对其加以肆无忌惮的利用。”
“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也可能是掩盖自己的一种手段。”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感到难受,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不能再相信你了。’”

“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伪善,并将其称为美德。人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
“爱虚荣的人每一次听到对自己的好评价都会感到高兴,正如他每一次听到不好的评价都生气那样,因为他屈从于这两种评价,并且感到不得不屈从于这两种评价,最为古老的屈从本能充溢着他的内心。正是爱虚荣的人血统中的‘奴隶气’,奴隶残存的那点狡猾——譬如在女人身上,就仍有许多奴隶气!”
“‘人们只能真正尊敬不考虑自己的人。’——歌德对拉.特施洛塞尔说。”
“生活在广袤而高傲的平静之中;永远超越……而且选择那个调皮而欢快的恶德即温文尔雅为伴。并且保持四项美德:勇气、洞察力、同情心和孤独。因为,孤独作为一种把我们引向纯洁的崇高趋势和倾向,是我们身上的一种美德。它发觉,人与人相互接触——即‘处于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肯定是不纯洁的。无论何种交往,均会使人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时刻变得——‘平庸’。”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人,是一种复杂的、爱撒谎的、狡诈的和不可思议的动物。……从这观点来看,‘狡诈’这一概念或许包含着有比一般所认为的多得多的东西。”
“我们使不能活得更久、不能飞得更久的东西不朽,只是使那些力量耗尽而温和的东西不朽!只是为了你们的下午。”…… ——摘尼采《论善恶》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不羁

 

龚自珍《夜坐》诗:“万一禪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辞典里“砉”有两种读音,一是hua(一声),形容动作迅速的声音,二是xu,皮肉相离之声,如《庄子.养生主》之<庖丁解牛>中“砉然嚮然,奏刀騞然”,此处大概读前音。不过龚才子这诗貌似还是忧国忧民的,说到龚,随提一笔顾太清,这位满清贝勒遗妃,原本夫妻恩爱其乐融融,奕绘病逝后,顾太清伤感,与龚自珍的一段知交引来公案,于是被逐出王府独自抚育一双年幼儿女。从百般哀苦到态度从容:“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探得真源何所论,繁枝乱叶尽须删。”所谓国家大事……吾以前就不特别关心,以后可能更不“关心”。一方面是“渐醒人事”,对人生多了些以往不曾有的理解与感悟,另一方面,(原就是个“社会性较少”的人)则好似在越来越“不羁世俗”,而“健忘性”也越来越高。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董鄂妃与董小宛

 

冒襄《影梅庵忆语》里说董小宛原名白,我觉得董白二字似更好,果然清清白白,返璞归真了。又记她“性淡泊,于肥甘一无嗜好,每饭,以岕茶一小壶温淘,佐以水菜、香豉数茎粒,便足一餐。”饮食如人般省净清淡,先仰慕一下,因知道自个尚有烈性及随性一面,且有时也嗜甜爱辣。若要一言概括董白给人的印象,我想说“雅洁”二字,另有“慧心隐行”,这也是冒襄的话。

民间一度流传董鄂妃即董小宛之说,这恐怕是讹传,难道因为二人称呼里都有一个“董”字?其实一北一南一满一汉,董鄂妃也不姓董,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栋鄂氏,至于闺名,不知道哎。董鄂妃生年是1638-1660,去世时22岁;董小宛则是1624-1651,26岁去世,后面九年都是在冒家过的。冒襄(1611-1693),比小宛大13岁,娶她时三十岁左右,而顺治(1638.3.15-1661.2.5)跟董鄂妃约同岁,她逝后数月也去世(或是如民间传说的,出家)。时值明末清初,小宛长成时,宫里的福临大概还是个孩子。但身为秦淮八艳之一的董白与宫廷之中的董鄂妃未必没有相似之处。

首先,当然都是姿容超群的美人,应是那种清丽娇艳兼并的样貌吧,正是“玉质天成”。我想。还有那种“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的自然风姿。性情也多有相似,譬如淡泊雅洁、知书达理,且贤惠婉顺,也因此不管是董白为妾在冒家,还是董鄂妃为妃在宫里,人缘口碑都是很好的,和不管是什么身份哪怕是皇太后的婆婆还有仆妇们都处得融洽,这一是自身品格端良,的确是经得起考验的人品出众;二来当然也与她们始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做人有关系,真心要做好妻子,好媳妇,操持好自身所在的大家庭。这是为什么呢?按说以二人之美貌以及一贯所得追捧宠爱,多少要养成点娇骄任性目中无人的性情才对——但她们两个却数年如一日,具备一种过人的谦卑柔顺态度。也因此我暗生疼惜,觉得她俩简直都是“累”死的——不单是身体疲倦,还有心累。

试析一下,董白天性傲洁清净,却不幸沦落青楼,即便是不卖身,总有需陪客陪笑的时候,再加朝代更替兵荒马乱,所以她早想脱身苦海,也因此哪怕低声下气亦步亦趋地追随冒襄,只盼他把自己赎救出去。可是冒辟疆却算不上大丈夫,几番犹豫不决,连赎金还是柳如是叫钱谦益帮着出的。董白嫁入冒家后过得很辛苦,百般劳心劳力曲意迎合不说,一旦有险还是首先被舍弃的一个,但她仍是巴心巴肝地甘愿付出整个生命,因为与以前那种虽挥金如土看似风光其实却毫无尊严的生活比起来,只要得一良家子的名分一隅安身之处,对她而言就已是天堂了。

董鄂妃,到底来历如何?我比较相信她曾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1656年去世)的福晋。按满贵族的规矩她也有可能被如此安排。一对年纪尚幼的少男少女遵照媒妁之言成婚之后,大概还谈不上什么成熟的爱情,这时她在宫中遇上了顺治福临。谁都知道,福临虽自幼为帝但十分孤独。激烈的政治斗争,又被身寄厚望,不得不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后来又有诗写道:“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显得对政治事务权力争斗十分厌倦。他的性格气质既有真龙天子的慷概一面,也有暴躁易怒,刚愎任性的一面。而董鄂妃的温婉聪慧善解人意与他恰成互补。

我想少女时代的董鄂妃也是曾经天真飞扬的,然而嫁为人妇后,婚姻生活的寂寞与不如意(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君不可能多么理解她)可能令她日渐忧郁沉静并增添了成熟的思虑与风韵。一个女人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猝然老去,贵族修养令她只能默默忍受,于是她变成了后来那个总是端雅静娴的董鄂妃,虽有着青春的容貌却是有着沧桑的心境,也因此她成为命运相似的顺治帝福临的真正知己,无须争抢便宠冠后宫。如果说她与福临是真心相爱,但毕竟她是福临兄弟的妻子,这即便是纯洁的爱情依然是建立在道德所不允许的范围还有他人的痛苦之上。

年轻的襄亲王一定无法忍受这个事实,然后——《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耶稣会士,学者)的回忆:“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虽记载年份有所差异,但这位怨愤而死的军人,应该就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吧。

