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于崂山高先生失踪事件的部分信息及轨迹推测
作者:两仪四象
一、参与搜救工作的大致过程
高先生是周四(20号)失踪的,本人迟钝,周六才知悉此事,当晚与蓝天救援队李队长及太清派出所联系询问了部分信息。周日约渡哥等作为飓风先遣小分队上山参与搜救。当日6点40上山,路线:明霞洞—天泉---狗头石---八水河---A点—天泉---明霞洞。无果。山上及下山后与蓝天李队、英雄无泪、JAC等当面或电话交流,迫切感到信息不充分、不准确。二手信息及报纸信息对于确定搜索区域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尽可能搜集第一手信息,否则推测结论谬以千里。
26号周三与队友登高去崂山分局110指挥中心听报警录音,王科及程警官热情接待。后又与高亲属见面询问详情。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思路。27号与登高、渡哥再次上山,以明霞洞为起点,进行模拟行走及搜索。至A点处与蓝天队、蜗牛队部分队员汇合,讨论后对A点左侧山坡及河谷进行搜索,无果(发现过单人脚印,但无法确定留下时间及何人所留)。
二、关于高先生的部分信息(以下信息基本为本人、队友第一手信息,如有第一手信息与本人不符者,希提出。第二手信息不予讨论)
1、个人基本信息:年龄55(报警自述)。体力较好(亲属语)。有崂山年卡(家属语)。方向感较强(家属语)。高度近视,900度(报警自述)。
2、报警信息
报警共三次,高2次,亲属1次。
高第一次报警,4点21分,主要信息:我从明霞洞向西走了三个小时,迷路(注意时间表述,3个小时,不是不到3小时,也不是3小时多)。
高第二次报警,4点36分,间隔15分钟,主要信息:眼镜又丢了,找不到路,在荆棘丛中,周围是树。
两次报警总结:1、信号总体尚好,与110对话顺畅。2、报警过程没有提到除明霞洞外的任何地名(如万年船、天泉、八水河、花花浪、烟袋锅等),没有提到任何行进过程或报警处的标志物,如巨石、刻字、废墟等。3、没有提到行进过程中路途状况,如清晰度、上下坡、拐点等,但对报警点说的很明确,荆棘丛中 。4、没有提到何时迷路,即迷路多长时间。5、没有提到迷路前是否准备下山,迷路前自己行进目的地是何处。6、推测眼镜是两次报警之间丢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这是事实,说明报警前视力没有受到影响。
第三次报警时间5点15,为家属报警,无新信息。
3、高与家属通讯联系情况
第一次通话大致4点30至5点之间(亲属回忆),内容为:回家迟,吃饭不要等。未提迷路。
第二次讲了迷路,家属行动。
后续几次,主要是家属打进去,内容主要为安抚情绪,叮嘱不要动(110亦有叮嘱)。
高发短信若干,其中一条:准备在山中过夜。
最有价值一条:从破房子处向下向西,现在两山夹的山涧靠西的山顶下,能看海。(此信息一字不差抄录),该信息发于晚9点50分。
这个时间,警察、向导、家属、蓝天等组成的搜救队到达明霞洞一带,家属打通电话,蓝天接谈,李队问:是否经过没有顶的破房子?回答经过,通话后有此短信,即“破房子”是在蓝天询问后高开始谈及的。
此次通讯后,再无通讯联系(手机电尽?).
