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0|回复: 1

[转贴]医疗急救常识与现场心肺复苏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1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840
发表于 2005-5-16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急救医学的新概念 <BR>① 国际公认的独立学科 边缘学科 <BR>②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灾害医学等 <BR>③急救的含义: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 <BR>2.院前急救的定义与模式 <BR>① 广义上: <BR>&nbsp;&nbsp;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P><P>&nbsp;狭义上: <BR>&nbsp;&nbsp;指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人员为急 危重病人的医疗急救、运输和途中救护服务 <BR>②模式: <BR>与英美类型相似 配备医务人员随车 特大城市模式和中小城市模式  <BR><FONT color=red>3中暑的急救 </FONT><BR>在高温影响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或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发生的一系列表现的临床合征。 <BR>三种类型:中暑衰竭、中暑痉挛、中暑高热 <BR>1中暑高热                <BR>病因: 人体受高温及阳光之直接照射,使体温调节机能失常而发生排汗困难;身体无法散发,因而体温急剧上升。 <BR>症状: 感觉恼热难受,体温升高(超过40度).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继而意识模糊,头晕虚弱,畏光,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终至昏迷、致死(数小时)。              <BR>2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过度热积蓄而系失水或低钠血症所致周围循环衰竭。 <BR>症 状:初期有头晕、心跳感觉、恶心、呕吐及晕厥,头痛,烦躁等。皮肤潮湿而寒冷,呼吸浅微,体温低于正常及血压偏低。 <BR>3中暑痉挛 <BR>病因:因暴露于热环境下,身体所散发之汗液中之盐份损耗过多所致。 <BR>症状:为各部骨骼肌肉发生疼痛性收缩,皮肤潮湿寒冷,全身抽搐、体温正常或稍增高。 <BR>处理: <BR>1.立即给予适量之盐水。 <BR>2.不能饮用或意识不清者,可给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BR>3.其他与高热型同。 <BR>3中暑的急救 <BR>处理: <BR>&nbsp;&nbsp;&nbsp;&nbsp;&nbsp;1.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而通风之处, 松开衣服。 <BR>&nbsp;&nbsp;&nbsp;&nbsp;&nbsp;2.湿毛巾擦身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 <BR>&nbsp;&nbsp;&nbsp;&nbsp;&nbsp;3.补充水份,意识清醒者口服淡盐水,否则应静脉点滴 <BR>&nbsp;&nbsp;&nbsp;&nbsp;&nbsp;4.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不清醒,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BR>&nbsp;&nbsp;&nbsp;&nbsp;&nbsp;5.送附近医疗机构 <BR>预防: <BR>1. 个人防护如穿着易散热服装。 <BR>2.适时补充足够水份。 <BR>3.有器质性疾病者避免高温作业。 <BR><BR><FONT color=red>4.溺水</FONT> <BR>1病因与发病机理 <BR>淹没于水中 喉头痉挛 水伴随泥沙、杂草等物涌入口鼻堵塞气道,加重窒息缺氧于二氧化碳潴留 <BR>淡水与海水对机体危害有所不同 低渗与高渗 缺氧较淡水严重而持久 腐生物和化学物刺激与中毒作用。 <BR>2症状: <BR>濒临淹死者往往意识不清,呼吸停止而心跳微弱,甚至停博。四肢冰冷,皮肤紫绀,口鼻四 <BR>周有泡沫。 <BR>3急救 <BR>由于溺水为急性呼吸衰竭,病程进展迅速,要分秒必争。急救的关键是立即使呼吸道通畅,对心搏停止者立即启动血液循环。 <BR>分二步(图一) <BR>水中救援:从后面,仰泳形式,托起头部 <BR>4岸上抢救(图二) <BR>a.立即清除口鼻污泥、杂草及呕吐物;倒水 患 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漆大腿上,然后按压背部 <BR>b.按心肺复苏术处理并尽速送医院。 <BR>5进一步救治措施 医院 昏迷--气管插管 <BR><BR><FONT color=red>5.毒 蛇 咬 伤 处 理</FONT> <BR>①症状: <BR>a. 神经毒: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BR>b. 血液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后30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BR>C.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BR>②处理 <BR>&nbsp;&nbsp;a.保持冷静 。 <BR>&nbsp;&nbsp;b.立即缚扎 於伤口近心端上5至10公分处;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一分钟)。 <BR>&nbsp;&nbsp;c.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 。 <BR>&nbsp;&nbsp;d.立即送医。 <BR>③预防: <BR>1.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 <BR>2.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 <BR>3.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BR>4.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之特徵及毒蛇咬伤急救法。 <BR><FONT color=red>6. 烫伤及烧伤</FONT> <BR>①症状: <BR>依灼伤程度大致可分为三度 <BR>&nbsp;&nbsp;&nbsp;一度烫伤 皮肤发红,火辣辣的刺痛感 <BR>&nbsp;&nbsp;&nbsp;二度烫伤 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 <BR>&nbsp;&nbsp;&nbsp;三度烫伤 坏死性,皮肤变成黑痂、皮肤剥落,甚至可能深及肌肉骨骼。若伤烧面积超过全身1/2时,死亡将大幅提升。 <BR>2估计烧面积的简易方式 <BR>a.手掌面积占全身面积约1% <BR>b.“九”的法则 <BR>头、上臂:各占9% <BR>下肢、前躯干、背部:各占18% <BR>会阴部:1% <BR>③处理: “冲,脱,泡,盖,送”原则 <BR>1.患部用大量的水冲洗约30分钟,直至伤口不热不痛为止。 <BR>2.脱去衣服及其他束缚物物如手表,戒指等可造成热滞留的东西,如有沾黏应以剪刀沿伤口周围剪开。 <BR>3.水泡不可戳破,以避免伤口感染。 <BR>4.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以防感染。 <BR>5尽速送医。 <BR>4强酸、强碱的处理: <BR>①应用中和剂如口服鸡蛋清、牛奶与清水 <BR>② 擦净+冲洗 <BR><BR><FONT color=red>7电击伤</FONT> <BR>①症状: <BR>强烈的电流通过人身体中,在一瞬间,人立刻就会暴毙或因休克而昏倒,身体也会有局部灼伤情形 <BR>② 处理: <BR>1.切断电源,并确定伤者是否已绝缘。 <BR>2.患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患者。 <BR>3.要查看患者的呼吸及心跳状况,若无呼吸心跳则实施心肺复苏术; 灼伤处稍後才处理。 <BR>4.由於触电所造成的灼伤范围大都很小,但症状却都很严重,因此要等到医师来处理 <BR>③ 预防: <BR>1.不要用湿的手去触摸电线,或用湿抹布擦拭电视。 <BR>2.电灯的电线不要直接用在钉子上。 <BR>3.在平时无故不要去摸电线,并要严防小孩去摸。 <BR>4.在山中遇到雷雨时应把金属制品取下,千万不要在树下躲雨 <BR><BR><FONT color=red>外科急救四项基本技术:</FONT> <BR>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 <BR>基本原则: <BR>先抢后救,先重后缓、先近后远; <BR>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BR>1.1 出血的临床表现 <BR>1、血液占体重的8%,失血达20%以上: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脉搏快细,血压下降、出血性休克。 <BR>2、出血达40%:生命危险。 <BR>1.2 <FONT color=blue>出血的种类: <BR>1、动脉出血:喷射状选红色血 <BR>2、静脉出血:外溢暗红色血</FONT>3、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鲜红色血 <BR>1.3出血与止血法 <BR>方法: <BR>1.直接加压法:直接在伤口或周围施以压力而止血。 <BR>2.升高止血法:将伤肢或受伤部位高举,使其超过心脏高度。 <BR>3.止血点止血法:直接施压於伤口近端的动脉上。&nbsp;<BR> 4.强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于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的肢体,将棉垫置於肘窝或膝窝,再强屈其关节,并以绷带紧缚之,每二十&nbsp; 分钟要放松十五秒,并记录最&nbsp;后一次放松时间。 <BR>5.止血带止血法:因为此法有引起末梢神经麻痹和血流障碍甚至肢体坏死的危险,如能用其它方法止血,就不要用此法止血。 <BR>1.4出血与止血法要决 。 <BR>a.止血带系於伤口上端,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 <BR>b.止血带不可直接缠绕於皮肤,其间应垫以布片或棉花,并置一卷垫物於动脉位置上,以 加强效果;缠绕时,不容有皮肤皱折摺存在。 <BR>c.每隔15至20分钟要放松15秒。放松时应在伤口上用敷料压迫止血,凡经15秒不复出血时,可将止血带放松置於原位,以备不虞 <BR>&nbsp;&nbsp; <BR><FONT color=red>各种止血图解</FONT></P><P>1. 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 <BR>绝对安静不动 <BR>垫高下肢 <BR>可先输液 <BR>送最近医院 <BR>2、包扎 <BR>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夹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的痛苦 <BR>与注意事项:轻、准、牢;松紧适度,打结位置避开伤口,骨折制动的包扎要露出末端。</P><P>&nbsp;</P><P>&nbsp;<FONT color=#ff0000>二、现场心肺复苏</FONT></P><P>口对口呼吸法 <BR>胸外心按压法 <BR>体外电击除颤法 <BR>——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BR>心博呼吸骤停的表现: <BR>意识丧失 、面色苍白或紫绀、 呼吸停止 、 <BR>瞳孔散大、 颈动脉搏动消失 、 心音消失 <BR>二、现场心肺复苏术(CPR) <BR>1、最初阶段 由ABC→ABCD: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A、 assessment+airway 徒手开放气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道判断意识 迅速呼叫 适当体位 畅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通气道(仰头举颏法)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 circulation 胸外心按压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 <BR><BR>二、心肺复苏术(CPR) <BR>2、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A、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breathing 正压通气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 circulation 继续胸外按压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 drug 药物应用 <BR><BR>(四)CPR 的几个指标 <BR>吸气量 600-800ml 先吹两口 。 <BR>频率:100次/分。 </P><P>按压与通气比例 单人15:2 双人:15:3。&nbsp;<BR>&nbsp;胸外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P><P>&nbsp;用力方式: 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放松 掌根不离开胸壁。 深度: 4-5CM 。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婴儿、儿童心肺复苏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口对口鼻吸气 , 频率大于100次/分,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5:1 </P><P><FONT color=#0000ff>总 结 <BR>1复苏:时间就是生命。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大量实践表明,4min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min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min者存活率仅4%;10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低。</FONT> </P><P>&nbsp;</P><P>&nbsp;</P>
时间与银子的矛盾仍将无限期存在下去…… 奶奶个熊!悲哀啊……
出行前请点击《户外出行装备清单》http://www.5zls.org/bbs/ShowPost.asp?id=508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234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0442
发表于 2005-5-16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沙发上仔细看后再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2 23:25 , Processed in 0.036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