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了名为《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的帖子之后,丫蛋儿同学在回帖中贴了这首歌。我是非常喜欢这首民歌的。在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在我国上映后,这首歌作为插曲之一广为流传。而在世界乐坛上,它是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次数非常多,也是许多音乐会常演曲目。我把它贴出来,谈谈我的感受。很遗憾没有找到女高音演唱的,只找到了沈丹用流行音乐演绎的曲子,但是我觉得女高音要听的带劲的多。如果哪位同学有女高音的还请帮忙贴出来,不胜感激。 一般小调歌曲善于表现细腻的感情,如忧伤、怀念等等,这首爱尔兰民歌就是一首小调歌曲。一开始是低吟浅唱,表达了心中一种孤独的情感,随歌中的玫瑰而去,在另一个世界去伴随它,多么的忠诚和多情。在歌曲最后,歌曲也随着一个最高的音符而进入了情绪的高潮。如果是花腔女高音演唱的话,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悲剧总是感人、令人惋惜的,而这首歌的悲伤情绪一下子就把我们引到了那朵孤独的玫瑰面前,为它的命运而叹息。这首歌曲调非常流畅,但略带感伤,很容易上口,因此流传很广。爱尔兰是一个很坚强的民族,现在流行的爱尔兰踢踏舞充分表现了这个民族的英勇不屈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这首歌则表达了爱尔兰民族的多愁善感,忠诚善良的品德。 这是一首爱尔兰民歌,一个女子如泣如诉地慢慢唱着。但这梦一样缓慢前行的声音,其实更像一种乐器,一直引领着你,到那夕阳已经淡远的天际,找寻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那么简单的一首曲子,没有繁杂的乐器相伴,只是萨克斯,在很远的角落里伴着,若有若无,似那哀伤的玫瑰快要消逝的芬芳。流行歌曲演绎出了一种现代的韵味。 歌词如下: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 所有他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 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他的身旁 映照他绯红的脸庞和他一同叹息悲伤
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 愿你能跟随你的同伴一起安然长眠 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撒播在花坛上 让你和亲爱的同伴在那黄土中埋葬
当那爱人的金色指环失去宝石的光芒 当那珍贵的友情枯萎我也愿和你同往 当那忠实的心儿憔悴当那亲爱的人儿死亡 谁还愿孤独地生存在这凄凉的世界上 这首抒情委婉而稍带点哀愁的爱尔兰歌曲,是世界上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最爱唱的曲目之一。歌词作者和曲调改编者托马斯·穆尔,是19世纪杰出的爱尔兰诗人和歌唱家。他热爱祖国的民间诗歌和音乐,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利用了诗歌中的形象,还利用了它的曲调和节奏,他的每一首爱尔兰歌曲都是按照民歌曲调改编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根据米利金的歌曲《布莱尼的丛林》的曲调改写而成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旋律激起了作曲家的灵感,贝多芬曾加以改编,收在《爱尔兰歌曲二十首》中;特别是在德国作曲家弗洛托将它用进歌剧《玛尔塔》中之后,它就更加广为流传。在歌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个叫隆涅尔的村民到雇佣市场游玩,看到化名为“玛尔塔”的女官哈莉特,于是便偷取了她带着的一朵玫瑰花,要她唱一支歌,才肯把花还给她,于是玛尔塔就唱了一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将此给路网美丽的玫瑰。
[此帖子已被 原上 在 2008-10-23 8:27:1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