在A点,救援队与其对话过程中突然声音中断,什么原因?难以估计。
4、着装:上衣土黄色夹克,裤子黑色条纹,黑色鞋,包灰色,其中关于包,在与搜救队通话时告知挂在迷路处树上,以便更容易看到,记者写成挂在路边树上,属误导。带相机。
三、若干细节判断
1、高从未到过天泉及其周边区域。判断依据:高在与110及家属通话中,未提及任何万年船、天泉等地名。
报纸等媒体报道“老驴”说法系误导,可能与家属介绍“常爬山”有关,应是只在景区内活动。
2、户外经验低,未参加经常性驴友活动。判断依据:迷路后,没有与可能有的山友联系。时至今日,也未见有熟悉他的山友出面介绍情况。
3、对短信中“向下向西”一词的解读
“下”,可能指下坡,也可能指下山,向下向西连在一起,两者可能是并列关系,即下坡,同时向西,这样表达天泉到烟袋锅方向路径显然不合理。也可能是先后关系,先向下(下山的意思),然后再向西拐,这样表达从天泉经东西岐的路线比较合理。
4、几个时间点
离开明霞洞的时间:4点20报警,走了3小时,倒推,应该是1点20离开明霞洞。这一结论与媒体介绍有一对夫妇曾经遇到高的情况大致相符,遇见的时间在12点半到1点,地点在上清宫至明霞洞之间某个地点。
关于迷路时间:一般而言,报警者觉察迷路不会立即报警,而是尽力突围,这样会有一个折腾找路时间,这段时间假设1小时,这样高前两小时行走过程大致是走在正常路径上(尽管这个路径是陌生的,不知通何方)。也就是说,迷路时间可以推测在3点半左右。
5、关于高先生上山目的
从年龄、单人方式、进山时间等方面看,高进山目的是休闲、锻炼、赏景拍照(随身带相机),非大强度穿越,未设定特定目标,未设定特定目的,未设定特定路线,随机性、随意性较强。
6、是“主动迷路”还是“被动迷路”?
被动迷路:原因可能有:1、行至某个岔路口时,错误的路口很显眼,起码与正确路口一样明显,甚至比正确路口明显。2、大雪厚,把路径覆盖了,难以辨认。
被动迷路一般是渐进式,即一开始像路,行走很长距离后越来越不清晰,最后彻底无路。
主动迷路:在走到一定位置时,判断从无路处直插某个目标点会很近,于是离开路径,深入密林,待发现难以行走,想原路返回,已力不从心。
不排除高“主动迷路”的可能 。
7、高先生是否到过天泉? 他的短信中的破房子是否指天泉?
天泉是一处极显眼的地标,假设高到过此处,不可能匆匆而过,应该会四处看看,看到天泉刻石的可能性很大。即使没有看到刻字,建筑本身相信会给他留有很深刻印象,这样他在报警及与家人交流时会主动提及天泉,但事实不是这样。在救援队主动提及破房子时,他才证实经过了破房子,并意识到破房子对于救援队的重要性,稍后短信以破房子为参考点,而在两次报警时,只是以明霞洞为参考点,与常理不符。
推测:破房子在高先生脑海中印象不是深刻突出,但有记忆,短信中的破房子更有可能指东西岐的破房子。
8、报警后是否会大范围移动?
110及家属在报警后均叮嘱其不要乱动,原地等,估计报警后大范围移动可能性小(家属判断)。
在当晚12点—1点救援队到达A点附近呼喊后,高会否边呼应边主动离开报警地,向救援队方向靠拢? 应该会,但移动距离难以估计。
四、关于高先生行进轨迹的分析
本部分内容既有个人分析,也有队友等其他人意见,不加区分,主要目的是写出来供下一步搜索参考。
以下分析结合了周四模拟行走后的判断。
上山起点明霞洞,此处大致有三条上山路,一是常规路线,直达天泉;二也是常规路线,经过荷花池、三丰洞一带,到万年船;三是通过明霞洞西门,直达东西岐破房子。从明霞洞现场情况看,路线明晰的起点只有第一条路线,对于一个对那一带很陌生的人来说,其他两条路线可以排除。
上山后,岔向青山的路口也可以排除。继续走,到达一个很重要的岔路口,即左拐向万年船的路口,从路口的走向及清晰度看,高完全有可能走入此路口,到达万年船(此处万年船指大船)背后。如果是到天泉,那么天泉有四条路可以继续走,一为天茶顶;二为子英庵口;三为烟袋锅;四为东西岐。其中第三条路中途又有到狗头石(据称学名洞鼓楼)、到花花浪的两个重要岔口。根据短信“向下向西”(这里假设破房子是指天泉),天茶顶及子英庵口两条路线可以排除。
综合以上,这里重点提出6条路径讨论。
1、从天泉向西直达烟袋锅方向。
2、从天泉向西沿烟袋锅方向,到狗头石岔路口时左拐上山。
3、从天泉向西沿烟袋锅方向,到花花浪岔路口时左拐下山。
4、从天泉向南,未到东西岐时,在老虎涧一带迷路。
5、从天泉向南,到东西岐后继续。
6、经过前文所述岔路口拐向万年船,经玄武峰南坡、山口、到东西岐左拐向南继续。
(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