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74|回复: 71

摄影知识大全《转帖》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发表于 2008-7-10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感谢<FONT color=#ff0033>独自旅行</FONT></FONT></P><P><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一:从零开始学摄影</FONT></B></P><DIV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一节:光圈景深的关系</FONT><BR></STRONG>&nbsp;&nbsp;&nbsp;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FONT></FONT></DIV><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FONT></P><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ONT></P><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FONT></P><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FONT></P><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FONT></P><P align=left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FONT></P><DIV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BR>&nbsp; &nbsp;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BR>&nbsp; &nbsp;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BR>&nbsp; &nbsp;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BR>&nbsp; &nbsp;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BR>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FONT></DIV><DIV twffan="done">&nbs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twffan="done"><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0000ff><STRONG>第二节 快门的初识</STRONG>&nbsp;&nbsp;</FONT>&nbsp;&nbsp;&nbsp; </FONT></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光圈也就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大家举一反三!暴光也就是取决于进光的多少,过暴会因为光线太强损失很多细节,弱暴却是光线太暗使得画面同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暴光度,而暴光其实简单的来说是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上节讲述了光圈,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下快门的知识!</FONT></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 <BR></FONT><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3>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FONT></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BR>&nbsp; &nbsp; 眼尖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3583621446.jpg" border=0 twffan="done"><BR>以上相片就是用慢快门1/2秒以上,F2。8手持拍的,这样的快门和光圈的组合造成了烟花菊花状态!<BR></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打个比方,要是你想拍出夜色下,车流如丝带的效果,这就必须要你有三角架,有稳定的拍摄场地,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将快门打到10秒或者更长,这样在条件允许状况下你就能拍出那样的效果了<BR>从零开始学摄影<BR>&nbs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3584682683.jpg" border=0 twffan="done"> <BR><BR>而以上的相片就是由于没开闪光,并且机器快门为1/2秒,F2.8光圈,手抖造成了数码相机常见的“鬼影”现象,因此在手抖的情况下,快门过慢那么就应该用闪光来防止抖动,但是却要损失主体背后的细节,因为闪光几乎会让细节全黑!</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因为DC相对传统相机来说,CCD或CMOS成相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快门时滞总会慢一点,所以DC拍摄时更容易造成抖动,也就我们常看到的“鬼影”效果,所以我们在购买长焦距的DC时,可以选择同时购买三脚架,对于更专业点的来说,可以选择购买快门线,当然DC自带的防抖功能也能帮助你降低几档快门的!</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 象一般数码相机在LCD和EVF中就能直观的看出调整快门和光圈值后的效果,这也是DC能够越来越占领相机市场的一个原因之一!</FONT></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三章 曝光EV的调整<BR></FONT></STRONG><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nbsp; &nbsp; <FONT color=#000000>前两节已经说到了光圈和快门的初步知识,其实很直白的说,摄影就是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构图和暴光来达到理想的相片!</FONT></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暴光的, 而数码相机中的EV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暴光度!应该说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暴光更准确的相片。<BR>&nbsp; &nbsp;&nbsp;&nbsp;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大小等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确实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BR>  说到曝光则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曝光值与光圈、快门以及ISO感率有关,当ISO固定时,EV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特定组合。<BR>  我们用一个光圈快门对应表来讲述EV的概念。<BR>  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f/32,而左边则是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从1秒至1/1000秒。我们以 EV=6为例,从表中找出任意一个6,看它的行和列分别对应的数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个6,那么它对应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门速度为1/30秒。<BR>  这个表很简单,大家应该很快就看懂的,不过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大多在f/2.8~f/8之间。<BR>  玩过数码相机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补偿这一说法,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而从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组合,可见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这和数码相机中正补偿、负补偿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正补偿EV+,其实EV值要减小;而负补偿EV-,EV值要增加。<BR>&nbs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84155495.jpg" border=0 twffan="done"><BR>&nbsp;<STRONG>[以上片为EV无增减拍的片]</STRONG><BR><BR>&nbs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84148038.jpg" border=0 twffan="done"><BR>而这幅呢,为EV增加0.30的片,根据两幅同一场景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EV带给我门的将是不同暴光组合,可以使摄影者发挥自己最丰富的想象来玩弄光线!<BR><STRONG>  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STRONG><BR>  现在的数码相机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程式自动模式和全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BR>  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BR>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内显示。