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6|回复: 0

合肥马拉松“跑死人”的警示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0-27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合肥马拉松“跑死人”的警示

 

      10月25日,一位参加合肥马拉松的跑友在临近终点处倒下,而他只有30岁!当天,笔者组织所在城市的天生狂野滁州跑团10多人也参加了这场赛事,当时正在现场,惊闻噩耗,写下感想,以示后人。  

 

  一是赛事安全有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已经很频繁,不但一线城市举办、省会城市举办,连地级和县级城市也在争相举办,而马拉松跑死人并不是特例,北京马拉松、昆明马拉松、张家口马拉松、香港马拉松都曾出现过死人悲剧。对此,我们不免要问,举办马拉松有没有资格“预审核”机制,即能否举办马拉松,是不是仅由举办城市自己说了算,他们有没有安保、救护等能力,如果举办了马拉松,却没有这方面能力,岂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出现状况的运动员死亡?

 

  二是主办方的组织是否存在问题。现在,人们健身意识增加,挑战自我,借马拉松来检视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时尚。所以,一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只要消息一出,报名者纷涌,一般都是名额紧缺,不愁“销路”,很多都要靠抽签才能获得参加资格。由于参加人员量大面广,涉及各个省市,在这种情况下,对参加者的身体状况审核也就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一些主办单位往往就是通过网上签个“生死状”,便不再负责参赛人员安全及生死之事。细节上的“概不负责”,也是对运动员生命权的漠视。

 

  三是这次合肥马拉松的抢救是否及时?目前国内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举办方会在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专门救助站。一般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包括医生和护士以及消防人员,后半程大约2到3公里设置一个。此外每隔3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骑自行车的移动救助人员携带心脏除颤仪,身穿明显标志救助服的志愿者跟随跑步队伍出发伴行,这些移动救助人员都会携带GPS定位系统,总指挥部会对他们所在的位置进行实时掌握。而我作为后勤服务人员,奔跑在赛道边上,却发现合肥马拉松饮水补给倒是充分,救护设施却没有那么完善。至于在出现突发情况后,现场救护是否适当,由于本人缺乏这方面常识,不便妄加评论。

 

  四是参赛者自身问题也值得反思。现在参加跑步健身活动的,往往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很多人又是在发现身体有了问题之后,才来选择健身。这些人,本来身体就出现状况了,再参加长距离的剧烈奔跑,可谓是“带病上路”,隐患已经很多了。为此,提醒参赛者必须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强行硬跑。如果想参赛,必须经过运动教练的专业指导。其次,参赛者还要合理选择档期。我所在跑团的一位女神,下月要参加多场马拉松,其中南京马拉松还在等待公布结果,如果再中签,已经快错不开“档期”了。对此,笔者也想提醒参赛者,赛事档期安排过密,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伤害。

 

  马拉松源起于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奋起反抗入侵者波斯人胜利后,前方统帅委派一位名叫菲迪皮茨的人前往雅典送信。菲迪皮茨擅跑,他跑步送信的距离,恰好是42.195公里,而这次送信的行为本身,是一出悲剧,当他简略地把胜利的消息说出后即倒地而亡。虽然马拉松一出身便与死神结下不解之缘,但发展至今天,我们不能步菲迪皮茨后尘,我们需要绿色健康的可持续长跑,而不要急功近利、急火攻心式的拼了命的奔跑。除了参赛者本身的觉悟之外,马拉松赛事的主办方显然要作更多努力,真希望这类悲剧在以后的马拉松赛事活动中别再重演。

http://star.news.sohu.com/20151027/n424226415.shtml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6 02:50 , Processed in 0.0368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