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4|回复: 4

恶劣环境下的生存(1):寒冷(2):炎热和口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1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恶劣环境下的生存》&nbsp;&nbsp;<BR>  &nbsp;<BR>  目录&nbsp;&nbsp;<BR>  1。主要威胁&nbsp;&nbsp;<BR>  寒冷&nbsp;&nbsp;<BR>  炎热&nbsp;&nbsp;<BR>  口渴&nbsp;&nbsp;<BR>  疲劳&nbsp;&nbsp;<BR>  鲨鱼&nbsp;&nbsp;<BR>  毒蛇&nbsp;&nbsp;<BR>  其他毒虫&nbsp;&nbsp;<BR>  团体求生&nbsp;&nbsp;<BR>  2. 恶劣环境&nbsp;&nbsp;<BR>  海洋和船只失事&nbsp;&nbsp;<BR>  水下&nbsp;&nbsp;<BR>  沙漠&nbsp;&nbsp;<BR>  丛林&nbsp;&nbsp;<BR>  高山&nbsp;&nbsp;<BR>  极地&nbsp;&nbsp;<BR>  3。科学与求生&nbsp;&nbsp;<BR>  天气和求生&nbsp;&nbsp;<BR>  雪和雪崩&nbsp;&nbsp;<BR>  定向&nbsp;&nbsp;<BR>  求生食谱&nbsp;&nbsp;<BR>  寻找食物&nbsp;&nbsp;<BR>  一些技巧&nbsp;&nbsp;<BR>  自我疗伤&nbsp;&nbsp;<BR>  附录:技术装备&nbsp;&nbsp;<BR>  1。寒冷&nbsp;&nbsp;<BR>  1.1 求生策略&nbsp;&nbsp;<BR>  *在水中:&nbsp;&nbsp;<BR>  --尽可能多穿衣服,但不要影响浮力&nbsp;&nbsp;<BR>  --保持颈部露出水面,这是散热最快的部位之一。一件救生就可做到。&nbsp;&nbsp;<BR>  --不要动,等待救援。最佳姿势: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屈膝,尽量缩成一团。&nbsp;&nbsp;<BR>  *在空气中:&nbsp;&nbsp;<BR>  --建一临时避风所,风会使散热加快。&nbsp;&nbsp;<BR>  --唱歌以避免睡觉,否则你可能再也醒不过来。&nbsp;&nbsp;<BR>  *补充饮水&nbsp;&nbsp;<BR>  *绝对不要饮酒来取暖&nbsp;&nbsp;<BR>  1.2 冻伤预防&nbsp;&nbsp;<BR>  *衣物&nbsp;&nbsp;<BR>  *局部预防&nbsp;&nbsp;<BR>  皮肤上的油脂(不管是什么)形成的阻隔层对防止冻伤很有效。喜马拉雅和极地探险家发现不清洗暴露于空气中的皮肤会减少冻伤。&nbsp;&nbsp;<BR>  1.3 冻伤的治疗&nbsp;&nbsp;<BR>  如果冻伤已出现,必须防止扩大。这时皮肤和下部组织变得十分脆弱,任何激烈的物理治疗都应避免。比如拍打患处或用雪摩擦都不好。那么应该做什么呢?设法使受伤的组织重新暖和,但不要做诸如把脚靠近火或把手放在热水里之类的事,这只会在冻伤上加上烫伤。&nbsp;&nbsp;<BR>  在求生的情况下,尤其是一个人很难实现理想的回暖(rewarm):受伤的组织浸泡在40C的水中,不多不少。 45C的水会烫伤,低于40C研究表明结果有害。 保持水温直到皮肤温度达到37C,然后自然恢复。 找东西盖好患处,但太多的衣物会阻碍血液循环。适当活动肢体以防止冻伤扩散。如果回暖(rewarm)过程不能持续到救援到来,就不应进行。什么也不做也好过回暖后再次冻伤。除了冻伤扩散外,最有可能使情况恶化的就是破伤风和感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炎热&nbsp;&nbsp;<BR>  1、身体的耐热训练&nbsp;&nbsp;<BR>  * 随着温度升高的渐进式训练最好。比如在一天中随温度上升,训练也越晚。&nbsp;&nbsp;<BR>  * 桑拿&nbsp;&nbsp;<BR>  2、求生策略&nbsp;&nbsp;<BR>  * 衣物&nbsp;&nbsp;<BR>  仿照当地人的衣着。温度越高,衣着应越宽松。如果能避开蚊虫和太阳,最好什么也别穿。戴浅色遮阳帽。&nbsp;&nbsp;<BR>  * 喝水&nbsp;&nbsp;<BR>  经常喝大量的水十分必要。