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5 发表于 2015-1-12 16:13:00

 
<p align="center"><font size="5"><b>丧</b><b>&nbsp;&nbsp;&nbsp; </b><b>礼</b></font></p>
<p align="center"><b></b><br/>&nbsp;</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前几日,回家乡丹江口市六里坪参加舅舅的丧礼。乡村的丧礼,场面宏大,喧闹中尽显人们对亡主的哀戚之情。灵堂设置似粗陋、却繁复,灵前贡品及不息的敬香青烟缭绕寄托哀思。如电视剧中常见的,直系亲属披麻戴孝分立灵傍,前来悼念的人们在鼓乐鞭炮声中虔诚趋步至灵前,双膝着地,手秉香火,叩首悼念,表弟,即舅舅的儿子则在一般跪地陪伴,双手伏地随来宾磕头而磕头。亲属都是以家族队伍举着花圈和各种轧制祭物,并自带鼓乐班子庄重祭奠,震撼的一幕出现了,一队严肃的队伍,除了花圈及其它象征品外,还携带着成框馒头和新宰杀的猪肉品,在喧闹的鼓乐声中盛大祭上灵前,让我见识了牲灵祭拜的场景。入夜,答谢亲友的宴席后,在阴阳师的祷念声中进行封棺仪式,盖棺之前,亲属作最后瞻仰,众多亲人满怀悲切最后抚慰亡灵。我不懂,某些属相的亲人是不能上前的,当然,这次,我不属于这类属相,也最后看了舅舅一眼。舅舅的儿孙们当晚守灵一夜,次日凌晨,在庄严的上棺仪式中隆重出殡。时代融入了古老的仪式,没有电视上显示的旧时那种列队长长的出殡队伍,而是在阴阳师的招魂幡指引下,扎着灵花的棺车,数十辆车辆给随走向墓地。墓地在舅舅家祖屋背后,我姥爷墓之傍。老屋在山坡上,棺木必须扛上山,于是,古老的肩扛绳拉情景出现了,终于将棺木置于墓坑,我注意到,在拉棺木上山时,一块乌云恰好在头顶,棺木入坑的时候,乌云散去,天空突然晴朗,如果真有天堂,不知这可否是神灵造化。合墓的鞭炮声响起,按规矩,我们不回头依次缓缓离去, 舅舅的长子跪在棺木上,阴阳师在招魂幡下,面朝表弟祷念祭词,我真想听听念的什么和封墓的场景,但又怕破坏规矩,亵渎了神灵,只好默默地离开。</font></p>
<p align="center">&nbsp;<br/></p>
<p align="left"><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一切,我们曾当做封建迷信极力铲除,但古老的丧礼习俗,特别在农村,却没有在疾风暴雨的破四旧中消失,其坚强的生存不能简单地归于封建迷信,其生命力在于中华礼乐文明的传统,几千年礼制的继承。在西方, “敬”上帝,在宗教缺乏的中国, “敬”祖先,丧藏礼仪,虽然烦琐,却给予人们尽情渲泄 “敬”,剔除铺张的虚伪,更有一种“敬”和“爱”的情感结合。潜移默化中达到民风敦化,也就是所谓民德归厚。</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现代中国,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和文化,及商品经济对这种传统文化形成致命的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达到毁灭性的破坏。97年,戴安娜命殒巴黎,英国为其举行国葬,那一天全球直播(中国除外),我正好在美国,从电视上目睹了那庄重的时刻,神圣的教堂,在深沉的乐曲声中,神父的祝愿、凝重的钟声和唱诗班的低诵,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国葬。从那时我就想,我们有国葬吗?在古装剧中,我们倒是看见了皇帝归天后,隆重的国葬仪式。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逝世,开追悼会,好像就是悼词、默哀、鞠躬,遗体告别,这是国葬吗?苍白的模式已使传统礼制消失的无影无踪,顶多是国旗降半,全国致哀,还有些沉重的含义。</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千年礼制,虽然有封建礼教的成分,但中华文明得以几千年连绵不断,难道没有礼对传统的继承。中国传统有那么多礼,到了今天大部分都已经不存在了,虽然国葬我们看不到了,但丧礼却以顽强的态势存在于民间。所以有人说:如果传统丧礼彻底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很难有希望了。</font></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center"><br/></p>