之后福临便把董鄂妃迎入宫中,1656年她被封为“贤妃”,一月后又被封为“皇贵妃”,时年她十八岁。虽然董鄂妃真诚地爱着福临,但我想,丈夫襄亲王的死,也许会令她觉得自己的爱情是有罪的。因为有罪,所以她一直努力去赎罪。这种潜在的负罪感加上一个女人仍然期盼幸福的心情,就化为了她的谦卑、恳切、默默隐忍顺受的态度——在深宫之中,居然还有女人能有这样的态度,孝庄(1613-1688)这样的明眼人不会看不出来,所以肯定也不会恶待她,哪怕她入宫的方式并不令她喜欢,而福临对她近乎迷恋的感情也令这位明智的母亲担心。

击垮董鄂妃的那根稻草是幼子的死去。在此之前,她就开始信佛,但这并没有拯救她的孩子。1657年,这位皇四子出生后,福临欣喜若狂,甚至诏告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一位天子而言,简直是以这种近乎放肆放纵的深情抹杀了此前多年深宫岁月。然而这个孩子生下后不足三个月就夭折了,这次打击对董鄂妃来说肯定是致命的,并可能使她真正相信她仍在受到惩罚。对人间幸福的幻想与追求破灭了。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去世,临逝“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可见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柔情也好,痛苦也好,为何千般恩爱也留不住自己所爱的人?董鄂妃的去世,对福临又造成致命的打击。解脱,恐怕是这对年轻却负荷累累的夫妻先后想过的出路。也因此,无论顺治是出家还是死去,都不足为奇了。

而冒襄不同,中国的文人就是有这种可屈可伸的本事,这才子佳人皇帝妃嫔的乱世传奇里,活得最久的一是孝庄,因她使命在身,以后还要辅佐康熙玄烨;二就是冒襄,因为他喜欢活着,并且还可以给后人们讲讲他们那会的故事。他去世时,是八十二岁。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毛姆的短篇小说 

 

 

深夜叨着宵夜看毛姆的短篇小说,真是笔触如刀啊,又细致又深刻,我不得不把近来下降的智商提高点才能跟上趟,还得把脑子里一点单细胞重新分化为复合多细胞便于理解。

《美德》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十分地投契且相爱,是真的。丈夫查理是个原本一身毛病脾气也不好的病理学家,而妻子玛格丽善良温柔风趣,结婚16年,两人简直不能有一天分开,去朋友家也申明一定要人家给准备好双人床,因从来就没分开睡过。这种迈步齐齐走到哪儿都要拉着手的要好也是真的。是真的意思就是,不是虚的也不是装的更不是演给任何人看的。这年男55女44岁,来了一个年轻人杰瑞,还是作者以“我”这第一人称介绍给这对夫妻的。开始是男青年剧烈地热烈地赞美女人,女人很开心但也并不很当真,还把对方跟自己的关系进展包括写给自己的信都事无巨细的同女友珍妮特分享,对丈夫也坦诚以告。而后就是拒绝不了,便一起散步郊游去画廊,等等。这时候就没告诉丈夫了,也免得他不理解。反正这年轻人过段时间就要走了。再接下来,杰瑞离去的日辰到了,女人越来越焦虑,终于告诉丈夫自己爱上别人了。丈夫当然冷嘲热讽暴跳如雷,站在他的角度难道还指望他对此报以同情吗。16年来两人头一回发生如此激烈的冲突。丈夫觉得妻子愚蠢之极,但这激发了女人的勇气,她下决心要追求爱情。于是她写信给远方的杰瑞要去到他的身边,并且立即和丈夫分居了。查理备受打击,完全不能适应突然一个人睡觉的生活,于是每天晚上吃安眠药,一天不慎药物过量死去了。玛格丽伤心无措,却仍苦盼着心上人的回信。作者在旁说他觉得那年轻人肯定被恐惧给抓住了,一准吓得腿都在发抖,果然,回信来了,是这样写的,这时候杰瑞还不知道查理过世的消息。他改了又改,用极其婉转的话语向她表白,他太爱她了,以至于不能让她受任何委屈,所以,她还是应该回到丈夫身边会更好……“我”问珍妮特,玛格丽跟杰瑞上床没,珍妮特发誓说没有,因为她是那么一位有美德的女人呀,她不能够还在跟丈夫同住的时候就去跟别的男人发生关系——作者没好气地说,她还不如早点跟人家上床,完了这个心愿,然后送那个年轻人扬帆远去,自己也心满意足,继续做她的好妻子。珍妮特对他的观点表示不屑与蔑视,“你也太玩世不恭,太让人讨厌了。”这话是真诚的,不是扭捏作态,咱虽没结过婚,也同此一蔑。接着,作者说了……嗳,我懒得敲了。总之大概意思是,向玛格丽求爱的那个人,说话的根本就不是他本人而是饥饿的性,欲,作为一个成熟女人玛格丽不该那么自私且愚蠢,哪怕是一段时间里像珍妮特所说的那种放纵但保持明智,也不会导致查理死去。于是珍妮特和“我”互相蔑视了一通,接着“我”摔门走了,转念间觉得珍妮特这个女人还是不错的,如果和她结婚的话也许还有点意思。

还有一个故事,名叫《逃脱》。当头一句便叫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其中“我”是这么说的:“我一向坚信,一旦哪位女士下决心要嫁给一个男人,那么,能使这个男人幸免于难的唯一方法就是逃之夭夭。”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各位急于出阁的妹纸,不用试图去抓高智商的男人,因为彼此洞若观火,那该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呀。接着人家话锋一转,说了,“其实也不尽然”然后以一位出逃的朋友为例,原本以为12个月后,水性杨花的女人早该打熬不住了,哪料胜利返航之时,码头上兴高采烈向他招手的,居然还是那个小妇人。“只有一次我知道有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想法逃出了罗网。他的名字叫罗杰.查林。”罗杰.查林和露丝.巴罗真是棋逢对手,虽然前者已不年轻也算得是个情场老手,但巴罗太太显然更高一筹,她以她特有的天赋很快把罗杰给收复了。通过观察,“我”发现巴罗太太的才能是以哀婉感人。嗳,简直再没那么可爱又可怜的人儿了,不幸的是她又守寡两次,但从那双动人的黑眼睛里头,你都能看出这个世界对她来讲简直是太残酷了!陷入情网的罗杰把她介绍给他的朋友们,送她很多名贵珠宝,不论他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她,还宣布近期就要举行婚礼。并且,他感到非常地幸福。因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而且是一件自己求之不得的好事。然后,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他醒过来了。他突然敏锐地意识到,露丝.巴罗是下定决心要嫁给他。但过分的清醒又使他过分地了解眼前的这个女人,而且他明白,如果这时想要甩掉她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何况作为男人也有品行不端的嫌疑。于是……他还是继续对她体贴入微,温柔备至。接着他们去看婚房,只是无论怎样的房子都不能够使他满意,因为除非是十全十美的房子,否则他决不能忍受心爱的露丝住进去——而十全十美的房子还有待发现——但“毫无疑问,他们所寻求的那种房子一定是有的,只要再稍稍坚持一下就一定会找到”。看房子是个累活。露丝被搞得筋疲力尽,大发雷霆,而罗杰总是诚恳地请求她多点耐心。有两年时间他们都一直在找房子(作为读者,我起先替他想两年殷勤备至的时光是不是长了点,继而又想到跟整个后半辈子相比,投入两年还是值得的)。露丝从大发脾气到恹恹不振到索性闭门不出了。她实在不想再去看房子了,简直也不要见罗杰。但罗杰仍是不断电话问候,鲜花奉上,同往常一样殷勤周到,曲意温存。另外每天他都写信说还有一批房子值得他们再去看看。一个礼拜后他收到了一封信:

