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学生穿越沙漠失联 青岛籍学生遇难
新闻回放:5月27日,一条寻找失联弟弟和其同学的微博被众多网友转载,两名吉林大学生相约徒步穿越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17日进入大沙漠,原定于27日中午走出沙漠,但到下午也没有消息,家人报警。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人员搜救。29日0时20分许,“阿拉善右旗官博”发布消息称,“有牧民发现2名失联游客的行踪。”
新文化讯 5月29日8时35分,阿拉善右旗官博发布消息,称“失联游客发现地距离阿右旗府巴丹吉林镇200多公里。救援队克服困难,连夜跋涉,于29日6时分别到达两个发现地。经确认,失联游客潘某某意识清醒,身体虚弱,随车医护人员立即对其组织实施救援;另一名失联游客赵某已无任何生命体征,确认死亡。”
29日中午,他们用车辆护送生还大学生从沙漠中驶出,并送往医院。下午,遇难者遗体已运出巴丹吉林沙漠,搜救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沙漠。
搜救经过
有的沙山有十多层楼高 牧民发现了沙土中的鞋印
5月29日11时36分,阿拉善右旗官博发布消息称,前方救援记者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来信息,生还者潘某某正在接受医疗救护队输液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组织送往医院救治,阿右旗人民医院救护小组已在距离发现地最近的公路上待命。公安部门已完成取证。应遇难者赵某家属要求,救援队正在就近搜寻遇难者背包、手机等遗物。
参与搜救的阿拉善右旗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殷浩介绍,当时搜救人员分成两组,分别从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起点和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中部同时进入沙漠搜救。“由于无法确定两位失联大学生的准确位置,我们请了多位熟悉沙漠地理地形的当地牧民当向导,并使用14辆越野车驶入沙漠中搜救。”殷浩说。
进入沙漠无人区后,沙丘起伏很大,有的沙丘山峰高达10多层楼,搜救人员和车辆通行困难。由于搜救范围太大,他们两组最后确定一万平方米的搜救面积。“搜救队准备了五天的生活必需品,吃、喝、住,以及各种救援设施、装备,如果五天还没搜到,我们也没有办法了,没想到搜寻得很顺利。”殷浩说,这多亏当地牧民的准确线索。
据介绍,牧民在沙漠里的草丛下发现了已经被沙土埋得很浅的鞋印,并顺着鞋印寻找到距生还者很近的地方。
发现6公里外有水源地 去找水的路上再也没回来
29日6时许,生还大学生找到了,他严重脱水,无法说话,喉咙沙哑,只能轻声的“啊、啊”,并挥动手臂,表示自己还活着。
在距离生还大学生大约2公里外的一处沙丘底部草丛下,发现了遇难大学生。
殷浩说,被发现时,遇难的大学生在前,生还的大学生在后。因为,生还大学生潘某某因其体力不支躺在沙坡上等待救援,而遇难者赵某因为口渴难耐,通过卫星定位发现附近6公里外有水源,他在去寻找水源离开后就没有回来,之后因其体力不支严重脱水而遇难。
据了解,按照他们被发现的位置看,距离走出沙漠还有100多公里。
两位大学生进入沙漠前,各背了30瓶矿泉水,其中24瓶为600毫升的,还有6瓶是更大容量的。他们5月17日出发,走到第9天时,水就喝光了。
他们给生还大学生进行补液,先后补了盐、葡萄糖和钾,补完液后,他可以说话,随行医生轮流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29日中午,他们用车辆护送生还大学生从沙漠中驶出,并送往医院。
29日15时50分,新文化记者从阿拉善右旗党委宣传部门获悉,经过4个小时的沙漠路程,搜救队员已经驾车从巴丹吉林沙漠中出来,生还大学生潘某某被送到阿拉善右旗人民医院,经检查,目前,潘某某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状况基本稳定。但医生建议,患者还需要住院观察一天,等恢复正常后才可出院。遇难者遗体已运出巴丹吉林沙漠。搜救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巴丹吉林沙漠返回阿右旗。