南郭 发表于 2015-1-14 05:17:00

<p>对于祖宗的尊崇这么多年来通过血脉相传在汉族始终未变。同群主一样,参加过数次葬礼,感概还是蛮多。仪式差不多,都有些规定要遵守,有些流程要执行。对于亲近的亲人来说,晚上守灵的过程也是一个对逝者或者长辈的过往的追忆和评价,好的评价更多一些。给长明灯续灯油防止中途熄火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项。葬礼对于亲戚来说是一个加强走动保持联系的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我自己感觉来说,农村对于生死的看法是比较淳朴自然的,叶落归根,生老病死,在农村老家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现在农村对于人情世故的保留比城市更多。管你再大的官再有钱的人,该死还是要死,死了就是黄土一抔,所以葬礼上除了至亲亲人较比悲伤外,嘻嘻哈哈开玩笑的也不在少数。但很长时间以来有一种收礼风却越来越成为农村的负担。现在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吃请收红包的借口。满月,满周岁,满三岁,满六岁,满九岁,满十二岁,订婚,结婚,过大寿,葬礼,从生到死,收礼的名目越来越多,为人情世故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红包的费用也越来越多,点歌费用,点名上台给红包的费用,杂七杂八,越来越多越来越赤裸裸。因红包问题导发的矛盾越来越多,已经丧失了原来人情往来联系血缘纽带的意义。每次参加葬礼以后总在想,人这一生,不管有否来世或者进化为另一种生命或精神体,在这一生总要珍惜,所谓赤裸裸来赤裸裸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最后污染了自己的灵魂,失去了堂正做人的原则,最终不免如大梦一场所争所得皆为虚幻。有幸生而为人也好,不幸生而为人也罢,坚持做人的原则,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对名利的贪恋,吃亏是福,不争一时之得失,笑面人生总是好的。目前农村虽然实行火葬,但最终还是要将骨灰盒装在棺材中下葬,城市文明些放在公共墓地,随着殇葬费用及墓地费用的不断增高,生不起不敢死估计会对目前盲目攀比死后排场而不是生前尽孝的人有些压力。在殡仪馆看到烧化后的骨头时,就在想,自己死后,撒骨灰于大地,作为花草的肥料,不与活人争地,足矣,藏族同胞的天葬更是一种对生死的自然感悟。随着虚拟网络世界的发展,网上祭奠也不失是一种环保洒脱的选择。歪楼了,请楼主见谅。其实清明对逝者的祭拜是众多礼仪中保存最完好也是最虔诚的,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世代传承吧。</p><!--EndFragment-->

南郭 发表于 2015-1-14 05:25:00

至于戴安娜国葬,我觉得反而反映了西方某些程度的虚伪。目前各种阴谋论且不说,戴安娜生前在英国王室所受礼遇好么,死后国葬再隆重也只是做给世人看的,一种政治工具而已。相比较国葬,西方普通人葬礼更值得尊重和喜欢。一束花,一身正装,对逝者的尊重,足矣。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4 09:26:00

<p>任何文化都必须有一定的仪式体现、传承,中国的礼仪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不断的传承中,参和着不同的地域、宗教、习惯等因素,很多传统的形式不能说都是好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有些东西似乎显示出愚昧,这也就是因此受到了所谓“革命”打击的缘由。摧毁的结果,不更造成我们文化的苍白吗?就像为了弘扬革命的文化,砸烂一切“封、资、修”,结果只有“八个样板戏”。</p>
<p>戴安娜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在英国后来只是王室对其疏远,普通英国百姓还是怀念的,虚伪的国葬是否说大了吧</p>

南郭 发表于 2015-1-14 18:00:00

<p>楼主关于文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巨大破坏,我是深表赞同的。求同存异,呵呵。相比较戴安娜来说,我更关注西方普通大众对生死的看法及葬礼的仪式。并不是说西方什么都是虚伪的,唱诗班的歌曲就比较喜欢。握手先</p>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4 19:49:00

<!--StartFragment -->
<div><img src="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G@YVKCPZR)X%7D3UKB(_VF%60LW.gif" sysface="118"/> </div>

跃过山丘 发表于 2015-1-15 15:19:00

<p><font size="4">我对六里坪有份特殊的情愫</font></p>
<p><font size="4">工务段还在六里坪吧?</font></p>
<p><font size="4">30年前的李段长还在世么?90<font face="Verdana">高龄了。</font></font></p>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5 16:05:00

六里坪朋友,一定要打听李段长,祝愿老人家高寿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5 16:07:00

&nbsp;
<p align="left">中国传统有那么多礼,到了今天大部分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婚礼,五四时期以来就逐渐变得非常西式,早就难觅传统的影子了。但是婚礼的变化有很多民间自觉的成分在其中,而丧礼的变革则是带着很强的国家干预的因素。但是,丧礼是非常顽强的。可以说宋代以来的朱子《家礼》中所描述的丧礼框架,直到现在还没有消失,背后一定有它必然存在的理由。</p>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5 16:09:00

&nbsp;
<p align="left">现在中国的殡葬改革是把人的尸体当成垃圾在处理,殡葬部门就是一个人体垃圾站,它的目的不是维护爱敬之情,不是慎终追远,而是怎么尽快把死人处理掉。这种指导思想是完全否定性的、负面的。本来是殡仪馆,现在都叫火葬场,火葬场就是怎么把人的尸体处理掉。现在国家提倡的海葬、骨灰抛洒等等都显得很诡异,它的意图就是把尸体处理掉,抹掉他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环保意义,但是传统丧礼的价值理念却没有被考虑在内,没有任何文化意义。因此,中国的殡葬行业才会遭到人们的歧视,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是处理死尸的人,并不是礼仪专家。</p>

杰夫5 发表于 2015-1-15 16:11:00

&nbsp;
<p align="left"><b>殡仪馆应该设立吊唁灵堂,而不只是告别厅</b></p>

南郭 发表于 2015-1-15 18:34:00

目前丧葬费用太贵,墓地太贵。人穷了连葬身之地都木有了

南郭 发表于 2015-1-15 18:35:00

清明节祭奠先人,这个传统比丧葬仪式更重要

南郭 发表于 2015-1-15 18:36:00

一直以为六里坪属于十堰

锅盖头 发表于 2015-2-11 22:07:00

其实湖南有好地区也是这样办理,我们同事的父亲丧礼办完后,让他一年都没有转过气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丧 礼

www.5z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