</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TRONG><FONT color=#0000ff>实战分析</FONT><BR></STRONG>  这里拍摄了一张蓝天白云的图象,相机设置为普通的自动曝光模式,此时相机主要是针对主要图景周围较黯淡的背景设置的曝光值。从图像效果可以看出,这张图像明显存在曝光过度现象,白云和蓝天的颜色都显得很淡(图1)。为了获得更好的曝光效果,可以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来降低整个图象的亮度。经过曝光补偿设置为-1来降低整个图像的亮度,整个图像的色彩显得相当饱和,有着相当突出的细节,云更白、天更蓝(图2)。<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10481655.jpg" border=0 twffan="done">&nbsp;<BR>图1<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10468589.jpg" border=0 twffan="done">&nbsp;<BR>图2<BR>玄机认为,摄影很多时候不要局限于机器的优劣,当然专业的相机更能帮拍摄者实现更多的拍摄想法,光圈,快门,EV,镜头等等都是一台DC基本固定的,所以在了解了这些技术后,最要紧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独道眼光的</FONT>培养!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47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824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10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也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twffan="done"><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STRONG>第四节 ISO值光圈快门关系和运用</STRONG> </FONT></FONT><BR></FONT></FONT></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这一节和大家说说ISO的知识以及这几者之间的关系!<BR><STRONG>  ISO值:</STRONG><BR>&nbsp;&nbsp;&nbsp;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BR><BR><STRONG>  光圈:</STRONG><BR>  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BR><BR><STRONG>  快门:</STRONG><BR>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BR><BR><STRONG>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STRONG><BR>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FONT></P><FONT color=#000000 size=3><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154549104.jpg" border=0 twffan="done"> <BR>以上片,就是用ISO100,F2.8&nbsp; &nbsp;1/80秒这样的组合得到的,而摄影者将聚焦定在了前面的塘葫芦上,由于IOS的过低,光圈过大,因此民间艺人挥动的手是动态模糊的,人物作为背景也是虚化的!<BR><BR><STRONG>  ISO值的运用:</STRONG><BR>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BR>挡加快,反之亦然。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当然在一般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选集推荐使用脚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FO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twffan="done"><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STRONG>第五章&nbsp;&nbsp;CCD指标以及象素的秘密</STRONG> <BR></FONT></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4>&nbsp; &nbsp;&nbsp;&nbsp;前面说到了数码相机一系列技术部件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回到最让普通消费者比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识,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象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间秘密吧!</FONT><BR><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STRONG>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STRONG><BR>  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中文译名即“电荷耦合器件”。从功能上看,它负责将镜头传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类似于普通光学相机的胶片。<BR>  CCD光电转换是通过CCD上面布满的许多感光点(MOS电容)来实现的。一张图片,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感光点来描述其色彩、亮度与灰度的。<BR>  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的另一种描述是“像素”。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BR>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开头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为500万像素,甚至连变焦能力和镍氢电池都可以容忍。<BR>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素的个数呢?<BR>  有人说,如果要达到普通35mm光学相机的画面质量,数码相机的像素至少要到千万以上。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万像素级的高档家用数码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无法与普通的光学相机相比。<BR>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我们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出版、影像、广告行业等,它们经常需要将图片放得很大。对这种应用,即时目前最先进的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也捉襟见肘。而在家用领域,却极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万像素也完全满足需要了。<BR>  下面列出一组分辨率、像素与实际成像大小的关系:600×800=48万像素=3寸照片<BR>  700×1000=约80万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规格89×127);<BR>  800×1200=约100万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规格102×152);<BR>  1000×1400=约150万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BR>  1200×1600=约200万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规格152×203);<BR>  1600×2000=约310万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规格203×258);<BR>  1600×2400=约400万像素=标准照片(8×12英寸,毫米规格203×304);<BR>  1600×2800=约400万像素=宽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规格203×356)。<BR>  (注:以上分辨率是相应尺寸照片所需要的分辨率,可能与数码相机所能调节的分辨率档次略有不同。一般地,图片的分辨率乘积就是所需像素的个数。在同一相素数情况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无几。比如,300万像素产品,其可调节的分辨率档次在数码相机中可能表现为2048×1536,也可能表现为1600×2000。)<BR>  从上面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万像素应该是一个性价比都比较好的产品档次,甚至,200万像素也说得过去。如果在一种较低价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极有可能损失相机的其他功能,而这些功能,比如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等,对数码成像的质量而言,同样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300万甚至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倒不如部分200万像素级产品高的原因。现在的一个市场趋势是,许多厂商正利用用户对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级的游戏。