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 发表于 2020-9-11 12:51:19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1 20:20:47

一介 发表于 2020-9-11 12:49
昨天发现家门口的葵花开了,用手机拍了几张。

谢谢一介兄!{:1_17:}{:1_144:} 葵花美,拍得也好,总之是很美好的感觉,谢谢!


也与您分享几张图片,希望您喜欢。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1 20:47:21

       继续听老歌。所有的老歌,其实,都揉入了生命的年轮。对着过去回首,我们的人生碎片,会在一首首歌曲中闪耀着我们今生今世的芳华,那么美,那么炫目,然而我们却再也无法返回……

       齐秦的三首歌。我一直喜爱齐秦的嗓音,并不是sexy,而是有种情根深种或情种的感觉。有的男人眼睛如海一样深,让人感觉一旦深陷,就再也无法出来——而且也不在乎是否可以出来了,死就死好了。比如尼古拉斯·凯奇在电影《天使之城》中的眼睛,比如拉尔夫·费因斯在《英国病人》中的眼睛,比如瑞恩·高斯林在《生死停留》中的眼睛……然而,有些人,你不必看他的面容,只听他的声音,你就会有陷落的感觉——比如齐秦。




齐秦 - 直到世界末日






歌曲:直到世界末日
  所属专辑:无情的雨无情的你
  演唱者:齐秦
  作词:杨立德
  作曲:Chris De Burgh


  歌词:
  他们说季节越来越无常
  就连雨水也跟着受伤
  整个世界象风中尘埃
  谁也不敢大声对人说
  你爱我吗
  别问我永久到底够不够
  假如地球脱离了宇宙
  永恒的大地开始融化
  就让我们紧紧拥抱着
  变成沙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有审判
  所有人类剩我们两个
  不管付出任何的代价
  我愿为你钉上无悔的十字架
  不要怕啦....啦....啦....
  一直到世界末日等你回答


  士兵们放下他们的枪
  顽皮的孩子收起了翅膀
  愤怒的火山停止喧哗
  异常的平静埋伏着多少不安
  风暴渐渐升高大地开始动摇
  我在风中呼唤你听见了吗
  别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
  口中仍然隐藏着那句话
  你爱我吗
  不要怕啦....啦....啦....
  一直到世界末日等你回答


  他们唱啦....啦....啦....
  一直到世界末日等你回答
  不管你要付出任何的代价   啦....
  就让我们紧紧拥抱
  一直到世界末日你爱我吗









齐秦 - 往事随风:




齐秦 - 无情的雨 无情的你: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1 21:26:15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1 22:01 编辑

      Blah, blah,blah一番(与下面的曲子关系不大,只是突然想到,就说一下):在本帖12页的167楼听“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我附上了2008年我在论坛发帖《对朋友们推荐我热爱的古典音乐》时写的文字,我说“其实关于好音乐坏音乐的界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就我个人来说,标准很简单:可以真正触动我心、让我的心灵柔软或向上飞扬的音乐都是好音乐。反之,让我萎靡不振、悲观厌世、心灵停止飞翔的音乐就是坏音乐。生命短暂,时光匆匆,我当然应该珍惜有限的生命,抓紧时间听好音乐而不是坏音乐。好的音乐可以感动我、净化我的心灵,让我看见天国和上帝的存在,让我更加热爱生活,让我的一切苦难得到补偿。” 其实,我早就不赞成自己那时的观点了。音乐无所谓好坏,只有对不对自己的“口味”,或曰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爱听不爱听。只要自己爱听的,哪怕是“暗黑”音乐,又如何?“让我萎靡不振、悲观厌世、心灵停止飞翔的音乐就是坏音乐”,其实在我情绪低落时,一些悲哀的音乐反而可以起到宣泄、释放的作用,就如同“我年轻时怕虚度时光,而后来则觉得人活着就是要虚度时光”这样质的变化,我现在也觉得很多靡靡之音、悲观厌世的音乐,甚至无厘头的口水歌,其实都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电影和文学也是这样,商业片、娱乐片都有其存在价值,网络YY小说、街边八卦杂志,也一样有其存在的意义。所谓多元化,这就是吧。




继续听老歌。


梁雁翎 - 像雾像雨又像风:




许美静 - 都是夜归人:




周传雄 - 黄昏:












——————————————————

去年听得比较多的一首歌——

老狼 - 恋恋风尘:




《恋恋风尘》歌词

作词:高晓松
作曲:高晓松
演唱:老狼

那天,黄昏
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
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
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
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
走吧,女孩
去看红色的朝霞,带上
我的恋歌,你迎风吟唱
露水挂在发梢,结满透明的惆怅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当岁月和美丽,
已成风尘中的叹息,
你感伤的眼里,有旧时泪滴。
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
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
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2 10:45:40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2 10:59 编辑

       说到“暗黑”,有部电影就不乏暗黑,但却是我的保留电影,每年我都要重温的,而且里面的原声音乐也是我时不时要听一听,并自己改编后信手弹奏一番的。这部电影我专门写过博文《I am and not》(2014-03-20 11:24:04|分类: 心情记录),也曾转发在路网一部专门谈观影的帖子里(刚才找到了,在《静静地相伴,就好》的第4页的59楼,而且那里发的这部电影里的虾米音乐居然还可以听,但我昨夜去虾米时发觉这部电影原声的整张专辑已经下架了,不知为什么还可以听?)。把那篇博文节选一些段落放这里吧,然后再重听电影里的几首原声曲子。


专辑封面:




      博文节选:      昨夜我看了一部电影《女伯爵》(2009年上映),法国才女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我以前推荐过她主演的《红白蓝三色》之《白色迷情》)自编、自导、自演,并且还自己包办了所有的音乐作曲,作曲的水平丝毫不逊于任何专业电影配乐人。
      这个基于真实人物——匈牙利著名的“吸血鬼”女伯爵——的生平而改编的故事,在德尔佩的演绎下,却不仅仅只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鬼故事,而是一场女性特有的爱情悲剧。人到中年却与爱情“狭路相逢”的女伯爵,因深陷爱情而恐惧衰老,于是不惜一切手段也要留住美貌、留住爱情。她那用刀把自己的胸部皮肤割开(那时尚无麻药)、埋入爱人头发、再血淋淋地用针线缝上的“爱入骨髓”之癫狂举止,让我震撼无比!她留住美貌的方式可谓残忍到“令人发指”地步,令人战栗!然而我,作为一个女性,而且是正走向衰老的女性,又同样是“爱情至上者”,在她身上看见了“不幸身为女人”的巨大悲哀,于是对她的悲剧性命运,有了一定的同情和感同身受。
      看完电影,已近午夜,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里,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分,我枯坐书房,了无睡意。想起伊丽莎白一世那首诗,忍不住泫然泣下。
      就感情方面来说,再也没有比“爱得不再是自己”更凄惨、更可怕、更悲哀、更令人叹息的事了。本来理性、冷静、高贵、骄傲的女伯爵,因爱情而变得不再是她自己,成为一个可怜又可怕的“恶魔”。这样的事例当然很极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目睹不少近似的人和事。……
       ……       ……       ……
      如果有来生,如果可以选择,那么来生我绝不做人,至少是绝不做女人。我要做一株开在悬崖峭壁上的野花,静静地开放,与世无争,无爱无恨无欲。

