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溜溜-

[原创](此帖封贴,新帖继续在边走边看)牛群小分队元旦雪地探路穿越小神农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0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了,送子园 img_0058.jpg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0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0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0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0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86

回帖

68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8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10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愧牛行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495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63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10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我们的冰雪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晓色在2013-1-10 18:32:00的发言:

啥时候再去?

求牛队收编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初步确定2013年5.1再探小神农架,欢迎你的同行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864
发表于 2013-1-10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溜溜-在2013-1-10 14:0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1. 2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15:03:25编辑过]

跃跃欲试本来也是其中一员,终归有贼心没贼胆,最终止步十强外

我不争,我不抢,赢了也说承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864
发表于 2013-1-10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强驴们凯旋

我不争,我不抢,赢了也说承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神农架,地处长江三峡北岸巴东县沿渡河境内,北部与神农架林区交错相连,小神农架系大神农架的姊妹山,是由无数座山峰组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神农溪的发源地,她以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珍惜动植物资源让人心施神往,叹为观止。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相关文章:
 
原始苍莽的神农架,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对很多人来说,她的名字就是古远和神秘的代名词。她的历史,她的传说,以及她至今难解的自然之秘和葱郁绮丽的生物世界,铸就了她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它保存完好的生态,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种,优美的大自然风光,众多的神秘传闻以及古朴的民风民俗已逐渐凝固成为人们对她深情的向往和无比的眷恋。
  神龙架,因相传远古神农氏在地搭架采药、尝百草而得名。神农架的称谓较多:如神农山,南山,熊山,神龙山,景山,神农架等。清代同治年间编撰的《兴山县志》卷八《山志》记载“兴山山国,峰峦重复,界之以水,几分四路,其山脉皆出自县西北之神龙山……一名神龙架”,继云“神龙山北隶房县,西隶巴东,南隶兴山,为三邑界山,一名神龙架”,以地理位置来分析,书中的神龙山、神龙架当然是指大小神农架的合称。之所以不书神农架而书神龙架,显然与神农氏是神龙投胎转世的传说有关。
  《帝王世纪》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日妊姒,有(虫乔)氏之女,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同时,农、龙谐音,相互通用也是常有的事。
  神农架之名见于史籍和官方文书记载的虽然较晚,但在当地民间却为时久远。林区下谷、石磨、板桥三乡民间世代流传着一幅对联,是纯选毗邻的地名对仗的,其上联为“太子(坡)披金甲(坪)骑傲马(池)上山朝神农(架)”,下联为“老人(湾)牵牯牛(岭)推石磨(河)低头见下谷(坪)”。这里的神农架也确指当今的大小神农架,架下的太子坡、隐子岩、离子坪、望子山相传为神农子柱的出生地、藏身地和神农父子的离别地,以及神农回头望子之地。
  1943年,房县县长贾文治先生在呈交给湖北省政府的《神农架探察报告》中,不仅直书了神农架之名,还记述了神农架得名的缘由。报告云:“神农架起于何时,殆无可考,据当地土人云,昔时神农皇帝于其处采木建屋,工未遂而神农升天成神,空留屋架于人间,后人进以神农架名之也。”
