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他—曾经驾驶着战机在中国上空与日军浴血奋战
国内仅存飞虎队队员病危无钱医
曾无偿捐园林给政府
9月18日,重医附一院,龙启明正在接受治疗。这位全国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7月以来,身体一直不好,一直住院。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能参加明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 记者梅垠实习生董郝成泽摄
原标题:他是国内唯一健在飞虎队队员 病危入院亟待援助
以重钢普通工人身份退休的龙启明,每天住院费高达3500多元
70多年前,他驾驶着战机在中国上空与日军浴血奋战。如今,他却因肺部严重感染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绝大部分时间半闭着双眼,连说话都觉得费力。
他,就是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今年91岁高龄的龙启明。
9月18日中午,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号楼19层的22号病床上,见有人来探望,身体虚弱、消瘦的他仍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两天前,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病床旁,龙老的妻子彭天明焦虑地说,龙老从7月7号开始生病,当时因患气胸在重钢总医院做了一个微创手术。那之后,一直未能痊愈,不得不先后又住了两次院。9月6日,因病情加重,龙老又从重钢总医院转入重医附一院。
龙老的主管医生蒲霞称,目前,龙老的肺部感染严重,随时可能引起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正想尽一切办法,为他进行抗感染治疗。”
采访间隙,正在东北拍戏的著名演员、导演王洛勇打来电话,询问龙老的病情,龙老激动地在电话中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连说了三声:“I miss you(我想你)”。
“我今年曾三次到重庆,详细了解龙老的故事。”电话那头,王洛勇告诉记者,他准备以龙老为原型拍摄电视剧、电影和音乐剧,目前剧本初稿已经成型。“他是‘国宝级’人物,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传奇。”
“现在,老爷子的医疗费用是个大难题。”龙老的好友、重庆友好飞虎队展览馆副馆长代庆标坦言,龙老一生慷慨,能捐的都捐了,也没啥积蓄。2004年,市委统战部确认了龙老“两航起义”人员身份,按照有关规定,他应以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工人标准获得退休补贴。但为不给政府添麻烦,龙老一直没去落实相关手续。1982年,他以重钢普通工人的身份退休,如今他每月退休工资有5300多元,但医院的花费一天就要3500多元。“目前已用了8万多元,除了医保报销的一部分外,其他全靠几个朋友支持,他才得以继续治疗。”
代庆标透露,2005年9月3日,龙老等3名重庆抗战老战士曾受邀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如今,其他2人已相继离世,只剩龙老一人健在。前不久,龙老又接到邀请,明年去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他很想去,所以希望身体能好起来。”
龙启明的传奇人生
91岁的龙启明躺在重医附一院老年科病床上,重庆话里习惯夹杂着英语、普通话。
在重庆生活了60多年的他,早已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9月22日,记者通过龙启明本人、家人和朋友,以及重庆友好飞虎队展览馆,收集了大量资料,让他的传奇人生能够较为完整地再现于世。
从香港逃回内地
父亲随手写下“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为兄弟俩送行
龙启明1923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顺德,是广东顺德清晖园园主龙廷槐的第五代传人,家世显赫,其父龙朝杰曾在香港的皇仁书院念书,跟孙中山是同校同学。
由于从小在香港长大,接受的是英式教育,龙启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他的父亲从不让子女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就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主动提出把他送回老家清晖园学习中文。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原本担任香港电讯司副司长的龙父拒绝为日本人工作,遭到日军的百般刁难,日军隔三岔五就到家里到处搜查,敲诈勒索,弄得一家鸡犬不宁。
当时的香港大街上,几乎所有的街口都设有日军岗哨。日本兵经常毫无理由地对中国人搜身、殴打、抢劫、掠夺。于是,龙父决定让龙启明两兄弟先离开香港,逃到内地。
临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俩说,“现在国难当头,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了!没有祖国,就只有耻辱和凌辱!”龙父还随手写下“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这句廖仲恺先生的名言,为兄弟俩送行。
1942年6月,龙启明兄弟俩踏上了流亡之路。然而,和父母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后来,龙启明的父母回内地寻找儿子,却在途中遭日军残忍地杀害……
“I hate Japanese invaders。(我憎恨日本侵略者)”2005年,当龙启明与飞虎队老队友爱德华·康姆亚蒂在重庆聚首时,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考入“留美空军培训班”
他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在昆明和印度培训都是提前毕业,离家后,龙启明和另外2个同学一起逃往了澳门,大哥龙启昌则逃到了重庆。后来,龙启明他们听说广西大学免费接收华侨生,又决定去桂林。
从澳门到桂林,他们走了1个多月。那时,桂林被称作“小香港”,到处都挤满了从香港逃难而来的人群。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广西大学根本不接收免费华侨生。3个香港学生的大学梦破灭了。
没多久,中国航空委员会张贴出招收留美空军的广告,于是,他们每人交了100元的报名费,去参加考试。
考试中,数、理、化、英语都让这3个香港青年学生感到很轻松,但唯独最后一门党义却把他们难住了。
