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崩的常识
野雪爱好者 雪山攀登者必读
雪崩的形态和规模是都不一样的,即使是小的雪崩也是很危险的。一般来说,雪崩分为三种类型:
1)板状雪崩:大部分在雪崩中丧生的人都是死于板状雪崩。当一层硬的粘结紧密的雪层压在一个更松软的粘结不够紧密的脆弱雪层上,板状雪崩就有可能发生。
很多时候,脆弱的雪层只能刚刚好支撑住上面的雪层,只要有一点额外的重量(例如一个滑雪者)加在上层雪层上,下面的脆弱雪层就会塌陷,稳定的完整的雪堆就会崩塌,这样板状雪崩就发生了。板状雪崩通常都涉及到巨量的快速运动的雪。就像我们在一些视频中看到的雪崩受害者(滑雪者)所触发的典型的板状雪崩,
触发点都是位于崩塌线下方的中间位置,这就使受害者的逃脱变得非常困难。
2)流雪雪崩:流雪是低温的粉状表面雪的流动,通常情况下危险度要较低。但是,流雪可能将滑雪者推出悬崖或岩石地带而造成伤害。有时你可以在流雪中控制住或穿过,但是一但在错误的地点遇到它就会毁了你。
3)湿雪崩:湿雪崩是在气温较高时,表面雪层融化后饱和含水的情况下发生的。水降低了雪层之间的粘合力,雪崩就发生了。
湿雪崩比干雪崩的运动速度要慢很多,但是也是很危险的。
如果气温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处于冰点以上,那么发生湿雪崩的概率就很高。
如果你穿着滑雪板在雪面上能下沉到脚踝位置,那么雪就湿到很可能发生雪崩。
如果你戴着手套抓上一把雪,雪水能打湿你的手套或者水从雪团里挤出,就很可能发生湿雪崩。
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判断你是否处于一个雪崩易发生地形中,换句话说,你所处的地形是不是陡到足以发生雪崩。
确定地形是不是足够陡,最好就是用坡度仪或倾角仪去测量。学会识别雪崩地形是雪崩危险评估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小于30度的坡度很少会发生雪崩。超过30度的坡度,特别是超过35度,就很容易发生雪崩。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在超过30度的上坡上滑雪,这就把我们带进了雪崩地形中...如果你已经感觉到兴奋了,那就很可能已经是35度或更陡。
雪堆
即使地形已经是足够的陡,雪崩也只会在雪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发生。
当雪堆是稳定的,你可以随心所欲的滑,但是雪堆不稳定的话,小心了!所以当我们身处在超过30度坡度的地形里,我们必须判断出雪堆是否稳定。我们该如何做?
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一个典型的雪堆实际上是很多不同的雪层一层一层叠在一起的。这些雪层是在整个冬季里在不同气温不同风力的情况下在短时间降水形成的。
这些雪层从最硬的冰状雪层到非常松软的“砂糖”雪层,以及处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所有可能的雪层。
最典型的不稳定雪堆是当一个板状雪层位于一个脆弱雪层的上面。板状雪是一个雪层里的雪有着一定的相互的粘合力。
板状雪可以相当的硬也可以很软,板状雪层只需要比它下面的雪层更硬更有粘合力一点。
最危险的情况是上层雪层很有粘合力而下层雪层很缺乏粘合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层的板状雪层在平面上是一整块,你可以切开雪层并成块的拿起来,同时,下层的脆弱雪层就像是砂糖。
很多时候,下层的脆弱雪层只是能刚刚好支撑住上层雪层。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一丁点额外的压力或重量(就像一个滑雪者)就能导致脆弱雪层的崩溃并引发一次雪崩。
另一种类型的不稳定的危险雪堆是气温在冰点以上导致一定比例的雪堆融化后使某些特定雪层饱和含水,这就会导致湿雪崩。
为了减少你在雪崩地形里的危险,你必须能够辨别不稳定的雪堆。自然母亲在关于雪堆的稳定性上给了我们很多线索,我们也有很多测试方法来检查雪堆稳定性。
但是在我们讨论雪堆红色标志或者雪堆稳定性测试之前,先来看一下气候条件是如何影响雪堆稳定性的。
气候
气候是制造雪堆并决定雪堆是否稳定的关键。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能给我们一些关于雪堆稳定性的线索。同样,收听天气预报能给我们一些关于未来天气变化会如何影响雪堆的提示。
下面几种气候条件是影响雪堆稳定与否的主要因素:
1)显著的短时间内的降水:雪或雨都会增加雪堆的重量。降雪或降雨的量越大,雪堆就越难以应付增加的重量和压力,这就导致发生雪崩的概率增加。
降雨在低温的松散的雪上通常都会导致不稳定情况和雪崩。
2)风:风吹雪通常都会在山脊下风处或其他类似地形里产生密度较高的板状雪。当风将雪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沉积下来,它就在已有的雪堆上增加了额外的重量,
通常这都会导致雪堆变得更不稳定。
3)上升的温度:温暖的气温使雪堆在短期里变得不稳定,但在长期里变得更稳定。快速的气温上升会导致某些雪层压缩并使整体雪堆向山下移动。
雪堆的压缩和移动通常都会使雪堆更不稳定。气温长时间的处于冰点以上,会融化雪堆表层的雪,大量的水会使雪堆饱和含水并减弱不同雪层间的附着力,这就导致发生雪崩的概率上升。
但是,当气温在冰点附近上下几度波动而导致的融化和冰冻的交替循环,雪堆就会逐渐变得更稳定,脆弱雪层也会因此变得坚固。
降低行进风险的总结:
1.消除或最小化你暴露在雪崩地形中的时间
2.确保不要有多于一个人同时暴露在雪崩地形中
在上升中:
总是要选择最安全的路线,这就意味着要尽量走在低角度的山脊上,或是呆在足够密的树林里。如果你从密树林中穿过时,确保树林上方不是容易发生雪崩的开阔山坡。
如果你们选择穿过雪崩地形,要确保是从一个安全地点运动到另一个安全地点并分散开
在下降中:
确保只有一个人在滑降中。从一个安全地点滑到另一个安全地点。当你滑到安全地点后注意看着你的同伴!
