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电影《赵氏孤儿》已经在全球公映了。对于这样一部由中国人耳闻目详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大家自然是各有自己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电影的“魂”,就是臣用自己儿子的命换了君主儿子的命在今天会有人相信吗?故事应该怎样演绎。下面摘抄部分媒体言论供大家参考。
在《赵氏孤儿》的筹备阶段,最让导演陈凯歌纠结的是如何让现代的人信有人拿自己的儿子去顶了别人的儿子的命这件事。为此,他一遍遍推倒,一遍遍重来,最终还是决定将主人公程婴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小人物,是命运之手推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他自己没有更多选择。陈凯歌说,这是一个崩溃的时代,人们真正信的东西很少,大家都已被钱绑架了。
陈凯歌语:今天是崩溃的时代,是曾经支撑着我们的生活的很多东西都崩塌,大家都很迷茫,都很恍惚可以说,我们怎么活着?怎么活着算象样?人说一个东西要人格化,我说我们都是资本化的人,这个情况呢,在中国这么多年久远的历史里头头一次发生,很多东西都丧失了,为进步、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超高的代价,是这么一个时代。但是不等于说我就那么悲观,为什么我说这个戏里头有一点希望,这个希望所有的希望都是关于人的希望,所有的希望都是人带给我们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情形你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你一个人的力量都不可能改变大的情形,但是你要有这一个心,你要会去想,而不仅仅是茫然或者麻木的生存,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凤凰网娱乐:您觉得现在的人们有信吗?有自己信的东西吗?
陈凯歌语:很少,很少,我觉得很少。所以这个情形也不光说是是不是人的质量下降,怎么说叫素质,其实还有跟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生存环境有关,所以我还是希望在我们的电影里头有一点对生存环境的提问,就是这个合理不合理?我好多次都说,我觉得电影里头要有一点提问。好多的价值都是在提问里产生的,而不能仅仅是说一切都好,那可能就是大家对电影的它的功能怎么去解释,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凤凰网娱乐:您说今天我们是让钱给绑架了,是什么事情会让您有这样的结论出来,触动您的?
陈凯歌语:因为这是一个大家每天都在谈论得最多的,用得最多的,追寻得最多的一个词,这个不是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说你衣食无忧所以你好像清高,都不是这个意思,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凤凰网娱乐:我们都是其中之一。
陈凯歌语:对。但是就是说,我们对自己首先是从我自己,我就觉得我对这个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对我自己有没有检讨,你像文革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犯过,我把它称之为就是生活里的某种错误,就是相信那样狂热的东西,相信政治可以改变一切,那个事实的证明是错了的,我们今天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是不是相信金钱可以改变一切。无非是一个相同的提问,所以我也才会说,为什么好像电影拍一直要有对自己的反思,我觉得《赵氏孤儿》是我自己,我不是对一个大范围的反思,而是对我自己的反思就是这么回事。
真正历史上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请看历史的记载。
自纪君祥始,“赵氏孤儿”的故事其实才真正围绕孤儿展开,即救出孤儿的惊险、辅佐孤儿成长的辛苦,及结尾处孤儿复仇的痛快。考察孤儿出生之前“仇恨因何而起”的段落更为有趣。
这段复杂的历史最先见于儒家经典《春秋》中的两条零星线索:“(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成公八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乍一看仿佛是赵盾杀了国君,新继位者又杀了赵氏其他族人。实则不然。
《左传》对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有更为详细生动的记录。
故事从年轻的国君晋景公讲起,如今常见于高中阅读课本的《左传》节选《晋景公不君》,详述了其骄奢淫逸的种种作为---其实比起此后诸多暴政来还是比较小儿科的,比如从高处用弹弓打人、因为厨师蒸不熟熊掌就大怒杀人等等。
年轻君王用恶狗、刺客对付屡屡劝告他的重臣赵盾,后者本意逃亡邻国,还没出国境就听说自己的族人赵穿把晋景公杀了,便又返回来。于是又发生了一段千古纠结的故事。
晋国史官记录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说,不是这样。史官解释,你身为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
这即是《春秋》里“赵盾弑君”的来源。《左传》一并记录了孔子的评价,称赵盾是好臣子,只是因史官的秉公记事而担了弑君恶名,如果当时出了国境,就不必如此了。
有了这么多纷争,赵氏家族的祸事似乎在所难免。不过最终引发赵氏灭族的导火索并非这些事件,也不是后来突然凭空出现的奸臣屠岸贾---在《史记》描述赵氏孤儿复仇段落之前,这个“晋国权臣”从来没有在任何历史典籍中出现过。
导火索是赵盾之子赵朔的遗孀、晋景公的妹妹庄姬。
据《左传》记载,庄姬与赵盾的弟弟赵婴私通。
赵婴死后,庄姬就趁着家族内讧的时机,上谏晋景公,称赵婴的两个兄弟会犯上作乱,于是国君起兵讨伐了此二人的势力。
自此赵家元气大伤、几近无人。赵朔的遗腹子赵武因随母避乱于宫中,幸免于这场族灭。后来因大臣韩厥进谏,恢复名誉,官至上卿,赵氏家族又逐渐显赫。
没有奸臣作乱、没有搜孤救孤、没有舍己为人、没有舍生取义,历史原来仅此而已。
司马迁“更淫为贞”
第一个留意到这段故事的价值并使之大放光彩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采取其一贯如临其境的笔法,丰富了这个故事的爱恨情仇,其中精彩段落令读者过目难忘。
