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河源的深谷林泉溪边聆听轻脆鸟鸣』
元旦在南漳县的山里面转悠了3天,游览顺序为麻城河村、漫云村、漳河源头。
对于一个30年前在襄樊地区驾驶长途货车的司机来说,南漳的山区就和我的手掌纹线一样清楚。那时候的我是个文学小青年,特喜欢风花雪月的户外游历小浪漫和边开车边构思文稿的工作习惯。
南漳的山像素颜锦衣的村姑,风情万种,春之淡冶夏之碧翠。曾几何时描述地很性感,是一种让很多男人想入非非的拟人化:连绵逶迤的群峰伸展着柔和诱人的曲线,粗放坦露地天乳饱满、圆润、坚挺而又流畅;车进曲折蜿蜒的高山之字型爬坡路线上,就像搔首弄姿的少妇一扭一摆地用风摆杨柳的身法召摇而来扬长而去…
而今天的我却已没有往年欣赏地兴致。时至隆冬的山仿佛入定的老僧,说不上面目可憎,却已索然无味。灰蒙蒙的天空下群山像罩了一层泥灰的袍,山坡上千树萧瑟、万木惨淡,深暗的树身唯有纤弱枝条的灰白而格外显眼;树叶落尽,光秃秃的枝丫如蟹爪或鹿角般随风摇摆。山坡下枯叶飘零、田园荒芜、杂草衰败。群山早已没了秋日里五彩嫔纷的明净和艳丽,妄称摄驴的我难掩满眼沮丧失望的神态,那里去回味拍摄地冲动和欲望?
NO!作为一个业余画者本应具有的审美取向和视角,应牢记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而描写四季山峦景色:“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意思是春山如及笄之年的小姑娘,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夏山如破瓜之后的风情小媳妇,浑身都荡漾着青春奔放的气息;秋山如风韵犹存的中年成熟女人,最是妩媚动人;而冬山可就惨了,风烛残年,垂垂老也,连美人迟暮四字都不敢再奢望提及。
此名句已作为我的ld签名常记胸中。
“冬山如睡”,是说冬天的山林如同睡着了,有一种万般萧瑟、寂静的景象;惨淡是冬山的最悲惨的表现形态,那是一种清寂、幽凉的画境。
画境?就是一种寒冷凄清的美呀!我怎能轻易放弃呢?我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巧遇和机会才是。
太坪村麻城河古村落,沿河可一览麻城河全景,依次参观王家老屋、敖家老屋、秦家老屋、李家老屋、曾家老屋、白岩竹林等古遗址。其中各类古树怪树、老宅、石碑石碾、永禁岩寨(凤凰寨)是参观拍摄靓点。可惜冬日萧瑟让其减色八成。
漫云村藏于南漳县巡检与板桥交界的大山深处,沿漳河逆水而上,最后的8公里村道开凿在漳河源峡谷的峭壁上。其村紧邻漳河源头,坐落于天坑型的半山腰中,四面环山,依山傍水。以前这里没有路,只能在每年的枯水期沿着漳河河床徒步进村,正因此,漫云村没有遭到日本人的践踏。
漫云村有400多年历史,明清时曾先后是兵寨和繁华街镇,村口一颗400多年的古皂荚树,一座四合院(又叫敖氏老屋)是漫云村的精华所在。从古皂角树旁边顺石级而下,不到10分钟就可以走到漳河岸边,岸边有一座明末清初的造纸作坊。在漫云村方圆2.5公里内,还完整保留着200年以上的古墓葬12座,唐朝时期的古山寨3个,以人寨、牛寨和滴水洞最有意思。 值得游览一二天,可因时间关系,很多景点我们没有去。
第二天的中午我们才去漳河源景区。楚人的发源地荆山在崇山峻岭之间,从山之巅往下经过一条开凿在绝壁上的2公里山路(拉图尔观光小道)下到谷底漳水源头(系长江支流沮漳河的东支,为漳河北部源头)方家场上,就可看到与世隔绝称之为龙王冲(中场)的陈家老屋了。
眼前为陡立险峻的悬崖,眼下为幽深的峡谷,一幅高峻奇险、幽深神秘的境界。
雄浑的高山下,静谧的沟壑中,繁茂的树木里,苍翠的绿叶间掩映着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百年老屋,屋前空旷的前庭上有三两只彩色的帐篷支撑着,五六个外地户外男女在庭前石桌石凳上休憩吃茶。泉水从石层中缓缓流出,飞流直下山底,流进庭外的一条小型发电机组水漕,哗哗地水流冲刷着青绿的槽壁,涓涓清流唱着欢快的歌儿绕过前庭流向屋后的机组冲击轮片中。高高的屋基前庭下面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澈透底的溪涧静静流淌,同样也是绕过前庭高地流向屋后废弃的造纸工坊。
流水不止,生命不息,淙淙的流水音似乎在呼唤着大地苏醒。我踩着石块跨过小河,偶听一只野禽鸣叫声响彻山谷,让一派秀润宁静、清气逼人的化境顿生三分难得的热闹和欢欣。
不曾想到谷底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相对封闭的深谷轻易躲过寒潮的横扫,这就是金庸笔下的“绝情谷”阿!让我一扫先前的頽废心境,恍然间便对漳河源景区刮目相看:哈哈,原来这是又一出《桃花源记》。
还呆着干吗呢?我扔下背包,早忘了分房分床吃晚饭的琐事,拿起相机便冲下了溪涧的河床…
后面的风采太多,短篇游记的文字不足以表述冬山的趣味,请看官们参照部分pp吧。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6 21:14: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