1. Dominic
2. The cage
3. First night
4. Second night
5. Darvulia's death
6. Istvan finds the cage
7. Last words
8. Tale told by the victors


电影截屏图:








——————————————————————
重听以前我曾在78版发的主帖《追梦人》里面的一首曲子:
Hear Me Cry - Cagnet:
   《Hear Me Cry》是李察吉尔和莎朗史通主演的奥斯卡影片《激情交叉点》主题曲,由Cagnet演唱. 这首歌旋律很优美,演唱者的声音很干净. 舒缓而又略含冲动的调子,沙哑而又略含忧伤的声音,慢慢听来,整首歌就像一名温婉女子在缓缓倾诉自己的爱情故事,落寞,又坚强……
————————————————————
      记得当初此曲令多愁善感的我听得悲悲切切,然而如今再听此曲,我居然一丝悲感也没有,只觉得挺温柔的。可见那时的悲伤与后来的人生悲凉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算不了什么,呵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2 11:47:40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3 10:35 编辑

       昨晚我不光重听了电影《女伯爵》原声音乐,还重听了电影《超脱》以及韩国电影《新世界》的原声音乐。《超脱》的电影原声我以前在路网发过,此次略过,就发一下《新世界》的几首原声曲子。《新世界》是一部真正的暗黑电影,但同样是我的保留电影,每次重看都会连看两遍,看不够……配乐真的很好,为电影加分太多!



曹英沃 - A Sword Dance:






曹英沃 - Flash Back - Ending Theme:




曹英沃 - Main Theme:




曹英沃 - Last Cigarette:






整张专辑的虾米音乐:


https://emumo.xiami.com/widget/4819091_1773263522,1773263523,1773263524,1773263525,1773263526,1773263527,1773263528,1773263529,1773263530,1773263531,1773263532,1773263533,1773263534,_235_465_cccccc_dddddd_0/multiPlayer.swf


专辑封面:




轻博客的文字:

2018. 11.17   21:43    Last Cigarette下的文字


       雨夜,看韩国黑帮电影,被丁青对李子成的情义感动得泪水满面。配乐真好。
       无论是友爱,还是爱情,甚至亲情,其实,所有的爱,都脱不了恩情。
       就友爱和爱情来说,感恩的是——你在万千人里发现我、欣赏我、认定我、陪伴我、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离不弃,永远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感恩你的帮助,甚至是拯救……
       这段音乐是他们的对头李仲久死前要求抽最后一根烟的配乐,有一种勘破生死的超然——此时的李仲久,愿赌服输,视死如归,同样很酷帅,很man。他脾气暴躁,但至少他不猥琐,敢做敢当。


————————————————




2018. 11.17   21:54    Main Theme下的文字

       韩国黑帮电影《新世界》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曲。最难忘的是丁青离世时这段音乐出现,雨丝如泪,一大堆黑衣男子,整个画面肃穆到肃杀。努力活下去,是人生最根本的内容,却越活越忧伤满怀,如男主最后独坐窗前的刻骨孤寂……
       主角李子成不苟言笑的酷劲,很man很帅。我从来就不喜欢絮叨的男人。当然,最感动我的依然是丁青对他的兄弟情,有人从中看见基情,说他俩分别是“二逼攻和傲娇受”,令我爆笑。


——————————————————


2018.11.20   09:02另外一首曲Flash Back - Ending Theme下的文字过于私密,就留给自己吧。






电影海报:









电影截屏图:













豆瓣截图: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3 10:35:09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3 10:47 编辑

The Host of Seraphim -- Dead Can Dance:





这首曲子用在电影《迷雾》(The Mist)的结尾——
Mark Isham - The The Host of Seraphim (special film version):



      撒拉弗(Seraph/Seraphim),是天使者中最高位者,天使之首炽天使,爱和想像力的精灵,做歌颂神。是神最亲近的御使,似神的物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他是直接和神沟通的角色,是个纯粹只有光及思考的灵体,并对炽爱产生共鸣。在天使群中甚持威严和名誉。炽天使无形无体,以赤红的火焰为象徽。若是必须现身于人前时,是以六翼之姿出现。撒拉弗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一睁眼,就会发出如狮吼声,并发出红色电光划过长空,形如长蛇(龙)。炽天使的古犹太语,是“治愈者”和“至高者”(或守护天使)二字的合成字。

       最有意思的是,魔鬼撒旦(Satan),即堕天使(也称堕天使撒旦),他是反叛上帝耶和华的堕天使(Fallen Angels),曾经就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因为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尊贵,使得自己入了迷惑,开始不知谦卑起来,他想与自己的创造者上帝耶和华同等,所以被至高的上帝从天国驱逐了出去并堕落成为魔鬼,被看作是邪恶、黑暗之源。

       所以,撒拉弗(Seraph/Seraphim),既可以是指最高级别的六翼天使,也可以指堕落的天使,即魔鬼撒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魔(或神鬼)一家。






整张电影《迷雾》原声音乐专辑:

https://emumo.xiami.com/widget/4819091_1769730402,1769730403,1769730404,1769730405,1769730406,1769730407,1769730408,1769730409,_235_366_cccccc_dddddd_0/multiPlayer.swf


专辑封面:




Mark Isham专辑介绍:

