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90|回复: 3

[图游] [原创]徒步山西古长城(九):正在慢慢消失的长城

[复制链接]

1176

主题

9931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42467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3 17: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长城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城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徒步长城,它的雄伟、刚健、宏大、粗犷的气势,远远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题记——

10月7日
  河岸之上的长城边墙残垣,迤迤逦逦,时有时无起伏着。石边、土墙,陡峭的河岸边的崖壁山上的烽火台,连绵不断,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历史的记载中看,这里一带竟然没有发现有任何大的战事和紧急的边情发生,原来从老牛湾至寺沟上游一带,地处晋陕峡谷之中,黄河充当了“天堑”。又因为黄河水流急湍,即便严冬时节也从来不封冻,这里的长城在大多数时间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

2.jpg

  告别了寺沟,在路上拦了一辆从偏关开往河曲的班车,按计划,我们要去的下一个地方是河曲的“弥佛洞”。

3.jpg

  弥佛洞位于县城东北46华里处的石城村北面的黄河绝壁上。“石径弹院”是建筑在黄河边的一处山顶的平地上。庙是光绪年重修的,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它的大部分是两层共七排砖石砌成的拱形窑洞,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内供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八洞神仙等塑像。寺庙东北方向开了一小门。  我们来到的时候,只有几位当地的人在上香,穿过砖砌的一个拱洞,只见顶头有一小门,锁着。问寺里有一师傅此门可开,师傅答:每人10元才能够进去。这是我们这次出行中间唯一买的门票。

  进门,下一段自然石阶,便是黄河悬崖绝壁上通往弥佛洞的悬空石径了,有二尺多宽的羊肠石径三百余步。中有三尺宽、一丈长的独木桥一座,桥下是百丈深崖,黄河奔流其下,令人俯仰眩然。

4.jpg

  俯视黄河,河水波涛汹涌,咆哮万里,惊心动魄。两岸百丈峭壁,俨然屹立。相传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迹。

5.jpg

  弥佛洞是在黄河绝壁上的一座庙,洞在壁上,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洞高宽深各约10米,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入洞如入虎口。再登23级石阶,上面又有半空石洞,一个镏金的簇新的大肚弥勒佛正对着洞口。我想起一副关于弥勒佛的有名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难道弥勒佛正在笑我们么?

  弥佛洞的洞口直接面向黄河,垂直河面约有几十米之高,峭岩倒挂、是飞鸟难栖的绝地。

6.jpg

  出弥佛洞在路边等过路车,居然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看得班车的影子。正在我们为难的时候,一辆当地的小车停在我们目前,原来他是县里面的干部,自己又开了一家采石场,看到我们的装备就知道我们的来由,热情地把我们送到了在建的龙口水利枢纽的路口,这里是有公共汽车的路口,好人啊!

  这个时候有一辆面的愿意送我们去“娘娘滩”,谈妥一共10元。

  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东北7.5公里的楼子营乡河湾村,在晋、陕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黄河之中。北隔河与内蒙古马棚村相望,南隔河水与河湾、娘娘口二村呼应。据当地百姓传说,西汉文帝的母亲薄姬,由于受到皇后吕雉的妒嫉,被流放到此地,直到刘恒做了皇帝,薄姬被尊为皇后娘娘,这里的居民为纪念她,把这个地方称为娘娘滩,并建立了庙宇。娘娘滩为河心台地,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历代洪峰均未上滩,故有水涨滩高的传说。

  而太子滩却是离这里上游好几里的地方,民间传说,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在娘娘滩上生下汉文帝以后,怕吕后知道杀了自己的儿子,她就把汉文帝藏在水寨峙圪台上,后来人们就把它叫成了太子滩。

 我们来到娘娘滩对面的黄河岸边,只见河面开阔,河道中间水流平缓,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看时间不早了,我们就来到在离岸边不远的一处干乱石滩上面休息,添天拿出来珍藏了一路舍不得吃的猪肉罐头,我也拿出气炉,架好,正准备点火的时候,突然回头看到刚刚从岸边到乱石滩的干干的没有水的低洼处有一股很快的水流从上游冲来。

