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1|回复: 2

忍辱负重为友谊 中国蓝天救援队一二梯队转场汇合西藏 继续搜救缅甸失踪登山队员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9-20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蓝天救援队第二梯队

   准备从西藏一侧搜救缅失踪登山队员

 

b227261859c4460bb155f3e7172abf90.jpg


 

自8月31日缅甸“自然呼声”登山队2名登山者在东南亚最高雪峰 Hkakabo Razi失去联络之后,各方积极展开救援。仰光时间15日11时(北京时间12时30分),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二梯队8人已在西藏灵芝地区Nam In Taung山口做好出发准备,先期抵达的第一梯队9名救援人员将前往西藏与第二梯队会合。

  蓝天救援队发言人表示,缅甸登山协会等救援组织和中国蓝天救援队紧急开会协调决定,缅方希望由缅甸登山协会和日本一支登山队组成联合队伍从缅甸境内登顶搜救,希望中国蓝天救援队在中国境内组织第二梯队从卡山靠近中国西藏一侧的路线登顶搜救。蓝天救援队尊重并同意缅方救援方案的调整,赞同与缅方分工合作,联合开展搜救。蓝天救援队表示,在新的方案下,搜救行动将更加高效,搜索覆盖区域将更广。

  第二梯队人员名单如下:李卫东(领队)、但家兵、巫东辉、黄亮、和建军、尹立明、赵国立、黄小波。

(转发)

   http://gb.cri.cn/42071/2014/09/15/7551s4692515.htm  

 

 

           忍辱负重为友谊  

 中国蓝天救援队一二梯队转场汇合西藏

     继续搜救缅甸失踪登山队员

 善举不容贬,良知当唤醒。闻讯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9月17日转场搜救,又见此间个别媒体诋毁报道中国蓝天救援队,还有良心未泯的人们需要知晓更多真相以免被误导,于是带着一串问题和一腔愤慨,缅甸《金凤凰》中文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赴缅中国蓝天救援队发言人王英颉。

 
20140918110434223422110.jpg

 

仰光平常人士听了记者采访后的讲述,他们同样感到气愤。一位有正义感的人评论道:中国蓝天救援队闻讯紧急赶来我们缅甸出手相助,无疑是善举,应该被赞美。事实本来很清楚,但还要加以抹黑。这实在不应该,违背常理,违背人道主义,天理难容。

    为了便于弄清事实真相,记者从采访记录中选择几个要点,供读者速读为快。详细采访内容也一并附后。

    转场为了什么

    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尊重缅方决定,于9月17日转场去西藏,与先期抵达那里的第二梯队汇合,继续参与搜救缅甸失踪登山队员的行动。

    为什么要转场

    此前,缅甸搜救前线,有缅方、中方和日方3支登山队。缅方告,如果三支登山队同时一条线路登山搜索救援,缅方没有办法确保近30人的食品等物资的保障供应。因此,中方不得不转场继续搜救。

    中国队能力如何

    9月13日抵达缅甸的中国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9人中有4人曾经参加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活动,队长安少华曾成功登上8848米高的珠峰顶。缅甸境内的东南亚最高峰——卡喀博雅兹山峰(卡峰)只有5881米高,这对于中国蓝天救援队而言无疑完全具备攀登卡峰能力。

    中国队有无带来必要装备

    听到缅甸需要救援的信息,中国蓝天救援队在24小时内从全国各地召集了既有登山经验又有搜救能力的人员赶到昆明待命。中国蓝天携带了所有必备装备以及够供7天登山食用的食品。之所以没有带那么多食品的原因是,缅方事先告诉中方他们可以提供食品保障。

 


20140918110462156215111.jpg

    登山搜救需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人命关天,救人要紧。抢时间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据缅方介绍,从直升机可到达之地——班兰顶地区(pang nan dim)营地(大约2000多米、近3000米高)到4800米第二营地(river camp),需要徒步12天时间,再从4800米向山顶攀登,需要7天时间。如果天气不好,时间会更长。也就是说按照这个徒步登顶方案,到达山顶搜索也是半个月以后(10月份)的事情。2名登山队员8月31日失踪至今,已有17天了。如果缅甸的直升机能够把搜救队员尽力往山上运送一下,那么既可争取到救人的宝贵时间,又可保存搜救人员的体力来用于搜救。遗憾缅方直升机难以如愿。

    搜救方案与登山方案有何不同

    搜救方案不仅包括登山方案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各种情况下的搜救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搜救队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中国蓝天救援队已经到达吉台村

  2014091811054948494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0 6:02:38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缅甸《金凤凰》中文报记者专访王英颉实录

     赴缅中国蓝天救援队发言人王英颉:

    9月11日下午4点,我们从中缅友协获悉,缅甸第一高峰,有2名大学登山队员失踪。我们第一时间把这一信息反馈给了中国蓝天救援队的24小时在线应急处置小组。这个平台仅用了40分钟就确定了基本的救援方针。

