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 发表于 2013-6-27 09:02:00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body>
<tr>
<td valign="top">
<p align="left">卓越的一生 <br/>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生于柏林亦逝于柏林,著名的博物学家、自然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普鲁士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宫廷侍卫官,世袭男爵,母亲为法裔,生有二子,长子威廉为普鲁士政治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柏林大学创办人,他是次子,兄弟两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br/>  1787年,洪堡考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经济,以后又先后入柏林大学、格丁根大学、汉堡商业学院、弗莱堡矿业学院学习工厂管理、物理学、语言学、考古学、动物学、商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从学校出来后,他曾任弗朗科尼亚矿区的检查员和主任。 <br/>  洪堡自幼志趣广博,尤爱旅游,1790年至1797年间,他曾去过英国、奥地利、瑞典、意大利等地旅游和考察。1799年至1804年间,洪堡远赴南北美洲和拉丁美洲进行长途旅游和科学考察。1807年至1827年,他旅居法国,在巴黎进行了长达20年之久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1827年5月,洪堡回到德国,其间除应俄国政府邀请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进行短期考察外,一直在柏林埋头于研究和写作,直到1859年逝世,终生未婚。 <br/>  洪堡一生著作颇丰,贡献卓著。从1808年起,他留居巴黎整理资料,先后计达21年,在巴黎出版不少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1799~1804年新大陆热带区域旅行记》30卷,《新西班牙王国地理图集》,《植物地理论文集》等。1829年,受帝俄政府的邀请,他和爱兰堡格及骆司二人去西伯利亚旅行,从5月至11月共25个星期,行程达15480公里。从这次旅行所得著有《中亚细亚 — 关于山脉和比较气候研究》3卷。在1830~1848年间,洪堡常受外交使命奔走于普法两国之间,有暇则致力于他毕生大著《宇宙》一书。《宇宙》共计5卷,第5卷于逝世后始出版。 <br/>  洪堡科学生涯漫长,活动领域广泛,涉及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和生物学(当然这些学科当时并未以独立的现代形态出现,而属于传统的博物学范畴之内)等等,并且均有不俗的建树,举其大端有:首创等温线、等压线概念,绘声绘出世界等温线图,指出气候不仅受纬度影响,而与海拔高度、离海远近、风向等因素有关;研究了气候带分布、温度垂直递减率、大陆东西岸的温度差异性、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作用;发现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性,论述气候同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的关系,得出植物形态随高度而变化的结论;根据植被景观的不同,将世界分成16个区,确立了植物区系的概念,创建了植物地理学;首次绘制地形剖面图,进行地质、地理研究;指出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认识到地层愈深温度愈高的现象;发现美洲、欧洲、亚洲在地质上的相似性;根据地磁测量得出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根据海水物理性质的研究,用图解法说明洋流;发现秘鲁寒流(又名洪堡寒流)。此外,在世界探险史上他是第一个对美洲新大陆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实现了从16、17世纪以掠夺和占领为目的探险到18、19世纪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转变。由于杰出的地理学贡献,他被举世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有论者认为,正是由于洪堡的科学活动和学术思想,才使得千百年来纯经验性的地理描述,进入到科学的行列。 <br/>   <br/>辗转的求学生涯 <br/>  洪堡10岁时失去了父亲,但由于出身于贵族家庭,没有面临失教的问题。相反,他母亲对他和他的哥哥都寄予厚望,为他们请了最好的家庭教师,这一切为他们奠定了古典文学和数学的良好基础。 <br/>  刚刚 18岁时,洪堡被母亲送到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经济,希望将来做个政府文职人员。幸好——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博物学的天才可能不会出现在他适得其所的王国里了——洪堡的家庭数学教师把他介绍给了聚集在柏林的一个知识分子沙龙,经常有一些著名的学者在那里进行科学演讲,还包括一些示范实验;加上洪堡与生俱有的一种几乎对各种新鲜事物“贪得无厌”和漫无限度的好奇心,便把他引向了科学的道路。在法兰克福读书期间,他已经对物质世界各个方面很感兴趣了。 <br/>  可是只过了一个非常短的时期,在母亲的坚持下,洪堡又回到柏林大学学习工厂管理。然而,他却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进什么学校由不得自己选择,学习的志趣和主动权却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柏林大学,他就抓紧时间增加自己的希腊文知识,并开始学习植物学。 <br/>  转到格丁根大学学习以后,洪堡又学习了物理学、语言学、考古学,还拜著名动物学家、解剖学家卜卢门巴赫为师,学习动物学。特别需要提到,在这里他结识了刚参加库克船长南洋远航归来的著名地理学家乔治福斯特,洪堡后来说过,他对地学发生兴趣正是他和福斯特相识之后开始的。两人还结伴进行了一次沿莱茵河徒步到达荷兰,然后又乘船去英国、比利时和法国的旅行。这一不平凡的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他对地理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潜心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r/>  1790年洪堡离开了格丁根,在不违背母亲意愿的条件下,先进了汉堡商业学院。一年之后,就转入了当时在欧洲最有名的萨克森弗莱堡矿业学院,师从誉满四方的矿物学家、水成学派的代表维尔纳,学习地质学。也许正是由于他在弗莱堡学习过地质和采矿以及在汉堡商业学院受过教育,所以当他一离开弗莱堡就被任命为普鲁士弗朗科尼亚矿区的检查员和主任,从此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成了一个母亲所期望的行政官员。 <br/>   <br/>漫长的考察之路 <br/>  洪堡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790年,即前面提到的和乔治福斯特的结伴出游,旅途不长,只游历了西欧;途中他结识了不少科学界人士。1795年,他又去过意大利和瑞士作植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 <br/>  除此而外,洪堡就呆在弗朗科尼亚矿区的任上。在学生时代打下了包括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地质学等方面广博而又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使他一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能以犀利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曾考察了不同岩石的磁偏角效应,对在矿区所见的植物进行了研究并写出了第一篇科学论文。弗朗科尼亚尽管为洪堡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但这块大地相对于洪堡的志趣和宏愿来说,毕竟太小了。洪堡身在矿区,其周游世界的心仍在炽热地燃烧。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大展身手。 <br/>  1796年,洪堡在不幸中迎来了影响他一生的转机。这一年他的母亲逝世。洪堡不仅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笔遗产——美丽的林根山庄,而且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到世界各地旅游和考察了。1797年他果断地辞去了官职,专心地投入到外出旅游、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br/>  1799年3月,洪堡觐见西班牙国王,请求赴美洲考察。那时,南美大部、中美全部以及北美的部分仍受西班牙辖制,严禁与他国通商往来。由于洪堡深谙地质学,又熟通采矿事务,得以说服国王相信此行对西班牙大有好处,譬如探明新矿源。 <br/>  1799年6月5日,洪堡和法国植物学家埃梅邦普兰西班牙持皇家特许护照,踏上“毕查罗”巡航舰从西班牙北部的卡塔纳港扬帆起航,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美洲之行。——正是这次不同寻常的远航旅行,奠定了洪堡在地学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同时也掀起了一场革命,开创了近代地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的新纪元。