“罗杰:
我认为你并不是真心爱我,我已经找到一个愿意照料我的人,而且我今天就要和他结婚了。
露丝

他派专人给她送去了回信:

露丝:
你送来的消息使我痛不欲生。我永远也无法从这一打击下恢复过来。然而,你的幸福当然是我要首先考虑的事。随信附上七份房单,请阅。这是今天早晨刚邮来的。我敢担保,在它们当中你一定能找到一所完全合你心意的房子。
罗杰”

看到结尾我不禁感叹,这也太长见识了。跟人家一比,我发现自己在这上头还是严重发育未完全。“你送来的消息使我痛不欲生。我永远也无法从这一打击下恢复过来”,这话也太电闪雷鸣了,一定要背下来。

还有几个有点意思的故事……懒得敲了。另外这些故事跟本人生活没什么相关处,就是看小说读文本,转下脑细胞。有趣罢了。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研究人和研究技艺的

 

原是想找本有点意思的新书,无意中看到2013年的一部电影《Therese Raquin》,译作《红杏出墙》,左拉的原著,看了下内容简介,好像改编成了离奇惊悚片。估计没多大意思,便看了1953年的那版同名电影,导演马塞尔?卡尔内Marcel Carné(1909-1996),主演西蒙?西涅莱Simone Signoret(1921-1985),黑白片,还是不错的。女主人公有一张冷艳含冰锋的面孔,个性也沉郁不动声色,西涅莱扮演到位颇具特色。虽然讲的都是红杏出墙的故事,安娜.卡列宁娜让读者观众感受到许多脆弱,天性中也有份善良使她虽想要追求幸福却也不大会去剧烈地伤害别人,失去家庭又被情人抛弃后她选择了结束生命。而《Therese Raquin》里的黛莱丝内心要强悍些,在爱情关系中也扮演着看似柔弱顺从其实主导的角色,她的良知使她知道不应该不能够为了解除障碍而杀害丈夫,但压抑的渴望又使她并没有及时有力地阻止自己的情人那么做。她的丈夫加米尔体弱多病又被老母亲宠溺而幼稚得像个小孩,黛莱丝一面守着衣料店一面照料丈夫,年轻蓬勃的生命力在毫无色彩与乐趣的生活中缓缓消耗着。遇上丈夫的朋友、健壮热情的卡车司机洛朗之后,两人很快相恋时常秘密幽会。加米尔知道后为断绝妻子与情人的关系便带黛莱丝远赴巴黎,洛朗追上火车并在与加米尔的争执中将他推下疾驰的列车。黛莱丝为掩盖罪情一度断绝了与洛朗的来往,不想又遭到同车厢的退役水兵的敲诈,就在黛莱丝洛朗筹钱交给水兵,双方都感到些许解脱之时,出门的水兵却意外丧身于一辆失控的卡车车轮之下。而他在来之前叮嘱旅馆里的女侍应,如果下午五点之前他没有回来,就替他把一封信寄到警局……大致情节就是这样的,我真不怎么喜欢这个及这类故事,近来看着尤其缺乏耐心。如果文学总是研究人研究人性的话,那么这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很多时候已经不大愿意去深究人性,也希望亲历的生活能够单纯,遇上的人与事也单纯些。说来艺术与文学还是不同,如果久浸于各门纯艺术之中,你会发现与文学以及由书面文学发展而来的影视作品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真是相当单纯的,不管是浅层的技术还是深层的艺术,都是偏于让人专心琢磨于艺而非人。譬如绘画与音乐追求的至高意境似乎都是上达与宇宙相连,而非指向人类社会的;在浩瀚星空之中,人类也不过是微小的一点。所以我们才会说巴赫的音乐有来自天堂的格律,而倪瓒的画脱俗得不染一点凡尘。如果说文学家得不断挖掘人与人性——那的确是个混沌的世界,没办法真纯粹和清澈的,除非是写童话,还不是来自世间原汁原味的那种童话,而就是纯粹给儿童看的童话。但艺术,不管是琴、画、书法、建筑……等等,它里面都自有一种纯净且丰富的独立体系。当然我这么说并非断绝尘世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其实我也深爱与光同尘并从中受教受益,不过就是想一想,闲谈几句。忽想起跳芭蕾的朱妍喜欢看《易经》,那里面有种意思倒还是不错的,“风行水上,自然涟漪”,每个人内在的东西也即个人深处潜藏的秘密,会指引人去该去的也是终会去往的方向。

伸个懒腰,准备洗洗睡呀。夜里床头翻的是王安忆的新书《众声喧哗》,怎么说呢,她像已经是那种“我喜欢写点什么想写点什么就随便写点什么好了——读者们——是好的,但也爱看不看吧”的那种感觉了,也适合没事的时候翻点看点,不算作读什么小说也不用很当真。我一边看一边在跟着算书里那欧伯伯家的人在上海里弄堂的小散间里是怎么住的,一家几个儿女妯娌间又是怎么处的。有时不能不觉得民间有一种智慧,虽没经历但琐琐碎碎地看着也就进那情境里去了。觉得世间人到了一定年纪经过一些世事之后,若不是顽愚,多半是要以不同方式返璞归真的。因为没必要,太令人疲倦了。累的事情不必放在种种虚头巴脑上。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几本中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要写好是难的。能写短篇不一定能写长篇,因长篇还需要漫长的体力与一种长篇的结构,但能写长篇更不一定能写短篇。传统的长篇往往倾向于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短篇却需要在十分有限的篇幅与字句里呈现另一种也许更真正意义上或偏于内在文本的完整性,并且要能迅速抓住人心征服读者。王安忆曾为短篇集子题序的那篇《短篇小说的物理》写得漂亮,其中一些句子好像以前敲过了。

胡里奥.科塔萨尔《万火归一》
胡安.鲁尔笛《燃烧的原野》
西蒙.范.布伊《爱,始于冬季》
钱钟书《人兽鬼》

是近日同时在翻的书。

这几位男性作家作者,都是智商比较高的那种人,加上法语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一点隔阂,如果读来晦涩难懂也是不奇怪的。偏近日我又有变傻且心思头脑简单的倾向,大概因春天就该是个简简单单亲近自然的季节,不适合想太多。稍微长点的复杂点的句子我就感到有点头疼。