  原来发现是上游的万家寨水库一天一次地放水发电,放出来的水经过漫长的奔流,来到了这里。

  我们赶紧收起放在地上的东西,准备离开此地,前后不到十秒钟的瞬间,我们看到来的路上的水深已经可以漫过鞋面了。再回头向下游的方向看去,发现在下游50米的地方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岸上,于是我们迅速抱着东西向下游跑去,想抢在水流之前跑上岸去。

  人刚刚过去,水就撵过来了!

7.jpg

  我们放下手上抱的东西以后,回头再看时,水已经把来我们刚刚过的路淹了。如果我们再晚半分钟,就被水包围在滩上了!

8.jpg

  又过了5分钟,再看看刚才我们呆过的那个滩,全部沉在水下了。原来水流平缓而不宽的黄河,现在已经成为又宽又揣急的一条大河了。如此的一条黄河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在我们面前扮演出了两种绝然不同的形象,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9.jpg

  这一带的长城是建筑在陡峭的崖壁山上,是靠近黄河的河滩边上的山岭最高处,长城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着阳刚之美。

10.jpg

11.jpg

  天下起了小雨,在黄河边没有地方可以避雨,我们就只好来到公路边,坐2路公交车前往河曲县城。

12.jpg

  河曲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忻州地区西北部,西、北濒临黄河,三面环水,跨长城而控黄河,与陕西、内蒙隔河相望。自古号称雄关古塞 ,素以鸡鸣三省而闻名遐迩。

13.jpg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实难留,
    有几句痴心的话,
    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
    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人儿多,
    拿话解忧愁。

   河曲的西口古渡曾经是清廷批准汉蒙两族人民往来的通道之一。当年,一批又一批山西特别是晋北农民为生活所迫,从这里渡过黄河,经对岸今准格尔旗的马栅进入内蒙古腹地,在包头、后套、大青山、前山、后山一带揽长工打短工。对故土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终于,那首叫《走西口》的民歌,开始在黄河渡口响了起来。这一唱,竟让咆哮的黄河在一场场生死离别的悲剧中低喑了上百年。

  近几十年来,晋、蒙、陕边地交通发展很快,走西口毕竟成为历史,现在的西口古渡留给我们的是一曲悲婉的“走西口”和无尽的遐想  。

14.jpg

   沿河的百余米长巨石垒砌的河岸,就是原来的渡口。当我们来到黄河边的时候,天还是下着蒙蒙细雨。渡船不大,上面插满了各色彩旗,没有看到有人来坐船,可能是下雨吧。这里雾蒙蒙的河面宽约三里,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是陕西省府谷县之大汕渡,当年的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据旧志载,元明清以来,这里的经济贸易更为频繁,西接宁夏陇右,北通阴山草地。清圣祖康熙特允鄂尔多斯之请,以故河保营得与蒙古交易,又准河民垦蒙古地。其时水旱码头,丝绸之路,商贾辐辏,渡河船只云集,五方杂处,兵民繁错,万家烟火于斯盛焉。

15.jpg

  据道光十三年(1833)禹王庙重修碑记云:“河邑自建其庙宇,斯土居民饮撰久蒙其泽,黄河之水自东北而下,狂澜之发而无泛滥之忧,成胜境矣。”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祭祀日,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当晚夜幕中会首棹船于河中,投放三百六十五盏河灯于水中,以求神禹一年之保佑。

16.jpg

  护城楼又名玉皇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底长21米,宽20米,高12米。楼门座北向南,。楼内俱为砖碹窑洞,布局奇特,造形美观,名曰“九窑十八洞”。从楼门东部南窑登24级石阶,可达楼顶。建此楼旨在巩固城垣,同时,在护城楼上修建了玉皇阁。