当然,升级的代价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与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万增加到500万外,功能几乎没有其它质的改变,然而,就是这个像素的变化,就引起了价格从2500元到3500元的变化——几乎增加了1000元!<BR>  为了迎合用户对像素的偏好,有些厂商还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富士的SuperCCD技术。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新的像素数,从而提升画面的分辨率。由于新像素不是CCD的物理感光点产生的,也即不是对画面的真实描绘,虽然画面可以翻倍地增大,但画面质量必然有所降低。因而,购买时一定要搞清楚光学像素与插值像素的值到底是多少。<BR>  <STRONG>被人忽视的CCD大小</STRONG><BR>  如果拿索尼的MVC-CD300与P92这两款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前者是300万像素,而后者是400像素,但前者价格却比后者高了近2000元!个中原因在于,除了镜头的不同外,CCD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重要</FONT></FONT></P></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size=3><FONT color=#0909f7>第六节&nbsp;白平衡的定义和运用</FONT><BR><BR></FONT></STRONG><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 提到白平衡也是数码相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要是你在作画,明明是红色的花,而由于你的颜料调不出那种红色,那么你的画肯定会要失色不少!因此,DC中的白平衡技术,也就是让拍摄者来调整出适合当时光线以及色彩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光线条件下,怎么使一张白色的纸更好的还原本色而已!</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 &nbsp;&nbsp;&nbsp;白平衡即White 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DC的CCD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DC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BR><BR>&nbsp; &nbsp; 如果使用传统相机,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DC在调整色温方面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相机内直接设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通常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简单地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DC根据当前画面,找出最亮点(白点)和最暗点(黑点),然后以此两点算出色温。使用自动白平衡能应付许多通常的拍摄任务,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错。<BR><BR>&nbsp; &nbsp; 不过,自动白平衡虽然方便,但准确度有限,所以现在的DC除了自动白平衡以外还预置了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自定义白平衡,让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灯光类型也各不相同,于是许多DC又增加了手动白平衡功能,即按标准白色设置白平衡参数。在拍摄现场光照条件下,用DC的镜头对准纯白色物体,并使景物充满DC的取景范围,手动调整白平衡。<BR><BR>&nbsp; &nbsp;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白平衡。<BR><BR>&nbsp; &nbsp;&nbsp;&nbsp;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因为电子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所以应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应如此,这样的设置对近景人物色彩的还原也比较好,而远景灯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现为温暖的黄色,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如果你在拍摄夜景时只有远景而没有近景人物的话,则可以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以下就是三张同一场景不同白平衡得到的不同效果的样片!</FONT></P><FONT color=#000000 size=3><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233620657.jpg" border=0 twffan="done">&nbsp;</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234557615.jpg" border=0 twffan="done">&nbsp;</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www.cfphoto.cn/bbs/attachments/dvbbs/2006-6/200662914235175424.jpg" border=0 twffan="done">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BR>而这三张图片,都拍摄的是KFC 蛋塔,而哪中白平衡更能体现色彩的本色,我们不得而知,或者说用白平衡来创造意义的拍摄物体,用本来非原色的东西来烘托主题或者相片内容,那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BR><BR>&nbsp; &nbsp; 花草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东西,拍花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则可以让白色的花拍摄出来带一些蓝色,如同情人节花店出售的“蓝色妖姬”!<BR><BR>&nbsp; &nbsp; 现在学校教室、单位办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灯照明。日光灯看上去是白色,其实是我们的眼睛在“自动白平衡”。日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只能用近似色温大约4000K来表示。在日光灯下拍摄时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灯;如果你嫌拍出来的照片有点偏绿色,也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然后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专用的日光灯滤光镜,它是品红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卖。<BR><BR>&nbsp; &nbsp;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时的氛围。<BR><BR><FONT color=#006600>&nbsp; &nbsp; <STRONG>小结:通过六章的讨论,我们对光圈,快门,暴光EV,ISO感光度,CCD以及白平衡这六种DC中最常用的技术参数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仔细看看,说着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来得到千变万化的摄影效果,其实万变不离其中,所有这些的改变和组合,唯一目的就是得到暴光准确的相片,加上摄影者独到思维的构图,那么一张好PP也就亮相于众人面前!DC是方便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崇拜专业的DC,虽然专业DC能带给摄影者更多的创作灵感,但是后期的处理更是能弥补前期拍摄的瑕疵!因此,不管您现在正在使用何种DC,其实他都只是一支内容丰富的笔,而真正使其丰满的是摄影者您本身!<BR></STRONG></FONT></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6600 size=3><STRONG>&nbsp; 本人对摄影的理解就是“独到的眼光胜过专业的镜头”!</STRONG></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二:初学摄影从实战训练开始(38招)</FONT></B> </FONT></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第一单元:照相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训练。