  神农架最早名称为“熊山”。但是,神农架至今保留还着众多的神农氏活动相关的地名、遗址的传说。据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又据当地土人云,昔时神农皇帝于其处采木建屋,工未遂而神农升天成神,空留屋架于人间,后人遂以神农架之名也。一直到了1970年,房县、兴山、巴东三县邻界地区设省辖神农架林区,以境内神农架山得名。1971年又改属宜昌地区,1972年再归属省直辖。1976年属郧阳地区,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将郧阳地区的神农架林区(县级)由湖北省直接领导。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为了保护她完整的巨大的生态价值,八六年国务院批准神农架成立: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九零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神农架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九五年世界自然基金色会将神农架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神龙架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级隆起带的中段,属杨子准地台,神农架――黄陵台隆,地层古老奇特。因其山高水远,古老神秘,人烟稀少,造成其自然景观以“美、奇、秀、险”著称;又因其重峦叠嶂,峡谷纵横,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处一片茫茫林海之中,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大量的古老动、植物种类,传说此地常有“野人”出没,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她3253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区,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六座,被誉为华中屋脊,孕育了2400多种植物,100多种兽类,200多种鸟类,35种鱼类和1400多种蝴蝶,被誉为“绿色宝库”和“物种基因库”。受喀斯特地貌影响,使这里地貌奇特,溶神、奇、幽、险于一体,洞穴密布,石林高耸,暗河悬流,有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常年刮风的风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鱼洞,吞云吐雾的云雾洞,还有青蛙洞、音乐洞,令人叹为观止。山体雄浑,沟壑深邃,流水佛光,胜似仙境。
  神农架作为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绿洲宝库,本身的生态价值加之众多自然和“野人”之秘,汉民族神话史诗《暗传》的发现,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的石器遗址的发掘都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在西方,“野人”与“飞碟”、“尼斯湖水怪”、“百慕大三角区”并称为“四大自然之谜”。在中国,关于“野人”的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记载。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有画像流传。地处神农架北部山区的房县,风景优美,在1976年红塔区出土的汉墓群中,有铜铸九子灯,上面有图:两个大眼睛,粗眉脊,有头发,没有尾巴,身上披毛的“人形动物”坐在树上,像猿又像人,正举目望远。此汉代“野人”形象再现。清同治九年(1870年)王严恭纂修《郧阳府志》丛记卷八粹录《房志稿》:“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险幽远,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山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枪炮击之,铅子落地,不能伤。”“野人”在神农架一带活动频繁,直到近代仍有目击者。
  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一支“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宣告成立,对神农架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活动。这次考察参加人员上百人,历时近一年,考察涉及课题之广,规模之大,为世界“野人”考察史所罕见。但是遗憾的是,除去一些疑为野人的间接证据外,并没有找到这种动物真正存在的实质性证据。2001年“五一”武汉市几个青年到神农架旅游,行至板壁岩,几个年青人几乎同时在距他们百米处发现一“野人”站立盯着他们,其中一位青年迅速掏出相机拍照,然因距离较远,照片模糊不清,无法确认。但中科院专家迅速赶至现场,对该地方进行考察,确实发现了“野人”的脚窝以及睡觉的“窝”和粪便。
  神农架的地理位置位于湖北鄂西北地区,与重庆市的万县地区接壤。其主峰神农顶与三峡工程大坝坝址直线距离仅一百多公里。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她西接秦巴,东望荆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涵养地、空气净化源、生物基因库。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还有数不清的奇山异谷、奇花异卉、奇禽异兽、奇风异俗。
  神农架的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奇洞异石,文物古迹,名贵花卉,珍稀动物,原始森林等六种类型。堪称长江旅游线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以动植物为例,神农架野生植物异常丰富,珍稀树种如珙桐、水杉、香果树、连香树、银杏、梭罗、红豆杉等都有大量发现。神农架同时也是一座天然百草药园,有中草药材2013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笔枝”,天麻,党参,当归等等。当地传说,古时山脚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丽能干,他们彼此相爱。山霸马皇垂涎姑娘的美貌,欲抢回来做“压寨夫人”。两人闻讯后逃跑,马皇带人追至山顶,用毒箭射杀了他们。这时神农氏恰好经过,他撒下一把箭竹的种子,将山霸困在竹林里变成蚂蝗;又抚摸青年男女的尸体,于是男的变成挺拔的冷杉,女的变成娇艳的杜鹃,从此他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神农架又可说是一个白色动物王国,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和白熊组成一个白色家族,在这里共同生活着。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笋、嫩叶为主要食物。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神农架地区共有12个民族,汉族是神农架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总人口的95%,有少数民族11个,其中的土家人口为最多,占总人口的4.5%,壮族、苗族、回族、彝族、满族、朝鲜族、畲族、蒙古族、白族等民族人口极少,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松柏地区和下谷乡。