       根据Stephen Edwin King 短篇小说拍摄的电影《迷雾》(The Mist),在探索人性的过程中牵扯到了政治、军事、宗教等一系列问题。Mark Isham的配乐则很明显的从宗教的角度介入,第7曲的“The Host Of Seraphim”算是影片中宗教氛围的极致,这首歌曲由Dead Can Dance演唱,这是一支来自澳洲的双人组乐团,英国另类音乐界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汲收了许多欧陆音乐因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及现代的摇滚、叛客音乐等)。曲目名称“The Host Of Seraphim”可以翻译成“撒拉弗的军团”或者“撒拉弗的众天使”。炽天使撒拉弗(Seraphim,六翼天使)是上三级(神圣的阶级的天使)之一,这一阶级的天使级别最高,是上帝的近邻,被立于上帝的四周,接受最初的“神显”与“完全”。圣名“撒拉弗”意思是造热者,传热者,是神的使者中最高位者,唯一的使命(或云本质)就是歌颂神,展现神的爱。乐曲以恢宏的管风琴伴奏,庄严而神圣,女声的高亢诵唱和男声低沉的吟唱交错,歌词大意应该是对神的歌颂。影片中这首歌第一次出现在主角一行驾车离开,这一群“不信神”的人在超市“教众”的注视下,缓缓的驶向未知的迷雾深处。第二次则是在片尾男主角结束了伙伴的生命准备寻死时,云开雾散,一辆辆坦克和救援车辆缓缓的驶过。两处使用都无比的悲壮而又蕴意无穷。影片中类似的诵唱音乐多次出现,很好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另一首较长的曲目是第3曲“Bugs”,用快速的电子鼓点带来紧张刺激的效果,标准的Mark Isham风格,把虫子进攻超市的那段推到了高潮,“Spiders”则可以看作是“Bugs”的Reprise。“Mist”则把雾的那种虚无缥缈和气中隐藏的未知的恐惧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影片以一首轻快的Jazz曲“The Vicious Blues”终结,大体是想放松观众紧绷的神经吧,出自影片《派克夫人的情人 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1994)。

       整部影片如同《我是传奇》,有大段大段的零配乐场景,目的是一样的,听不见看不见的才是最恐怖的。所以专辑总时长也只有32分钟。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标准的Mark Isham作品,动作感十足,听起来畅快淋漓,而以宗教为切入点也处理得很好,大量的诵唱音乐既切合影片的主题,亦达到了悲壮的效果。


——————————————


Mark Isham简介:       Mark Isham(马克·艾沙姆)是当代著名的爵士乐手和作曲家,早期作品「Blue Sun」被Downbeat杂志评选为史上百大爵士名盘之一,1988年以《摩登时代》(The Moderns)荣获洛杉矶影评人学会年度最佳电影音乐奖,1995年又以朱迪·福斯特主演的《大地的女儿》获金球奖提名,1999年缅怀传奇大师的爵士专辑「Miles Remembered: The Silent Way Project」入选伦敦时报年度最佳爵士专辑,2003年获邀为化妆品牌Revlon的广告音乐创作,着手混音Cole Porter、Ella Fitzgerald等爵士名曲。
——————————————



轻博客的文字:

2019.8.16.   21:44   此曲下的文字
       刚才我重看电影《迷雾》,又听到片尾的这首曲子《The Host Of Seraphim》,想起以前我就此曲曾写过博文的。在电脑里没搜到,于是登陆老博客找到了。刚才我重读那篇博文,看着我当时在文中配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图片,以鼓励自己这个世界是美丽的、值得热爱并好好活下去的,我有点心疼当时那个我。然而,我一边读一边非常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巨大变化——当时的我有多脆弱,如今的我就有多强悍。是的,如今这首曲子已经丝毫不令我有悲感,虽然我依然喜欢它,但却是从近乎宗教的神圣感方面去喜欢了。
       把自己那篇博文附在这里(博文后面还后续写了一些文字,如记日记一样,我把它们都附录过来),可惜那么多美图没法贴过来。文中加黑的字体,是当时加黑的。
————————————
      The Host Of Seraphim2013-11-03 10:55:54|分类: 音乐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天空中没留下翅膀的踪迹,
    但我很高兴我已飞过。
   —— Tagore,《Fireflies》
             泰戈尔,《流萤集》
       这几日,一直下雨,我无法户外。而身体也是微恙不断,感冒、上火导致的彻夜咳嗽,让我睡眠质量很差。这样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免不了会情绪低落。于是,在悲愁中,我每日都要“自我折磨”般地听听Dead Can Dance乐队演唱的歌曲《The Host Of Seraphim》。我在上篇博文中曾介绍过此歌,写道:有人觉得此曲令人绝望窒息,我却觉得它在给人悲感的时候,并非只是悲哀、悲伤,更有一种“悲壮”(因此让人不屈服、折翼于人生的黑暗面)和“悲悯”(因此深具“抚慰性”,犹如上帝之眼在注视你,或上帝之手在抚摸你)。此曲绝非那些哼哼唧唧、无病呻吟的所谓“悲情歌曲”可望其项背的。此曲传达的是人生的大悲。大悲与小悲不同,具有强大的力度,可以穿透人心,让人升华,而非坠落。
      重读自己今年夏日的数篇博文,最常见的两个字是“静美”,在那浓得化不开的一片绿色里,我用不乏“女孩子气”的娇憨,叹息道:                怎么可以呀
            如此静美的夏日
            这样静好的自己
                      ……
      一转眼,夏日就已经过去。夏日里那个一袭白衣的自己,也“渐行渐远”,成为记忆中那抹浓郁绿色中的一个小白点。夏日的“静美”是生机勃勃的,所以人容易感觉“静好”。躲在树荫下,或窝在室内,喝一点冷饮,读一读闲书,看一部轻喜剧,一日就安静地过去了。人在静好中,对时间的流逝浑然不觉,故少叹息。而秋日,自然也是“静美”的,但已经不是绿色“一统天下”,而是赤橙黄绿“平分秋色”。在这浓墨重彩的色彩纷呈中,秋日的静美被涂抹上“赤诚热烈”、“眷恋不舍”的绚烂。秋日,说到底,其实是大自然美到极致的时候。而任何事物,一旦到了巅峰状态时,就会是衰落,所谓“盛极而衰”也。是以,秋日的美,总令人在目不暇给时,多愁善感一番。那心底不时泛起的轻叹,犹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喟叹。世界这么美,却马上将被枯败、萎谢、荒凉、凄楚取代。人生这么美,却总会“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衰老、死亡……一切“生死循环,毫无例外”的道理我都懂,却依然挡不住心头的无限感伤、悲怆……
      范冰冰曾说:“禁得住多大的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李冰冰则说:“耐得住诋毁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套用她们的句子,人生其实是“禁得住多大的黑暗面,就能担得起多少光明面”,“耐得住荒凉枯败,才守得住静美与静好”。有时候,我是偏爱“自我折磨”般的“以毒攻毒”的。比如,越胆小,就越要看恐怖片,直到看到不再有惊悚的感觉才罢休。现在,我越不耐烦自己的“悲愁”,就越听这悲凉沁骨的音乐。想起自己以前的博客自我介绍:“在时空无涯的荒野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能跟随着自己心灵的召唤往前走吧,走到哪里就是哪里,遭遇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了。”当初那个大无畏的“傻孩子”,“二杆子”,如今依然如故地以大无畏的“我认了”之心态,跋涉在人生之旅,永不言败。
      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的那一幕:在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时,年轻的自己,站在河边声嘶力竭地呼喊:“来呀!一切痛苦悲愁,你们统统都来吧!我不怕!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如今,这个傻气无比的“二杆子”,仿佛置身于激战之后满地枯骨、荒无人烟的人生沙场。即使人生的各种疼痛感,即使旷世的孤寂感,令她痛彻心扉、冰凉彻骨,她依然在努力灿烂地微笑,依然满怀热爱地向着太阳驰骋。如果她伫足,必定是为了爱和美,而绝非恐惧。如果她俯首跪下,那也只会是为了感恩,而绝非认输。
      在人生之旅独行,是需要有一些“二”的。“二货们”永不言败。他们的个人辞典里,没有“失败”一词。既然来了,就好好爱,好好活,不辜负此生,哪怕,哪怕哦,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如意、那么多的黑暗面、那么多的伤痛……
      是以,今后,悲哀到极致的此曲,会成为我悲愁时必听的曲目。以毒攻毒。受得起多大的痛,才担得起多大的爱。我爱世界。我爱人生。无论如何,此心不变,此情不改。我每日必念的人生“经文”是:
       来了,爱了,走了。
       活着,爱着,真好!      (此处是图片)
       今天,太阳终于出来了,而我的咳嗽也在好转……        坚持,耐心,守候,等待,相信,一切都自会好起来的。       人生就是这样,从生到死,
       从悲哀到欢乐,上上下下,伏伏起起,
       周而往复,循环不止。
       没啥过不去的坎,没啥大不了的事。
             是以,
             人生,
             方可,
             如此,
             静美。
         越静,越美。

