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6|回复: 0

观音阁畅想

[复制链接]

66

主题

397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951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4-1-19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夏汉元][来源:鄂州日报]


观音阁望澜亭的那棵老树,俗称蔻树,消失在1997年的8月有关观音阁的旧梦再翻新,这是我的一个遐想。
  我第一次见到观音阁是在读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正是涨水的季节,我和母亲乘船来鄂城城关镇走亲戚,看望远房的一位姑奶奶,客船码头就在观音阁旁边。观音阁的脚基被淹人江水,我被这一奇观迷得神魂颠倒,缠着母亲问不停,当时母亲给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观音阁是被一只神鳌背着,随潮涨落,阁基有两个凹凼,是神鳌的一双眼睛,一个出油,一个出盐,仅供香客和道人食用,由于道人贪心,凿大凹凼以图其多,结果挖瞎了神鳌的双眼,从此油盐不出,观音阁也不再水涨它长,水落它降了。这段传说已成为鄂州民间故事中的一个标本。
  但当我追问那棵从红石缝里长出的蔻树时,母亲一时语塞答不上来,片刻后她又给我讲了第二个故事,说是一只仙鹤含了一个
核放在上面,是树神之子的化身,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多年之后,当我弄明白了这一切,非常敬佩母亲的心智,这两个故事都离不开“仙”缘,乃自然现象和人为,无可挑剔。
  “万里长江第一阁”真正叫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追逐历史,始于元代,我折服元代监邑铁山(蒙古族人)的“垒石成台”号“龙蟠”的慧眼和奇想,才有了后来的浩荡长江上,上起巴蜀,下至吴淞,唯观音阁这一中流砥柱。这一自然与人的契约,成了万里长江上的一大奇观,其气势磅礴,牵引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览胜,抒发情怀,吟诗作赋,挥就了许多大悲、大壮、大雅、大庸的篇章。有“问津何处是,一柱砥狂流。”(清·姜宣);有“高阁厌洪流,天光一鉴浮” (明·孟廷柯);有“何时登彼岸.一洗世缘空”(明·王廷陈);有“波石净尘心,一航棋树阴” (明·胡有恒);有“漫道此中无坐处,乾坤落落一浮萍”(明·郭予章)等等。尤其是其中的五个“一”中的“一柱砥狂流”,为这“第一阁”名扬天下奠定了基础。
  那棵树消失之后,我对观音阁的畅想飞出了其传说与历史之外,初始的“垒石成台”无论水涨水落定是在水位之上,因为沿江两岸的无数大泽大湖化解了岁岁的洪水,随着大泽大湖不断地减少和缩小,水位逐年上升,也就有了历代不断的修缮,不仅印证了
水涨其长的传说,还印证了一个寓言——东倾观音阁。
  于是,我在畅想中生出一份莫明的感伤,太多的心尘需要洗涤。而那“一航棋树阴”中“一航”就是本我,树虽然消失了,但它扎根于心中,举着绿色的生命之炬。
  我仍在畅想,如果你思念那大泽大湖和湿地,那你就去登临观音阁,它不仅是沐浴和净化灵魂的地方,它还是灵魂的祭奠台,大江可以宽容一切,沉浮一切,消化一切
  我沉浸在畅想中,观音阁见证着自然与历史的幻化,它是自然和历史的遗嘱,不管你是这里的居住者.还是匆匆的过客,只要瞄上一眼,就会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大江在横动、召示。横流伴蟹日出、日落,一展苍穹与博大,奔流不息向大海。,观音阁为中流砥柱自豪,为鄂州人自豪,而我置身其中,为我是大江之子而自豪。
大笑出门踏风去!想念在路上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9 10:50 , Processed in 0.0358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