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昨天与林子风、天晖在一起的时候,谈起了三伏天,以为三伏与九九是一样,顺着算。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了实际与我们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6 h+ t4 I1 @* }. ?
4 j5 o& P9 a8 u: j5 ]5 L 伏天之所以酷热,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地面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散热最少。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并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后的伏天,特别是中伏和三伏天。
& C1 X/ B, Y% h1 R) i; O" V: q' F4 o4 Y1 r% `3 O: E2 l" W; P* W: w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那么,“三伏”是怎么定出来的?
w3 X# x e# W/ Y9 F/ U8 e& I7 F( n a7 o% j0 R P* C( d& f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2 J4 K0 u' u: C0 e' ~4 t
# a% {9 k H% O4 F% p
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
5 N8 Q% v7 v, `+ N) D0 `( ^# y# g) @* j4 e
+ }2 V) r9 {; p$ i! ^今年的三伏是这样算出来的:
* R1 D1 U: a1 ~& f: Y& A* Y
7 ]% E" N. W! g$ ^/ N6月21日农历五月十八日,星期六,壬辰日,夏至日。 5 j4 ^ @. _. L* @6 V4 ~6 z; h
第一个庚日是6月29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庚子日 。
7 H3 |1 |% H( j% U第二个庚日是7月9日农历六月初七日,庚戌日。 ) f& R3 P) Y, x: n3 j* z
第三个庚日是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七日,庚申日。此日当入伏(初伏共10天)。 $ @0 D$ W' n( B: H( }3 y' [; x
7月29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庚申日(中伏共20天)。
1 w# o3 m" d. ]- p( a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日,星期四,己卯日,中伏第10天,今日立秋。
) W8 O+ G( V# X: k( V2 ~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七日,星期日,己丑日,中伏第20天 。
6 [, B' k0 J7 g7 Y. |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八日,星期一,庚寅日,三伏(共10天)第1天。 " a: X( }: A* u9 \
8月27日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星期三,己亥日,三伏第10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