新文化记者又从阿拉善额济纳旗公安局处了解到,两名大学生均为1995年生人,潘某某是江苏省无锡市人,赵某是山东青岛市人。
同学讲述
生还者有户外经验 曾徒步西藏
遇难者想通过穿越证明自己
29日10时许,新文化记者来到吉林建筑大学。穿越沙漠的赵某与潘某某来自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都是给排水1班的学生。
同学们心情沉重。一位同学回忆,二人出发前,多数同学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去哪里,只知道他们有户外计划。
“潘××生活非常独立自主。”一位同学说,他的户外装备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从不管家里要钱。他经常利用寒暑假打工,比如寿司店,后来在校内经营过寿司店,平时也做过卖袜子之类的小生意。
潘某某爱好广泛,骑车、跑步、户外运动,为人热情。另一位同学说,潘某某不玩游戏,可非常喜欢看纪录片,尤其是人物传记。
潘某某的床铺上摆放一条牛仔裤和一件T恤,窗台上有一辆他买的特技自行车,床下有各种运动鞋。
“他真的是热爱户外运动,曾经徒步去过西藏,也有经验,绝不是心血来潮。”一位同学说,潘某某和赵某在一起玩户外,可能也是因为他俩在野外露营过一次,就是在吉林的一座山上,这才志同道合,准备来一次大的“旅行”。
“潘××上大学之前就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可赵×并不是,可能产生了兴趣,这次穿沙漠之前,听见潘××说过穿越200多公里,第六天要走到水源处之类的话,7天就要从沙漠出来,想不到……”
这位同学说,二人的装备是一样的,可貌似不太会用GPS,因为曾经研究如何使用。潘某某的体能更好一些,而赵某,在体育课上跑1500米都要跑跑停停,最后走到了终点。赵某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也缺少经验,但特别要强,可是却把穿越沙漠看得太简单了,太单纯了,“也许就是想出去玩一玩。”这位同学说,二人出发前一周左右,他曾经请赵某吃饭。“赵×的家庭条件不错,可他却没钱了。”他把父母给的钱全都买了户外装备,饭桌上,他说如果和家里人说,家里人怕他发生危险,肯定不会支持他,虽然存在危险,但如果穿越成功了,就证明自己玩得来,也可以用实力证明给别人看。
搜救时间表
5月27日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嘎查牧民范某报案称,其朋友潘某某、赵某5月17日从额济纳旗古日乃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至今下落不明。阿拉善右旗公安局刑警大队经核实,潘某某、赵某于5月17日17时从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1户牧民家出发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家属委托范某等3人从古日乃出发点向巴丹吉林方向寻找。
5月28日10时
阿拉善右旗旗委、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搜救工作,启动相关预案,制定救援方案,成立了救援指挥部。
12时
阿拉善右旗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殷浩率领3辆吉普车和15名警力组成的第一批救援队伍先期赶赴巴丹吉林沙漠,车上配有医务人员,根据两名失联游客的GPS路线开展搜救。
17时
指挥部再次研究确定了搜救方式、搜救路线和10个搜救点,并根据搜救范围及搜救地点实际情况,决定增加30辆搜救车辆。同时要求雅布赖镇发动巴丹吉林沙漠境内农牧民展开搜救。
21时
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牧民向救援指挥部反映,发现2名失联游客行踪。指挥部立即组织搜救队伍和医疗救援队赶赴发现地。
发现地距离阿右旗府巴丹吉林镇200多公里,由于沙漠里没有路,沙丘起伏特别大,沙漠夜间行车尤为艰难,救援队连夜跋涉。
5月29日6时
救援队伍分别到达两个发现地。潘某某意识清醒,身体虚弱,随车医护人员立即救援;赵某已无任何生命体征,确认死亡。
制定路线想穿越“上帝画下的曲线”
