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救援志愿队用大爱守望大江
为什么如此踊跃? 江岸冬泳队年近八旬的队员廖世财说,参加冬泳有三重境界:“健身、交友、陶冶情操。” 长江救援志愿队秘书长郝振海说,这与“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高度契合。“你看着江面挺平静的,一个猛子下去,没准就被冲出十来米远,心一慌,就再难上来了!”
50岁出头的张汉平是一名公交车检验员,下班后,经常站在武汉长江大桥汉阳门桥下值守:“来这里玩的人多,每年都有人溺水。我有过溺水获救的经历,不能看着别人溺水而不去救。” 2014年夏天,他第一次在此处下水时,差点命丧大江,“7月的一天,江面7级大风,轮渡停航,我觉得挑战长江的机会来了,下水游往江心,江上风浪很大,劈头盖脸打来,我赶紧撤回,但怎么也抓不住岸边护坡,又被卷向江心,手忙脚乱,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危急关头,黄鹤楼冬泳队员施厚超从水下钻了出来,先拉他潜入水底,约半分钟后再浮上来,几个巨浪刚刚过去,这才化险为夷。从那以后,他拜施厚超为师,学习水上避险和水中救援技能。
张汉平加入了黄鹤楼冬泳队,经过一年学习和锻炼,去年夏天开始在江边义务值守,先后8次参与救援,共救出12名遇险者。 去年7月3日下午,张汉平照例在江边值守,突然听到呼救,循声望去,离岸20多米的水面,一名男子正在挣扎。张汉平赶紧叫上队友,带上救生圈向他游去,一番拼搏,终将他带出湍急的回流区。这名男子家住汉口,当天和妻子一起来武昌办事,中午喝了点酒,自认为水性不错,穿着短裤下到江里醒酒,不料遇险。 张汉平遇到最惊险的一次救援,是与另外5名队友联手,一口气救起4个人。那天,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的汉阳门码头附近,两名妇女和两名小孩被大浪卷走,要不是张汉平等人果断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多次生死考验,张汉平越来越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救援有风险,生命价更高。”
守望生命 我们是长江救援志愿队!我承诺:不求回报,不图感恩,用生命守望生命,用大爱守望大江!” 4月14日上午10时许,满身黑色劲装的队员站成方队,在武昌江滩大堤口公园内举臂宣誓,宣告长江救援应急队成立。
去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湖北监利翻沉,噩耗迅速扩散。 次日清晨,长江救援志愿队迅速组织身体好、水性好的骨干队员,租用两台面包车,带上橡皮冲锋舟,参与救援。早上8时,20名队员向监利进发,因为下雨加上交通管制,到达监利已近中午,他们下车步行,于下午1时许赶到沉船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请求准许下水救人。
3天后,队员们接到指令,到下游寻找失踪人员。第四天按要求返汉,沿江继续寻找。 这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第一次走出武汉参与水上救援,也是组建应急队的动因,“我们要有一支专业队伍,随时能够拉出去实施应急救援。”张建民说。
今年春节后,征集令发出,来自31个支队符合条件的70余人报名,选出首批46名队员。其中,男队员43名,女队员3名,最年轻的28岁,最年长者67岁,平均年龄55岁。他们均有两年以上值守或救援经历,拥有应急救护基本技能,近半考取水上救生员资格证。
截至目前,首批队员已接受6次培训。他们将分为两级“梯队”,在武汉及周边省市发生重大灾害时,“第一梯队”迅速奔赴现场实施救援,“第二梯队”作为替补。
长江救援志愿队收获了诸多荣誉,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群“以命搏命”的英雄,但张建民并不提倡“以命搏命”。他说,凭借肉身,仅靠一只救生圈,风险很高,“更加专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事迹经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武汉金融控投集团捐资21万元,购买了1台无人机、2台电脑、4条橡皮冲锋舟、4把抛绳枪以及一批急救包,还为每位队员配备了统一标识的工作服。 去年下半年,长江救援志愿队走进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某机构为他们赞助了为期4年的人身意外保险,队员遇到死亡或伤残,可获最高10万元的保险赔付。 另外,长江救援志愿队参加武汉市公益创投大赛,获得20万元项目资金,这笔钱将用于更新装备、组织培训等。
走过了6年,这个英雄的群体站在新的起点,人们寄予厚望:守望生命,温暖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