</STRONG><BR></FONT><STRONG>训练1、全景深练习</STRONG><BR>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BR>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BR>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BR><STRONG>训练2、单体对焦练习<BR></STRONG>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BR>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BR><STRONG>训练3、定格练习</STRONG><BR>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BR>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BR>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BR><STRONG>训练4、动感练习</STRONG><BR>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BR>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BR>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BR><STRONG>训练5、取景练习</STRONG><BR>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BR>*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矗<BR>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BR><STRONG>训练6、特写练习</STRONG><BR>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BR>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BR>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BR><STRONG>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STRONG><BR>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BR>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BR>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BR>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BR>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BR>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BR><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BR></FONT>练习8、横、纵位构图</STRONG><BR>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BR>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BR>建 议:<BR>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BR>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BR>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BR>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BR><STRONG>练习9、三角形构图</STRONG><BR>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BR>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BR>建 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BR>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BR>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BR><STRONG>练习10、对称形构图</STRONG><BR>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BR>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BR>建 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BR>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BR>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BR>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BR><STRONG>练习11、垂直、水平构图</STRONG><BR>被摄体:风景、建筑等.<BR>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BR>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BR>使用三脚架<BR><STRONG>练习12、S形、斜线构图</STRONG><BR>被摄提: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BR>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BR>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BR>主题要突出.<BR><STRONG>练习13、黄金分割法构图</STRONG><BR>被摄提:任何均可.<BR>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BR>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BR>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BR><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FONT></STRONG> <BR><STRONG>练习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STRONG><BR>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BR>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BR>建议:<BR>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BR>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 即:GN÷距离=F。<BR><STRONG>练习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STRONG><BR>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BR>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BR>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BR><STRONG>练习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STRONG><BR>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BR>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BR>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BR>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BR><STRONG>练习17、朝阳、夕阳、夜景</STRONG><BR>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BR>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BR>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BR><STRONG>练习18、白色物体</STRONG><BR>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BR>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BR>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000000 size=3><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BR></FONT>练习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BR></STRONG>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BR>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BR>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 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BR><STRONG>练习20、侧光的运用</STRONG><BR>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BR>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BR>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BR><STRONG>练习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STRONG><BR>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BR>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BR>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BR><STRONG>练习22、极端曝光的应用</STRONG><BR>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体材.<BR>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BR>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BR><STRONG>练习23、光的轨迹</STRONG><BR>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BR>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 曝光要适当.