      此处是视频,配的文字是:
       视频:电影《迷雾》片尾曲《The Host Of Seraphim》(也是《魔鬼雷普利》中的配乐)
       我从小到大都不擅长体育。小时候,我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但几乎没参加过任何体育赛事,唯一的例外是参加过一次长跑比赛,居然还拿到了奖项。这个奖项在我们学校属于“空前绝后”,只我一个人得过,那就是“风格奖”,授予我的是真正的奖状,而非口头表扬。因为当时操场上已无人跑了,我身后的人早就退出比赛,我前面的人则早就到达了终点, 而我必须再跑一圈才跑完。我就那么一个人踉踉跄跄地喘着粗气跑呀,跑呀,根本没注意到操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跑,也没注意到数千人的眼光在注视我、在为我加油。我只知道既然参加了比赛,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跑完全程。
       也许,这就是“二”。“二”,也许是天生的。



云村此曲下的一些文字:



看完迷雾,才知道什么叫没有卖后悔药的。才知道绝望是什么意思。。。


这部电影是讽刺英雄主义的


还有比活着更可怕的吗?


第一次看时从未猜到这种结局


多少人是看到最后才更加认定片子牛逼的,结局直接吐了


最喜欢这首插曲了,当他们开着车深入迷雾,庞大的怪兽群在雾中逐渐透出身形。那种震撼感配合这女声吟唱,有一种对生命和未知的敬畏感。


音乐响起时军队出现之时,当时看着车辆缓缓驶过男主身边,男主撕心裂肺的喊叫声,才知道什么是绝望


讽刺英雄主义?怎么会有人这样理解!看过电影就知道男主一点都不个人英雄主义,相反男主理智,谨慎,果敢,不盲从,不卑鄙,可以说具备了平常人所有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个局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它把通关条件设在了浮标之上,而男主的耐力就像水平线一样,永远无法超过浮标。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看到结局感到无尽的绝望,太好了!


类似电影还有《伊甸湖》,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迷雾》,最后的一段剧情原本就很优秀,因为这首BGM的衬托就变得更加悲怆了。


配乐升华了


结局牛了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5 11:05:14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5 11:15 编辑

       刚才我在书房读百读不厌的简·奥斯丁,窗外雨声淅沥,室内却一直是Green Sun(绿太阳)的一张专辑《Digital Era: The Compilation》(数字时代:汇编)相伴。这张专辑2015年12月18日发行,属于电音(我这些年一直喜欢电音)。专辑里的一首曲子“Digital Oasis”(数字绿洲),我以前常用来给博文或论坛帖子配音。把此曲也收在这个帖子里吧。



Digital Oasis:





整张专辑:

https://emumo.xiami.com/widget/4819091_1255887037_235_465_cccccc_dddddd_0/collectPlayer.swf



专辑的封面:





Green Sun简介:
      Green Sun 是一个以 chill-out、新世纪音乐(New Age)为风格的电子音乐的音乐大师,其制做人是来自以色列作曲家 Michael Hefetz。Michael Hefetz 1978年出生在白俄罗斯,1990年移居以色列,他从小没有得到很多的音乐教育,1994年在他16岁时用学到的一些音乐理论开始了其音乐创作旅程。他的电子乐融合了时尚的音乐元素,深远、飘渺、纯净,就好比在寂静的海滩,夜晚仰望星空,梦一般的旋律令人无比放松。


————————————————

此曲我去年也重听了,2019.8.21   11:05 在轻博客此曲下的文字:


       妹妹小腿的伤口已经愈合(虽然疤痕依然清晰),已经可以下地慢慢走动了。她来武昌看望母亲时,对着窗外满目的绿意,她叹息道:唉,又快开学了,老了后时间走得真是越来越快了……

       我悚然一惊:真的呢!一晃两个月的暑假就快结束了,时间过得好快呀!我也马上要套笼头了,因为今年我们部不是接新生的年头,所以9月2日就是教学周的第一周,我下下周的周一就要去学校上课了(本学期我与上学期课表一致,依然只每周8节课,周一和周二上午各4节)。其实,也不必紧张,因为我又可以每周去学校“赏花”两次呢,呵呵。

