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算从大昌古城的东门进去参观。但门口有人把守着,要我们买门票,一张20元。
我说:不是说参观古城不收票的吗?怎么又要卖门票。
守门的说:谁说不要门票?
我说:别人昨天来都随便进的,以前来的人都是随便进的,不要钱。
守门的说:今天属于“五一小长假”的日子,那是要收钱的。
听到这一解释,我们知道遇上了这个节日,人家要收钱也没办法。我于是说:我能否优惠买张半票?
守门的说:半票是25元一张。他给我拿出巫山县印制的门票,果然是50元一张的面额。看来这地方原来打算实行买门票参观古城的办法,可能没有什么游客来,就基本没实行,但节假日人多了,他们又实行一下。
早就听镇上的人说古城里没有居住任何人家,除了一排商铺,就是空空的房子,没有什么生气,也不值一看。此时又要买门票,我们决定不进去算了。
我对守门的人说:我先看看值不值得再做决定,于是走了进去,往里逛了近一百米。只见一家挨一家的商铺和仿古老房子,地上的石板铺设的也很平整,天空正下着蒙蒙小雨,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商铺绝大多数也关着门。整个古镇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如果逛起来,并不要多少时间。
几个守门的跟上我们,希望我们不要再往里走了,否则就要买票。
我们算是大致看了一下古城轮廓,然后退了出来。
走到门口,一个胖胖的中年女子偷偷对我们说,从南门可以进去,不要钱的。她说她可以带我们过去。
我们一听,大喜。连忙和她走了。
一路上,她问我们租不租划子游小三峡,如果租,她家有船。我们问了一下价格,她说50元一个人,可以按我们的要求游览。
我们跟着这个女子绕着古城,转到靠着大宁河的城墙一侧参观古城外貌。不带一会就转到了南门。
女子指着南门城墙里长着的一棵树说:整个古城都是假的,就是这颗树是真的!
我走到树跟前,只见这棵树枝繁叶茂,树干竟牢牢嵌入城墙里面。 树跟前有一块木牌,上面讲述了这棵黄桷树的来历:这棵黄桷树大约生于清宣统年间,原来就生长在大昌故城南门的城墙里面,大昌故城搬迁时,当时也把这棵树移栽了过来。
据我了解,当时在是否移栽以及怎样移栽这棵大树时,是有很大争论的,最后决定采取原位复栽方式,由重庆市园林公司负责移栽事宜。该公司将大树断根、消毒、捆扎,并将根部切割成一个3米见方的立方体,达20吨重。据说在搬迁现场,吊车吊了三天,试吊了3次,第4次才把树搬上了墙。树栽上墙后正值三峡地区遇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大量的树叶一度被灼伤,维护人员天天从大宁河担水浇注,大树度过了最酷热的一段时间,后来才长出绿油油的枝叶。整个大树移栽花费资金约60多万元。
这是我看见大昌故城留下的最鲜活的遗迹。
正打算从无人值守的南门进古城看看,几个守门的从东门那边赶过来了。其中一个对这中年妇女吼道:你怎么把人往这里带?
中年女子也回答说:你赚你的钱,我赚我的钱,难道往这里过都受你管?
守门的不做声,望着我们悠哉悠哉地走了。
回到旅店,拿了行李,我们跟着那个中年胖女子去坐她家的鱼划子。
走到河边,一阵油香飘了过来。原来路边有个榨坊正在榨菜油。七七上去问了一下,连忙停下买了一大壶。菜油8元一斤,其实价格并不便宜,但她说这是原汁原味的菜油,她信得过。两个过路的镇上的人说,他们买也是这个价。考虑到我们已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于是丹麦和我也各买了一点,算是从大昌带回一点特产。
来到河边,我们和中年妇女的丈夫谈定价钱,并说了几个中途要上岸游玩的地方,以及必须在中午一点左右赶到巫山县的要求。那个男子都一口答应了。
鱼划子里面至少可以坐七八个人,船上还有救生衣。我们四个人把它包下来,都觉得比较合算。稍微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划子的动力是柴油机动的,行驶中略有噪音。
大约十点半钟,我们开始小三峡的游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