阿根廷的胡里奥科塔萨尔的《万火归一》,有人誉为每个故事都是传世名篇。读过第一篇后,觉得其中意蕴的确非短篇能形容。后面有的篇目似涉及比较深奥的西方神话与寓意。第一篇名叫《南方高速》,讲周末结束时,人们纷纷从各地开车或乘车返回都市继续工作日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就在返回巴黎的途中被堵在了高速公路上。交通瘫痪持续了几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群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有人逃走有人死去有人结为集体有人发生了爱情。然而,一旦交通恢复正常,高速上无法止息的车流瞬间抹去了几天内的非常态生活,男主人公眼睁睁望着曾与他互诉衷肠甚至许定终生的姑娘被车流带走杳无影迹,心有怅惘。难道那会子没手机与网络麽。也可能因为通讯没那么方便才有更多想象空间吧。

胡安.鲁尔笛《燃烧的原野》。墨西哥小说家胡安鲁尔笛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这本书也挺有象征性的。有着泥土般赭石的、深重的、饱含悲伤的色调。

钱钟书《人兽鬼》。是重读。对人性看得很透的天蝎男,也跟俺生日差一天。其中《猫》那篇,多少有点林徽因“太太客厅”的影子,连当时一干文人都讽刺到了,当然主角不一定确切是林,不过那时在清华林家正好住钱隔壁,整天人进人出,由此生出些灵感也是可能的。另外钱钟书是真清高,一般人根本瞧不上,他那双眼睛犀利得X光似的,看女人简直是看透了红粉衣妆下的骷髅了。也因为看得透,所以他对擅长拿捏男人蜂围蝶绕的女人恐怕无甚好感。林徽因在女人堆里是真拔尖,倒也不是时时可爱,譬如后来经过流离生涯磨砺,致力于建筑并赋建筑学以文学诗意的她就比这时周璇于太太客厅高谈阔论的她要可敬可爱得多,那也是一个生命的逐渐成熟过程了。而她也为她的美丽光华付出了代价,生命五十年,还有那么多时间在卧床不起的病痛中度过。有关这本短篇集子,钱钟书在序言里写道,“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都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决不越规溜出书外。假如谁要顶认自己是这本集子里的人、兽或鬼,这等于说我幻想虚构的书中角色,竟会走出书,别具血肉、心灵和生命,变成了他,在现实里自由活动。从黄土抟人以来,怕没有这样创造的奇迹。我不敢梦想我的艺术会那么成功,惟有事先否认,并且敬谢他抬举我的好意。”闲扯一句,钱钟书与杨绛,这对天蝎男巨蟹女是正配佳侣。

西蒙.范.布伊《爱,始于冬季》。还可以吧。拉大提琴的男人,和一个孤独的女子偶然相遇。茫茫人海里擦肩而过,便知道,哦,你是为我而来。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另外还有张爱玲与庄信正的通信集,都是琐碎言语,就不特别敲了。想了想,在众多民国女子之中,张爱玲有一种真的优雅,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观览后得出的思虑。这不是说文学作品,而是指为人态度。哪怕所遇非良人,哪怕半生漂泊异乡,为了虫蚁和病四处搬家,末了悄然死去也不为人知,却依然有一种令人绝不可轻视的自度的优雅,孤独至绝不沾连,这一点,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莎剧之〈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

 

看莎剧《麦克白》,书与影片对照。莎士比亚剧本的台词很具舞台性,故事情节对人性也表现得很突出。麦克白是个内心冲突剧烈的人,这种冲突来自于自身善恶的交战,一方面,他有很大的难以遏制的野心与欲望,另一方面也还有些良知与正常判断,就像他妻子指责他懦弱所说的,又“我想要”,又“我不敢。”所以,最初听到女巫说他将称王的预言时,他有惊喜也有对恶念的自责与惶恐,但继而,野心与贪念一步步打倒并吞噬掉良知,于是他杀仁慈的苏格兰老国王邓肯,杀曾经的伙伴班柯,甚至血洗忠臣麦克德夫家,妻子儿子仆人,凡能找到的人皆不放过。对他夺取王位的阴谋与暴行,麦克白夫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她劝服麦克白尽快下手时有两段有名的台词,“你要欺骗世人,必须装出和世人同样的神态;让你的眼睛、你的手和你的舌尖都流露出欢迎的神情;让人家看你像一朵纯洁的花朵,可是在花瓣底下却潜伏了一条毒蛇。”“我曾经哺育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允吸她乳汁的婴儿;可是我会在他冲我微笑的时候,从他那娇嫩的嘴里摘下我的乳头,然后砸碎他的脑袋。要是我也像你一样,曾经发誓下这样毒手的话,那我肯定会这样做。”如此狠毒且意志强悍的女人,在夫妻二人如愿登上宝座却越来越多的杀人灭口之后,也开始神智恍惚,整天梦游般地不停洗手,仿佛想要努力洗去手上的血腥,连侍女看着也感慨道,“我决不愿为了身体上的尊荣,而让我的胸膛里装着这样一颗心。”后来麦克白夫人死于自杀。而麦克白,虽然有女巫预言他不会被妇人所生的人所伤害;也不会被打败,除非勃南森林向邓西嫩移动,但命数将绝,无以逃避。邓肯之子马尔科姆还有忠诚的麦克德夫得到友邦英格兰国王的援助,与英格兰大将西华德一起,率军前来讨伐暴君。将士们为做掩护,每人都手持一根树枝挡在头顶,正如同是森林在移动一般,而身负血海深仇的麦克德夫,又恰好是由母亲剖腹而生,于是他取下麦克白头颅,马尔科姆则继承王位成为苏格兰国王。全剧终。