新文化记者在采访中获得了二人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路线及坐标:该路线及坐标显示,直线距离为175.5公里,计划徒步距离为243公里,该计划中提到的地点有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沙漠边缘、S317与陶永明家路口、古日乃、哈尔沙腊勒吉(水源地)、准苏里图(水源地)、扎格图、青海子、印德日图神泉、必鲁图峰、神庙,额济纳镇古日乃。详细标记了其间要经过的四处补水点,印德日图、准苏里图、哈尔沙腊勒吉、特日木图。
除了详细的路线,还包括在网上下载的PDF巴丹吉林穿越介绍,配有图片说明。该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PDF的介绍中称该沙漠为“上帝画下的曲线”。
潘某某还研究了北京云蒙山、甘南扎尕那、江西宜昌大老岭、库伦沙漠、库布齐沙漠等地方。
校方声音
已经派人去现场处理
29日14时许,吉林建筑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潘某某和赵某两名同学徒步穿越沙漠一事,校方了解得不多,学校一位副书记还有辅导员都在现场处理此事。该校公布了一份情况说明称,2015年5月16日,潘某某、赵某两名同学未经请假私自前往内蒙古,并于5月17日从古日乃徒步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穿越。辅导员老师发现后,汇报到学校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学校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及时沟通,组织救助队展开救援。目前两名学生已经找到,潘某某正在进行救助治疗,赵某已经死亡。
“学校也非常着急,正全力抢救这个学生。”这名负责人说。
驴友解读
俩人穿越太危险应多人同行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都冲动过,我也冲动过,可能是因为命好,安全回来了,现在想想也很后怕。”长春资深驴友明月千里(下称明月)表示,他能理解两人的心情,但很遗憾。明月穿越过比较小的沙漠,如果是大一点的,他通常与团队在沙漠边缘走一走,不会深入腹地。
“所有户外运动都有风险,每次出行都要有足够的风险评估,做足准备。有的沙漠,车进去都有可能被埋了。”明月说,两名同学对此次穿越的风险评估不够,“半懂不懂最危险,与其他人一起出去过,就认为这很简单,这最要不得,沙漠里的危险性特别大,任何一个沙漠都是如此。”
在沙漠中穿行,有几点十分重要。“一定将设备封好,因为如果风沙大,小沙粒进入手机等设备后,就不能用了,这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就是带足够的水。明月分析,两名同学遇险最大可能就是因为缺水。明月解释,如果带了GPS,一般不太可能迷路,另外,沙漠早晚温差大,白天炎热,夜晚寒冷,身体对水的需求就特别大,“我们一般的标准是一天3升,如果预计5天出来的话,一定要带够7天的水,哪怕少带点吃的,因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一定不能缺水。
还要谨慎对待的就是多少人同行。“两个人去太危险了,我个人认为,至少要4人同行,因为在沙漠中出了问题,一个人无法对队友施救。”明月说,曾有一个北京的十人团队,皆是资深驴友,一同穿越沙漠,可无法抵挡沙漠的无情,因为缺水,一人遇难。迷路、缺水,是沙漠中最大的敌人,而遇险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呼救并获救。“如果离信号塔太远,手机就没有信号了,无法打求救电话,能用的就是卫星电话。”明月说,对驴友来说,卫星电话不是必备装备,售价太高,话费也高。但如果在穿越沙漠时没有带上卫星电话、手机又无法使用的话,遇险就只能靠自救了。
明月想借此提醒所有的年轻的、新加入到驴友团队的朋友,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冲动,一定要慎重。“还有千万别因为好面子,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穿越沙漠时,如果觉得补给可能不够,哪怕中途原路返回,也不要硬撑下去,一切以安全为上。”在生命安全面前,什么荣誉都是无关紧要的。(记者 崔宝峰 唐奇 石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31 12:42: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