司马迁为故事增加了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依次登场。特别是程婴、公孙杵臼之间那段流传千古的对话更是将其中的忠义升华到无可附加的地步。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 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及至赵武复仇成功,程婴又做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而自杀的举动,这使他在司马迁划定的道德层级中占据了等级之巅,此后千年从未改变,果然是“世世勿绝”了。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吴敢认为,《史记》给出了故事全貌并定下立意主旨,赵氏孤儿故事于此便已基本形成。比如将赵朔妻庄姬更淫为贞,从而改变了赵氏被灭的直接原因与矛盾冲突的对象。
另外增加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形象,在君臣矛盾之外加进新的忠奸斗争,明确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不过这部定调之作仍与后来的版本有重大差异,比如程婴用以顶替赵氏孤儿的孩子并非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赵武成人后也没有凭借一己之力复仇,而是在国君重新封赏之后以君命攻打屠岸贾;更没有赵武寄居屠家认贼作父等故事。后世经历了大幅的增删更改,每一次都隐隐现出其时官方或民间的诸种精神需求。
元代“复仇”,明代“团圆”宋代,“赵氏孤儿”的故事又开始流行,原因是赵家王朝将赵武列入自家族谱,因而对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义举不断褒奖。甚至有多位大臣揣摩上意,三番五次恳请皇帝为几位古人建
立忠义祠,使得民间对这个故事也耳熟能详。
南宋末年,蒙古族入侵,丞相陆秀夫带着尚在幼年的小皇帝逃亡,直至琼海海岸,更令仁人志士们联想到保留赵氏血脉的前朝往事。文天祥被俘北上时便曾赋诗云:“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进入元朝,做出最大贡献的便是纪君祥的杂剧本,它使得“赵氏孤儿”从此被各戏曲种类不断搬演,流传至今。
纪君祥版本里,程婴化身为草泽医生,帮助庄姬隐匿孤儿,并且增加大量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比如守城大将韩厥盘问孤儿下落、屠岸贾全城搜孤、程婴奉献出亲生骨肉、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程婴画手卷为孤儿讲述真相原委等等,增强了故事的正义性。
此版突出了“复仇”的主题,每一个牺牲者都嘱咐“将赵氏孤儿抬举成人,与他父母报仇”,孤儿最后也咬牙切齿对仇家“他把俺一姓戮,我也还他九族屠”。在元朝选取这一题材再创作,与此时文人的复宋情绪有很大关系。
程婴一角的刻画尤其丰满,没有此前描述中不假思索的义无反顾,而是“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在整个营救过程中他也更加深谋远虑,面对庄姬托孤和韩厥盘查时都走了又回,生怕对方走漏风声,以至于对方皆以自刎明志。
“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民国年间王国维撰写《宋元戏曲史》时曾评价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及至明清期间,“赵氏孤儿”故事衍生出更多版本,但艺术成就比元杂剧本多有不及。比如为了遵循生旦大团圆的程式,不让赵朔与庄姬两大主角死去,大大削减了悲剧意味。又如增加人物形象周坚,只因其身材年纪与赵朔相像,便被收为赵府门客,此后甘愿舍死报恩。研究者吴敢认为,这“成了对迂腐抽象的封建道德规范的赞美和盲目的颂圣”。
同另外一个历史上流传已久的故事《狸猫换太子》如出一辙,《赵氏孤儿》也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赵氏孤儿》围绕着赵盾、屠岸贾文武不和,展开善与恶、忠与奸的矛盾冲突。在二十年的殊死斗争中,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重义气、轻生死、忠勇义烈的高尚品质。在第四折里程婴说道:“单为这赵氏孤儿,送去了多少忠臣贤士”,说明了该剧忠义的主题。剧的结局是大报仇,这种结局的处理是中华民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传统审美心态的反映。赵家门客程婴只因赵家对他“十分优待”,他知恩报恩,所以才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亲生儿子救出孤儿,虽然后来由于屠岸贾要杀掉全国半岁以下的婴儿,使他的行为具有拯救全国婴儿的性质,较之原来高大,但其出发点仍是报恩,这是儒家提倡的“忠”。韩厥、公孙忤臼等人舍生取义,是重然诺,是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刚烈,即所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这种高风亮节、凛然正气正是中华精魂的体现,闪耀着道德的光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节”、“义”。
如今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不是有句话叫做“不是我不明白,是社会变化太快吗?”我们许多传统的东西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人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迷茫,或向前,或沉沦。从来没有一个时间象如今怎样色彩纷呈、变化快速,因此人们的观点往往还适应不了外部世界的变化,人们传统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许多优秀的东西已经失落了。正如陈凯歌说说“ 这是一个崩溃的时代,人们真正信的东西很少,大家都已被钱绑架了。”而《赵氏孤儿》不管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但是它在精神层面上提出了一个当前最重要的精神的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这是每个国人都要面临和选择的问题。所以这部影片的意义是相当积极的。
文中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