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的毛病,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形式各异,程度深浅不一。 通常比较醒目的做作有:老妇扮做娇娘样、小儿偏作粗豪声......有些做作很难堪却不自知,旁人一旦点醒,或羞愧无状或无赖到底;有些做作憨态可鞠,即便记录下来也算是童趣一种,但于身体毕竟有害。 临时搜了搜做作的定义,比较同意以下的说法: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效果诱使自己故意进行表现是做作;装出来的、不自然的也是做作。 比如为了表现高雅,偏到粗人划拳的酒桌上演奏肖邦小夜曲,或为了表现粗犷,在一尘不染的地毯上大声吐痰,都属于做作范畴。做作到极深时会把自己都骗了,以为自己真是那样了。 做作也有外缘的因素。有时候是夸出来的。一个本来身轻如燕的姑娘被夸过后,恨不得走路用起芭蕾姿势,就由美转为了做作;一个本来能喝几两的男将被人捧了,当场冲刺生命极限,就由强人变成了做作的笑柄。 有些做作是骂出来的,你骂老子粗,老子就粗出个样子来,你说老子怂,老子给你躺铁轨上。 然而做病归根结底还是出在自身,至少是对内心真实感的重视不够。上面所举的做作属于比较浅的,共同的特征是做给别人看,一旦没有了观众,就等于釜底抽薪。更深的做作是演给自己的,自居柔弱的遇风自伤自怜、自视高大的时刻端着样子,久而久之就到了骨子里。 不能不说,做作的起因有从善从众的心理作怪,只是演过了头就变成了多余的盲肠。领导遇事用食指敲脑袋,群众中或有起而效之的,不断流行的港腔京腔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其实很多成语都可以归纳成做作的毛病:无病呻吟、东施效颦......老祖宗还是聪明的。 既然做作是一个贬义词,肯定于人的生理心理有害。浅露的做作会引人发笑甚至厌憎,后果自不待言,即或那种深入骨子里的微妙做作也有害无益。戏剧化心理过浓的人走夜路时听到点风吹草动,开头可能在猜是不是一只狗在动,做作心理继续发作,就会无节制地尽情发挥下去,直到想起绿色尸体的故事,最终魂飞魄散地狂奔而去。 今天,我做作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