    9月12日,蓝天救援队连夜从全国调集了雪山救援装备,并从全国抽调了高山救援人员,组建了9人第一梯队,这其中有4名队员曾经攀登过珠穆朗玛峰(珠峰),也有队员曾成功登上珠峰顶。

    需要解释一下,登山队登顶和救援是不一样的。以登顶为目标的登山队,只需要选择好正确的路线,然后一路登顶即可。但对于救援队伍则完全不一样。很多失事是在复杂的气候环境下突发的。所以,救援队伍就需要在非常规路线的地区进行搜救,这对登山救援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20140918110584698469112.jpg

 

12日当天组队完成后,全部人员从中国的江西、新疆、北京等地赶到了昆明。在昆明等待办理缅甸签证手续。我们得到了缅甸驻昆明总领馆的大力支持,他们13日早上7点钟就打开大门,加急为救援队伍办理签证,仅用15分钟就办完了签证手续,保证了我们救援队能够顺利地乘坐当天10点的飞机进入缅甸。航空公司也给予大力帮助,救援队的行李超重300公斤,但航空公司没有另行收取费用,行李顺利托运。

之所以这样迅速行动,就是为了能够抓紧宝贵的每一秒救援时间,挽救缅甸登山队员的生命。

 

20140918110558875887113.jpg

 

       9月13日抵达缅甸仰光后,登山队员们立刻转机,乘坐图公司的私人飞机于缅甸时间下午4点抵达葡萄。当天晚上6点多,救援队与图公司、缅甸登山协会、当地军方一起召开了会议,听取有关情况介绍,最后将各方的救援方案做了一个整合。

    9月14日早上,救援队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出发,但缅方对头天晚上商量好的方案做出了一些更改。缅甸登山协会自己又组织了搜救队伍,并且告诉中方救援队,他们已经和日本登山队组成了救援队伍,而且日本队伍中有人有登顶的经验。因此,他们希望中、日、缅3方展开联合搜救。这样的话,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3支队伍同时沿着缅甸失踪者原登山的一号线攀登,缅方没有办法同时保障接近30人的队伍。因此,缅方与中国救援队协调,建议中方从中国西藏地区进行攀登搜救。蓝天救援队表示尊重缅方的方案和要求。

   

    我们蓝天救援队到达仰光的同时,蓝天救援队的后方平台已经拟订出A、B两套方案。我们也在研究从中国境内进入失事地点的最快路线。最终分析得出,从西藏林芝地区出境,直接进入缅甸境内到达失事雪山进行搜救,预计路程只需要5天。与从缅甸一侧的班兰顶地区到达第二营地的12天时间相比,节省了7、8天的时间。这就可以把更多的体力节省下来用在搜救工作上。

    通过中缅双方的沟通,中国蓝天救援队尊重缅方的要求,立刻派遣在国内的第二梯队,从西藏方向进入,开始做相应的准备工作。目前,蓝天救援队的人员已经到达出境的关口,叫做兰林达卡。在这个地方做搜救人员的物资转运和相关准备,这方面的工作预计需要3天时间。

 

缅甸8人登山队

20140918113010581058.jpg

从中国西藏一侧登山搜救,是一个全覆盖的搜索方案。而我们从缅甸登山协会了解到的情况,他们认为只需要搜索峰顶就行,可以放过下面地区。所以,这就是登顶搜救方案和全方位救援方案的不同之处。这并不是说,我们中方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队员不具备登顶的能力,而是我们展开了两个不同海拔同时作业的一个救援方案。这个救援方案是与缅方协调过的,缅方认可的。我们是应缅方要求从西藏进入登山搜索。

    有一些缅甸媒体称中国救援队因不具备登山能力而回国,这是不实之词。中方登山队不是因此而回国的,而是为了延续这次救援行动。应缅方的要求,从中国西藏一侧进入。目前,我们的人员已经到位。

    9月13日晚上6点开会,当时开会时缅方还没有拿出中日缅3方联合搜救方案。那天晚上会议是图集团、登山协会、军方、中国登山队讨论有关搜救问题

  

20140918113095649564115.jpg

 

缅甸直升机最远抵达的地方是班兰顶(pang nan dim),海拔2000多米,接近3000米,即使是这个区间,也需要视天气变化而定,天气条件允许才能飞行。从班兰顶营地到达海拔4800米的二号营地需要12天的徒步攀登。从二号营地到山顶,登顶所用时间,要看天气和能力,缅甸失事登山队员用了7天时间登顶。从海拔4800米到5800米用了7天的时间。

    我们中方原定的计划,都是从同一条线路走,这中间没有任何问题,中方登山队从技术方面、装备方面、人员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对他们表述的只是说我们会在5400米至5800米分一个小组上去搜索,5400米处分另外一个小组同时展开来搜索。因为缅方他们只具备一个小组展开搜索的能力,而我们中方具备2个小组同时展开搜索的能力。我们认为这种雪山救援,不是说登顶看看,看看有没有就完了。而是说,在失事者可能存在的区域全覆盖地搜索,这样才能称之为科学救援。

    记者:这也就是说中国救援队和缅方在理念上和目标上有了明显的分歧?

