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7|回复: 1

驴友穿越乌孙古道遇险 各方紧急营救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0-14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驴友穿越乌孙古道遇险 各方紧急营救

 

u11696p6t1024d13973f30636dt20141014092450.jpg

由3辆车、11名队员组成的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完成黄金48小时的救援任务后,于10月1日上午从新疆特克斯县乌孙古道返回伊宁市。

  9月29日22时,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姜勇接到乌孙古道徒步穿越队伍一人受伤、一人失踪的救援电话。电话称,一支穿越乌孙古道的徒步队伍从乌孙古道南侧往北行进第六天,距离特克斯县阿拉善温泉20多公里时,遇到堰塞湖,无法按原路通过。在翻越大山下切过程中找不到牧道时,一名队员凭经验横切山腰,走到山体悬崖边,不慎滑坠摔落。伤者为男性,48岁,辽宁丹东人。在事发地点观测,坠落山崖垂直距离大概四五十米,左侧是茂密的森林,右侧是光秃秃的石头崖壁,救援任务十分艰难。

  接到求救信息后,姜勇立即要求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能够出动的队员集结待命,并根据报来位置坐标信息迅速研判伤员和事发地情况,筹集车辆和担架物资。同时,紧急上报州红十字会。在州红十字会会长卢征的协调联络下,特克斯县红十字会连夜联系特克斯县医院,商定一辆120救护车待命。当日23时30分,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3辆车、11人在伊宁市某户外用品店集结。

  登山包、救援担架、高山水壶、GPS通信器材……打好装备后,每个队员的负重达20多公斤。9月30日凌晨1时43分,11名救援队员从伊宁市出发连夜赶往特克斯县,并于3时20分到达特克斯县,与特克斯县医院救护车和急救人员会合对接,商议有关伤员转运事宜,最终确定医院救护车天亮出发,救援队继续进入事发地点。7时,救援队抵达阿拉善温泉,8时50分,救援队在距离受伤人员13公里处与部分求救人员会合。在救援队员询问伤者情况和失踪人员情况时了解到,那名失踪人员也在其中。经询问得知:他当时感觉情况紧急,独自下撤8公里求救,大家找不到他,所以报了失踪,等救援队到来时他已和求救人员会合。

  9月30日9时55分,救援队顾不上休息,2辆车8人继续深入,车辆行驶5公里后因山路陡峭难以通行,救援队员随即携带便携式硬质担架徒步赶往救援地,其余队员建立临时大本营原地待命,负责后勤保障及通信联络工作。12时,特克斯县医院救护车到达临时大本营,一同待命。11时50分,姜勇带领前方救援队员到达伤者跌落地点,发现伤员并了解伤情。经现场初步检查,伤员身体多处擦伤,胸口有疼痛感,其他正超怀疑肋骨骨折。救援队员立即将受伤队员平移至硬质担架,捆扎固定完毕,确定搬运路线。13时,队员们开始搬运伤员下山。山上垂直距离200米,来回绕行1.2公里的山路,坡度很大,一路上都是茂密的松林、长满刺的灌木,给伤员转移带来极大困难。经过近4个小时的挪移,17时,救援队将伤员运至科克苏河岸边,沿传统牧道继续下撤。22时20分到达车辆处,将伤员转移到救护车上。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全体队员开始下撤,与县医院救护人员一同返回,伤员转移至县医院短暂观察处理后,送至州友谊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目前确定为脊椎骨折,病情稳定。

  10月1日凌晨全体队员乘车回到特克斯县城,至此,乌孙古道救援行动圆满结束。(转发)

 

http://outdoor.sina.com.cn/2014-10-14/092413973.shtml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辽宁一驴友穿越乌孙古道遇险获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u8451p6t1024d13932f30636dt201410111011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月29日晚10时左右,新疆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姜勇(网名“磁场”)接到一个求救电话,称辽宁丹东18名驴友在穿越乌孙古道时,因一人从悬崖上摔至半山腰,需要救助

  乌孙古道是古代乌孙国到龟兹国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有很多条,现在的217国道(独库公路)据说就是当时通行人数最多的一条。驴友们穿越的路线是从伊宁市坐车到达特克斯县琼库什台牧业村,穿过海拔3660米高的包扎敦达坂,溜索渡过科克苏河,经阿拉皮也沟口到草原站,从这里可以到达天堂湖,再翻过阿克布拉克达坂,至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黑英山村,完成整个古道穿越,全长130公里,耗时约一周。对于驴友们来说,穿越乌孙古道是件很兴奋的事。

  可高兴之余也会有风险。今年的国庆,10名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员是在乌孙古道上的惊险救援中度过的。

  赶往现场

  10月1日,记者见到了刚从救援现场赶回伊宁市的姜勇

  姜勇说,9月29日,他问明情况后,立即在群里发出消息。“随后,我通过电话与一些队员取得联系,组织车辆、准备救援物资,经过3个多小时的准备,9月30日凌晨1时17分,三辆越野车以及天边、波波、秒秒、花花、狐狸、浪鹰、雷达、穿山、小海等10名队员从伊宁市出发奔赴特克斯县。”姜勇说,出发的同时,他通过州红十字会与特克斯县红十字会、县人民医院取得联系。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队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特克斯县。“当时,我们很感动,特克斯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县人民医院救护人员已经在约好的地点等我们。”姜勇说,经过简短的对接,一行人快速行进,一直赶到车辆无法前行的地方。

  险路救援

  “此时,距离出事地还有八公里的路程,而这八公里非常难走。”姜勇说,安置好临时救援前方指挥部后,已到了早上10时,此时,他们与驴友领队见面并询问了详情。原来,这些驴友准备从南疆库车穿越乌孙古道到达伊犁,出发6天后发生了意外。在翻越一座高山时,一名48岁的驴友从50米高的悬崖上摔到半山腰,当时就出现了骨折,随行的驴友不敢妄动。

  带着担架、绳索以及医疗器械和药品,救援队员开始徒步进发。两个小时后,他们见到了伤者。经过仔细观察,出事地到河床的垂直高度虽然仅有200米,但地形复杂,坡度达70度左右,救援难度非常大。对伤者经过简单的包扎和固定后,救援队员用了4个小时才将伤者救下来。

  徒步两个小时的距离,抬着伤者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次救援是最难的,不仅仅是伤者多处骨折,只能用担架。且坡度太陡,有些地方只能两人通行,还要穿越大片的次生林。”姜勇说,回来时,他们走了4个多小时。让人感动的是,路上的4名牧民见状,也加入到了救援的行列中,一路帮助他们抬担架。路经特克斯西华矿业和华业牦牛基地的施工现场时,施工人员也给予了帮助,为他们煮了一锅热腾腾的面条。

  游客脱险

  10月1日凌晨两点,伤者被送到特克斯县人民医院,经检查,伤者颈、腰、脊椎等多处骨折。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姜勇说,人送到医院后,他们才发现全身酸痛,腿也软得走不成路。

  后经协商,伤者又转到州友谊医院,随后伤者亲属到伊。其他驴友离开伊犁时,为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赠送了“蓝天精神大爱无疆”的锦旗,表达谢意。

  无独有偶,去年10月10日,也是这样一支有生力连在乌孙古道上演了救援上海驴友的壮举。

      (转发)

http://outdoor.sina.com.cn/2014-10-11/101113932.shtml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1 01:16 , Processed in 0.0464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