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01|回复: 2

[图游] [原创]徒步山西古长城(四):口内外歇头场、南西口的古长城

[复制链接]

1176

主题

9931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42465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7 1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长城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城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徒步长城,它的雄伟、刚健、宏大、粗犷的气势,远远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题记——

我们四个人都是饿了一整天,眼巴巴地等在羊肉锅旁边一直到晚上快8点了,可以羊肉就煮是不烂,好在在汤里面放了很多房东堆在门口的新土豆已经熟烂了,最后大家说不能再等了,不然饿昏过去岂不更糟,于是就改用羊肉汤泡快餐面。

吃罢,把羊肉锅继续加水加火炖着,我们各自钻进了睡袋。不料没过多久,头发mm骨碌一下从炕头坐起来,嘀咕道:“炕太热了,受不了哇!”我估计炕头热点也是属实,但是八成是被炕头的羊肉锅冒出来的香味闹的……

最后这锅炖羊肉足足让我们吃了3天,呵呵!这是后话了。

10月1日

如今的利民堡城堡夯土墙残存,唯一的一座砖券拱还尚完整,城墙残留部分大多成为民居了。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一群羊正在悠闲地走出堡外,羊声咩咩,取代了以往的马啼踏踏;从城门洞来来往往的汽车、摩托,取代了以往的战马与战车。

2.jpg

靠近城堡的一家小院里,主人正在宰羊,原来在朔州读中学的儿子放假回来了,后来才知道,当地的有钱的人家都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面去读书。

3.jpg

我们今天的计划就是从利民堡出发,沿长城向东徒步……

我们只是带了一些水和干粮,轻装上山。这也是我们考虑的用跳跃前进的方式走长城,而不是用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方式。这样可以以一个地方为中心,不必负重徒步。
4.jpg

利民堡城是坐落在两山之间的一片河川平地的中间,两边山上就是长城。

这是明代山西内长城的一段。这里的长城建於明代中叶,内长城全长1600多公里,是作为北拒鞑靼的第二道防线。

5.jpg

靠近山下的城墙,已经被当地的农民毁了不少,看到一个个先人筑起来的长城,被挖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土柱,身上虽然被岁月剥蚀得千疮百孔,都是它们还是一个个顶天立地,如同巨人一般,但仍巍然屹立,傲视苍穹。

6.jpg

利民堡的海拔大约1869 米,干旱少雨,地广人稀,看来农业也是广种薄收,主要是土豆、高粱、胡麻,这是刚刚收获得胡麻地。(胡麻、一种油料作物)

7.jpg

据资料了解到:从利民堡向东南方向的长城经歇头厂、西南沟、石湖岭、靳家洼、石板沟、马头山、龙元村、大水口至阳方口 ,大约70华里。

这一条线路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徒步的线路,但是没有一篇游记攻略涉及到这条线路的完整的记录。

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摸索。

我们首先顺着长城爬上了山上有电视差转台的山头,山上的电视差转台和联通的发射台就建在长城的遗址上。山岭的东面是延绵伸展的长城.一直到很远的地方。

8.jpg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 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9.jpg

我发现,在距离城墙大约20-30米的地方,有一条壕沟始终伴随着长城,开始还以为是一条农业灌慨用的水渠,可是再一细看,这条“水渠”完全没有水平的意思,而是随着长城的起伏而起伏,并且在迎敌面的壕沟边还堆码着很多石块。原来这就是长城前沿的濠沟。

10.jpg

濠沟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洗涤,几百年风霜雪雨的冲刷,依然还能够这样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站在当年的场景里面一样:面对铺天盖地的铁骑从山下面呐喊着、呼啸着冲上山岗;守城的士兵弯弓张弩,把壕沟前面的石块滚下山坡……

11.jpg

一切都瞬间定格在现在:在齐腰深的荒草中、昔日的古长城的城墙、垛口、 濠沟只是依稀可见,有的成为了立在苍莽黄土地上的几堆黄土。当年的雄风已无处可寻。就像风烛残尽的老人,茫然而孤独地立于荒野……
12.jpg