17.jpg

  河曲二人台是流传于晋、陕、内蒙古交界地区的一个地方小戏,约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二人台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代表剧目是著名的走西口。但多年来河曲县只注重发展县剧团,一直是“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县剧团大多是为接待上级客人而演出。结果是越包办,文化套路越单调,路子越窄。可惜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剧团的大门了。

18.jpg

  在河曲县城住了一晚,本来还准备继续前往延川县去看看有名的“乾坤湾”的,因为黄河在延川附近陡然急转,形成几个320度的大转弯,巨大的“S”形的乾坤大转弯象征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之象。可惜我和头发两人在这个2天吃东西的时候没有注意,肠胃有些不适,实在没有力气再前进了,于是决定打道回府。

  10月9日,当我带着一身的黄土,回到了江城武汉的家里,可是我的心却留在了晋西北的那个地方了。

   我们一路上看到的古长城,它依偎着千沟万壑的高原土地、连绵不绝的山岭,像一幅风格悲凉、凝重的油画。它的雄伟、刚健、宏大、粗犷的气势,远远超过我想象中的一百倍。

  可我们又看到了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长城遭到的毁损十分严重的情景。据2002年公布的长城考察结果说,目前全国明代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不到30%。2004年,中国长城因破损严重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列入‘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长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继续这样任由蚕食,若干年后其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这里有自然的天灾的原因,比喻泥石流。

19.jpg

  自然的坍塌

20.jpg

  城墙上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墙体也构成了破坏。树根使城墙砌体强度相对降低,城墙膨胀再进雨水后,极容易发生损毁。

21.jpg

  但是破坏长城的最大罪魁祸首反而是我们自己,长城两边百姓为生产生活而进行的拆墙行为、是从来没有停止过,长城的城砖被撬,好的被运走,留下来的全部是残破的砖堆满一地。

22.jpg

  修路特别是修低等级公路时,拆毁长城的现象较多。这是我们看到的在南西口,当地为了修一条拖拉机走的路,就挖去了长城的一边的一半。

23.jpg

  人为的破坏,使长城上的每一堵墙,每一块砖,都是伤痕累累。

24.jpg

  沿长城两边长的大树,被无情地砍伐了。

25.jpg

  长城的高大的城墙被住在城下的居民掏成一个个的烟道。

26.jpg

  好端端的城墙被打穿,做成了仓库和猪圈。

27.jpg

28.jpg

  有的就把房子建在长城的边上,长城就是他自家的院墙。

29.jpg

  经过改造的重型卡车,满载100多顿的煤炭,轰轰地在长城下驶过,大地在长城在经过改造的重型卡车,满载100多顿的煤炭,轰轰地在长城下驶过,经过改造的重型卡车,满载100多顿的煤炭,轰轰地在长城下驶过,大地在颤抖!
长城在颤抖!

30.jpg

  我们行走的只是古长城其中小小的一段,可窥豹一斑让我们为古迹的现状深感忧虑。难道它们在现代文明的车轮下就那么苍白无力,可以挥之即去吗?这是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我们是长城保护志愿者,要去做有益于长城保护的事。其实,野长城不是不能去“走”,关键是你如何去走。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做出任何一点有益于长城保护的行为,我们的长城徒步或探险就会变得很有意义的了。

(全文完)

(原文发表于2007-02-23)

请看其它各集:
徒步山西古长城(一):新广武城堡和旧广武城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二):徒步猴儿岭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三):阳方口、宁武关、利民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四):口内外歇头场、南西口的古长城
徒步山西古长城(五):从利民堡到老营堡
徒步山西古长城(六):柏杨岭长城上遇毒蛇
徒步山西古长城(七):从清水河到老牛湾
徒步山西古长城(八):偏关、桦林堡、寺沟
徒步山西古长城(九):正在慢慢消失的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_D0522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25 1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_6559F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26 09: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回帖

29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31

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2-10-26 0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线路啊祝贺老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4 09:36 , Processed in 0.23356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