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18|回复: 2

[图游] [原创]徒步山西古长城(二):徒步猴儿岭长城

[复制链接]

1176

主题

9931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42470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7 11: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长城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城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徒步长城,它的雄伟、刚健、宏大、粗犷的气势,远远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题记——

2006年9月29日

早上我们把背包寄放在小学里面,在外面路边的餐馆吃了一顿北方小米粥就馒头,每人带了一瓶水和中午的干粮就出发了。山上是绝对没有水源,所以大家是在餐馆猛喝了水才出门的。新广武城依山傍险,雄踞雁门关前。当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郡,屯兵扼守,有效的起到了抵御匈奴南侵的作用。到了明代,为了防御蒙古族的入侵袭扰,明王朝从前期即开始了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这项浩大的工程到了明中晚期更臻完备。新广武城就是其中一座,明边上的这种城堡平时屯种,战时出征,在和平时期还兼有易市、榷场的经济职能。但它的军事职能始终是主要的,正如《两镇三关制》所载的那样:“广武当朔州、马邑大川之冲,忻代崞峙诸郡县之要,凡敌由大同左右卫入,势当首犯。”这就说明广武城是当大同一线长城防线被突破后保卫中原的第二道防线!

2.jpg

这里的长城据我看,是整个内长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隘,新广武城两边的城墙,沿两边的山势基本完好,可以清晰地辨认出长城的走向,一直到山的那一边。  可是现在两侧的山上蜿蜒着的城墙只剩夯土的长城了,据当地老乡讲,这段长城以前是包砖的,现在都被当地人拆下来盖房、垒猪圈了。即使是这样,这段猴儿岭长城仍是山西境内现存长城的精华部分。这段长城是明长城最原汁原味的一段,连北京都派人专门来拍摄过,作为修复京郊长城的依据。

   长城从新广武城出发向海拔一千五百六十八米的猴儿岭上升,开始的一段大约2公里的样子,有一条交简易土路伴随着长城。就是这70年代为了修建防空洞,当地政府组织人们上山坼长城的砖,而开辟的简易公路。

3.jpg

正是因为当时的社员们开着大汽车上山去拉长城的砖修‘地下长城’,现在我们 可以看到,这里的长城上面的砖已经全部被扒掉了

4.jpg

在离长城城墙直线距离300米的一处靠北面的山坡边,有一个“烽火台”。

5.jpg

烽火台又称墩台、烽堠、狼烟墩等,体有圆、方数种,圆者上盖圆屋。烽台由来已久,汉代叫做烽燧,多筑于远距城体之外的高山之巅或平川地高亢之处,俯控交通要地,专作瞭望和报警之用。有的烽台和长城支脉相连,在建造上多土石合筑,圆形者下大上小,内侧筑有台阶以通上下。烽台外有的加方形围墙设施,《太白阴经》卷五《烽燧台篇第四十六》云明烽燧“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山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三丈,上阔一丈”。其尺寸和实际调查情况相符,但因台子多毁,设置情况已不清楚。

6.jpg

据记载台上小屋以板为之,上覆下栈,屋上置三灶,台上亦置三所。流火绳三条,举烽烟用。台内备旗、鼓、弩、炮石、垒木、水瓮、乾粮、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羊粪等,每烽六人,五人值班,一人传递文书符牒。有的烽台基制和敌台基本相同,一般下部以石为基,有门。上部以砖为台体,中空,周设箭窗,这种烽台可上可下。台顶可以举烽火,或派遣付堠到敌区寻探消息,迂警回报,古北口卧虎山西编号29的烽火台,位于山顶,西北和墙体相接,平面为圆形,东西开门,门为圆拱形,门前有高3.8米宽2.1米的墙体,显然是进入烽火台的踏道。门为青砖砌筑,拱券式,高1.8米,宽1.03米,进门后为深2米、宽1米的拱券洞,成直角南拐,有台阶八层可达台顶。台子为圆形,下部用毛石砌起,高8.2米,再上为高1.5米的砖墙,通高9.7米。台顶直径10.2米,周围砖砌高1.5米的短墙,台西南有一宽约1米的门道可通向城墙体,短墙上布满了望孔,今存12个,孔长30厘米、宽20厘米。烽火台往往数个相连,在险要高山之巅,用信号构成了一个为防御体系服*的联络网。