大约走了10华里,看到有一个山口,山口的两边各有一个村子。原来这就是口里歇头场、口外歇头场二村。相传古时这一带经常发生战事,战后又总是血流成河,人头满地,故称此地为“血头场”,可能因为这个名字太血腥,就以谐音改名为“歇头场”。两个场子因一个在内长城里,一个在内长城外,故用“口里”、“口外”以示区别。

同样的改地名的地方也不少,而且多是因为考虑民族关系的原因。比如原来的“杀胡口”现在改为“杀虎口”;原来的“平虏县”现在改为“平鲁县”。

13.jpg

在长城的原址上,当地村民修建了一座门楼,以示“口里”和“口外”。有一条简易公路穿村而过。

14.jpg

我们来到口外歇头场村, 整个村子看不到什么人。因为我带的水已经喝完了,就走向一栋好像是小学校的房子。一位像是学校老师的中年妇女客气地把我迎进门,我看见这个房子好像是他们的一间教室。

15.jpg

里屋里面还有一位老汉,正在炕头的炉子上面烤用莜面包的包子和土豆片,他听说我还没有吃饭,一定要我一起吃。

16.jpg

这里的海拔高度是1951米。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决定继续向前面走一段。

还是沿着长城爬上歇头场东边的山岗,山岗的北边,生长子一片树林,在这样的光秃秃的山上,能够有这样的一片树林,使人眼睛一亮。

17.jpg

在东山上面这个可以俯视 歇头场村的山岗上,有一马圈式小城,近似一个直径150-200米的圆形城郭,城池中间没有任何建筑物。

18.jpg

只有在向西的方向上开有一门,门宽大约3米,没有看到有可以开合的城门的痕迹

19.jpg

城墙为片石码筑,高大约3-4米,墙顶部宽大约2米。在几处城墙的内侧,还有砌墙时留下来的洞穴。没有看到资料的介绍,我认为可能是守长城的士兵在战时囤兵的地方。

20.jpg

在向北的半山坡上,生长着大片的沙棘子灌木树林,黄澄澄的沙棘果结满了枝头,水灵灵的,煞是可爱!

21.jpg

虽然口渴得很,虽然也明明知道沙棘果是维生素C的宝库,但是吃了几口就再也不敢尝了——太酸而又有点涩。

22.jpg

继续又走了7、8里路以后,我们看到长城边上有了庄稼地,而且越来越多了。

23.jpg

24.jpg

长时间没有人从这里走过了,路上的松软的地面上清晰地留下我们的脚印。

25.jpg

我们看到被大自然毁坏的长城无奈地与荒山共存了几百年。

26.jpg

我们来到一座长城边的村庄,这就是朔州的张菜庄乡南西沟村,是一个深藏大山的小山村。我们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废弃的房舍,残墙断壁、一片萧条;现实的贫瘠、缺水的困境,使这里真正地不适人类的生存,但是,还是有守卫长城的后代一辈一辈生活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27.jpg

我们生活在城市的繁华之中,有时候耀眼的炫光会迷住了我们的眼睛,当走进这样的被人遗忘的角落,另一种真实的生活才会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看人家的水井,看看人家水井沿口的打水绳勒出来的深痕,我的心在颤抖!

28.jpg

如果由南西沟村继续向东南,经东道坡至石湖岭,直到阳方口,估计再有1天半的时间够了,完全不像有的攻略里面说的一共要5天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在山上已经可以看到远方的平原了,那里就是阳方口。

  南西沟村没有拖拉机,更没有车,而从南西沟村走到回利民堡的公路上面还有14华里。我们只好顺着一条干枯的河道旁边的土路,一步一步地走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在公路上面拦了一台拖拉机,“突、突、突”地跑了十几公里,才回到利民堡。

29.jpg

原文发表于2007-01-12 23:00)

请看其它各集:
徒步山西古长城(一):新广武城堡和旧广武城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二):徒步猴儿岭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三):阳方口、宁武关、利民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四):口内外歇头场、南西口的古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五):从利民堡到老营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六):柏杨岭长城上遇毒蛇
徒步山西古长城(七):从清水河到老牛湾
徒步山西古长城(八):偏关、桦林堡、寺沟
徒步山西古长城(九):正在慢慢消失的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回帖

29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31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2-10-26 11: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

回帖

11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33
发表于 2012-10-31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4 09:31 , Processed in 0.20806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