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与赶山
在熟悉的小圈子里,一直让大家津津乐道着关于我的二件糗事:第一次爬山中署,第一次带队爬山迷路。中署那次是刚入秋,秋老虎正肆虐,头顶上没有一丝风。领头的随风登山如网名一般,嗖嗖嗖几下就冲上了青龙山第一个山头。跟随的十来个人大多是强驴,一个个也边抹汗边加快脚步跟了上去。可怜我那时仅经过一次登磨山的历炼,紧赶慢赶还是拉在了队伍的最后,终于上得山顶,只觉得头晕眼花,脸上由红转白,最后至黑,一屁股坐在地上喘了半天气才缓过神来。一听说后面还有几个山头,立马鬼哭狼嚎叫嚷着要下山。整个队伍被我拖累,只好打道回府,从此戴上了FB份子的帽子。迷路是在2010年第二场雪的一个周末,那时大花青龙已连纵过几次,于是自告奋勇申请带路。走过大花岭两边有鱼塘的田埂后,在一片松树林里转悠了半天,怎么也找不着上山的路了,只好折返。担心回来后再次被授予啥“光荣”称号,反复叮嘱同去的朋友回来不能说,还解释说咱这叫反纵,相当于走完了大花全程。可当天这事就在群里传开了,让大家一阵好笑。
中署也好,迷路也好,丝毫不影响我对山的迷恋。山是最忠实的情人,你去也好,不去也好,他永远在那里,变化的只是时光,是四季,不变的,是沉默的山。爬山的时候,我喜欢信马由缰顺着大山的脉络,慢慢地看,细细地品。
去年夏天,曾跟着一帮强驴去爬山,破冰完后一个个就拥来踅去往山上赶,我也不敢怠慢,急吼吼地跟了上去。翻过几个山头后就赶上了前面提前半小时出发的队伍,我跟的队伍里正好有几个路上名人,于是大家争相与之合影留念。我闪到一边,心里窃笑,看来名人也受声名所累,既是名人,随便往哪里一站就成了景点,既是景点,就不能拒绝别人在景点前拍照吧。乘着大家拍照的空隙,慢慢点阅周边的风景。我站立的地方正好是一座山头的顶部,右边有一排树,树叶绿得似乎要滴下油来。透过二株树的中间,正好看到山角下一汪清澈的湖水,如一滴滢滢的泪,静静地淌在大山的心窝里。阳光打在对面山顶上,从下往上看,一层层的绿渐次的淡,最上面一层竟被阳光染成了金色。这厢还没看够呢,那边又出发了,只好收拾起心情跟上队伍。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跟烟雨一起爬大花青龙。一起出发的队伍早已走远,好在她识路,也不必担心半途折返。那一日阳光明媚,空气无比清新,俩人手牵了手,慢慢走,慢慢看,一路的清幽,一路的花香迷人,此时人在尘世,心却已在尘外。行至青龙第一座山的半腰,目光同时被山上一处地方吸引。那是个近尺长的雕塑,如一个系髻道人,仙风道骨,清癯出尘;及至行得近了点,道人已转过身去,黑袍飘飘,展翅欲飞;再行近一点,又象是观音,手持拂尘,宝相庄严。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截烧焦的枯木,枯木的上端不知是谁系了根草绳,才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想象。
赶山与看山,各有其妙。赶山的乐趣在于锻炼体能,挑战速度极限,带有一定的征服性。从赶山来看,驴友们常说的纵山一词的“纵”字用在此倒很恰如其分。看山的乐趣在于愉悦心情,领悟自然之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看山。大山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一流一石都能带给我无穷的想象,让我能够逃出俗世,收获一份凝重,一份沉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3 8:56: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