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 发表于 2018-9-27 11:45:39

若尔盖和松潘古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八

D13(7月25日)离开阿坝前往红原走37公里就是阿坝的查理乡,这里坐落着阿坝最为古老的寺庙与最原始的小村。沿S302省道翻越阿依拉山口时,路边有一处观景台。


这里地处山巅是欣赏“朝霞夕照“的最佳摄影点,可惜我们来到不是时候,没有朝霞也没有夕阳,只能远眺四周、莽莽群山,山峦起伏、植被丰茂、色彩绚烂。



下阿依拉山路过一处静谧的湖泊,湖的周围及远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水银镜子,把蓝天白云映衬在湖面上,这是在武汉绝对看不到的碧空蓝天。



公路的另一侧是一片开阔的缀满红花的草地,一簇簇小红花从眼前一直像地毯一样铺到远远的山脚下。



从阿坝出发121公里就是红原县城,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继续北上140公里就是若尔盖县城了。



红原草地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于高寒高原,红原有红军走过的草地,在班佑有一座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胜利曙光”雕塑,那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在班佑河畔一次牺牲人数最多的数百名红军烈士而建的。它深印着红军的足迹,刻下了中国革命史上那段最为艰难最为悲壮的征程。



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的是《王平回忆录》里的一段内容:“红三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七天,终于进到班佑。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唉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个一个把他们放倒,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走得舒服些,一方面再仔细地检查一遍,不能落下一个还没有咽气的同志。最后发现有一个小战士还有点气,我让侦察员把他背上,但过了河他也断气了。我们满含泪水,脱下军帽,向烈士们默哀、鞠躬告别,然后急忙返回追赶大部队。”



若尔盖红军长征七根火柴纪念塑像屹立在若尔盖草原的213国道边的姜冬村,



故事讲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若尔盖大草原面积达35600多平方公里,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的中国川西北大草原,是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当年走过这片沼泽地的时候,牺牲了很多红军,我默默想起长征组歌的第六段,缅怀先烈。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眼前是水美草丰,牛羊成群的景象,现在的若尔盖县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的美誉,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和“云端天堂”之称。



进松潘县城前的三叉路口,对面山顶是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矗立着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战士铜像一手持步枪,一手执花束,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胜利。因为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翻越过长征中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艰苦的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红军长征纪念总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从山下登到山顶,需要跨越609级台阶,象征红军长征所经过的609次战役。



松潘古城古名松州,是四川省历史名城,素有“高原古城”之称。



松潘古城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松潘也是历史悠久的藏、羌、回、汉族人民“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



100多年前,一个叫“威尔逊”的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来到松潘,拍下了这张古城全景照片,记录下当时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


“人生易老天难老 雅加埂雪山依旧”,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看着历史与现在的碰撞,感慨万千!



松潘古城墙始建千明朝,当时所用的青砖每块砖重达30公斤,所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6200米,是中国苜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门洞厚十五丈,古色古香,至今保留着远古的韵味,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



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小巷众多,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宽大、分明地散布于城内;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边的茶楼、藤椅,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及之处,都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这是古松桥。



这是映月桥



岷江河穿古城而过,因此城内桥梁较多,古松桥位于松州古城南,横跨于岷江河上,北望“镇羌”门(即北门)城楼,南看“延薰门”(即南城门)。是连接县城南北两部的重要桥梁。该桥建于民国初年,1986年再次重建。修葺之后的古松桥,下为石拱,桥上建亭,造型上采用翘角飞檐,木碉龙门等古建筑形式,



桥廊平日为小商品及农贸场地,正值蘑菇大量上市之际,有很多山民把自己采集的新鲜蘑菇拿来出售。这样的蘑菇大约8元一斤。



也有这样颜色鲜艳的蘑菇卖,按我的经验这样的蘑菇是有毒的,是不能轻易去尝的。



夜色降临,有特色的街道亮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凉爽的天气让许多人走出家门。



街弄里面特色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道路中间还有小溪流淌,其中点缀着一些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俗的雕塑,栩栩如生。



东门外的文化广场灯火通明,休闲的当地居民围成一个大圈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跳起欢快的锅庄。



回宾馆的路上寻特色小吃宵夜,遇一特色餐馆,见“冒节子”不知何物,以为是烧饼锅盔之类,一打听才知道,“冒节子”原来是打个结的大肠末端部分,买完了,明日赶早。





未完待续,请看其它各集:

贵州江口、瓮安草塘——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一
昆明大观楼、大理古城、洱源温泉——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游记之二
丽江古城和香格里拉——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三
德钦飞来寺、梅里雪山——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四
昌都瓦拉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五
亚青寺和色达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六
西穷寺和各莫寺——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七
毛儿盖和松潘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八
广元昭化和阆中古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九
巫山当阳大峡谷——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若尔盖和松潘古城——从武汉出发向南、向西、向北、向东的游记之八

www.5z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