<BR>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 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BR><STRONG>练习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BR></STRONG>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BR>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BR>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BR><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BR></FONT></STRONG>练习25、26、27、28、29、30<BR>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BR>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BR>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BR>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于用。<BR><STRONG>练习31、表现水的透明感</STRONG><BR>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BR>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BR>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是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BR><STRONG>练习32、色彩对比</STRONG><BR>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BR>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BR>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BR><STRONG>练习33、黑白摄影</STRONG><BR>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BR>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BR>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BR>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BR><STRONG>练习34、单色调的表现</STRONG><BR>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BR>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BR>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BR><STRONG><FONT color=#0000ff>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FONT></STRONG><BR><STRONG>练习35、动感的表现</STRONG><BR>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BR>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BR>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BR><STRONG>练习36、临场感的表现</STRONG><BR>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BR>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BR>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8、1/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BR><STRONG>练习37、寂静感的表现</STRONG><BR>被摄体:自然风光。<BR>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BR>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BR><STRONG>练习38、感情的表现<BR></STRONG>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BR>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BR>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color=#ff0000><B>三:给初学摄影的爱好者十大忠告</B> </FONT></FONT></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333333 size=2><FONT color=#000000 size=3>1 不要在接触摄影之前去反复琢磨自己主要拍什么次要拍什么不会去拍什么,想也是白想,更不要以此得出个什么结论而去决定买什么器材了.100%的人不会在学会开车之前问自己会去哪条街不会去哪条胡同一辈子出几次车祸闯几回红灯.摄影的道路是在未知中,依靠兴趣探索前进的,完全不必人云亦云,附庸风雅. </FONT></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2 不要迷信要拍好某种题材就一定要装备某种器材,譬如说拍人像就得85/1.4,拍风光就得16-35/2.8L,拍昆虫就得100/2.8MACRO~~~你会成为败家子一个.广角也可以拍人像,长焦拍的风光更有特殊味道.所谓某款镜头是人像头,某款镜头是风光头,这样的广告词都是用来欺骗业余消费者的~~~</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3 相机是用来制造视觉享受的,不是用来砸核桃和遇到歹徒自卫反击的.尽量选择轻便实用的相机是比较务实的,当然,外型要漂亮,起码和自己的外型要相得益彰.</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4 所谓一镜走天涯的镜头最好不要买,因为你很没有可能会走天涯,如果你有条件走天涯,就更不能用诸如24-300这样的镜头拍东西了,为什么?问问买过这样镜头的朋友就知道了,他们正郁闷也说不定.</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5 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兴趣研究相机基本知识的话,不妨先选择数码口袋机,要能手动调节光圈的,不要买傻瓜机,不要买胶片入门机.因为你一旦发觉自己真的越来越有灵感,你会痛苦地再花一笔钱买更好些的相机,这是定律.而现在从胶片入门,也是过时的做法.</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6 网上的好看照片,包括论坛里的精品照片,特别是数码作品,,几乎都有后期的精心制作,这也是摄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论坛里,有心请教DX的话,应该多从他们那里诚恳的挖掘PS大法,而不是采访他们按动快门一瞬间的灵感是哪里来的------我的意思是,灵感是很难学会的,而技术是共通的.</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7 参加各种拍摄活动固然可以迅速提高水平,但是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摄影是门孤独的艺术,不论是人像还是风光,独立思考之下才可能有独特风格的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我的观点是,想多交朋友,就多参加活动;想长进摄影技术,就尽量单练,自己悟自己的,其乐无穷.</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8 既然是玩摄影,就不必遵守太多的教条,可以先沉浸在自我满足后,再慢慢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毕竟摄影是主观艺术嘛.当然,得到更多人认可是种让人上瘾的享受.我的意思是,不必太把别人的评价当回事情,没有人比你自己理解自己的摄影追求.</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9 拍人像,不要从美女帅哥开始,那会让你有种惰性.真正的美女帅哥怎么拍都好看.建议先从老的和丑的拍起,而且拍这样的模特心理压力小,一般也不苛求你拍的多好,而他们一般也知道自己不怎么上镜,而你一旦拍好了,多有成就感!</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10 在摄影论坛评片,对于新手来说,更不要去吹捧DX,妄图以此换来DX好感而教你几招根本就是白搭,正确的做法是,合理拍砖,带着质疑去提问~~~DX们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澄清他的创作理念,这样,就提高更快了.</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四:克服初学摄影时的常见毛病</FONT></B></P><P><FONT color=#000000 size=3>学摄影者常犯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1.虚动。</FONT></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 所谓虚动是指被拍摄对象在画面中模糊不清,造成虚动的主要原因有:</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 对焦不准确;</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被摄对象动作快,而快门速度慢;</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 按快门时手持相机晃动等因素。想对焦准确可以收小光圈,加大景深;</FONT><BR></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nbsp;&nbsp; 尽量选择焦距的倒数做为手持拍摄的快门(焦距以换算成135相机等效焦距为准)。<BR><BR>  </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2.光线运用不当。