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21|回复: 0

[图游] 昌都瓦拉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五

[复制链接]

1184

主题

1万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49695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9-10 17: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8(7月20日)早上离开左贡前往邦达,这段路虽然是赫赫有名的318国道,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不得不说有的路段还不如一些“村道”。在318国道上位于左贡县和八宿县之间的邦达镇,海拔4300米,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这里直行是拉萨,右边有一条路往北可到川藏北线的昌都。

DSC_8335.JPG

这里是交通的枢纽,有很多餐馆,我们在这里吃了中饭,普遍的价格比内地高也算是正常的。

DSC_8340.JPG

我们从这里就离开了318国道,沿214国道前往昌都。214国道边就是怒江的支流玉曲。

DSC_8354.JPG

公路伴随着玉曲穿行在峡谷和广袤的低湿滩地,上面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

DSC_8342.JPG

从邦达算起大约130公里的卡若镇路边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大脚印”的奇观。当地政府在路边修建了观景台和停车场,澜沧江的水流因为前一段时间下大雨而变得水流湍急起来,真可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DSC_8375.JPG

在路旁一处近乎陡直矗立的石壁之上,有几个模糊不清的状如人脚印的痕迹高悬在峭壁上,仔细看去每一个“脚印”都巨大如斗。这是什么“人”留下的这么巨大的“脚印”?这些脚印又是怎么会印在这几乎垂直的石壁上的?   

DSC_8360.JPG

科学的解释是侏罗纪早中期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恐龙活动遗迹,而当地老乡虔信地认为这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脚印,你认为呢?

DSC_8362.JPG

我看到江水已经漫过了江面上的浮桥,在此时肯定是没有人敢过桥的。

DSC_8390.JPG

昌都市古称“康”,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原来是属于西康省,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并入西藏。

DSC_8393.JPG

澜沧江穿城而过,城市的街道也是高楼林立。

DSC_8396.JPG

D9(7月21日)早上去市中心的强巴林寺,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中澜沧江边的四级台地上,第一级台地是昌都茶马城。


DSC_8401.JPG

茶马城的本意就是反映了昌都作为古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作用,汉民族和藏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经济往来。

DSC_8432.JPG

这里有很多商铺,只是我们来的比较早,所以商铺都没有开门,只好远眺昌都全景,惋惜而去。

DSC_8423.JPG

从昌都经江达再过金沙江进入四川的白玉县城,这是我们今天的路程,大约有400公里的国道,这一段公路是在横断山脉里面穿行,沿途的风景经常让我们停车拍照。

DSC_8481.JPG

公路不时要从窄窄的峡谷中间穿过。

DSC_8488.JPG

每一处峡谷都可以在内地都可以称为“风景区”了,所以说“风景在路上”就是这个道理。

DSC_8513.JPG

翻过4481米的宗拉爽山,看到的是山谷中间的高山草甸和弯曲的溪流,
山上的风景如画,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美”,美得一塌糊涂。

DSC_8524.JPG

路上遇到了两拨磕长头朝圣的队伍,我不禁感叹信仰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DSC_8444.JPG

宗拉爽山的山下就看到瓦拉寺,该寺是在1998年由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发心创办的,由仁波且采用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规划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DSC_8559.JPG

瓦拉寺是萨迦传承的主要寺院之一,原属白苯教,后改为萨迦寺院,是德格王的祖寺。

DSC_8530.JPG

寺院虽然有僧人二百余名。但是由于瓦拉寺是一座闭关寺院,是僧人们闭关修行之所。闭关期间,修行者独自住在小房内,只喝水、吃少量食物,整日打坐悟经,一般2-4年方可修成出关。所以我们在寺院里面看到的僧人极少,这是前佛协赵朴初会长为佛学院题字的挂匾,院子里面也是空空荡荡的,十分安静。

DSC_8534.JPG

大经堂外面有好几位年轻人在做糌粑,里面有熟青稞面、糖、花生、果仁,他们请我们尝了一块,又香又甜很好吃的。

DSC_8549.JPG

每一个很大一份,估计我是吃不完的,这是为明天的法会准备的食物之一,我知道在法会上施主是要准备所有喇嘛的糌粑、酥油茶、面条汤、酸奶、点心的。


DSC_8556.JPG

矮拉山隧道是国道317线的第一个特长隧道,主洞总长4800米,隧址海拔3970米,是名副其实的"藏东第一隧"。2018年2月矮拉山隧道已经贯通,看来离通车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DSC_8570.JPG

矮拉山隧道还没有通车,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走老公路翻越海拔4245米的矮拉山口,这是一条颠簸的土路,遇到重载的大卡车必须早早地寻找宽敞处会车。

DSC_8574.JPG

矮拉山口一路下山,过矮拉山隧道另外一个隧道口工地以后道路才好起来,然后一路滑到金沙江上的岗托大桥。桥头的西藏公安检查站是我们出西藏的最后一个检查站了。

DSC_8584.JPG

过岗托大桥就进入四川境内,去年才走过,这是我第五次过岗托大桥了。从这里前往白玉的岗白公路全长73公里,原来是一条沿金沙江的土路,现在改建成为平坦的455省道了。

DSC_8588.JPG


德格县埃旺寺佛塔屹立在金沙江畔,十分精美大气,埃旺寺是一座藏密佛教宁玛派的寺院,也是白云寺的分寺,寺院建在山的深处,在公路上看不见,所以我们没有进去。


DSC_8591.JPG



未完待续,请看其它各集:

贵州江口、瓮安草塘——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一
昆明大观楼、大理古城、洱源温泉——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游记之二
丽江古城和香格里拉——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三
德钦飞来寺、梅里雪山——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四

昌都瓦拉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五

亚青寺和色达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六
西穷寺和各莫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七
毛儿盖和松潘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八
广元昭化和阆中古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九
巫山当阳大峡谷——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十
































 我用双脚与大地对话  丈量着昨天峥嵘的岁月
    挥洒着今天辛勤的汗水  憧憬着明天绚丽的风景      因为我一直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4-19 06:30 , Processed in 0.1421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