大概真的要看进去方能体会到莎剧的魔力,否则可能会对长长的近乎吟诵般的独白与台词略感厌倦。眼下看《李尔王》就有此感,渐渐有点喜欢上了这种舞台化的戏剧效果,并不感到单调枯燥。这一切情节剧烈起伏却并令人感到煽情,情感冲突激烈却毫无做作之感,在伟大的优秀的作品面前,不能不产生真诚的喜爱敬佩之情。说起来,热烈的表达情感一贯非吾所好,诚实却貌似冰冷地说出内心想法及判断却可能更合乎癖性,所以也自当偏爱不列颠国王李尔王那不愿使用热情话语不愿意违背天性去讨人欢心的小女儿克迪莉娅。不尊崇什么愚忠愚孝之说,但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天性品格高贵之人被卑劣者陷害并受他们的践踏与折辱,还有人没有基本的怜悯之心,所以,当老年的李尔王衣衫褴褛,头戴毒草荆棘,疯疯癫癫地在旷野里奔跑,向暴风雨大声呼喊,发出胸中深深愤懑与悲叹之时,才更令人难过且震撼。无疑这样的遭遇也来自于他身为君主的骄傲自负、作为一个父亲的情感冲动还有盲目轻信,轻信另两个女儿贡纳莉和瑞根虚伪的表白衷心,由此将国土权势一分为二赐予她们,而将不善言辞的克迪莉亚剥夺一切权益,还好有明智的法兰西国王依然敬慕这位一无所有的公主并迎娶了她。人要如何做老人?李尔王真的太轻率冒失,除了一百名侍卫什么都没给自己留,徒然成为一个无所依傍的孤寡老人,于是遭到贡纳莉与瑞根的虐待与驱逐。为了营救父王,克迪莉亚向夫君请求,率法兰西军队征讨不列颠,却不幸被俘并被缢死在狱中。历经了无尽苦难悲伤,李尔王怀抱着女儿的尸体神情恍惚,终于也撒手归去。这真是个悲剧,难怪历来为不少观众难以接受,认为让父女安居一片国土也无损于悲剧的意义与价值。我始终记得李尔王那句血泪交迸却放声大笑的“疯话”:“我要像一个新郎一样勇敢地死去。嘿!我要高高兴兴的。来,来,我是一个国王,你们知道吗?”李尔王确有一种身为君王的高贵与豪迈,落难时宁肯栖身荒野也不愿向得势者屈服,宁肯被暴风雨无情鞭挞也不愿低头祈求一角宫殿的安宁,当自己遭遇如此不幸,他以悲苦老迈之身想到的仍是那些衣不蔽体、忍受恶劣气候却没有片瓦遮身的穷苦之人,回望自己曾有的疏忽,向天呼愿那些安享荣华的人能分一些享用不了的福泽给受苦的人们,“让上天知道你们并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如此天资有如雄鹰的一代君主,虽是英雄末路,也仍有忠义之士冒死追随,如乔装打扮一直护卫他的肯特伯爵,如暗中帮助老国王而被瑞根夫婿康沃尔公爵挖掉双眼的格罗斯特伯爵。而康沃尔公爵自己,也因为有仆人实在看不过他的残暴而将他刺死。与李尔王主线相应的,还有忠义的老格罗斯特伯爵与他的两个儿子,嫡子埃德加和私生子埃德蒙。为了夺得继承权,埃德蒙先陷害哥哥后陷害父亲,不想瞎眼的父亲却在荒野中遇上装疯的埃德加,两人结伴而行,在揭穿埃德蒙阴谋之前,埃德加告诉了父亲实情,身心饱受伤痛的老人含笑而逝。大公主贡纳莉虽然狠毒,其夫奥尔巴尼公爵却是个好心肠的人,随着事情发展他越来越不赞同妻子所为并痛斥她的狠毒,“你的价值还不如吹在你脸上的灰尘!”更戏剧性的是,获得爵位的埃德蒙同时得到贡纳莉和瑞根的青睐并分别定下婚约,二女为此争斗不休,贡纳莉甚至计划着谋害亲夫,最后贡纳莉毒死了妹妹瑞根之后自杀身亡,而埃德蒙也被前来复仇的埃德加刺中,对于三人死在一起的结局,就像奥尔巴尼说的,“这一个上天的判决使我们颤栗,却不能引起我们的怜悯。”

 

《哈姆雷特》,这个故事也是太熟悉了,且早看过多个版本,但还是耐心地又看一遍。再次觉得那些长篇独白的确精彩。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死去的父王、盗取王位的叔父克劳狄斯、亡夫后迅速改嫁的母亲格特鲁德、作为见证者的好友霍修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其女奥菲莉亚、其子雷欧提斯……哈姆雷特是一个形象丰富立体的人物,其母身上也体现了世俗女性的不少冲突,而如百合般纯洁紫罗兰般柔弱的奥菲莉亚,则成为阴谋与仇恨的牺牲品。历来为奥菲莉亚作画的人很多。其他就不多说了。剧末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国王王后皆死去,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在喧嚣与空寂的漩涡及内省中

 

昨儿临睡伏在枕上看的,这会敲下点觉得还不错的字句,是有关棉棉的一篇访谈。不大爱看伊还有伊们的书,但或许是为了不至于在当代女性文学阅读史上缺失一角也或许是为了更客观便于参照的视角,偶尔也翻翻。似乎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大概过度的自我放纵后多半会收回些转向内省,居然一个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似的皈依了。不过怎么说收妖也是件善事,法海往往经不住诱惑,世道人情也时常风云变幻,要收妖或想升天还得靠自己;不过又据俺所见,佛门弟子或良家妇女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也很有可能是收了放放了收颠颠倒倒来来回回,直到老得折腾不动为止。
另外感叹一句,还是做读者观者过路者好啊,总可以自由自在地对物对人评头论足,哎。不过遵二则,一,说真话,二,无恶意。其实原本只爱说说逝者,但若是全不谈活人,好像也有点过于与世隔绝了。

“如果我一定要寻找柏林墙,我最应该做的是去撞内心的柏林墙,或者去祈祷,或者,让写作像祈祷一样清澈而有意义。”
“写作需要内心的寂静,体力,运气。……写作的人需要同时具有小孩和老人的灵魂气质。写作的人需要有奉献精神,与名声、主流什么的都脱离的勇气。因为文学必须是先锋的,其他都是娱乐。”
“佛法是我现在的药,观察自己内心的波涛是我现在比较喜欢的sex,改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纯粹、慈悲、智慧、越来越有力量带给别人这些,是我的rock and roll。”
“大部分的男欢女爱都会导致嫉妒、傲慢、贪婪、愚蠢,和憎恨,最后带来痛苦。我相信没人真的热爱痛苦。我不喜欢住在痛苦里歌唱痛苦了。……真正的爱就是单纯地想让对方好,是高贵的。是心灵感应的,没有权利的争夺,只有权利的分享。爱情可能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把内心的孤独和光明找出来。”
“我一直想塑造一个很酷的我,演着演着自己都开始相信我就是那个我,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其实人是没有一个所谓固定的自我的,人可以有很多个我,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多么好的演员。发现这点的时候我有些崩溃。……我找到了佛教。这是缘分。为什么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皈依是一种仪式确定自己是个佛教徒。也是一种发愿,发愿要学习智慧,不伤害众生,并且帮助众生。所有的事情都从这个起点再次开始。”
“在找到佛法前我通过各种体验来进化我自己。以前是向外扩张的,现在是内心的旅途,我需要更清醒更平衡的状态来观察自己内心的风暴,和背后的原因。观察自己的心非常重要。我一直都渴望获得智慧……”
“为生活做减法是一件很飞的事情。现在我出门如果忘了锁门我不会担心,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这几年我送走了很多东西和衣服。生活那么无常,我们不需要收藏东西。……我不喜欢任何人靠我太近。但是我并不冷漠。我就是不喜欢任何人靠我太近。我会非常害羞和无措。”
“除了让人更了解人自己以外,文学必须是无用的。”——棉棉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吾自鸳鸯蝴蝶

 