</FONT></FONT><BR></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 光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初学者在拍人像时,由于光线运用不当,常常拍出“大黑脸”和“阴阳脸”的照片,这些现象往往是逆光和侧光拍照时造成的。为防止这些现象,拍摄时可用反光板、闪光灯适当补光或使被摄体改变方向,避开逆光拍摄。<BR><BR>  </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3.拍摄时机掌握不好。</FONT></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特别是拍摄运动物体时造成主体缺胳膊短腿的现象。</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拍照时人们都希望自己笑得自然,可由于时机掌握不当,往往笑得不自然,甚至出现傻笑。</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为防止这些毛病,宁可多观察一会儿,练好基本功,做到眼快、手快。</FONT><BR></P><P><FONT color=#000000 size=3><STRONG>接下来要解决的是:<BR></STRONG><BR>  (1)取景构图的缺陷。<BR>  a.距离太远时,解决办法应该是走近拍摄对象或者用长焦距镜头,以避免画面中主体所占的位置太小。<BR>  b.表露太少,由于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使得画面出现的本末倒置,可通过改变拍摄角度解决。<BR>  c.正确把握摄影构图中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避免画蛇添足或喧宾夺主。<BR>  d.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运用不当,会造成主体被淹没而不突出,有经验的摄影者常常利用空白也就是在画面中留出适当的地方不安排物体,避免杂乱无章的现象。<BR><BR>&nbsp; 另外摄影构图中还常常出现画面分散、机械对等、呆板排列、倾斜失重等缺陷,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予以克服。<BR><BR>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2.题材内容选择不当。<BR>  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供摄影者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素材,要根据摄影艺术的特点、创作规律进行适当选择。这些需要摄影者不断地学习,认真观察、体验、从具体的事物中吸取其精华予以形象表现,使作品增加感染力。应避免单纯猎奇、内容空洞、无聊、情节含糊等问题。<BR><BR>  3.画面缺乏特点创作。<BR>  当内容确定后就应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了。模仿是允许的,但更应该通过借鉴别人的作品丰富自己,力求创新就需要平常不断积累,多学、多看、多听、多拍,以掌握多种手法,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五:户外摄影十忌<BR><BR></FONT><FONT color=#0000ff size=3>一、忌阳光直射 </FONT></STRONG><BR><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 <BR></STRONG></FONT>&nbsp;&nbsp;&nbsp; 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BR><FONT color=#0000ff><STRONG>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STRONG></FONT> <BR>&nbsp;&nbsp;&nbsp; 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会形成较强的反射)亡,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四、忌立于树旁拍照 <BR></STRONG></FONT>&nbsp;&nbsp;&nbsp; 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当 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 <BR><FONT color=#0000ff><STRONG>五、忌忽视滤光镜</STRONG></FONT> <BR>&nbsp;&nbsp;&nbsp;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 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 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BR><FONT color=#0000ff><STRONG>六、忌采用高速片 </STRONG></FONT><BR>&nbsp;&nbsp;&nbsp; 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 <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七、忌胡乱补光 <BR></STRONG></FONT>&nbsp;&nbsp;&nbsp; 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 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 (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 <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八、忌完全依赖自动曝光档 <BR></STRONG></FONT>&nbsp;&nbsp;&nbsp; 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户外拍照喜欢使用自动曝光档,殊不知这种自动曝光档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遇到阴阳面各半或逆;光等情况便会变"傻",所以还得见机行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 <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STRONG>九、忌逆光直冲镜头 <BR></STRONG></FONT>&nbsp;&nbsp;&nbsp;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拍摄逆光照,要防止光线直冲镜头,否则很容易产生光晕现象。 <BR><FONT color=#0000ff><STRONG>十、忌穿反光过强的服装 </STRONG></FONT><BR>&nbsp;&nbsp;&nbsp; 在强光下拍照,被摄者如穿反光强的服装(如白衬衫、发光尼龙做的服装等),会变得雪白一片或产生大块辉斑,使衣服质感难以表现。</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STRONG>六: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STRONG></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ff><B>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by Klaus Schroiff</B> </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STRONG>原理1 </STRONG></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A </FONT></P><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golden1.gif"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STRONG>原理2 </STRONG></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B, </FONT></P><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golden2.gif"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B-1 </FONT></P><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golden.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STRONG>三分法则 </STRONG></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C1 </FONT></P><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golden31.gif"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C1-1 </FONT></P><P><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third.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 <FONT color=#000000 size=3>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FONT><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nbsp; 图C2 </FONT><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golden32.gif"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C2-1 </FONT></P><P align=left><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empty.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STRONG>天然画框 </STRONG></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D </FONT></P><P align=left><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frame2.