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原上

武陵源揽胜 桃花源探奇

[复制链接]

1

主题

19

回帖

20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30
发表于 2011-6-7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pp_0212.jpg

路上停车加油偶遇的阿拉斯加  帅狗  忍不住合影了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

回帖

20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30
发表于 2011-6-7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pp_0177.jpg

 

我的全新装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

回帖

20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30
发表于 2011-6-7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pp_0211.jpg

胜利走出驴头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7 23:36: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330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358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魅族群的活动一定要顶  见到好多的熟人啊柳大,我为你遗啊
虫在飞!鸟在叫!花在开!虎在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74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4329
发表于 2011-6-8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江海拾贝在2011-6-7 9:34:00的发言:

 

湖北省十堰市桃花源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从官渡镇桃园村波渔沟乘小木船沿堵河(古称武陵河)逆流而上,行约半小时,猛见一座孤山从河心突起。山背就是不足两米宽的武陵峡口,两边是数百米高的绝壁,抬头仰望,仅能见一线天光。河水从幽远的峡谷深处流来,令人神往,好似陶渊明所写“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下船徒步溯溪,河水冰凉,嬉闹行进大约一个小时后,进入大峡谷,花香扑鼻,鸟语入耳,不多久便看见一片茂密的桃树林,可谓“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继续前行便进入小武陵峡,更加奇幽,两岸山壁如刀削斧劈一般,天空只是一道弯曲的白线,光滴滴的岩壁上横生出参天大树,改走山路,翻过海拔1800米的驴头山,到达武陵峡谷上游出口-----桃源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子住着12户人家。借宿山顶农家,次日清晨,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们可以从在竹山县官渡镇流传甚广的故事《梯仙国》中,寻找到其中的证据。近年来有学者考证,《桃花源记》与《梯仙国》故事同属一题材。这个故事在《太平广记》第十二卷有所记述。故事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当时竹山县有个富人叫阴隐客,他在自家后院打井时,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千岩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银宫阙。有大树,身如竹有节,叶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盘。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间。五色鸟大如鹤,翱翔树杪。每岩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镜;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个都城名为"梯仙国",这个世外桃源就在竹山县。 

  而且,《桃花源记》里说,武陵渔人从桃花源出来后,把这事告诉了郡太守,太守便派人寻找。后来南阳刘子骥听说此事,也欣然前往。二人均未果。古时信息不畅,分析起来,这个郡肯定与南阳很近,所以南阳刘子骥才会听说此事。而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郡。因此,桃花源在竹山的可能性更大。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这里的自然景观,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很不易于寻找,连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当地老百姓都很少进去。无论从地容地貌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竹山桃花源更像原型。

 

 

 

 

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考证一直没有间断,诸说各有证据,但又无不存在疑点,因此至今无一处桃花源实景得到公认。

 全国现有30多个地方叫“桃花源”,其中以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风景区、张家界的武陵源名声最盛。

记者联系桃花源风景区采访时,该景区坚称是桃花源的真源。但据《桃源县志》记载,桃源县是宋朝太祖乾德一年(公元963年),由转运使张咏根建议仿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一文之意而设置的。而这时,陶渊明已死了600多年。

张家界的武陵源也名声在外,但这是1982年由黄永玉先生命名的。

虽然湖南常德一带,汉代也曾经设武陵郡,但竹山武陵县的设置在秦朝就有了,时间要早得多。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考证,中国古代地名搬家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地名相同。如湖南常德一带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从湖北竹山复制过去的。不仅如此,湖南湘、资、沅、澧四水都可以在湖北找到出处,如湖北汉水古称襄江,湖南湘江就是搬用这一地名。

 

 

1991年3月的一天,还在官渡镇任教的华赋桂在堵河捉鱼,一路行至武陵峡口。石门虽被树木杂草遮蔽,却有光透出。他放下鱼篓钻进去,只见桃花遍野,古木参天,感觉极像《桃花源记》中的场景。

调入竹山县城工作后,华赋桂查阅《竹山县志》,奔赴北京、武汉等地博物馆查阅典籍,并到全国各地的“桃花源”考察,他坚信惟有“竹山桃花源”才是真源。

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长期致力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他曾三次赴竹山实地考察武陵峡。4月14日,记者返汉采访张良皋教授时,他提出如下依据:

其一:《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

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张良皋说。

其二:《桃花源记》里说,武陵渔人从桃花源出来后,把这事告诉了郡太守,太守便派人寻找。后来南阳刘子骥听说此事,也欣然前往。二人均未果。古时信息不畅,分析起来,这个郡肯定与南阳很近,所以南阳刘子骥才会听说此事。而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郡。因此,桃花源在竹山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的,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其四:这里的自然景观,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很不易于寻找,连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当地老百姓都很少进去。

除张良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尹虎斌博士、刘宗迪博士、北师大的康丽博士等来自北京、武汉的20余位专家相继到竹山县官渡镇的武陵峡谷考察过。他们认为,无论从地容地貌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竹山桃花源更像原型。

 

 

桃花源到底是什么样子?从陶渊明的描述来看,至少有3个明显特征:1,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川;2,林木茂盛,溪水环绕,花草鲜艳;3,房屋俨然,家家好客,民风淳朴。

可以说,在中华大地,特别是长江流域,具有这类特征的村舍,无处不在。不是吗?沿江有成千上万条溪流,群山之中有无数坪坝,每一处都是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的胜地,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桃花源”。

后人千辛万苦寻找桃花源而无果,要怪就怪陶渊明实在太高超。他娓娓道出一个传奇的人间乐土故事,最后却留下一个扑朔迷离的悬念,留下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有没有解,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每一处疑似“桃花源”的美景都值得我们永远珍惜。还有,我们像陶渊明追求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脚步永远不能停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74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4329
发表于 2011-6-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江海拾贝在2011-6-7 9:35:00的发言:

同行人员24人:

淘气兔  被窝  水中的鱼  絮果  三流匠心  福缘  老朽  恬静  明月当空  江海拾贝  生姜 火灯 原上草  不再流浪  不再流浪+1  活宝  心情  王老先生  王老先生+1  卿卿  浪子风  青山绿水  唐亮  宣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8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堵河源头的那张照的太棒了。最后的风景,哪里即将被淹没了,那个石碑就要移走,我们赶到了。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74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4329
发表于 2011-6-8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柳叶的组织策划!

感谢江海拾贝、原上的领队,你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3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77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将被淹?!还打算这次没跟上以后找机会去呢
风过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人来人往的索桥现在被定为危桥了,曾经经此桥过古镇收费10角钱

neo_img_img_177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8 12:41: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要寻找古镇遗迹只怕要潜水才可以

neo_img_img_177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两重天 neo_img_img_1772.jpg
neo_img_img_1779.jpg
neo_img_img_17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便利的交通工具已成摆设了 neo_img_img_177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块幸运牌,自从见到它又是捡钱包又是捡手机 neo_img_img_17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377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38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6-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陇陇的烟草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明显可以看出家境不错,还是两层别野 neo_img_img_1790.jpg
neo_img_img_17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2 23:45 , Processed in 0.11813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