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是看到身边的年轻人,怕吃苦不工作,在家坐享其成。想对他们说几句话。还是年底了,我又想起那段吃苦的经历。其实,我真的想称颂我们这些:吃了不少苦。又经历了那么多事,却无比坚忍的一代人。是从小的磨练造就了我们的吗?
16岁的磨练
1968年的最后一天,天空阴沉,雨夹着雪花随着北风飘落。青山百货大楼门前的大道上人头攒动。排成长龙的大卡车上站满了老三届上山下乡的知青。在母亲拖着悲腔喊着我的名字的时候,车子开动了。我和同班同学下乡到湖北省沔阳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那年我16岁。
住
那天傍晚到了公社大队。我们在小队贫农代表的搀扶下一溜一滑地来到住的地方。一间仓库中的一边,用一人高的土砖隔成男,女生分住的两间房。我们小组三名女生合睡在一张用芦苇杆铺成的大床上,三个人带去的被絮合起来用。一天的颠簸劳累我们很快睡熟了。清晨醒来,我感觉头不能转动,一看我的头发与旁边女生的头发凌在一起了。再看被子上积满了雪花,小桌子上的漱口杯被雪埋了半截。原来只铺了一层薄瓦的库房正飘着雪。我们哆嗦着起床,没有柴烧水。就到村边的小河塘敲开冰,舀点水随便洗漱了事。
后来听说每名知青有250元安家费,队里就给我们盖了房。外墙是青砖,房内两边还是用一人高的土砖把男,女生住处隔开。房顶用的是队里牛棚拆下来的草。每逢下雨,房顶上的草就滴下酱油一样的水。我们在床上方扯一张塑料布,要做饭就一个人在灶边撑个伞,以免酱油水滴进锅里。一天夜里刮起大风,轰隆一声,茅草房顶被掀掉了。在屋里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几个女生跑出屋,站在门外看着无顶的房子,竟哈哈大笑起来。
吃
虽说沔阳也属鱼米之乡。但在那时各小队给知青的月口粮定额为几十斤谷子。都在长身体又干体力活的我们哪里够吃。为了避免月底断粮,我们除了喝稀饭,就用萝卜,萝卜缨子焖饭。菜多米少,两个男生总想多添点白米饭,小组长就在饭一焖好就用锅铲把饭菜搅匀。开始吃菜靠老乡送来的咸菜,后来队里给了我们一小块地,菜籽品种有限,所以我们每餐的菜都是一盆大白菜或萝卜丝。
一次,我们端着碗站在台阶上,边吃边看着路上三,五个人叮咚当啷敲着锣鼓去接新娘。几个老乡看到我们碗里绿多白少的饭,对我们说“你们真是叫花子敲年鼓——穷快活!”
劳动
下乡两年,我除了春节回家外,天天都在劳动。干得最多的是一年中连续几个月给棉花打药水。几十斤的药桶背在背上,在棉花地里穿梭。乳白色的药水,经常随风飘到嘴脸上。其次是挑担子。挑谷子时,担子上肩,再远的路也不能歇。最怕晚上挑担子,我眼睛高度近视,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别人的步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掺。
双抢季节最忙,天不亮起床扯秧,天黑了还在挑麦子。我们小组又没有专人做饭,干完活再做饭。一天晚上,我端着碗坐在门槛上吃饭,哐当一声我的碗掉在地上,我端着碗吃饭时睡着了。
去修电排闸时,拖着板车一口气走了90多里路,脚底走起了血泡。修汉沙公路时,炒沥青石子,那油烟把人呛得鼻涕眼泪直流。
记得夏天的晚上,我在门前台阶上乘凉,隔壁一位婆婆经常摸着我的脚板说“伢们嗦,这柔跎的脚板到乡下来造孽啊!”
有位作家说过,吃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确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在回城后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觉得苦。就是在遭遇下岗时,我们这一代人也以坚韧的精神,自谋生路并培养了我们的后代。
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再吃那样的苦。但是,我经常想,我们的后代如果都有那么一点能吃苦和自我磨练的精神,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8:52: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