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8|回复: 0

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 广州医生顶着高反抢救驴友40分钟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8-3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海拔4000米多的地方 广州医生顶着高反抢救驴友40分钟

 

事发地海拔4000多米 长时间施行心肺复苏后医生脸色发白 照片感动网友.....

 

 

zzzzzz13026855029183016412.jpg

 

李潇忍着高原反应抢救病人。

 

    两学一做” 医生故事

  “寻找川藏318线色季拉山下,参与抢救驴友的无名英雄!”近日,一篇“求助帖”引起广泛转发。几经周折,有人认出这位无名英雄正是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医生李潇。原来,7月21日下午,65岁的摩托车骑行爱好者老张在途中不幸发生意外,途经此处的李潇冒着高原反应抢救40分钟,照片感动了目击者和无数网友。     文/广州日报记者陈映、秦松 通讯员张青修 图/网友提供

  “7月21日下午,我们四川达州老狼机车队一行5人在翻越色季拉山到达山底时,队员大张哥突发脑溢血随车倒在了318线上。一辆往八一方向行驶的车看见情况后马上停下,从车中冲出一位穿着红色冲锋衣的中年人,立即对大张哥进行抢救,抢救手法十分专业。过往的行人也纷纷加入到抢救的行列之中……”近日,一个名为《寻找川藏线318色季拉山下,参与抢救驴友的无名英雄》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引发转载和点赞。

  网友“铁托2002”在帖子中称,虽然大张哥最终离世,但在抢救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人事迹让人动容。该网友还附上了几张现场的抢救图,“请认识或知道照片上的人的朋友告诉我们,谢谢。”文中呼吁。

 

  65岁“大张哥”曾3次骑行入藏

  日前,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的网友周先生,他向记者介绍说,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就是这次发生意外的老张,年满65岁的他已经是第3次骑行入藏,队员们都称他为“大张哥”。当天路况不好,大张哥落在了最后面。“大概5时多吧,我们正在下山,大张哥突然在手机上呼叫队长,说‘我摔车了’,然后就没了声音。”据悉,大张哥之前就患有高血压。

  就在队员们往回赶的同时,一些路过的司机和驴友也发现了倒在路旁的大张哥,开始对他进行一些简单的救助。但当时在场的人都没有急救培训的经历。

  抢救时 病人已昏迷10多分钟

  就在众人焦头烂额之际,在西藏休假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医生李潇正好乘车路过。“我们路过的时候,距离他晕倒有一段时间了,当时路边有人示意停车,要氧气瓶,还问‘有没有医生’,我听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就过去了。”原来,周先生寻人帖中的救助医生就是他。

  来到现场后,李潇发现病人的情况并不乐观,“他当时半躺在路边,因为天下着雨,所以有好心人给他身上盖着东西。我就简单看了一下,颈动脉、脉搏试了一下,试他的呼吸,又喊了喊他,病人都没有任何反应,我想,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然而,由于之前在场人员没有急救经验,错误地以为病人是由于缺氧而晕倒的,贻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等李潇开始抢救时,大张哥已昏迷十多分钟了。

  事不宜迟,李潇马上着手进行抢救。“我当时怕他摔倒后内出血,还检查了一下他的呼吸道,发现比较通畅,之后就开始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虽然是口腔科医生,但是医院一直对所有医生进行急救培训,所以李潇对心肺复苏的操作也十分熟练。“我们的标准是30个心脏按压、2个人工呼吸,我就这么一直做下去。”李潇说。

 

  医生高反吸氧仍咬牙坚持

  在做了10多分钟后,李潇开始察觉到自己身体有些不对劲。“高原海拔4000多米,之前我已有高原反应,心肺复苏又是体力活儿,抢救没多久,我也开始呼吸困难。病人口腔有点血,我人工呼吸的时候沾到嘴上了,血腥味更加重了我的不适感。”然而,心肺复苏不能停,李潇只能一边抢救一边询问“有没有懂心肺复苏的人”,见没有人回答,李潇只好硬撑着。很快,在高原反应和大量体力消耗的双重作用下,人近中年的李潇已经是气喘吁吁。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位懂抢救的女士加入进来。据李潇回忆,她年龄不大,手法非常利索。但毕竟是女士,她按了一段时间后也累得不行。后来两人就分工,李潇按两组,她按一组,交替进行。

  两人总共坚持了40多分钟后,再次对病人进行检查,发现病人还是没有复苏的迹象,生还希望已极其渺茫,两人的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征求家属和摩友的意见后,我们不得不放弃了抢救,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李潇对此十分遗憾。

  事后,李潇坐在路边吸了半天的氧才逐渐恢复过来,“当时四肢发软,头是昏昏的,我对面抢救的女士也说我嘴唇开始泛紫了,脸色发白,我那时还没觉得高原反应有这么厉害,回来才发现自己的情况也挺糟糕的。”

  

      摩友想对医生 说一声“谢谢”

  “恢复过来后,朋友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最大的感受是遗憾,要是能发现得早一点,或者说,同行的人知道一点急救知识,大家先抢救着,会好很多。”在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李潇非常感慨,“现在来看,国内急救培训的普及率还是低了点,特别是不发达的地区。”

李潇说,其实想帮忙的人有很多,但都束手无策,甚至没人能简单判断一下病人是处于何种状态。

  在车队队员周先生看来,李潇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几张抢救的照片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大张哥的家人,当时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他们也累得不行。不管是家属还是我们,都想对施救的人员道一声感谢。”他发帖寻人的初衷正在于此。

  “我们是军人,又是医生,我觉得没什么,这是医生职责所在。”李潇说,当时的感觉就像扣动扳机一样,就是往前飞,学过急救知识的人都会往前冲,“高原艰苦的环境能激发人向善的心态,不会抢救的人也想着要帮忙,没有人是看热闹的。”


(转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8-3 12:35:50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5 08:48 , Processed in 0.0430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