随船物品中,有象限仪、六分仪、磁力计、比重计、气压计、温度计、天蓝仪、空气纯度计、计时仪、莱顿瓶等等,凡是当时科学所能提供的精良仪器应有尽有。而所有这些,包括船资运费和日常开支,都由洪堡自费支付。行前他制订了最乐观的计划,甚至与船商谈妥几年后将标本运回欧洲的途径,并预付了费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洪堡谈到了此行的目的:“我要采集植物,搜寻化石,观察天象。但这并不是此番旅行的主要目的。我想探考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怎样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怎样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换言之,我要找到自然世界的一致性。”但他也估计到最坏的结局,因此立下了遗嘱。 <br/>  因为拿破仑的战争已经开始,旅行开始时洪堡一行必须躲避英国的兵舰。到7月16日,他们抵达位于南美东北角委内瑞拉的库马纳(今属哥伦比亚);年底驻于加拉加斯。 <br/>  1800年初春至七月,洪堡与邦普朗坐小船和独木舟,沿着委内瑞拉最大的河流奥里诺科河划行了2760千米,深入南美内陆,对大部分无人居住的森林区进行了测量制图,证实该河通过一条支流与南美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相通。途中遇到的艰辛是难以言喻的,他们不得不以香蕉和鱼为主食,而且还经常遭到成群蚊虫、蚂蚁和其他昆虫的叮咬,以及毒蛇、食人鱼和鳄鱼的侵袭。几乎每个人都患了热病,然而洪堡似乎有免疫力,他坚持观察并记录下各种自然现象,用仪器测定经纬度。后来返回库马纳休整数月,他们又于同年11月穿越加勒比海,航行至哈瓦那。 <br/>  1801年3月至1802年秋,洪堡和邦普朗又开始了对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的探险,从卡塔赫那至利马长途跋涉,直抵亚马逊河源头。洪堡攀登和考察了厄瓜多尔境内的许多火山,为了收集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他一再走下活火山口中的深处。在地震频繁的基多,洪堡曾三度攀上皮钦查火山,观察到脚下600米深处吞吐不息的蓝色火苗,并在36分钟内精确记录下15次明显的余震。在当地居民中,则传闻有一个不怕死的德国人把火药投进火山口,结果引发了地动。在安第斯山,他仔细观察了当地的岩石以后,他认为他的老师维尔纳关于岩石皆由水成的说法是错误的,并断言花岗岩、片麻岩和其他结晶岩都是火成岩。他和邦普朗还攀登了钦博拉索山(当时人们认为它是世界最高峰,若干年后,当他得知喜玛拉雅山远远高过钦博拉索山的时候,非常沮丧),爬到海拔5878米处,这是当时人类所到过的最高点,这一记录一直维持了29年之久。在高山峻岭之中,洪堡忙着用空盒气压表测定高度,用温度表测定气温,用磁力仪测定地球磁场,注意到了从地极向赫道移动时磁强的下降,观察到热带山区的气温、气压、植物和农业随高度不同而明显变化的有趣现象,他还记载了因缺氧而导致的高山疾病的征象。 <br/>  1802年10月,洪堡一行走出安第斯山区,准备经太平洋沿美洲西岸北上。1803年3月到达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途中,洪堡注意到一股沿南美西岸向北流动的洋流,有一股从海底向上翻腾的强大的冷水流,测出了流速和水温。他把它叫做“秘鲁寒流”,但后来很多地图上都标作“洪堡寒流”。有趣的是,这年初夏,巴黎传开了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死讯,说他“命丧北美土人之手”。次年6月12日的《汉堡通讯》更是言之凿凿:“惊悉著名旅行家洪堡先生不幸罹患黄热病,卒于美洲阿卡普尔科。”其实当时他正在美国,受到国宾级的款待。未出两月,洪堡突然现身于巴黎,让欧洲学人惊愕不已。 <br/>  1804年8月1日,经过23天横贯大西洋的航行,洪堡搭载的法兰西快船“幸运号”抵达法国波尔多港。他们这次在中、南美洲的旅行考察,时间长达5年之久,总行程达6.5万千米,相当于绕行地球一圈半,带回了40余箱美洲“土货”,包括大量动植物标本(仅草木花卉标本就不下6万余件,包括六千种以上植物)、矿物采样和化石,地质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勘探实录以及人种志、民族学、土著文化的丰富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洪堡以后专心著述和为地理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源泉。巴黎轰动了,人们高度赞赏他的牺牲精神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把他为旷世英雄,像恭迎国王一样欢迎他。洪堡一时成为最抢眼的人物。那时的巴黎乃至全欧洲,可能只有一个人比他更出风头,那就是拿破仑一世。上流社会争相邀他赴宴,法兰西学院设席为他接风,巴黎植物园辟出专所供他陈列展品。人们习惯用“活字典”、“百科全书”来形容一个学者知识的广博,但是对洪堡,这类字眼已不适用,因为那都是指能够查到的固化的书本知识,而他携来的是一片新大陆,仅全新的物种就超过三千。