       关于时间的快慢,我很喜欢张爱玲的一段话。她在《对照记》一书中写道:

    “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许多人都有同感。
   然后崎岖的成长期,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所以在这里占掉不合比例的篇幅。
   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这个暑假因为母亲需要我每天都去陪伴的原因,我没出门旅游(一开始也没心情。后来有心情了,责任感也不会批准自己抛开妈妈出门去玩)。然而,我在家过得很惬意、很舒适、很充实。我又读了好多闲书,看了好多电影、电视剧(我近期在追看黄磊、海清、陶虹主演的《小欢喜》)和综艺节目(近期在看的综艺有《中国好声音》、刚决赛完的《笑傲江湖》、以及接档“极挑”刚开始两周的第六季《中国达人秀》)。夏日炎炎,心静则凉。我每天除了黄昏时去看妈妈(经常是顺便取快递、买菜买水果),几乎足不出户地待在家里“日理万机”,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乏味。

       我对YG说:看来我以后退休了,也会很充实、快乐的,何况那时我还会定期周游列国呢。我要每年都选择国内外一些安静的地方,去小住一阵,而不是随旅行社进行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这两年我已经跌落到自己人生的谷底了,命运该让我今后往上走了。我会越活越好的。我相信今后还有很多幸福在等待我去品味呢,呵呵……

      上午我又翻阅席慕蓉的书,想起以前读她时曾写的一篇博文,特搜出附录于此。


          多乐多愁女儿心
2012-07-1721:18:59|分类: 读书笔记          每天,我有那么多哀愁
                        然而
         每天,我还有那么多快乐
                         ……
                   感谢上帝!(此片博文以前发过,所以除题记外的正文略去)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5 11:25:58

关于简·奥斯丁,把去年的两篇博文收在这里。


2019.08.10   11:49       昨夜我重看了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劝导》(2007版)。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大龄女文青的童话故事,是终身未婚的简·奥斯丁的YY,所以可以满足婚恋不顺的老文青们的YY。这话有点刻薄,不过倒是事实,呵呵……
       上次观影时(我很清楚地记得是去年的9月1日,因为当时我一看完电影就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发在轻博客了,虽然由于私人信息太多我很快就又把它关闭了),影片中段海边近乎黑白色的场景,令我很喜欢,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大连遭遇台风时的情景,当时大海也是这样近乎黑白色,浪涛翻卷、咆哮不休,而我一个人踯躅于海边……这次观影时,我依然喜欢这个场景,但我还喜欢一些别的场景,比如写日记,比如翻看收藏在小箱子里的信件(信件被细绳捆在一起)以及发黄的照片,这样一些场景,都属于过去那个慢生活时代(我的抽屉里就有很多本日记,捆在一起的信件、发黄的老照片,我也会在夜晚独自翻阅,进入时光隧道。即使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电邮写信,我往往也会把自己珍爱的邮件打印出来,然后独自在夜晚的寂静中慢慢品读,一遍又一遍……),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进入快节奏时代,有多少人还手写日记、还收藏信件和照片呢?还有,花瓶中的插花,草坪上的奔跑,已经不年轻但却温柔的笑容(即使再不美,女人幸福时的笑容也会美死了),男人严肃凝重的表情,这些镜头都让我喜欢。这是一部需要静静地、慢慢地品味的电影。
       关于女主角的不美,豆瓣影评有人写道:“虽然女主角不好看,但是我不反感。况且现实生活中的女子哪能个个美如天仙呢?平凡的她就犹如平凡的我们。老是俊男靓女的电影电视剧虽然养眼,也太令普通人相形见绌了。难道只有俊男靓女才能谈情说爱么。”是呀,普通人也有谈情说爱的权利。何况女主角也并不是不美,她的美,与这部电影本身一样,需要慢慢品味。
       我上次观影时就很遗憾这个版本里没有书中最经典的一幕:男主最后给女主写信的那个场面,此次我依然为此遗憾。不过观者如果特想看这一幕,不妨再去看看1995版的《劝导》,那部影片里有。我反正两个版本都下载收藏了,想看哪个就看哪个。观影的享受,也属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享受,不可勉强,多说无益,就此打住。收一些电影截屏图于此。











附录:2018年9月1日22:36发的博文(节选):       刚才看完了一部电影,简·奥斯丁的《劝导》(2007版),是用手机投屏到客厅大电视机看的。观影的前半程,我半躺在摇椅上,摇啊摇的,内心无一丝波澜,不时有出戏感。影片中段,海边黑白色的场景开始给我美感,尤其是男主角的饰演者鲁伯特·彭利·琼斯,以前他在《四根羽毛》、《乱世有情天》中的表现都很一般,可在这部影片中很“惊艳”,呵呵……
       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除了我以前最爱读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另外三部《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和《诺桑觉寺》,我都是因为读了毛姆的《巨匠与杰作》而买来读的。《劝导》中男主最后给女主写信的那个场面,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可这个2007版本把这个场景去掉了,反而是95版保留了这一段。
      我观影时一直在等这个场景出现,却没等到,最后反而是男主蒙上女主眼睛,带她去看结婚礼物——大房子,镜头旋转着表现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很烂俗的改编。不过,有情人历经8年的分离和磨难后终成眷属,总是令人欣慰的,我就不抨击编剧和导演了。
       其实,我来涂鸦一番,不是为了吐槽电影本身,而是为了宣泄我观影时产生的一些感叹。上面都是啰嗦的铺垫或开场白,下面的才是我的心声。
      (下面的吐槽长文都略去)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5 11:33:08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5 11:52 编辑