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E </FONT></P><P align=left><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frame3.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STRONG>交叉线 </STRONG></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F-by Horst Schneider</FONT></P><P align=left><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diag.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FONT></P><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3>  图G-by Horst Schneider </FONT></P><DIV align=left twffan="done"><TABLE cellPadding=3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FONT color=#000000><IM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src="http://photoinf.com/General/Klaus_Schroiff/Basic_Photography_Techniques/diag2.jpg" border=0 twffan="done"></FONT></TD></TR></TBODY></TABLE></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STRONG>七:初学摄影注意 拍摄MM构图十忌</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nbsp; 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STRONG>1.画面撑得太足 </STRONG><BR>&nbsp;&nbsp;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BR><BR><STRONG>2.地平线倾斜 </STRONG><BR>&nbsp;&nbsp;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BR><BR><STRONG>3.头撞南墙 </STRONG><BR>&nbsp;&nbsp;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BR><BR><STRONG>4.附加物缠身 </STRONG><BR>&nbsp;&nbsp;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BR><BR><STRONG>5.落格 </STRONG><BR>&nbsp;&nbsp;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BR><BR><STRONG>6.画面分裂 </STRONG><BR>&nbsp;&nbsp;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BR><BR><STRONG>7.喧宾夺主 </STRONG><BR>&nbsp;&nbsp;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BR><BR><STRONG>8.缺乏趣味中心 </STRONG><BR>&nbsp;&nbsp;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BR><BR><STRONG>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STRONG><BR>&nbsp;&nbsp;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BR><BR><STRONG>10.画面失衡 </STRONG><BR>&nbsp;&nbsp;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 <BR></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STRONG>八: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STRONG></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TRONG>&nbsp;&nbsp;&nbsp; </STRONG>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BR><STRONG>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STRONG> <BR>&nbsp;&nbsp;&nbsp;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BR><STRONG>2、 画面影调模糊 </STRONG><BR>&nbsp;&nbsp;&nbsp;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BR><STRONG>3、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STRONG> <BR>&nbsp;&nbsp;&nbsp;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BR><STRONG>4、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STRONG> <BR>&nbsp;&nbsp;&nbsp;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BR><STRONG>5、 胶卷没有曝光</STRONG> <BR>&nbsp;&nbsp;&nbsp;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BR><STRONG>6、照片四角有黑影</STRONG> <BR>&nbsp;&nbsp;&nbsp;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TRONG>7、 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STRONG> <BR>&nbsp;&nbsp;&nbsp;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BR><STRONG>8、 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STRONG> <BR>&nbsp;&nbsp;&nbsp;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BR><STRONG>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STRONG> <BR>&nbsp;&nbsp;&nbsp;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BR><STRONG>10、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STRONG> <BR>&nbsp;&nbsp;&nbsp;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BR><STRONG>11、 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STRONG> <BR>&nbsp;&nbsp;&nbsp;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BR><STRONG>12、 照片有划痕</STRONG> <BR>&nbsp;&nbsp;&nbsp;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FONT></FONT></P><P><FONT size=3><FONT color=#000000><STRONG>13、整幅照片影调偏蓝</STRONG> <BR>&nbsp;&nbsp;&nbsp;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BR><STRONG>14、 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STRONG> <BR>&nbsp;&nbsp;&nbsp;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BR><STRONG>15、 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STRONG> <BR>&nbsp;&nbsp;&nbsp; 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BR><STRONG>16、 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STRONG> <BR>&nbsp;&nbsp;&nbsp; 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BR><STRONG>17、 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 </STRONG><BR>&nbsp;&nbsp;&nbsp; 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BR><STRONG>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STRONG> <BR>&nbsp;&nbsp;&nbsp; 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BR><STRONG>13、 整幅照片影调偏蓝</STRONG> <BR>&nbsp;&nbsp;&nbsp;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BR><STRONG>14、 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STRONG> <BR>&nbsp;&nbsp;&nbsp;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BR><STRONG>15、 