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9|回复: 4

关于相机防抖(转贴)

[复制链接]

39

主题

341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959
发表于 2006-4-22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lt;DIV id=Content_Article_Main><P><STRONG>具有防抖功能的<A href="http://detail.zol.com.cn/digital_camera_index/subcate15_list_1.html">数码相机</A>多了,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机型好呢?</STRONG></P><P>  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的细化更加明显,各大厂商的竞争重点已经从单纯的像素之争演变为特色之争和更精确的产品定位之争。而且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本身的需要,各项先进技术在数码相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其中,防抖动功能就是当前数码相机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P><P align=center><A href="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45/index440576.shtml"><BR clear=all><IMG title="光学防抖才是正道 如何选防抖相机?" style="BORDER-RIGHT: black 1px solid; BORDER-TOP: black 1px solid; BORDER-LEFT: black 1px solid; BORDER-BOTTOM: black 1px solid" alt="光学防抖才是正道 如何选防抖相机?" src="http://img2.zol.com.cn/product/4/576/ce1EYartpEHjk.gif" align=no></A>&nbsp;<A href="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45/index440577.shtml"><IMG title="光学防抖才是正道 如何选防抖相机?" style="BORDER-RIGHT: black 1px solid; BORDER-TOP: black 1px solid; BORDER-LEFT: black 1px solid; BORDER-BOTTOM: black 1px solid" alt="光学防抖才是正道 如何选防抖相机?" src="http://img2.zol.com.cn/product/4/577/cezolE1dwcOtU.gif" align=no></A><BR><STRONG>光学反防抖原理</STRONG></P><P align=left>  目前具备防抖动功能的数码相机中,有些是采用光学防抖技术,有些是采用电子防抖技术。两种防抖技术有那些区别?实际表现效果如何呢?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防抖动的数码相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P><P>  我们知道在不用三脚架的手持摄影中,摄影者总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微小晃动,这些微小的晃动在一段快门时间内,往往会使光轴发生偏移,从而导致照片模糊。尤其是在日暮时分和在室内拍摄时,由于快门速度较低,晃动产生的影响会更大。而防抖动功能就是通过光学透镜或者CCD的移动来补偿这种“光轴偏移”,从而使晃动的影响减少,使画面更加清晰。</P><P>  从现在的主流技术来看,<A href="http://detail.zol.com.cn/digital_camera_index/subcate15_232_list_1.html">佳能</A>、尼康、索尼、松下以及理光等公司都掌握并且应用了这种技术,前四者通过<A href="http://detail.zol.com.cn/lens_index/subcate268_list_1.html">镜头</A>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不过这种防抖技术对镜头设计制造要求比较高,而且成本也相对高一些。</P><P>  而理光等厂商则<A href="http://detail.zol.com.cn/digital_camera_index/subcate15_204_list_1.html">创新</A>的使用CCD偏移来实现防抖,其原理就是:首先把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然后当陀螺传感器检测到抖动的时候,就会把抖动的方向、速度和移动量等参数经过处理,计算出足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和光学防抖技术相比,CCD防抖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因补偿方式所带来的球差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困扰单反交换镜头的体积限制。而且也不会因为防抖技术而局限了镜头的设计了, 所以理光<A href="http://detail.zol.com.cn/digital_camera/index69055.shtml">R3</A>(<A href="http://detail.zol.com.cn/70/69055/param.shtml">资料</A> <A href="http://detail.zol.com.cn/70/69055/article.shtml">文章</A> <A href="http://detail.zol.com.cn/70/69055/price.shtml">价格</A> <A href="http://group.zol.com.cn/comment.php?cateid=10&amp;subcatid=15&amp;commentid=69055">评论</A>)和R4就能做到28-200mm焦距7.1倍广角光学变焦镜头了。</P><P>  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效果非常明显。特别在大变焦相机,效果就更为明显了;因为一般变焦越大的情况下,就算是极轻微的抖动也是非常易见的,对于长焦情况下对防抖的功能需求就更大了。</P><P>  另外还有一些另一种的防抖动功能,例如奥林巴斯的“抗震动程序(anti-vibration program) 和<A href="http://detail.zol.com.cn/digital_camera_index/subcate15_321_list_1.html">卡西欧</A>的类似技术。我们一般称之为数码防抖,它是通过调节参数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抖动的影响,大多用提高相机的ISO感光值的方式来实现照片的防抖效果。通过提高ISO感光值就能减低快门速度从而实行防抖功能。但是提高ISO感光值防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抖效果;但是这是以牺牲一些照片质量为代价的。ISO感光值提高以后,照片画面噪点会增多,效果也会下降。当然降低照片像素后这些缺点也会消失,但是缩小后的照片就无法达到相机最好的拍摄效果,这种情况在消费类数码相机中表现尤为明显。这种防抖功能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治标不治本,实际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明显。</P><P>  我们从上面可以了解到,如果想获得真正好的防抖效果,那么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应该选择具有光学防抖的数码相机;或者是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兼备的数码相机。目前很多卡片机也采用了光学防抖技术,技术的进步能够带给消费者更舒适的使用感受,希望大家也能够拥有一款称心如意的防抖数码相机。</P>&lt;/DIV>
大自然唯有残忍方能包容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919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831
发表于 2006-4-22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长知识。谢了!<IMG src="http://www.5zls.org/bbs/images/Emotions/44.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

回帖

116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67
发表于 2006-4-27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4498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9686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4-28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很多卡片机也采用了光学防抖技术.sony&nbsp; T7?&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Y/N?
走出家门望山坡,新坟旧坟一样多;旧坟都是我开刀,新坟全吃我的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回帖

460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04
发表于 2006-5-11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防抖的都是小日本做的<IMG src="http://www.5zls.com/images/Emotions/13.gif">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3 13:33 , Processed in 0.0700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