2019.7.1023:19       刚才我又重看了1995年版的电影《理智与情感》(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李安导演,当时36岁的艾玛·汤普森编剧并主演三姐妹中的大姐埃莉诺,当时才20岁、还没出演1997版的《泰坦尼克号》的凯特·温丝莱特主演妹妹玛丽安娜,当时35岁的休·格兰特饰演爱德华),这是我定期重看的经典电影之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
       不过,看完后我脑海中却一直回放着电影中的画面——玛丽安娜,因遭受爱的重创而心碎,在大雨如注中凝视着爱人的房子,痛苦地背诵她与他一起背过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一遍遍呼唤着他的名字……为受寒她差点生病死去——她纯粹就是因绝望而在求感冒、求重病、求死呀!
       海水又漫过来了……我又心痛如绞……
       不过简·奥斯汀的小说,主人公的结局绝对不会是日本作家那样哀伤凄美绝望的。所以,最后,玛丽安娜慵懒地半躺着,爱她的男人坐一旁为她读书(那时的娱乐方式真少!),那样的画面,真的只能用“岁月静好”四个字去形容。这样的结局,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哪怕她眼中依然有浓浓的忧伤。忧伤以终老,又如何呢?哪个认真生活、认真热爱的人,不是遍体鳞伤、忧伤终老的?
       在爱与被爱之间,绝大多数女人在“爱了、伤了、冻僵了”之后,都是有意无意地选择在“被爱”中回暖、复苏。人的求生欲,顽强无比,压倒一切。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he said.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终往往是选择与失败和解,对人生的各种不如意妥协,却不愿意被毁灭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生死这样的大事面前,爱情,最终,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还是读诗,在诗中做梦吧。无论如何,艺术和自然,永远不会遗弃一颗真爱的心。
                Sonnet 116
   --by William Shakespeare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
   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的一个翻译版本:
让我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是阻挡不了的。爱算不得爱,
若是人家变心了,它也变得,
或者人家改道了,它也快改;
不呵!爱是永不游移的灯塔光,
它正视风暴,绝不被风暴摇撼;
爱是一颗星,它引导迷航的桅樯,
其高度可测,其价值却无可计算。
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红颜
到头来总不被时间的镰刀遗漏;
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改变,
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
    假如我这话真错了,真不可信赖,
    算我没写过,算爱从来不存在!
                     (屠岸译)
————————————————
      电影里是这样翻译的: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心灵契合,突破障碍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说变心就变心,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哪能算是爱!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哪能任凭抹灭,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纵有狂风暴雨   也永不动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行诗》在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集收有154首诗(我在开英诗赏析课程时斟酌良久后选的是第18首)。十四行诗是源于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文艺复兴初期时盛行于整个欧洲,其结构十分严谨,分为上下两部分(sections),上段为提出问题的八行节 (octave),下段为解答问题的六行节 (sestet),每行都是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韵脚排列:abba abba, cdc ded (后六行节韵脚会有变动,比如cde cde 或 cdc dcd,)。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构则分为三个四行节和一个往往做结论的两行节对子 (3 quatrains and a final couplet),每行十个音节(五音步,抑扬格),韵脚为:abab, cdcd, efef, gg。
      本诗中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暗喻(metaphor),比如直接说爱是the star——指引方向的北极星。“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whose worth's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wandering bark” 指迷失方向的船。对于船只来说,在海上迷失方向是极其危险的。但如果他们找到北极星并按它指引的方向前进,那他们就能得救。迷失的船只象征着恋人们,指引他们前进的就是伟大的爱情。只要心中有爱,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爱是恋人心中的“北极星”,有它的指引,爱之船就不会迷失方向。
       海的汹涌澎湃和变幻莫测象征真爱道路上的艰难险阻:“it is a ever-fixed mark/that looks on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它让意志薄弱的恋人迷失爱的方向,但海上的灯塔(ever-fixed mark)却是真爱的象征,只要有真爱在心中,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rosy lips and cheeks”,玫瑰的特征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用带刺的玫瑰象征美中不足。
       这首116诗是歌颂“爱”的主题。诗人强调爱必须真诚、忠贞,不能三心二意、见风使舵,经得起考验的爱才是至死不渝的爱。爱能征服时间,爱情不随短暂的岁月而改变,而是坚韧直至终老。不管风雨,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爱你的人。



电影截屏图:











今天上午在轻博客涂鸦的第一段:      这两天我又重读简·奥斯丁的《劝导》和《理智与情感》,并看了同名电影,心情宁静。即使想起一些往事,我的心灵都是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的,而不是如过去那样海水漫过来,一浪接一浪地惊涛拍岸,break, break, break……


————————————————————

分享几张美图: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7 08:56:29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7 08:58 编辑

       哈哈,注意到手机读帖也可以分页了,倒让我的认真劲儿又发作了。既然我已经会降低音频码率以缩小音乐文件,那么我就把前面几页的音乐,都缩小到4.9m以下,以附件发出来,方便手机君听。俺是一个freak, 用汉语说是“奇葩”,做“不打粮食的事儿”(就是“玩”)时,认真劲儿不比上班差,甚至更废寝忘食,并且乐在其中。俺眼界不大,贪图舒适和享受,能躺着就不愿坐着,能坐着就不愿站着,所以最怕志向高远的人们拿国际、国家大事让我思考,你们大男人、大女人思考即可,眼界太小的俺自觉能力有限,在争取不麻烦国家的前提下,只想听听曲、读读闲书、看看蓝天白云、欣赏一下花花草草的美,没人陪伴俺时,有猫咪和小狗陪伴,俺就心满意足。

       听首我以前发过的曲子《Davai Za》,这首曲子我在2011年1月31日的博文《过年 过年 过年喽》(后来曾转发在路网)中说:“今天偶尔听到一首音乐,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不羁感觉,听着很适合我最近对一切所持的“无所谓”心态。百度一搜后才知是俄罗斯摇滚乐队lube于2002年发行的专辑 《Davai za》中的一首主打歌。反复听着这首歌,我忍不住在书房“独魔乱舞”一番,哼的歌词却是自配的:过年 过年 过年喽,快乐 快乐 快乐呀!”


Davai Za






分享几张美图后俺就去把前几页的音乐缩小、以附件发出来。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7 12:00:55

       终于完工了——把前7页的音乐基本上都“附件”了一把,伸个懒腰,喝口茶,好惬意,哈哈……

       听首老歌,陈明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也是以前专门写过博文、转发在路网过的。此次只听曲即可。陈明的歌曲有很多首我都爱听,也经常听。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0-9-17 19:09:23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1 20:20
谢谢一介兄! 葵花美,拍得也好,总之是很美好的感觉,谢谢!