今天打扫房间整理书籍,重得搬不动,跌坐歇息,又忽而大笑起来。在快读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还是原著好,比影视剧更美得多,是一本情感真挚缠绵悱恻的小说——可说近似于鸳鸯蝴蝶派,令我蓦地想起徐枕亚的《玉梨魂》,大概由于都是“女长男幼”的模式,女方爱得崇高而无私,带一些母爱的性质,且都在爱中默默燃尽了自己——由成长成熟起来的男方真情流露地回首追忆起来,更显得荡气回肠。说到蝴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里谈到她童年时的一段经历:儿时她随父亲旅行,热心的导游为使小姑娘高兴,竟把一只蝴蝶别在她的草帽上,这种伤害生命的酷刑令人愕然、难过又恶心,听着蝴蝶挣扎着扑扇翅膀,阿加莎痛苦地大哭起来。妈妈解救了她,“是谁把蝴蝶别在她的帽子上?我想她不喜欢。”是的,“我不喜欢”,愿蝴蝶们永远是自由快乐的,哪怕暂时忘掉我自己。请珍爱她们吧!!我现在讨厌做生物标本的人,即便是上世纪的纳博科夫,也想毫不客气地狠狠踢他一脚——忽然明白,他迷恋洛丽塔就像收集蝴蝶,但因为对美及疼痛的感同身受最终敌不过人心欲望,所以,他仍然只是二流角色及作家——虽然,他对其他人的嘲讽与评论也相当锐利。有的人通过残酷及享受似的观察他生命的绝望与恐惧去感知一种所谓“极端极致的美”并从中获取快感(其中似有魔鬼美学的成分;也可能是以此来化解消解自身的绝望与恐惧——如若不善,还能叫美吗?我想更高意义上的美是包括善的),而我很难原谅这一点。“追求美感喜乐的人可能会犯一种特殊的残酷,情感敏锐的人可能杀人,善于美感喜乐的人可能残酷,诗人可能毫无怜悯之心。”(理查德.罗蒂)可以说,对生命对自然万物的敏感需时时注意,否则,人很容易就变成一个不知不觉麻木不仁漠视其他生命(眼中只有自己自家的)的怪物。


好像才注意到巴尔扎克写过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幽谷百合》。这淡泊娴静隐世不出的幽谷百合,指的是住在山谷古堡里的德.莫尔索夫人,也就是小说里的“我”---贵族青年菲利克斯的圣洁的爱人亨利埃特。后来菲利克斯还有了一位美貌热烈的情人阿拉贝尔.杜德莱夫人。不又是一个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吗,唉。类似故事似乎有很多,不过小说写得纯净而哀婉,还是相当动人的。可怜的亨利埃特天性婉顺,后来简直是为得解脱而但求速死了。她的性格有点像《危险关系》里的杜维尔夫人,但杜维尔夫人到底沦陷于情网欲海,而亨利埃特却坚守住了对家庭的忠诚。当然这也缘于杜维尔遇上的是早有预谋的情场浪子,而菲利克斯出场时还是个年方二十的纯洁青年,在长他十岁的莫尔索夫人眼里,他既是一个贴心的爱人也是一个诚挚的大孩子。影片《幽谷百合》(1970)还是比较忠实于原著的,法国女演员德菲因?塞里格Delphine Seyrig(1932-1990)扮演亨利埃特,端庄、柔美而忧愁。因为实在不喜欢久对屏幕,还是订购了书。抱着有墨香与质感的书籍阅读,那种宁静与愉悦感是任何电子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啊。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张洁〈无字〉

 

张洁《无字》,三代女人的命运及苦难史。于是我知道,她骨子里那种犹如一杆寒竹,无须取悦任何人的高傲,是从哪里来的。但这得付出多大,多么硬生生的代价。是小小的柔弱的浪花扑向坚硬礁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已然注定的命运死撞过去的那种代价。可真如此么?三代女性都形容自己是“胆小如鼠”。一面可能胆小如鼠(是真的,不是假的夸大的那种),一面可能决然勇毅过人,这是否有点矛盾。也许并不的。完全理解。 张洁让我看到的高傲,是真的“太刚易折”的那种高傲。并且,一旦某根枝节折断之后,她便不再以任何使自己或他人多少感到舒服点的方式来寻求安慰、抚慰——世人多会这么做。小说里女主人公总说自身生性软弱,然而你还是能看到有人所形容过的那种,“勇敢得了不起”。 
《无字》,为吴为与叶莲子母女乱世中相依为命的情景所动。当然还有叶莲子与她的母亲墨荷。还有吴为和女儿禅月。吴为,无为;叶莲子,一生如莲子般心苦;到禅月,仿佛才开始为自己而活。这本书是张洁献给母亲张珊枝的。想起那些为远不够分量的情欲所鼓动的男人对她们苦难之上的另一种掠夺,不由得叹息。在一切的美之间,我首先尊重诚实。因为那更需要勇气。 
注意两个女人,内地的张洁和台湾的胡因梦。这两个曾倾倒无数的名女人,在晚年却仿佛走上与年轻时代截然不同的心路。但其实有没有根本改变呢?也许没有。先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后是不走回头路的傲。美得越深刻,爱得越是深刻。爱得越深刻,冷得就越深刻。不知是否因为都姓胡,还有其形象,《无字》中的胡秉宸有时令我想起胡兰成。在时代大背景下,他们的经历倒都是风起云涌,与政治也与女人战斗的一生。只是投奔了不同政党,并且,胡秉宸“成功”,而胡兰成失败了——甚至是惨败,除了在一部分文学意义上。 像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分歧一样,是“为人生而艺术”呢,还是“为艺术而艺术”呢。是首先为自己活得高兴,还是为揭示事物之真相呢。 张洁其实并不刻薄。她还是近乎如实的写出了“胡秉宸”的一生:风流倜傥的公子哥、足智多谋的地下工作者、枪林弹雨中不畏生死的革命战士、大刀阔斧饱受争议及诽谤的改革先锋、不乏萧瑟两手空空的离休老干部......包括他一生中真的假的的各种情与爱。她的确算是他的一个知己。 说起知己。想起胡兰成多少曾是张爱玲的一个知己(也只是“曾”罢了),但生活上似和小周更合,也即更像家常夫妻吧。就像《无字》中,于男女关系上,与胡秉宸最合拍的,不是前后两任妻子而是偶然邂逅的表姐绿云一样。这是他后来的妻子吴为承认的,但或许也是因为短暂,不能长久拥有也无法挽留,故而完美。
不知算哪里方言,不说“晚饭”说“夜饭”。小时候家里也是这样讲。好像南方许多地方都这么讲。说起“吃夜饭”,脑海里莫名就浮现出《半生缘》里某镜头:冬夜,曼桢和世钧坐在饭馆昏黄的灯下,曼桢用手帕给世钧和自己抹过筷子...那样的错过叫人伤心。还有胡兰成别过小周,将随身手枪沉入江中...陈丹青在书里也说“吃夜饭”...其中的相通处,也是带一丝感怀的。
《无字》里,叶莲子和史峤的错过也令人惋惜。那样好的年纪,就那样错过了。此前此后叶莲子的命似乎都没好过,无数困苦流离风霜雪雨。不禁心感概,这样安静芬芳的小女人,怎么就遇不上个能珍爱她一生的男人呢?也许史峤会,可惜他们却错过了。牺牲型的女人的确活得太苦太苦,投生简直就像是为受难来的。张洁的确是大手笔,几部长篇小说都写得波澜壮阔。忽然觉得人分两种:一种觉得活着要为享福;一种觉得活着是为受难。当然并没这么绝对,许多人是矛盾体。更多情况下,艰难苦难里也可能会找寻到一些幸福(但那些真正的沉痛的苦难,的确令人生惊畏、畏惧),而哪怕再幸运,活着也恐怕没人能完全逃开逃避“尘世苦海”。
“真的忘了吗,禅月?这份深爱,吴为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放下。”只听得仿佛哗的一声,眼泪痛快快地流下来。 “勇敢无畏,对有些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对另一些人却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获得。吴为最终获得了这种品格......”(《无字》)为这本书,为先后四代女人的苦难、挣扎、努力与抗争,为一些无言难言的追溯、感怀与纪念,一次次落下泪来。许久不曾有过的泪啊。坚硬与柔软,多情与无情,原是一脉之缘。 
另外发现自个像自幼就偏爱“冷”东西,如清霜秋天白衣裳;冷香冷艳冷清冷傲——起先以为是爹娘和学校严管出来的,后来觉得也不啊。老妈在我很小时候向人介绍便说“小女有点孤僻,不爱理人”,那时为改变这脾性,还常拖我出去散步活动见客,可我从不喜欢不愿意。也难怪,一家人都夏天生,只我一个生在秋冬!“我看段誉如雪光映玉树;看萧峰如晴天响霹雳”——这句比拟如何?是仿胡兰成的语气,哈。不怪张爱玲情事糊涂,或后辈朱天文天心受胡荼毒亦深,这人的确自有一番才情,有点令人追仿兼“不忍”的本事。 “《桃花扇》里侯方域与丽娘,兵荒马乱中失散,在山寺打醮,不意于人丛中又相见了,当下惊喜交集,却被那高僧一喝:佛地无男女情缘。仍旧不得团圆。我与小周亦只是善男信女同在龙华会上,各人自身清好。还有爱玲,我与她亦不过像金童玉女,到底花开水流两无情。 ”——胡兰成《今生今世》,真会讲话! 再借此仿此造句:“我看张洁《无字》,知其中吴为与胡炳辰,一段惊世错位之恋,血泪交迸之争,亦不过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不是良辰美景无数,却是落花流水两无情!” 
“我不过是个朝圣的人,来到圣殿,献上圣香,然后转身离去。却不是从来时的路返回原处,而是继续前行,并且原谅了自己。”——《无字》完书;张洁,于二零零一年秋,母亲逝世十周年即将到来之时。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亲爱的云之凡