“党义相当于政治,考的是三民主义之类的内容,这些在香港读书时根本没学过,所以只好交白卷。”龙启明说。
本以为没戏了,没想到的是,1942年10月10日公布录取名单时,他们3人的名字都在上面!通过最后的体格检查后,他们被正式招入“留美空军培训班”,并送到了重庆,当时飞机就降落在珊瑚坝机场。
这是龙启明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也是与重庆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
培训时,他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特别是在昆明的初级班,原本训练计划是飞行20小时,但当他飞行了5小时06分钟后,教练就马上签字让他毕业了;在印度的中级班,规定飞行时间是50小时,但他只飞了30小时,又提前毕业了。
之后,他们又被送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接受了为期4个月的轰炸、作战科目训练。1943年3月,龙启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准飞行员资格。那一年,他刚好20岁。
飞越“驼峰航线”
运送远征军士兵到印度途中,他拿出全部食物分给饿了两天的士兵吃
当时,在中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队伍,龙启明也一心向往着能直接驾着战机与日军面对面作战。
不过,上级的命令却是让他去飞“驼峰航线”。最初,他还有些失望,但当他第一次执行任务飞越“驼峰航线”归来后,才明白这条航线对中国的重要作用。
在“驼峰航线”上,龙启明曾多次死里逃生。他们不仅要运送汽油、武器、弹药等美国援华军用物资,还把一些中国远征军士兵运送到印度。
1943年夏季的一天,龙启明和战友正驾驶着满载远征军士兵的运输机在空中飞行。突然,飞机开始左右摇摆,龙启明打开机舱门一看,那些远征军士兵正烧了一些报纸、草纸等在烤火。
“你们不要命了吗?知道这有多危险吗?”龙启明严厉地训斥道。
但训斥过后,他立马后悔了。
原来,他看到那些士兵身穿薄单衣,冻得浑身发抖。“当时,我们飞行员都穿着厚厚的皮夹克,驾驶室内还有暖气。”龙启明回忆道,当那些士兵告诉他已经两天没吃饭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回到驾驶室,把随身携带的面包、饼干、火腿、咖啡等食物全部拿出来分给士兵。
很巧合的是,3个月后的一天,龙启明与其中一名士兵在缅甸再次相遇了。当时,这名士兵很激动地跑到龙启明的面前说:“你是分饼干给我们吃的飞机师!感谢你,我永远也忘不了飞机上那感人的一幕!”
加入飞虎队对日作战
一生中最畅快的一次飞行,是驾机降落在武汉接受日军投降
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2100小时后,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龙启明等6名中国飞行员,被挑选调入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轰炸机分队,他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飞虎队队员。
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能直接对日军作战,让他兴奋不已。“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样的心情的!我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中国的大轰炸,中国到处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缺的房屋和街道,逃难的人哭着喊着挤在人流中,太惨了!每个中国人都想把日本人赶出去,尤其是得知我的父母惨遭不幸时,我的愿望是那么强烈!”每次回忆起那段岁月,龙启明总是悲愤难抑。
加入飞虎队不久,他就被派遣到印度加尔各答执行对缅甸腊戍、密支那、仰光等地日军轰炸的任务。后来,又参加了对云南腾冲、龙陵、湖北汉口、湖南芷江等地日军军事目标的轰炸,以及支援中国军队地面作战。
不过,在无数次执行任务中,让龙启明感到最辉煌的一刻,还是在日本投降后的第10天,他和轰炸机分队队长希尔少校驾驶飞机降落在武汉,接受日军投降。
那是在1945年8月25日,他们接到上级命令,从四川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起飞,直接降落在武汉。
“这是我一生中最畅快的飞行。……那天,日方代表不得不低下罪恶的头颅。日军战犯被押送到国际军事法庭,接受正义对邪恶的审判!”龙启明在自传《喜马拉雅的英雄》中写道。
不过,汉口的日军并不愿意向他们投降,说道,“我们不向美国投降,只向中国投降。”当时,和龙启明他们一同前往武汉的美籍日本裔翻译告诉日本人,中、美、英、苏是盟军,他们是接到盟军总司令的命令才来接受日军投降的。日军打电话请示以后,这才表示投降。
龙启明在飞虎队执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是将10名日军军官押送到上海美军总部,再交由军事法庭审判。
当时,美军在日军的一部战争纪录片里发现,一架美军飞机被击落后,日军活捉了3名美军飞行员。然而,日军士兵却穿上了中国军人的衣服,冒充中国人殴打美军飞行员,试图挑拨离间中美关系。随后,又在飞行员身上浇上汽油,把他们活活烧死。在后来的调查中,美军逮捕了与此相关的10名日军军官。
参加“两航起义”
婉言谢绝赴美发展,毅然返回大陆
抗战结束了,但龙启明的传奇故事并没结束。
1945年10月10日,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开始招收飞行员。当他正考虑去报名时,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一名军官对他说,“艾迪(龙启明的英文名),你以后到美国去发展不好吗?你飞行素质很好,又年轻有为,只要你愿意去,我们两个美军军官给你签字,你就可以加入美国籍了。”
这番盛情邀请,却被龙启明婉言谢绝了。他有自己的打算——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战后百劫千疮、一穷二白,我希望她很快富强起来。”退伍的第二天,龙启明就去中国民航登记报名了,被分配到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央航”)。
原本基地都在上海的两航,1948年起陆续迁离。中航总公司一部分迁往台南,总经理率主要部门机航组等则迁到香港。央航总公司先迁往广州,后又迁到香港。
1949年11月,龙启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策划的“两航起义”,毅然从香港驾机返回大陆,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1953年10月,他永远告别了飞行生涯,转业进入重庆钢铁厂,直至1982年退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3 18:27: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