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简爱》的作者夏洛蒂与她的两个妹妹——勃朗特家的三姐妹。有些人物好像打小就很熟悉了,可还是不时会去看一看......在最初时打动你的,肯定是有缘由的。但其实,几乎无法追溯我阅读之旅的“最初”是什么,好像还年幼时就对着一大柜子书开始看了,也许还是童话吧。
我的随笔:
《勃朗特姐妹Les s?urs Bront?》 ,法国导演安德列·泰西内1979年的片子,勃朗特家的三姐妹夏绿蒂、艾米莉、安妮分别由玛丽-弗朗丝·皮西尔、伊莎贝尔·阿佳妮、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三位演员都挺棒,阿佳妮扮演的艾米莉尤为出色。剧末罗兰·巴特客串了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
影片初看场面阴郁调子压抑,然而一望无际的荒原,还有似乎没有尽头的贫困、寒冷、疾病乃至于屈辱,都是三姐妹所面对的真实生活。家中唯一的男孩,她们热爱的兄弟勃兰威尔有才华、自尊、骄傲,却也不得不为生存而随妹妹一起去富人家做家庭教师,并与女主人罗宾生夫人莉迪亚陷入一段不伦之恋中。“别去管什么律法,人有权追求快乐。”“我像风一样自由。自由自在地吹拂”,然而勃兰威尔终在命运重击之下绝望死去。
艾米莉看似沉静而内心狂放不羁,写出惊人作品《呼啸山庄》的她对姐姐说:“你看到的只是外表......野玫瑰好比爱。爱只盛放一次。我看不上眼,我踩碎它。去它的爱和浮华。冬青是友谊。 它岁寒而不凋。” 她曾说:“我头上乌云密布,我下面狂洋奔流;任什么阴郁也不能使我移动,我不要,也不能走”。安妮是姐妹中最温和的一个,有着“天使般的耐心”,她一生平淡却热爱宽阔澎湃的大海,然而也紧随艾米莉患病辞世。夏绿蒂与牧师尼科尔斯结婚,然而婚后不到一年时间,39岁的夏绿蒂便染病去世。
喜欢电影中的一段话,像是借助于出版人之口:“生活粗砺且不休。我尚不能适应这许多变故,丢弃命运的赠予。青春岁月难免潦草无知,生命对艺术的献予总是短暂。我们需要时间来让梦想成型,坚定而饱含光华。”
我的随笔:
安妮.勃朗特(1820-1849)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小妹妹,也似乎是最安静平淡的一个。真是这样的么。
当然,首先我要一百次一千次地肯定《简爱》对年少的我,对许许多多少女的影响。罗彻斯特先生的魅力与美德曾是令人目眩神驰的,而简,那个梳端庄发髻穿灰色长裙别一枚珍珠胸针的女孩,那一大段傲然又隐忍的独白初次读来简直令人颤栗。
还有艾米莉《呼啸山庄》里那种近乎惊世骇俗的荒蛮与激情,胸中的风暴和旷野里的风如同一属性。
相比两位姐姐而言,安妮自幼在家受保护、宠溺,“像个天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她不足二十九岁的寿命之中,成年后她曾有过离家担任六年家庭教师的经历,在当时这种职业是卑微甚至屈辱的,所受待遇很大程度上要看主人家的品格与教养如何,不幸的是安妮所遇雇主都并非高尚的人。富裕却鄙俗,冷漠而残忍,在安妮的笔下都有真实坦诚的描述。
勃朗特家的几个孩子在远离人群的荒原牧师住宅里长大,没任何社交也几乎不跟人打交道,都养成了一种看似孤僻羞涩不合群的性情。然而他们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学识渊博,母亲也是位才女,只可惜在安妮出生后便过世了,他们的家庭氛围是清贫穷困却又充满艺术色彩的,孩子的才艺与想象力得到相当自由的培养与发挥。一直压迫着他们的,还是现实残酷的生活。安妮作为最小最受庇护的孩子也不得不出去谋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天性羞涩却并不卑怯,恬淡而不缺乏热情,且具有勃朗特家经过良好教育的善良心底及谦逊品格。
安妮并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姑娘,她有见识有主见,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事实上,她先后任教的两个家庭里的孩子都资质平庸,惹人生厌,再加上受到父母粗俗自私的影响,教育成果就更显糟糕。作为读者有时都想把那自小已经丧失爱心与纯真的小孩,不,是他们那品格恶劣不可救药的父母从花园的这边一巴掌扇到那边,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好的是,百年过去,勃朗特三姐妹为多少人所钟爱,可有谁纪念那愚蠢的雇主呢。即便放在不公正的甚至是悲惨的当时境遇中,安妮对这点也已看得很清楚。三姐妹在这方面都拥有一种内心的自信,这是他们的家庭给予她们的财富,即便那在当时只能存在于内心,也不能换来任何现实生活中的优待与舒适。但百年之后,我们可以举双手双脚同意安妮以书中格雷小姐之口说出的话:“是这样,除了对上帝寄托希望之外,我唯一的安慰就是这样的想法:尽管韦斯顿先生不了解真情,尽管罗萨利默里迷人而又可爱,但是我比她更值得爱慕......”
在作品中艾格尼丝获得了尘世的幸福,而生活中,安妮父亲的助手牧师威利·韦特曼也许对安妮有过隐约的情愫,却在她外出任教期间,比她更早地病逝了。继《艾格尼丝.格雷》之后,安妮写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看过据此改编的电影,也喜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11 4:13: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