 

重新仔细看了《暗恋桃花源》(1992),很好,哈。我喜欢这种舞台剧的形式,对那种实木地板深红幕布、踮起脚尖在上面跑动起来会哒哒响且有回音的老舞台也有点少年时代的亲切感。前台总是光彩辉映,后台总是灰扑扑乱糟糟的,化妆间里杂物扯成一片。什么没了盖的粉盒用了一半的口红都随手丢在镜前,如果是冬天,就更给人一种残、冷、艳之感。有时残也会有一种美感的,尤其是那种近似于人生底色的,含在悲凉里的亮烈与顽艳。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不就有一抹如此况味么。王祖贤与宫泽理惠主演的那部《游园惊梦》,大概也想要表现一点类似意境。说来还应了《牡丹亭》里那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不过别拿这种眼光去看《暗恋桃花源》,它是独立的。两个剧组,一是类悲剧,三四十年代时,东北青年江滨柳与昆明少女云之凡战乱中在上海相逢相知相爱而后分离,两人先后来到台北,各自苦苦找寻对方却全无音讯,直到四十年后身患重病的江滨柳登了一则寻人启事,这才寻到云之凡,世事沧桑变幻,二人皆两鬓斑白,相对无言。另一个剧组排演的是有关桃花源的一部类喜剧。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药铺掌柜袁老板私通,老陶愤而出走,邂逅桃花源。也是心中放不下,于是便折返回家但求一见,哪料春花与袁老板结合之后过着更为庸碌不堪的生活,老陶只得再次逃离。因为两个剧组一晚签订了同一剧院舞台,于是只得彼此穿插着排演,导演赖声川可真有想象力,影片也因此显得更加有趣。我看着真的忍不住笑了。
虽说历来话剧质量不一,但出色的舞台剧的确精彩。我很喜欢老陶做状划着舟大声朗诵着陶渊明《桃花源记》徐徐前行的情形,那段背景也做得梦幻,还有独独被挖出来所谓逃掉的一棵桃树。李立群演得颇妙,演春花和袁老板的丁乃筝、顾宝明也不错。另一个剧组呢,演江滨柳的金士杰很适合扮儒雅书生及身着长风衣格子围巾等装束,扮云之凡的林青霞更不用说了。林不是漂亮,几乎不能用这个词去评议她,她是美,就是镜头前焕然有光。我怀疑她后来生活中的本人都已无法全全代言荧幕道路上的那个自己了,就像亦舒曾说的,一个女孩子美成那个样子自己却全然不知,她年华正好时,好像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捕捉她,都有满溢的风情。此片二十年后新排的话剧主演袁泉也选得不错,是个颇有个性的女孩子,其实袁泉天生资质并不亚于超红角们,单看她眼睛深邃与长腿比例就不俗,偶露歌喉也堪称优异,不过就像她与夏雨青春长恋与黄磊孙莉之恋有点像似的,她跟黄磊之妻美人孙莉个性也有点像,都是那种喜欢简单安静生活的人,宁可平平淡淡守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温柔的男子过一生。如此也好,再多掌声鲜花或者光怪陆离也替代不了人生中相知相伴者正是自己所爱的温暖吧。人在情感上,往往越简单越能幸福。
回到影片。在周璇“许我向你看——”的歌声里,导演对舞台上的主演说,云之凡是一朵白山茶,而且是最诚恳的白色山茶花,那么,就把这朵白山茶珍藏在心吧,亲爱的云之凡。
哦,另外,不可遗漏的一个细节,影片中,两个剧组排演之间,还一直穿插着一个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我清楚地记得片末她的那段台词,“桃花开了——每一片都是你的名字,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然后她在舞台上旋转、旋转,直至剧终。《桃花源记》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4:02:55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科学家一样的画家

 

读了梵高的随笔,又购入达芬奇的绘画笔记。这二者的风格显然很不同。前者笔下流淌着随性的心绪与感触,而后者,更多是严谨的描述与科学的思辨。也因此达芬奇本人申明:“别让数学家以外的人,阅读我这作品的内容。”而这本书的腰封上更赫然写着:“数学家往里走,文艺青年绕道!”有点逗。(不过大多时候我不喜欢腰封,好好的书弄得花里胡哨的)。梵高的画似乎重在色彩和渲染,而达芬奇的手稿里大把大把的人体解剖和房屋构造图,乍见之下还以为是翻开了医学或建筑学书。事实上,他也的确是“多才多艺的画家、雕塑家、寓言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好像是小学二年级时学过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这算什么,人家单睡觉一条就够不同凡响,据说每工作四小时睡15分钟,为的是合理调整人体精力并有更多时间用来干活。激情与严谨,这两方面矛盾吗?并不。可以说,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包括的质素起码有内心的激情、自我训练的严谨与不懈的努力奋斗。缺少其中任何一样,恐怕都难以完成一项优秀的作品。而如果要在这之前加上天才二字,那么在这一切已经很难形成的条件之上,还得附上最重要的一条:“崇高伟大的理想愿望,与之相匹配的才智才能,以及为坚持并实现它而进行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终生行为。”所以,别问宇宙之中闪亮的点点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那是经过了万千淬炼与无边寂寞才汇聚而成的精华之物。对他们而言,几十年的时间真的太短太不够用。突然之间,也有点不信梵高是自杀了,但也不一定,因为他是瞬时燃烧性而非庞大全能型选手。譬如肖邦席勒尼采等偏于前者,而歌德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应该偏属于后者。普遍寿命也就长些。“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此乃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赞美之词,而这好像描述得并不过分夸张。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一盏河灯载芳魂

