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驴友受伤被困大山 救援队黑夜搜救9小时 担架抬伤者下山
天黑下来了。“向阳”的心更焦急了:连着几天降温,山里的背阴处甚至还有残冰,再加上地处深山,野生动物多,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受伤被困驴友,到了下半夜气温再降,天气预报还有大雨。
5月10日下午,有沈阳驴友在本溪大凹岭山顶滚下,腰部受伤,被树木卡在陡峭的山坡上无法行动,沈阳、抚顺、营口15名救援志愿者迅速赶赴现场,经9个多小时营救,终于在次日凌晨3时半许将伤者抬出深山。
驴友滚下山受伤
5月10日,星期六。
沈阳30多名驴友在QQ群里相约到本溪穿越大凹岭。
大巴沿本桓公路穿过大凹岭隧道把驴友们送到桓仁境内上山,然后回到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洋湖沟等候。
穿越的行程一路都挺顺利,直到驴友们下山准备回到洋湖沟和大巴会合,意外发生了: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头,驴友老杨(化名)爬上大石头,想站到更高处。“大石头边上有一棵树,已经枯死腐烂,但是还立着。”沈阳蓝天救援队队员“闲情逸致”告诉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深山中极少有人到,不少树木都是自然死亡。
就在老杨伸手扶着这棵树想要借力的时候,枯树折断,老杨被晃倒滚了下来。
山坡非常陡,得有五六十度,幸运的是,滚下十多米后,一棵树拦住了老杨。而老杨被树卡住再加上腰部受伤,动弹不得。
驴友们试着救援不成,赶紧打电话报了警,又向沈阳蓝天救援队求援,同时留下4名驴友陪护老杨。
“出不来沟”指北针不好使
沈阳蓝天救援队山地组救援志愿者“向阳”告诉记者,他们是5月10日下午4时许接到旅游被困的信息,当时正在训练基地训练,还有营口和抚顺的救援志愿者。“马上开车赶去现场,晚6时许到了洋湖沟,找到了大巴车。”
联系上陪护老杨的驴友并了解老杨的伤势后,救援志愿者叮嘱他们不要让老杨活动免得受到二次伤害;不要喝水,免得影响营救下山后医院的检查;陪老杨唠嗑、保持清醒……“向阳”介绍,15名救援志愿者留下3人指挥和记录信息,其他人分成4组,马上上山寻找受伤被困驴友,同行的还有当地民警和消防队员。
山上没有现成的道路,救援人员只能穿越灌木、树林,自己趟出道路前进。
然而,由于驴友通过地图提供的坐标不精确,救援人员在山林中一路跋涉近3个小时到达时,却不是老杨受伤被困的地点。
参与一线救援的“闲情逸致”告诉记者,老杨被困的地方是挺“野”的山,“说是地下有铁矿,指北针不好使,”再加上山高林密,不好辨认方向,被人叫做“出不来沟”。“在外面瞅着什么都挺明显,进去就找不着了,而且野生动物特别多。”
很快,天黑了。
抬近4个小时担架下山
“向阳”说,通过GPS系统划定受伤被困驴友的大概方位后,他们决定利用最原始的呼喊来确定位置。
黑乎乎的深山里,喊声传得很远,可是回声也多,救援人员细心辨别,确认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好在这个方向树林不是很密,救援人员让被困驴友打开手电。
晚10时许,双方会合。
借助头灯和手电照明,救援人员小心地踩住脚下斜坡上的乱木,一点点地蹭下坡到了老杨身旁。“闲情逸致”说,此时山中温度也就一二摄氏度,困了六七个小时的老杨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动,已经是面色苍白、浑身发抖,虽然意识还清醒,但也没啥精神头了。
救援人员掰开树枝把老杨救出抬上船式担架,用捆扎带把老杨全身固定,担架拴上绳索在斜坡上牵引,4名救援人员几乎是跪着把老杨抬上了山顶。
下山的道路更加艰难,直到5月11日凌晨3时30分许,救援人员才下到本桓公路。
而“向阳”对这近4个小时下山的路描述却非常简单:轮换着抬、摔倒了也不能松,胳膊腿划破擦伤、崴了脚……那都不叫事。
随即,等在山下的救护车把老杨送回沈阳医院救治。
沈阳蓝天救援队队长“米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支义务救援队伍,他们希望有更多有爱心、有志于公益事业的人士加入进来,给更多的人以帮助。
5月11日凌晨,沈阳驴友老杨受伤被困11个小时后被蓝天救援队营救下山,送上救护车
救援人员在黑乎乎的山里跋涉了9个多小时找到并把驴友老杨营救下山。
标题编辑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4/05/13/01038165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