    王英颉:我们中方在3方会议中,一直没有讨论到装备行不行的问题,一直讨论的是一些技术难点,互相分析,从技术角度去分析它。事实上并不存在我方能不能上的问题。

 

20140918113079297929.jpg

记者:有媒体称,中国登山队来的比较急,带来的装备不足以支撑救援行动。

    王英颉:所谓不足,不是装备,而是后勤补给,是食品,我们带了7天食品,没有带更多的食品是因为事先缅方答应提供后勤保障的。我们现有携带的技术装备,攀登喜马拉雅山都是没有问题的。在沟通中,缅方已经保证我们所有的后勤补给由缅方来提供。所谓的具备不具备条件,仅仅是缅方食品保障问题,不是说我们其它的搜救设备和登顶装备没有带全。

    记者:关于直升机的问题,缅方自己说,缅方的直升机只能飞到海拔不到3000米的班兰顶。

    王英颉:其实,缅方直升机还可以飞得更高些,但是飞行员缺少山地飞行的经验。中方当时提出,能不能尝试着把登山搜救队再往前送一程,这是因为登山搜救队需要赶时间,并不是中国登山搜救队不具备攀爬能力。如果能把登山搜救队向前推进,节省两天的路程。这对于失踪者而说,生还的几率会增大。而且我们从中国境内,仅仅用了24个小时的时间,就赶到这里来了,就是为了抢时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争取时间。如果直升机能够往前飞一点,中国救援队就能够3天到达营地,这与12天到营地相比,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对救援失踪者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14091811300483483.jpg

    记者:有媒体称,T国登山队带来直升机,有没有好的直升机能够将救援队直接带到峰顶,直接展开由上往下搜救。

    王英颉:直升机受气候的影响很大。好的直升机,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协助登山救援队的直接登顶,但是任何好的直升机在雪山上都受天气影响很大。直升机一旦进入峡谷地带和峰顶,它的侧风和空气稀薄,直升机的提升力下降,会带来极大的风险。目前,全世界除了尼泊尔有非常优秀的绕飞珠穆朗玛峰的飞行员以外,包括整个东亚国家,甚至于说美洲一些国家,雪山山脉上进行降落搜救的风险都非常大,而且对驾驶员的要求都非常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20 5:53:29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0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0918113108058051115.jpg

 

记者:目前,听说缅甸投入搜救的3架直升机不具备飞到4800米的第二营地的能力。

    王英颉:据某业内人士透露,T国这支登山队,基本上没有雪山攀登的经验,更不要提雪山救援的经验。M国的登山队还不明确。日本在缅的这支登山队,一直没有参与会议,也一直没有出现在的媒体上。据悉,日本的这支登山队是一支商业登山队,原定计划就是在该山峰的攀登季节,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初进行攀登,他们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日本登山队事发前已经在缅甸境内,事发后被缅方邀请到葡萄。缅甸登山协会后来,正式向中方提到缅甸登山协会会与日本的登山队组成联合搜救队伍,已经明确了日本会参与到救援当中。

    几支队伍同时从一条线路攀登,这样后勤补给跟不上。如果后勤补给跟不上,就难以保障搜救行动的顺利。另一方面,从中国西藏一侧进入会更快捷。我们是应缅方的要求和尊重他们的请求去做了策略上的改变。而本身,我们就有第二梯队准备从西藏一侧进行搜救。

    目前,如果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同时协同进入的话,我们同时作业(搜索)的面将会更大。

 

20140918113175887588.jpg

 

从救援角度来说,这两名缅甸登山队员之所以失事,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第一个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是装备不足。经验不足体现在他们选择了下午五点登顶,而登山界一般都会选择做一个评估,最后一天,会选择一个营地,离峰顶大概4-5个小时。这样的话,在早上凌晨4-5点开始登顶,选择在早上9-10点的时间登顶。这个时候山上的天气、风,是最理想的状态。在山顶短暂做一个停留。过后,会马上下撤到登顶的冲锋营地,在这个地方过夜,然后安全下撤。如果在下午5点以后登顶的话,就意味着只有一个多小时下撤,显然是没办法下撤到此前住宿的冲锋营地的。那么,这样就需要冒险,在有可能并不具备设立营地的山顶高寒地区过夜,完全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方面,两名失事登山队员后面还有6名登山队员,按照传统来讲,是需要具备救援能力的。也就是说,一旦山顶出事,就需要立刻组织第二梯队上去进行救援。而缅方本次的登山队是不具备这一能力的。

(转发)

http://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6526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2 01:35 , Processed in 0.0933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