化学家贝托莱慨叹道:“此君简直就是一座活科学院!” <br/>  1829年洪堡又接受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邀请对其统治下的广阔无垠的亚洲疆土进行考察。这时他已年过花甲,但仍壮心不已,骑马乘车跨越险峻的乌拉尔山脉,考察了广袤的西伯利亚,从叶尼塞河直到中国边界处的阿尔泰山脉,并在归途中考察里海。此次北亚之行,为期半年,行程15480千米。在途中洪堡十分注意温度的观察,他清楚地看到在同一纬度上气温因为离海洋的远近而不同;同时对圣彼得堡起直至阿尔泰山沿途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均作了测量。回到圣彼得堡以后,他向沙皇强调俄国应在圣彼得堡建立地球物理总台和在全国组织地磁与气象网的必要性,说这样做将惠赐人类以无穷的好处。这一建议不久即见诸实行。到1835年,俄国气象站网已从圣彼得堡往东一直设立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沿海的一个岛屿上。当时为了与毗邻地方比较起见,俄国还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北京俄国教堂中也建立地磁气象站,实为我国第一个正式气象台和地磁台,台中记录从1841年1882年,除两度停顿外,均继续不绝,为我国19世纪最宝贵的气象和地磁记录。洪堡后来根据这些观测站资料,在1845年制成第一幅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br/>   <br/>宏伟的《宇宙》 <br/>  洪堡自美洲考察归来后,为了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于1807年来到了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巴黎,并且一住就是20年。在这里,洪堡能够与当时许多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不断进行切磋交流,并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在他及其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30卷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问世了。 <br/>  1827年洪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德国,他开始筹划和构思自己一生中最后一部,也是最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宇宙》,并想尽快完成。然而事不由人,由于他显赫的学术地位,邀请他讲演的人络绎不绝。1829年西伯利亚之行后,洪堡在柏林奥拉宁堡大街定居下来,本想身居“桃源”,开始《宇宙》一书的写作,哪知来访者依旧频频,使他应接不暇:国王向他请教外交方面的事务;经济学家就德国的财政制度求教于他;地理学的编者向他讨教有关南美的第一手知识;第一流的作家希望从他那里领悟到创作的灵感……无奈之下,老家伙只能在应接之余更加勤奋地工作,上午他抓紧时间查阅笔记,下午接待各方面的来访者,晚上则多用于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一直忙碌到90岁离开人世。积最后26年之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宇宙》这部巨著。 <br/>  《宇宙》,顾名思义,这是一部意在包罗万象地描绘地球的书,并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描绘的书。确实,在洪堡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具备他那样迅捷的头脑的人,曾经这样充分地认识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具备如此丰富的知识来撰写这样一部巨著。幸运得很,尽管他动手写书时已经很晚,他的异乎寻常的高龄,仍使他完成了全书的写作,虽然最后一卷——第5卷在他死后才出版。 <br/>  《宇宙》一书汇集了洪堡一生的研究成果,是他半个多世纪辛勤劳动的结晶。作为第一部相当准确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百科全书,堪称科学史上最宏伟的著作之一,几乎可以说,洪堡在这部书里奠定了地球物理科学的基础。该书以优美的文字、厚实的内容和富有启发性的论点吸引了广大读者。第一卷出版后,两个月就销售一空,不久就出版了几乎囊括欧洲所有语言的各种译本。 <br/>  众所周知,洪堡所生活的时代,由于科学的发展,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时尚,因此,当时许多科学家逐渐从通晓各门知识的“通才”中分化出来,成为精通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多困于自己专业的狭小天地,对其他领域很少涉及。然而站在这一时代转折点上的洪堡,却逆潮流而动。