问候蓦然!
好美丽的月亮,又快到中秋节了。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8 11:19:26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8 11:24 编辑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0-9-17 19:09
问候蓦然!
好美丽的月亮,又快到中秋节了。
谢谢大歌的问候{:1_144:},是呀,一晃又快中秋节了,这两天小区已经有桂花香了……

——————————————

今早拍的云,起得早才可以看见,因为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又阴天了,呵呵……











听一首也是以前发过的老曲:玛奇朵飘浮





2019.9.7   22:31    此曲下的文字
       刚才突然又听到此曲,又一次有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以前初听此曲时,曾经写过一篇博文的(一晃就过去了七年),附在这里吧。因为:老去的只是岁月,而不是心灵的各种感觉。
       因版权保护,网易云音乐搜到的王雁盟原版听不成,只有这个版本可以听。原版以前是可以听的,所以底下有很多评论,比如:
       ——手风琴音乐奏鸣,总让人感受到流浪、风霜、苍桑、浪漫的气息,因为经常用来演奏欧洲各地民谣,能带着走,适于歌舞,丰富的历史感及民间性格,使其乐音披附着热情、哀伤、漂泊的色彩,带着描绘、叙述的“口吻”,挥洒着一幕幕几米式的诗意场景,云淡风轻与潇洒快意间,张扬纤细、幽美的生命情调。
       ——听出了无尽的悲伤和落寞。
       ——欧洲小镇里,树叶飘落阳光投射在铺满石砖的小路上,路上有着些许青苔,一位围着围巾穿着风衣的长头发姑娘抱着书本慢慢的走着然后开心的旋转,画面追着衣角,最后停在洒满阳光的的林间小道。
       ——然而我想到的是,一个美妙的下午,随着阳光的跳跃,镜头在欧洲某个街头移动着:古老的石砖,洁白的雕塑,对称的公园花园小路,雪白水花的园心喷泉,小广场上呼啦啦飞起的一群白鸽……最后,画面从空中拉近,定格在那个拉着手风琴的欧洲小伙儿身上~😄
       ……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会因经历的不同,对同一首曲,有各自独特的、迥异的感觉或意象。

————————————             玛奇朵漂浮2012-09-2223:10:00|分类:音乐
       刚才看完美国电影《杀戮时刻》后正浏览豆瓣上的相关评论,突然手机响起来。我这人“机德不好”,经常忘记开机,今天难得开着机,居然就有电话打入。看见是个陌生号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原来是曾带我去榆木沟溪降的两个驴友。他们说他们刚才喝酒,翻看以前的老照片,突然很想念我,问我是否一切还好,是否今后可以参加他们的户外活动。他们还让我上他们的QQ空间去看他们前几天在侯家冲水库露营、野泳的照片。我去看了,照片里的风景我再熟悉不过了,那里甚至曾经被论坛的版主用我的网名称为“远方的天堂”,是我的天堂呀!我看着看着,就落下泪了。其实,并非是照片让我落泪,而是这篇文章配的手风琴音乐《玛奇朵漂浮》让我立刻有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很多蛰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往事,童年的,少女时期的,大学时期的,等等,都重新浮现在我脑海里,让我悲欣交集。
       网上查了一下,《玛奇朵漂浮》出自台湾音乐人王雁盟的手风琴专辑《飘浮手风琴》,由风潮唱片出品。据说他本来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去东欧旅行时,在布拉格地铁站遇见手风琴老艺人,深受感动,于是开始了手风琴音乐的探索。玛奇朵(Macchiatto)在意大利文里是“印记、烙印”的意思。玛奇朵咖啡是奶咖啡的一种,它是先将牛奶和香草糖浆混合后再加入奶沫,然后再倒入咖啡,最后在奶沫上淋上网格状焦糖。顾名思义,焦糖玛奇朵就象征着“甜蜜的印记”。据说还是星巴克的独创,也不知是真是假。有人写道:“吉它、提琴伴奏的《飘浮手风琴》,手风琴确实象漂浮的云,中间有小提琴穿梭,旋律优美,吉它的低音始终在底下衬托。整首乐曲温暖却又有些淡淡的忧伤。玛奇朵漂浮,少了一些欢快的跳跃,却带着属于秋的萧索气息,像丝丝缕缕的细线,不经意便缠绕在你的心脏,用一种特有的缠绵勾起你无限的回忆!” 看来与我的感觉一样。      
       这首曲子,的确有立刻勾起“无限的回忆”之特殊魔力,也许因为它有点俄罗斯的感觉,而俄罗斯或苏联,曾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至少两三代中国人的生活。儿时的我,经常看着部队文工团的叔叔拉手风琴,所以多年以来一直都觉得“最帅的男人就是拉手风琴的男人”。多年前我曾期望儿子学手风琴,却被他拒绝。我也没强迫他,毕竟他有他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做父母的不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并逼迫其去实现。大本时,我经常在周末去大礼堂看艺术系学生的表演,而手风琴独奏一向是最让我热血沸腾的节目。我曾把某友的手风琴借来瞎拉过一阵。那时我很爱唱苏联歌曲《海港》,经常让朋友拉这支曲子,而我跟着哼唱——唉,那些美好的日子,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的我,虽然特喜欢钢琴、小提琴音乐,但依然觉得男人拉手风琴很酷、很帅气。想想吧,如果就在现在、此刻,能有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在月色与篝火中,嗅着桂花香,拉着手风琴唱歌,该是怎样的诗情画意呵!
       数日未登陆QQ,这次登陆发现川西行的某友给我发了消息。国庆之后他们一帮人又要去川西和云南、西藏,并问我是否参加。我国庆后就要正式上班,接新生时的“刚开学”阶段不能请假或调课,而且估计我也不适应他们的户外强度,所以我推掉了邀约。但我却又回忆起与他们一起在川西的墨尔多雪山、雅拉友措和雅拉大峡谷“生死与共”的那些日子。原来,我一切都记得,都怀念呵……在《玛奇朵漂浮》的音乐中,我又清晰地看见了论坛结识的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朋友们那一张张笑容灿烂的脸,原来他们一直在我心底“与我同在”呵……
       那就听着《玛奇朵漂浮》,进入时光隧道,让“昨日再来”吧……这个秋天的基调似乎注定了是伤感、怀旧,后天我就要出门去参加百年校庆的同学会活动,那时我会有何感受?我会喝酒并一醉方休吗?……




虾米的整张专辑一起听:

https://emumo.xiami.com/widget/4819091_56316,56317,56318,56319,56320,56321,56322,56323,56324,56325,56326,56327,56328,_235_485_cccccc_dddddd_0/multiPlayer.swf



专辑封面:





