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夏季不轻易参赛
即便在我最狂热参赛的2012年,夏季我也不参赛。好钢用在刀刃上,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样能在秋季、春季出一个好成绩。再者,俗话说,有张有弛,做人做事要张弛有度。老比赛,身体也受不了。到了夏天,就该给自己放个假,何必一年到头总绷着神经?
二,气温高的赛事肯定不拼
即便在春秋,难免会碰到气温高企的天气,OK,那就降低比赛预期,混完就行。退赛也无妨,甚至弃赛也可以。
那是不是夏季什么比赛都不参加?也不尽然。比如夜跑、摇滚跑、啤酒跑、颜色跑等,这种短距离、娱乐性强的,完全可以掺和一把,尽情玩玩。
三,首届赛事尽量不参加
一般首届赛事要谨慎参加。这是很多老司机的经验。
不排除像汉马那样一战成名的首马,也有不少首届越野赛就口碑上佳,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如果你翻翻我最近一年多的舆情报告,那些经常闹笑话的、出事的还是首届赛事占多数。毕竟,经验不足。
现在很多赛事,实际是政府主导。执行公司,一般来说,基本的专业性还是有的(草台班子肯定也有不少,但咱没直接证据啊)。但现在的官员,太全能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收藏懂书法懂非遗懂国学,当然也懂体育了。那种动不动就往开发区跑、往楼盘跑的拓荒性马拉松,往往就是博学的产物。
四,对赛事“听其言而观其行”
首届多不靠谱,往届就一定靠谱?不一定。有个崇礼的越野赛,第一年,选手集体迷路,第二届了还迷路……可能是历届选手不行。有的赛事公司,早就是老司机了,但照样出问题,头一年旗下某赛事的证书上错上加错,第二年旗下某赛事出现了抢跑事件……
不过,如果你细心一些,从他们的官网官微绝对是能发现不对劲的苗头的。比如,大型的马拉松,连个官网都没有(要出事了,你只能找报名网站哦);比如像银川马拉松这样官微小编怼跑友;比如首届赛事明明被吐槽得不行了,赛后总结中只字不提,更别提道歉了,还一个劲儿说如何不容易,大谈情怀啊初心啊;还有的,比如上述提到的某赛事公司,明明旗下的马拉松在2012年有跑者猝死,但偏偏今年发文称,本公司高度注意赛道安全,6年来零死亡……
五,仔细研读《竞赛规程》
今天,被一个“龅牙赵”的文章《跑完银川马拉松,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赛道是谁设计的?》逗得不行了。然后,该文章里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注意:“不但忘了在起点准备纯净水,而且还把第一个补水点,设在了7.5公里处”。
好像哪里不对!我特地查阅了2017银川马拉松官网的《竞赛规程》:
如果赛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经验不足,咱都可以理解。如果“龅牙赵”说的如果属实的话,这就不是经验不足的问题。组委会该承担什么责任呢?个人的建议是,我们在报名前,务必认真阅读《竞赛规程》。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或舆情热点,我第一个事还是先去研读它的《竞赛规程》。在赛前,如果你不接受,如果你觉得不靠谱,就不要报名。如果一个赛事总出舆情热点,把它最近几年的竞赛规程找出来,依然能看出问题来。
在4月,让广大跑者热议的大连国际马拉松、秦皇岛马拉松等有关服装的规定,其实,它们的竞赛规程里是有相关表述的.银川马拉松这个5公里水站到底有还是没有,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六,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你的生死
具体谈个人身上,在气温高的赛事,不得不跑的时候,防护问题显然很重要。比如,降低配速,别拼成绩啦!及时用海绵、水来浇头降温、戴帽子、及时补充盐丸等。
此外一些心得:
气温超过30度,你选择不跑啊,这是最大的保护!
报名前,要百度或谷歌地球啊,对比着查查;
路线没经过知名地标、历史人文路段的,而是开发区、新区、楼盘等等,谨慎报名;
起终点不在一起的赛道,你一定一定一定要仔细阅读《竞赛规程》,多看看摆渡车的信息,那种语焉不详,特别是摆渡车不回到起点的赛事,千万别参加;
有些在山区城市的赛道,一定要看它的海拔图和关门时间。
(转发) http://sports.sohu.com/20170530/n4950323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