  在当地,民间男婚女嫁和为亡人举丧时,锣鼓伴歌以烘托喜气和激起悲哀。男婚女嫁时,陪新朗唱《陪十兄弟》陪新娘唱《陪十姊妹》。丧葬时,彻夜打鼓敲锣唱歌,谓之打“丧鼓”,打丧鼓在神农架又叫“打丧歌”、“孝歌”、“阴罗鼓”、“跳丧歌”、“打代思”(待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亲友邻里代替死者眷属追思之者生前的功德,祝吉亡人开开,为后代祈福的仪式歌,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
  神农架的丧鼓歌与外地一脉相承,属于“转丧鼓”,跳丧是神农架山民的一种祭祀形式,跳丧只为老年人“作古”歌舞,不为青少年夭折而举行,村民们认为老年人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
  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友办丧事,左邻右舍纷纷来祭,并请歌者击鼓赛歌,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与其说是对死者的悼念不如说是对亡灵的欢送,亡者的亲人也在这“闹丧”的气氛中,减轻了凄凉和悲哀。神农架的“丧鼓歌”历史悠久,它是一卷绚丽多彩的历史和神话的画卷,是神农架民间流传的《神曲》。
  还有一种称为堂戏又称“唐戏”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流传于神农架的地方剧种,一说它起源于唐朝,故名唐戏。它是村民在婚嫁喜庆或劳动之余的娱乐活动,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多在农家堂屋内表演,故名“堂戏”。堂戏的剧目在多是演唱传统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创自演的反映民间生活的戏,曲谱单调,表演时多以假嗓演唱,锣、鼓、竹板、四弦琴伴奏,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神农架山民好客、大方。在他们的饮食习俗中,透露出浓重的原始古朴的传统风俗。他们把祖辈在这片高寒山区艰苦创业的历史有机地融入到了日常的饮食之中,使一代代的人不忘先祖的恩德。直到现在,山民们杀猪时,总要先割下一块肉,抹上盐,在火塘里烧熟后,给孩子们撕着吃,并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生活的。
  正是源于这种秉承传统的思想理念,神农架人至今还有吃大肉的习惯。当地人称“砣砣肉”,它是取猪之硬肋,先用火烧,再用锅烙,用各色作料调制后,切成四大块装入碗中,然后上笼经长时间蒸制,出锅后的肉呈枣红色,蒸出的油脂泡着猪肉,让人望而生畏。吃年饭时,每个人必须先吃下一块“砣砣肉”,才能开始吃别的。据说这是一种纪念祖宗的方式。
  逢年过节,神农架山民有走亲串友的习俗。到了主人家里,主人会拿出糍粑在火塘中烘烤好后,双手递给客人,客人接过糍粑,切不可吹拍糍粑上粘的火灰。只管接在手中就往嘴里送,这时主人会立即抢回糍粑,替你吹打干净,并蘸上糖,再递给客人。如果客人不懂规矩,接过糍粑又拍又吹,主人不会干涉你,但你吃完这一块无糖糍粑后,主人也不会再为你烘烤了。
  酒更是神农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农户家家都酿酒,人人会喝酒。酒主要是苞谷酿的,也有用柿子等水果酿的,统称烧酒。酒有白的,也有药酒和蜂蜜泡的。待客必以酒,客人越醉主人越高兴。酒宴很热烈,酒规十分繁杂,五花八门,只要能说出一点理由,找到一条借口,就算一项酒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让人多喝,场面越热闹,人们越高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浩荡的长江之上,有一条小支流,名字叫香溪,它的源头被称为“香溪源”,正位于神农架木鱼镇路口,相传王昭君就出生在香溪源头的一个小村子里。
  当地人都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洗脸时曾掉过一串珍珠入水,从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扑鼻,故名香溪。其实香溪源头的林间野花奇多才是溪水飘香的真正原因。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这种鱼被称为桃花鱼。传说王昭君在出塞前回乡省亲,正逢香溪两岸桃花开放,临行前昭君弹着琵琶向亲人挥泪告别,桃花也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
  山最高处曰神农。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的那样:“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以教民耕艺;又尝草别药,以救民疾夭。”1984年以来,在神农架地区先后发现了汉民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和清代木刻珍本《太阳经》、《太阴经》、《太阳太阴经》、《灶王本愿经》、《灶王新经》,此外还发现了《神农传》、《三神传》、《女娲尊经》等民间神话唱本。这些流传至今的大量手抄唱本及木刻珍本,绝大多数与炎帝神农氏和当地民间风俗有关。
  数千年来,炎帝神农氏被尊为太阳神、农业神、药神、灶神,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怀。
  神农架山高水长,林海苍茫,神秘莫测,魅力无穷。“南北分汉江,东西连巴楚”,这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一块风水宝地,也是我们古老神秘文化的一块圣地,对它的研究和保护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美丽的神农架必将在我们的呵护下,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19:32:48编辑过]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九色鹿在2013-1-10 19:27:00的发言:

跃跃欲试本来也是其中一员,终归有贼心没贼胆,最终止步十强外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你行的!下次跟上

风景在路上,快乐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38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334
发表于 2013-1-10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顶贴,再来欣赏美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4 01:53 , Processed in 0.0792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