专辑:飘浮手风琴
艺人:王雁盟
唱片公司:风潮音乐
发行时间:2003年09月01日
专辑类别:录音室专辑
专辑风格:轻音乐

专辑介绍:            手风琴音乐奏鸣,总让人感受到流浪、风霜、苍桑、浪漫的气息。手风琴据说是1777年由中国乐器笙传入欧洲演化成的;又因为经常用来演奏欧洲各地民谣,能带着走,适于歌舞,丰富的历史感及民间性格,使其乐音披附着热情、哀伤、漂泊的色彩。王雁盟的手风琴创作专辑《飘浮手风琴》也不例外,带着描绘、叙述的「口吻」,挥洒着一幕幕几米式的诗意场景,云淡风轻与潇洒快意间,张扬纤细、幽美的生命情调。       整张专辑有电影《埃米莉的异想世界》配乐Yann Tiersen的浪漫、轻盈,同样也布满城市中想象的趣味、诙谐、梦想,以及发呆似的神游、历险;在情绪飞扬奔放时,很有拉丁味,甚至还有摇滚气;Jazz自由即兴的精神,游荡其间。承袭着部分手风琴传统上波尔卡或圆舞曲似的性格,使这张专辑呈现多元乐风,涵摄曲折、迷幻的戏剧张力。虽说是手风琴专辑却也没独尊手风琴,小乐队编制的演奏中,彭郁雯的钢琴、柯智豪的吉他、洪宇辰的打击乐也有精彩的表现。      王雁盟让手风琴具有高度的描绘性,不夸张炫技,含蓄内敛,淡笔白描,而情韵饱满。「微光」几乎就让人听见了晨曦,缓缓地、微微地睁开眼帘,残留的梦味,终在伸完懒腰后离去。新的日子打开了天窗,「清晨萨鲁奇」是向阿根廷bandoneon手风琴大师Dino Saluzzi致敬吧!彷佛见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春光正乍泄;「玛奇朵飘浮」带着忧郁喝着Macchiato,先尝奶泡的甜凉,然终究得尝尽咖啡的酸苦;乐队的表现层次感很好,不同的器乐流泄着百般心情,和谐地铺展着单纯又交错的思绪纷陈。 「地下铁」强烈的台北符号,一种快节奏的提醒,使人从欧洲田园漫步的白日梦中睁开眼来,羡慕车厢中相拥的恋人,随车晃动着腰肢,是「幸福的舞蹈」;为见了爱的愉悦而心喜,「单车练习曲」可爱、青春、怡人;「马戏班经理」像小酒吧醉汉的独舞,滥情俗调中,钢琴弹得精彩;「一个人的手风琴」、「忧郁摩天轮」,手风琴与吉他的对话,让人想起街头艺人,现实与梦的谈心,幽愁、淡漠、专注及出走的冲动,才有下一首摇滚火气似的冲动「冒险」,以「微醺的步态」,「手风琴缺席」它在流浪的路上;向你我道别的「晚安热可可」,在老唱片沙哑的手风琴声中,是无限回忆、欢快、温馨和疲倦的回旋。《飘浮手风琴》可以是一天,也可是一生。

焦糖玛奇朵: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9-19 09:58:55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9-19 10:03 编辑

       依然听老歌,刚才听着这首歌,窗外雨声淅沥,想起昨日下午的阳光灿烂和赏桂花时的幸福感,想起很多已经变成在心灵原野依依又依依地摇曳的花儿的往事……


手嶌葵的2006年07月12日发行的专辑《ゲド戦記歌集》(地海战记歌集)中的一首歌《旅人》:





                返璞归真
2012-03-10 11:11:30|分类: 心情记录

(正文以前发过,此次略去)


《旅人》 ——手岛葵演唱 为了探寻真实的光辉 他的旅程尚未结束
与拍打船舷的浪花对话 倾听风划过脸庞那无止的吟唱


依着内心的声音所指引   用沟壑万千的手抓起点心
在那语言已经失去意义的都市里   搜寻被隐藏的爱的真谛


寂静在无声中抽泣   他走过深深黑暗所笼罩的死城
在失去时间的街市里   了解亡者不绝的哀怨


度过无数昼夜   越过千山万水
为了探寻真实的光辉   他的旅程尚未结束


与拍打船舷的浪花对话   倾听风划过脸庞那无止的吟唱
依着内心的声音所指引   用沟壑万千的手抓起点心


在那语言已经失去意义的都市里   搜寻被隐藏的爱的真谛
寂静在无声中抽泣   他走过深深黑暗所笼罩的死城


在失去时间的街市里   了解亡者不绝的哀怨
在镌刻祝文的神殿里   倾听上古生物的低诉


大陆尽头   象牙一般的海滨   如血色残阳映照着亘古如一的海岛
平沙无垠荒野万里连飞鸟都难寻踪迹见到的却是那渺小而短暂的生命


流星雨夜孤独入眠故乡的山水萦绕在梦境


雪白的峰峦漆黑的森林奔赴于山岗之间那是我的童年
每夜每夜火炉边的故事那位隐士的脸庞令我如此怀念


追惋曾经的光辉岁月惆怅尚未到来的明天
为此心事重重的一年又一年他的旅程尚未结束......
         手嶌葵 (Aoi Teshima)(中文又写做手岛葵或手茑葵),1987年6月21日出生,日本声优、歌手。代表作品有《テルーの呗》《The Rose》《虹》等。她悠远清澈的天籁之音,被赞为“无比透明声音”,是“朴素,治愈系的歌声”。她那清冷而又有着奇妙的孤独感的歌声让人觉得自己仿佛正站在微风吹拂的山丘上,感受着这个大自然似的……      音乐语言对我的感染力一向是排在首位的,其次才是视觉语言,比如图片、影像等,然后才是人们的文字和口语。

虾米听整张专辑:

https://emumo.xiami.com/widget/4819091_2112052,2112053,2112054,2112055,2112056,2112057,2112058,2112059,2112060,2112061,_235_435_cccccc_dddddd_0/multiPlayer.swf



手嶌葵专辑介绍:      

       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的动画电影处女作《地海战记》。导演为阐述这个动人故事,特别制作以各个重要场景发想的歌曲集,并亲自填词,由手嶌葵来演唱。收录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插曲〈瑟鲁之歌〉与主题曲〈时之歌〉等十首全新创作,让人在回顾这部奇幻故事画面的同时,更深受手嶌葵纯淨无暇的歌声感动。(烂片出神曲——电影烂,原声音乐好)



专辑封面:




——————————————————

昨天下午拍的鸟儿和桂花图片: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听歌听曲

www.5z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