 

看了去年的影片《萧红》。霍建起导演,宋佳黄觉主演。影片倒是用心了,但却不怎么样,怎那么些显作像特为迎合闷骚文艺青年们的桥段及台词呢,还有作文评点似的旁白解说。原本觉得宋佳扮萧红可能不大合适,萧红是下巴微圆的鹅蛋脸,眼珠亮,有种自然的天真淳厚还带点孩子气,而宋佳脸尖,艳,打扮起来倒像是沪派。想想目前演艺圈里有哪位女演员形象靠近点,竟想不出,因为个个都是类似的锥子脸!要演史上文艺洛神,漂亮倒在其次,与众不同,“身为她而独为她”才是真的!就这点上来说,宋佳也是用心用功了,片中头发总是凌乱神情也总是憔悴,更特写身怀六甲大腹便便时候,显然是有意撇开美貌这点了。但感觉仍不大“像”萧红,尤其是,女作家就一定要穿着旗袍兰花指拈一根烟搞得风情万种像百乐门歌女吗。萧红,首先是她的才华横溢,我以为那时于写作上特有天分的女子,便是老张家的二位:张爱玲与张乃莹(即萧红)。这两人又很不同,张爱玲虽散文也好,见解观点独特,但她自小在一种清冷的人情冷漠里成长而来,心思慎独缜密又冷静,擅长结构小说;而萧红天性里带一段纯真诗意,虽身经苦难仍保存着一份性情的烂漫,因而笔法近似于散文诗。爱玲是内心纵有惊涛骇浪亦不动于声色,萧红是身随惊涛骇浪而哭哭笑笑自由我!至于萧红一生经历的几个男人就不细说了,情节已经太熟悉,曾经订婚令她怀孕又抛弃她的汪恩甲、拯救过她也伤害过她的患难伴侣萧军(三郎,原名刘鸿霖)、后来的丈夫端木蕻良、在香港玛丽医院照顾她一段时间的老乡骆宾基。她临死前写下:“我将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几个男人可能没一个适合做丈夫的,姓汪的就别说了,端木让人觉得常推卸责任没担当,萧军比较粗暴粗心但总的来说,是条汉子,也是个正直的人。除了给他做老婆要格外受苦受罪之外,我对他倒无甚恶感。片中二萧分手那节也令人有点黯然神伤,萧军手握两个梨远远地奔来递给火车上的萧红,令人不禁想起萧红曾对友人聂绀弩说的,“我爱他,今天还爱,……别人都说我喜欢依靠男人,不够独立,可是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软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看完这部影片,令我略微动容脩忽泪下的倒是片首尾,在影影绰绰的乐声流淌之中,苍茫原野、雪海、芦苇荡、孩童、老人、飘走的河灯……唤起人莫名的乡愁——那是灵魂的归栖,也是永远的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人生如此, 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 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 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 情之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3:41:28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平淡还是传奇,〈太太万岁〉

 

桑弧导演的《哀乐中年》(1949),很棒。想不到黑白影片里还有这样好的,从大处到细节都真切真实,一点不作不板,地道的生活化。其中还夹带着一些诙谐幽默,令人要笑起来。尤其主演石挥的演绎绝佳,人物个性呈现也十分自然生动,简直不像常规印象中那个时代的电影那个时代的人。
扮演敏华的朱嘉琛清新可爱。扮演大嫂的李浣青也相当真实。
后来陈绍常还是搬出了家,与敏华结婚,并把儿子儿媳送给自己这位“老太爷”的墓园改作成了一座新的小学校。“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我办了一所学校,你们一定想不到,最开始只十二个人,十二个!”伸出指头比着,然后再点点人数,“真是巧,今天也是十二个人!”
敏华说愿意与陈绍常结婚,陈绍常:“难道我这个人除了可怜之外,竟还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 ”敏华:“你身上可爱的地方很多,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祝贺这二位有情人成眷属,不过一般状况说来,作为伴侣年纪还是不要相差太多。朱嘉琛的模样让人想起少女林青霞,也随之想起《窗外》,不过是少女爱上老师,后来旧梦破碎的故事。

 

继续桑弧。《太太万岁》(1947)是导演桑弧与张爱玲合作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是《不了情》(后张将它改写为小说《多少恨》),与《哀乐中年》比肩的出色。据说后者也曾有张爱玲参与执笔。是不是与天才靠近过一段的都会多点“仙气儿”?这两部电影剧本、构思、台词真的很棒。那时桑弧31岁,张爱玲26岁,刚结束与胡兰成的关系。张好像在《小团圆》还是哪本书里提到过桑弧,感觉倒像个忠厚漂亮的弟弟,一次晚归两人一起坐在楼外台阶上,张爱玲穿一件深绿色大衣——我没记错吧?《太太万岁》的好处当然不止这些。首先我又看到了石挥(1915-1957)。在《太太万岁》里他扮演陈家老爷子。乍看《哀乐中年》里他的表演已令人瞬间“倾倒”,觉得如今演艺界的戏骨如陈道明等也得再狠修炼个一二十年才能赶上人家吧,“话剧皇帝”石挥,那时也不过三十出头,他真的是有天份。有人来问他:“您师从哪派”?他答:“天桥加京剧”。那种表演是行云流水般自然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难怪其人“傲得不成样子”,连美男子赵丹类也不放在眼里,1957年石挥被批斗而后投海自杀,临别前只说一句:“再也不能演戏了。”骤然间感其悲怆。《太太万岁》里,一号主角当然是扮演太太陈思珍的上官云珠(1920-1968)。按说她演戏是成年结婚后半路出家,可扮演角色却是信手拈来一般。继阮玲玉之后,怕就是她了。这部剧中,她的每一个神情,每一处举动,都恰到好处,把一个费尽心思周璇于家里家外的少奶奶演得活灵活现,活色生香。记得是陈丹燕《上海的红颜遗事》里,讲了一个名叫姚姚的女孩的故事,这个姚姚,就是上官云珠和第二任丈夫姚克的孩子。曾说过上官标致,看她的面相,是美貌与要强的,精明能干且特别的要争气爱体面。笑起来的时候妩媚极了,拉下脸的时候又有些怕人。1968年她不堪折磨跳楼自杀。在《太太万岁》题记里,张爱玲曾写道:“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不幸,《太太万岁》里的太太没有一个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身世。她的事迹平淡得像木头的心里涟漪的花纹。无论怎样想方设法给添出戏来,恐怕也仍旧难于弥补这缺陷,在观众的眼光中。但我总觉得,冀图用技巧来代替传奇,逐渐冲淡观众对于传奇戏的无魇的欲望,这一点苦心,应当可以被谅解的罢?”蓦地想起好像也是演员陈冲说过,我没什么传记可写,平淡是福,难道不是人生真味么。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8 15:39 , Processed in 0.0776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