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STRONG> <BR>&nbsp;&nbsp;&nbsp; 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BR><STRONG>16、 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STRONG> <BR>&nbsp;&nbsp;&nbsp; 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BR><STRONG>17、 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 </STRONG><BR>&nbsp;&nbsp;&nbsp; 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BR><STRONG>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STRONG> <BR>&nbsp;&nbsp;&nbsp; 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FONT></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STRONG><FONT color=#ff0000><FONT face=楷体_GB2312>九:<SPAN twffan="done">专业人士比你拍得好,可能就多花几毛钱</SPAN></FONT></FONT></STRONG></FONT></P><P><SPAN twffan="done"><FONT color=#000000 size=3>近期发现不少朋友受少数人的影响开始走向唯器材论的误区,片片拍得不好,首先想到的是器材不够顶级,砸锅卖铁,从牙缝里挤出银两,上更高的器材,认为优秀的片子与自己的片子的差距主要是器材差别,其实不然,用同样的器材,拍同样的东西,效果也会差距甚大,这之中的差距,往往并不是通过巨额资金堆出的距离,只是专业人士懂得触类旁通,合理利用资源,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发,知道如果不动脑,就是器材比专业的好上几倍,也可能片片差上好几倍。 <BR><BR>就略举日常生活用品几例: <BR><BR>1.我们经常看看器皿苹果等水果的广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产品很起来很唯美,工匠们通常就是用无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喷水,它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而起定型水的作用。 <BR><BR>2.看到KFC的广告,我们无不为它的里面的数菜的艳丽惊叹,其实这样的东西并不是精心培育出来的,只不过是从小菜场买来,泡了一下碱水而已。 <BR><BR>3.我们经常看到碑酒的广告吧,那碑酒视觉效果特棒吧,是不是很多人也试着拍过,就是没有人家的好?认为是厂商特制的吧?其实只要在碑酒里加入适量的精盐,那效果就来了。是不是想嫌它喷出来的泡沫不够好,不要紧,专业人士的也不够好,我们洗头发的那东东的沫够了吧? <BR><BR>4.切开的苹果,拍了一张,切面就变色了?都来不及构图,怎么办,用盐水泡一下,几十分钟,你总该构图了吧? <BR><BR>5.为什么人家拍出的菜总是那么好看,我拍的拷鸭,我拍的名贵鱼怎么就是那么的暗淡,好象不新鲜似的,那么的提不起人的胃口?那个职业摄影师在干什么?哦,他拎了瓶精制食用油,在往鸭鱼身上抹呢,我们也试试,哇,色泽真诱人,口水掉了一地。 <BR><BR>6.为何优秀的作品那光那影,那烟,怎么都那么唯美,人家的锅碗,盆里的冒出来的热气怎么拍得那么清晰,唯美,专业人士就是厉厉,难道热气烟都要听他的?是呀,因为它会利用干冰滴水,用管子吹烟,当然自己想要浓,就浓,要淡就淡,什么时候冒就冒,听人指挥,想要它在那出现就在那出现,当然画面要比别人的好,得奖也是必然的。 <BR><BR>7,说到这里,你该有点明白了,也知道要表示煮沸腾,如果真煮到那样,拍起来因为有水汽,画质不会理想,弄个管子在下面吹泡泡,效果更好,画质提高几十倍,多花几万元上个牛头,也达不到这效果。 <BR><BR>8.还有点想不通?什么不要沸腾,要煮开不腾的?动动脑,会想到的,自己不洗碗,也看过老妈洗碗吧,是的倒进点洗洁精,搅一搅,看看是不是冷水(汤)都变成开的了。终于想通了吧。&nbsp;<BR><BR>&nbsp;&nbsp; &nbsp;想通了吗?看到片子不如人,就不要首先想着换机,看看是不是自身原因,说这些,也是要告诉大家,想拍片子,不要总怪自己的器材不好,要好好的想想自身原因,除非你钱花不完,专烧器材,那就什么也别想,有好的就上,但是,你的器材就是最好,你拍出的东西,还是会不如那些肯动脑的人。</FONT></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十:数码相机的基本用法<BR><BR></FONT></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3>数码相机具有先进性、多功能的特点,故使用前必须先作一些设置工作。如:分辨率的选择、曝光补偿的选择、自动平衡的调整、感光度的设定,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所拍照片的成像质量。<BR>  <BR>   数码相机设有多种拍摄质量的选择,分为:标准、精细、超精细(最高分辨率),其最高分辨率是由各款数码相机的CCD元件的性能所决定的,CCD像素越高,最高分辨率也越高。<BR>  <BR>   数码图像的压缩格式直接影响图像文件的大小。选择从表面上看 压缩格式可大大节省数码图像所需的信息空间,增加拍摄的照片数量。分辨率不会随着电源的关闭而更改或消失。<BR>  <BR>   由于拍摄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经常手动调整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数码相机设有自动调整曝光补偿的设置,在曝光补偿设置中标有“+、-”数轴,“+”指增加曝光,“-”指减少曝光。在背景很亮而主体逆光时,你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在黑色或深色背景前对主体拍摄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当然,如果你追求一种特殊效果,可不这样调整曝光补偿。<BR>  <BR>   随着光源的色温变化,照片的颜色也会出现偏色。如:在钨丝灯光下,照片偏橘黄色,荧光灯下呈黄绿色。虽然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是自动设定的,但为了让照片更艳丽完美或追求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可手动来调整白平衡。<BR>  <BR>   一般数码相机都可设定多种感光度,如:佳能数码相机可设定ISO50、ISO200、ISO400、ISO1600等,以适应不同的拍摄要求。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现场光线暗、闪光灯亮度不足或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就需要设定感光度来拍摄。<BR>  <BR>   最后注意,您在拍摄前一定要查看一下液晶显示屏上曝光数值设定,当拍摄条件不理想时,不妨多用几种补偿设定,多拍几张比较选择。删除不理想的画面重新拍摄,这正是数码相机的优势。</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8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STRONG>十一:摄影观察的自我训练 </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nbsp;选择你的对象。&nbsp;&nbsp;</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3>你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物体(由简单到复杂):一只水杯,一个萝卜,一朵小花,一棵白菜,一辆汽车,一棵树......<BR>&nbsp;&nbsp;&nbsp;&nbsp;第一步,用眼睛观察,在脑子里形成图案。<BR>&nbsp;&nbsp;&nbsp;&nbsp;去掉物体的标签,注视你的观察对象,直到它在你的眼前已经形成了‘线条’的构成,把这个构成变成图案画在你的脑子里。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在纸上。<BR>&nbsp;&nbsp;&nbsp;&nbsp;对同一个观察对象重复这个过程。按照线条、形状和轮廓、质感、色彩、影调顺序进行。然后再换另一个观察对象。<BR>&nbsp;&nbsp;&nbsp;&nbsp;不断进行反复练习,目的是让你抓到物体的视觉特征。<BR>&nbsp;&nbsp;&nbsp;&nbsp;第二步,用眼睛观察,在脑子里变化已经形成的图案。<BR>&nbsp;&nbsp;&nbsp;&nbsp;把你脑子里已经形成的线条图案进行不断的变化,形成新的图形,越多越好。体会线条的作用,目的是你会透过物体的表面而看到它的本质,你会从中发现合理的、美妙的构成形式。在你今后的拍摄活动中,你会很自然的利用这些构成形式。它会教给你在平凡中发现新奇。<BR>&nbsp;&nbsp;&nbsp;&nbsp;第三步,用相机观察,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观察同一个物体。<BR>&nbsp;&nbsp;&nbsp;&nbsp;这个观察练习对于你拥有一只带微距的标准变长焦的变焦镜头会更有利一些,如果你用的是数码相机,那将会更方便一些。先以标准镜头对你的观察对象取景对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这个画面。接着在相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不同的镜头焦距,分别记录下来。然后再用微距镜头观察,并移动相机分段靠近物体直至最近对焦点,一样分别记录下来。最后,用广角镜头近距离观察并记录。<BR>&nbsp;&nbsp;&nbsp;&nbsp;这样你就会有许多张被摄物体不变,对焦点不变,但取景范围不同的照片。挑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BR>&nbsp;&nbsp;&nbsp;&nbsp;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你突破传统的摄影构图观念。你会发现,最简单,最普通的物体往往是最能拍出有力的画面。</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5 00:07 , Processed in 0.1059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