  我在烽火台的底部就看到了一个大洞,估计烽火台中心一定是空的,这个洞也一定是当火和空气流通的通道。本来想爬上去看一下,可以看到几乎壁直的台壁,攀上去根本没有可能。

7.jpg

荒凉残破的明长城蜿蜒在猴儿岭上,野草丛生,遍布伤痕,有的城楼已经成了一面残壁。但是,它们依旧坚强地蜿蜒于山川之间,一座座矗立千年的烽火台,依旧象一个个枕戈待旦的战士矗立着,依旧忠于职守地看护着身后的家园。

8.jpg

无数戍边将士也在这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诗歌,就像这长城的伟岸的身姿一样,使来到这里的我们感到历史的沉重。

9.jpg

我仿佛从长城的深处听到了戍边将士悲壮的歌声

10.jpg

大约3公里以后,我们就可以在长城的上面行走了,长城顶部原来是铺了砖的,现在有的地方杂草丛生。看来平时是很少有人来的。

11.jpg

12.jpg

猴儿岭长城从新广武到猴儿岭山顶,是归山阴县管。在猴儿岭北侧这5公里的长城上,这段长城共有敌楼二十二座,今有四座较好。


13.jpg

敌楼门额上各嵌有一方石匾,分别刻字为“天山”、“雄皋”、“控鍼、“阪扃”。匾头统题“万历丙午中秋之吉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匾尾统刻“兵备副史李茂春、左参将陈天爵、管粮通判蒲嘉轮立。”其中有“雄皋”门匾的那座敌楼,北门额上另有一匾,上横书“壮鲁”二大字,匾首尾题署与其它匾相同。


14.jpg

  敌楼内部分上下两层,中间有楼道相通

15.jpg

从敌楼内部的拱形楼孔望长城

16.jpg

我一直以为长城的包砖大慨只是砌一匹砖的样子,可以看到了一处有砖包的城墙,也就是一段参差不齐的半截城的城墙,发现墙体的包砖厚度竟有1米。怪不得这里的长城那么“魁伟”,原来包砖是这样厚的啊!

17.jpg

从山阴县的新广武村至代县的白草口的这一段7.5公里长的砖砌长城,在山阴县境内沿猴儿岭的北坡上跃上海拔1568米的猴儿岭再折向正西至白草口,完全是在山脊上面筑成的。

18.jpg

这两段长城在最高的山顶处突然拐了一个90度的弯,折向正西了。

19.jpg

进入代县白草口地段以后,长城多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了。

20.jpg

21.jpg

这一段长城有的已经轰然倒塌了,

22.jpg

有的已经因为地基下陷,城墙向山坡下面滑坠,有的地方我们只能趴在上面慢慢爬行。

23.jpg

24.jpg

有时只能从墙根沿着城墙一步一步挪过去。

25.jpg

从山上到 白草口山脚的一段城墙为阶梯式城墙,保存较好,陡峭之处我仔细看了,因为地基是坚硬的岩石,长城的城墙就直接砌在山岩之上。

26.jpg

在整段城墙中也有方便人们进出的通道,不过一般都比较窄小,刚刚好让一个人通过。

27.jpg

当我站在安安静静的城楼上面时,一束不知名的山花在不远的地方迎着我潇洒地开放着,我突然觉得这一切好像在海市蜃楼里面一样:历史在我面前铺开,是那么近而又是那么遥远……当历史长河中烽烟散去,我们只能在这里看到前人所筑的雄关长墙的伟岸,也只能在传说和故事中依稀发现当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以及在当年戍边后人身上隐约地感觉到的金戈铁马的铁血精神。所有的烈马长剑,呼啸中的大漠草原,都消磨于无形岁月中。

28.jpg

从山上下来本来就是“白草口关”了,可是现在“白草口关”的遗址上已经修建了大运高速公路,可以值得宽慰的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在这里打了一个隧道,保留了这一段穿过高速公路的长城,虽然隧道顶部只有区区几米的土层。


29.jpg

我们沿高速公路的路肩步行了7公里才回到我们放背包的新广武,时间已经是中午1时了,我们没有时间休息,因为接着我们就要赶赴下一站——宁武县了。


请看其它各集:
徒步山西古长城(一):新广武城堡和旧广武城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二):徒步猴儿岭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三):阳方口、宁武关、利民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四):口内外歇头场、南西口的古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五):从利民堡到老营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六):柏杨岭长城上遇毒蛇
徒步山西古长城(七):从清水河到老牛湾
徒步山西古长城(八):偏关、桦林堡、寺沟
徒步山西古长城(九):正在慢慢消失的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1

主题

7587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2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9 1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4_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回帖

29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31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2-10-26 1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4 09:55 , Processed in 0.27872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