在他身上兼有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和新时代科学家敢于开拓新领域、寻求事物因果关系的双重品格,把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思想家追寻“世界统一”和当代科学家为科学专门化而开辟道路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br/>  在《宇宙》一书中,洪堡用大统一的自然观描绘整个“宇宙”——自然界。1833年7月14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它是我一生的著作,应该反映我所强调的已经揭示和尚未揭示的各种各样现象之间的联系这样一种现象。”1834年10月在另一封信里他又写道:“我产生了一种疯狂的想法,在一部著作中描述整个物质世界——即我们所已了解的天空和陆地里各种各样现象的整体。”洪堡在追求自然界大统一的时候,并不固执保守,相反却极具开拓精神。通过他的努力,在自然地理学领域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br/>     <br/>承前启后的人物 <br/>  1859年5月6日洪堡与世长辞,享年90岁。普鲁士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全欧学术界为他的逝世深感悲痛。但是,他所开拓的许多新领域却由后人继续开垦着。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其《地理学——它的性质、历史和方法》一书指出虽然洪堡没有写过系统的地理著作,也没有造就一个地理学派,他“在自然科学部门中都不是一个第一流的开创性的研究家”,可是他却给了我们科学的启发,地理学就是在这种启发下建立起来的大厦。正因为如此,洪堡的名字是不朽的。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既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后无来者的”。洪堡的可贵之处就还在于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在他的后半生,用了将近30年,完成了五卷巨著《宇宙》。在地理学史上,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被公认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br/>  洪堡是科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值库克航海环游世界;他逝世的那一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出版。他的一生正好连接着对于自然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新一代的探险家、科学旅行家,都读过洪堡的作品,对他怀有特殊的敬意。达尔文是其中之一。少年时代达尔文就读过洪堡的《个人自述》,立志要像洪堡一样深探自然,日后他回忆起洪堡的影响,说:“以前我钦佩洪堡,现在我几乎是崇拜他。” <br/>   <br/>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br/>  洪堡是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保持了开明的、民主的立场,这同普鲁士民族的日益增长的保守主义大相径庭。他认为各类人种无论黄种、白种和黑种人属于同一科,而且不分轩轾,有力地驳斥了和他的《宇宙》同时出版的一部当时极其风行的书《人种的不平等》,该书倡导白种人为优等民族的邪说。 <br/>  壮年时洪堡在迦里百亚和弗朗科尼亚矿中工作时,极注意矿工生活的改良。中年至美洲旅行,他非常喜爱当时的新兴国家美国,但他也看到种族歧视特别是畜奴制阻挡了美国继续前进,临别前在给美国科学家桑顿的致谢信中提到:自由必须以公正为前提,没有公正就不会有持久的繁荣。他反对奴隶制度,对年青的玻利瓦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玻利瓦尔终于奋起,领导拉丁美洲进行从西班牙的统治下夺取自由的斗争。 <br/>  晚年的洪堡虽然入不敷出,仍不脱贵族气概,对贫寒学子尽力相助,对街头乞丐也乐于解囊。巴黎曾流传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家的女孩为了给母亲买药,央求理发师用60法郎买下她的满头乌发,而理发师只肯付给20法郎。这时,边上一位银发老人站了起来,夺过剪子,把那女孩的头发仔仔细细挑出一根,轻轻剪下,然后往她手中塞了两张钞票。女孩先是不知所措,等反应过来,看到面值一百法郎的两张钞票,老人早已走出店门。于是她跟着老人,一直到他住的旅馆,想知道那好人是谁。门房说,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br/>   </p>
<p align="left"></p></td></tr></tbody></table>

tomlan 发表于 2013-6-27 13:31:00

楼外楼 发表于 2013-6-30 08:03: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亚历山大.冯.洪堡

www.5zls.com