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山 发表于 2012-10-24 10:26:49

初读《徐霞客游记》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2-10-24 10:38 编辑

                                        初读《徐霞客游记》
                                 



    近谋得【明】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精校全本,快慰。展书细读,大为踧踖,通篇文行古拙,语词洗练,生僻地名叠加,记叙以晨昏为经,日月为纬,且无一注解,令今人捧读生涩难懂。敬畏之心油然!原谓此为游记之开山力作,借窥徐霞客之足迹,神游河山,阅之心旷神怡,倍长见闻,不意数篇读来,如堕云雾,心意纠结不已。

    考量再三,觉得读书有误。先人行文用语与今大异,自然而已,关键是要知其所云。为此调整角度,先择熟悉且去过之地读,如:黄山,洞庭,匡庐,五岳。带着感性认识去读,借以了解古今之异同,另备足案头辅助书,对照翻阅以明原委。如此读来,真就易懂明了许多。首先是文字,明清文章虽属文言,但随着社会进步,当时记叙文字已近白话口语,较之宋唐或晋汉已简化许多,幼时偏爱古文,开篇有益,攒下一点功底,尚能从容:其次,游记大都记实,即走一路记一路,见闻据实记录,作者较少感慨议论,所以明了易懂;再者,游记所叙地貌风土今依存在,且我亦一游,找出相同与不同,自然不难了。为此,数篇读下来,心思豁然,渐获细品之乐趣。

    在此摘一段《江右游日记》与大家分享:
    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为常山,玉山两县界。)昔有驿,今已革矣。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覃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南北俱圆歭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润,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涧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其水自北南流,其山高耸,若负扆然,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盖自草萍北度,即西歭此山,(一名大岭,一名三清山)山之阴即为饶之德兴,东北即为徽之婺源,东即为衢之开化,常山,盖浙、直、豫章三面之水,俱于此分焉。

   通读此段文,恼人之处是地名称谓,繁多且细,大量乡间田舍、山川河流、寺庙馆所称谓,无从考证,令你不知徐霞客从何处走,到何处了,只知其大概,我特找到一本《古今地域名称对比表》,根本帮不上忙,古今名城或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可查阅,山村荒野地名恐怕查当地县志亦难,给读懂这部书带来难度,犹感浅尝辄止无谓,须研读方可。





                                                                                                                晓山

                                                                                                            二0一二年七月七日

小狱 发表于 2012-11-3 23:07:02

晓山同学甚是了得,通篇古文读得如此精通

印象最深初中那会的 桃花源记》都背不下来,更别说这种古文地理{:soso_e183:}

雪山 发表于 2012-11-9 17:42:58

哓山的帖子好给力。

小城故事 发表于 2012-11-15 07:26:02

通读此段文,恼人之处是地名称谓,繁多且细,大量乡间田舍、山川河流、寺庙馆所称谓,无从考证。

晓山的帖要细读、细查。

自在007 发表于 2012-12-3 23:54:15

拜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读《徐霞客游记》

www.5z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