口渴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体内已出现失衡,应该在口渴之前喝水。&nbsp;&nbsp;<BR>  * 调整体能消耗&nbsp;&nbsp;<BR>  激烈活动新陈代谢会增加20%,在炎热的环境中,比如沙漠,调节机能很快失灵。在沙漠中,如果饮水有限,但时间充裕,最好在晚上行动。&nbsp;&nbsp;<BR>  * 盐份的摄入&nbsp;&nbsp;<BR>  腹壁和肢体肌肉出现痉挛是由于脱水和盐份丧失。 适当补充盐份但不要过量。盐的摄入应伴随大量的饮水。若没有水就不要补充。&nbsp;&nbsp;<BR>  口渴&nbsp;&nbsp;<BR>  1、问答&nbsp;&nbsp;<BR>  -如果没有水,但有很多食物,应不应该吃?&nbsp;&nbsp;<BR>  不,消化食物需要水。&nbsp;&nbsp;<BR>  --海水能喝吗?&nbsp;&nbsp;<BR>  能。(见下文)&nbsp;&nbsp;<BR>  --应该一次喝个够,还是少量,多次数?&nbsp;&nbsp;<BR>  分多次好,那样利用率高。&nbsp;&nbsp;<BR>  --尿能喝吗?&nbsp;&nbsp;<BR>  能。&nbsp;&nbsp;<BR>  2、在求生的情况下,没有喝的就什么也不要吃!&nbsp;&nbsp;<BR>  没有水的情况下身体忍受极限&nbsp;&nbsp;<BR>  --------------------------------------------&nbsp;&nbsp;<BR>  32C 3天&nbsp;&nbsp;<BR>  26C 4天&nbsp;&nbsp;<BR>  21C 6天&nbsp;&nbsp;<BR>  15C 17天&nbsp;&nbsp;<BR>  可以看到,温度低忍受时间长。所以,如果在沙漠中,就只在晚上行走;如果船只失事在炎热地区,经常下海泡一泡。&nbsp;&nbsp;<BR>  3、关于水&nbsp;&nbsp;<BR>  --冰雪融化的水&nbsp;&nbsp;<BR>  因为缺乏矿物盐会引起痉挛和消化问题,应和食物或盐一起饮用。&nbsp;&nbsp;<BR>  冰或雪应在身体或手中融化后放在容器中, 而不是直接在口中融化, 这会引起腹泻而脱水。&nbsp;&nbsp;<BR>  --海水&nbsp;&nbsp;<BR>  不到不得已不要喝。如果要喝:&nbsp;&nbsp;<BR>  *每天饮用量分作10次,每次2-3口&nbsp;&nbsp;<BR>  *连续饮用不超过5-7天,避免肾脏受损。如果从鱼,海龟,藻,雨获得淡水,可以再喝5-7天。&nbsp;&nbsp;<BR>  --尿&nbsp;&nbsp;<BR>  随着饮水的减少,尿的浓度提高,颜色变深,渗透压力(cosmotic pressure)加大,但还是比血液低。可以喝,但要注意:&nbsp;&nbsp;<BR>  *不能经常喝&nbsp;&nbsp;<BR>  *不能储存,应马上喝&nbsp;&nbsp;<BR>  --水的卫生&nbsp;&nbsp;<BR>  任何怀疑不卫生的水都应过滤,煮沸或加入次氯酸盐消毒。&nbsp;&nbsp;<BR>  --水的储藏&nbsp;&nbsp;<BR>  每天检查水的颜色,即使是在密封罐中。若发现海藻或其他微生物,过滤后才能喝。&nbsp;&nbsp;<BR>  4。延长忍受口渴的方法&nbsp;&nbsp;<BR>  *出发前尽可能多喝。不要吃过量的东西,也不要吃油腻的东西。&nbsp;&nbsp;<BR>  *感到口渴时避免进食,但富含水分的新鲜食物除外。&nbsp;&nbsp;<BR>  *如果没有水,就不要吃&nbsp;&nbsp;<BR>  *减少水分散失,如出汗。&nbsp;&nbsp;<BR>  *若淡水来源断绝,合理分配绝对必要。比如饮用5-7天的海水后喝一点淡水。&nbsp; &nbsp;<BR>   高山病与登山&nbsp; &nbsp;<BR>  举一登山者经验体会:&nbsp;&nbsp; 俗话说久病成医,高山肺水肿这种高山杀手把我搞怕了,每次登山我都非常忌讳这个病。得过高山肺水肿的人,在登山时只要达到发病的高度很容易复发。1997年我带7名爱好者翻越天山,在翻过3900米的以肯起达坂到达3650米的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后,当夜肺部出现水泡音,第二天早晨起来走路不稳,粉红色的泡沫痰很多,当时肺水肿已很严重,也开始出现轻度的脑水肿,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就回到帐篷里睡了过去,下午太阳快落山队友登山回来发现我已不省人事,幸好有两个牧民在大本营采雪莲,当即让把我捆在马上连夜送了下来,到达2500时我才醒了过来,当时心脏已严重衰竭,一步也不能走。