降低行进风险就意味着你必须以雪崩的方式来思考。当你以雪崩的方式来思考时,你做判断的依据就是通过观察和测试得到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反应一个雪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
绝不要让你内心的期望压过采集的数据和理性的观察。
以雪崩的方式来思考:
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观察不同条件的变化,像地形,海拔或气候的变化。
当条件变化时要准备好改变你的计划。要有弹性。
确保小组里的每个人都与别人交流并讨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
确保你和你小组的每个人都能进行快速和有效的营救。这就意味着你在出发前就要熟练的练习。
雪崩救援
尽管我们已经很小心,但是事情总有出错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携带一些轻量化的工具并熟知怎么去使用它们。
通常情况下要携带一个雪崩信标,一个雪铲和一个雪崩探杆。要认真考虑戴上你的头盔(近30%的雪崩致命是外伤)和雪肺(在你完全被埋了后还能让你呼吸一个小时),或者是ABS气囊系统(气囊能使滑雪者尽量靠近雪面)。使用能可靠脱落的固定器…在雪崩里你的板子还在脚上,就像你穿着板子跳进一个湖里,你会被雪板拖进最深处。
如果你的同伴被埋了,你没有时间去求救!你必须救援你的同伴,如果你跑去求救就会太迟了!
大声呼喊你的同伴或是在同一个区域的其他人。一直要看着受害人!记住最后消失的地点。
确保搜寻是安全的,不要让自己成为另一个受害者。
指定一个领导者并迅速制定搜寻计划
寻找雪面上的线索,像手套,雪鞋或其他装备
进行信标搜索。逐渐接近,在开始挖掘之间用探杆搜索。
很多被埋的受害者是在15分钟内死于窒息,除非戴上雪肺
你同伴的生存机会就在你的手中。
参加一个雪崩培训课程学习如何进行快速和有效的救援是很关键的!
在真正面对实际情况之前,要经常的练习使用信标和进行救援!
救援可能是一件无序的可怕的事情,结果可能是黑色的,冰冷的,或者是令人愤怒的。但是要做好准备!要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是你自己被抓到了
首先不要慌,保持住姿势,朝着雪崩滑下的边缘试图滑出崩塌的板块。
同时,如果你戴了雪肺,马上用嘴咬住。
如果你被推倒,你有ABS气囊的话,马上打开它。
扔掉雪杖(在野山滑雪时一定不要套上手带)
希望你的固定器是可脱落的,你的雪板已经脱掉了。如果是这样,转动你的身体将脚朝向山下。在雪流中尽量向山上游,试图去到雪崩的末端。
力挖到固定的表面以使自己的速度降下来,使旧能的多的雪从自己身边过去
如果可能就抓住一棵树。
战斗!
如果雪崩速度减慢了,就尽可能的将一只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伸出雪面,再用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嘴以保证在嘴的附近有一点空间。
如果彻底被埋在雪下,尽量保持冷静,希望你的同伴都有熟练的救援技术并且很快能发现你。
AvalancheMyths雪崩的神密
“大声说话会触发雪崩”
在一些电影里,这是一个很方便的桥段,但是事实上声音并不会触发雪崩。这只是人们试图远离死亡而为自己编出来的谎言。
声音的力量远远不够触发一次雪崩,除非那是在近距离的爆炸产生的极大的声响。甚至音爆或低飞的直升飞机也只能在雪堆已经极其不稳定的情况下触发一次雪崩,这种情况下,雪堆也很有可能自己就发生雪崩了。在90%的致命雪崩里,都是由受害者或他们的同伴所触发的。
(转帖来自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