到乌鲁木齐后在周医生的急救中心住了一周。两个月后我又参加了一次登山,登上了4480米的一号冰川天格尔峰;1998年我又登上了博格达峰,当时身体适应性还好,在4700米和5080米往返了几趟,直到登顶。1999年2月我在登博格达峰4号峰,在到达3800米时,当晚肺部出现水泡音,与第一次一样,当时我马上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后果,当夜冒着风险下撤到大本营,在寒冷帐篷里进行了自救,静脉注射了速尿和甘露醇,稳住了病情,第三天又下降了500米,病情好转。今年登慕士塔格峰,到达大本营后当夜旧病复发,第二天早晨咳出粉红色的痰,当即周岚医生给我静脉注射了两只速尿和一瓶希普欣,稳住了病情,但在高海拔上病情不会好转,反而会加重,第三天全身无力,心脏开始衰竭,在牧民的护送下下撤到苏巴什,降了500米高度病情开始好转,粉红色的痰逐渐消失,两天后我又返回大本营。从这几次发病我得出一些经验供大家讨论:&nbsp;&nbsp;<BR>  1、高山病对登山者来说是致命的,但最可怕的是你对这种病缺乏认识。&nbsp;&nbsp;<BR>  2、有过这种病史的人,在上高海拔时,一定要有充分的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了,超过你发病的高度很多也没关系,照样可以登上高峰,我在慕士塔格峰登山就是个例子。&nbsp;&nbsp;<BR>  3、高山病与身体锻炼似乎没有直接关系,这次为了登慕士塔格峰我吃了不少苦,最后3个月每天跑10000米,一口气负30公斤重上13楼10趟,即使这样到一定的高度还是犯病。&nbsp;&nbsp;<BR>  4、对高山病,在高海拔地区,任何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只有下降高度才是唯一的办法。有过高山病史的人在登山时千万别忘记带速尿针剂,只有它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救你的命。&nbsp;&nbsp;<BR>  5、引起高山病的原因很多,我觉得过渡疲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nbsp;&nbsp;<BR>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得过高山病的人照样可以登山,即使刚犯过。关键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P>
没有户外旅行的生活,只能算是为了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03

回帖

72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215
发表于 2007-5-21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63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220
发表于 2007-5-21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错,学习学习ing<IMG src="images/Emotions/1.gif"></P>
喜欢到处走,到处逛!(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把用户名改成中文的音译“雪莉”不想重新注册望大家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375
发表于 2007-5-21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学习一下</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20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663
发表于 2007-5-22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4 10:17 , Processed in 0.0405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